表面活性剂电喷雾质谱分析实例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泽泻中的活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泽泻中的活性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eed49c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8.png)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泽泻中的活性成分赵新峰;孙毓庆【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07(029)012【摘要】目的:建立泽泻中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Agilent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仪;正离子检出模式.结果:在正离子检出模式下,泽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特征性很强,通过质谱中的主要碎片对泽泻醇B、泽泻醇B-23-乙酸酯、泽泻醇C-23-乙酸酯、泽泻醇C、16-氧化泽泻醇A、11-去氧泽泻醇C 6种主要成分进行了结构解析.结论:泽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比紫外色谱图具有更强的特征性,在该试验条件下能够同时分析泽泻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是一种较好的泽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总页数】3页(P1805-1807)【作者】赵新峰;孙毓庆【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快速分析烟草中7种潜香物质 [J], 吴新华;朱瑞芝;王凯;任卓英;牟定荣;魏万之;缪明明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癍痧凉茶中18种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J], 梁慧;朱伟健;袁智泉;陈超;吴庆晖;杨运云3.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延胡索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 [J], 李峰武4.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鸡肉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 郭伟;刘永;刘宁5.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蛋白中残留的三聚氰胺 [J], 丁涛;徐锦忠;李健忠;沈崇钰;吴斌;陈惠兰;李淑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分析盐酸地芬尼多的相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分析盐酸地芬尼多的相关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b0b7c7d65022aaea998f0f14.png)
21 0 0年第 l 9卷第 1 O期
药 物鉴定
高效 液相 色 谱 一电喷雾 电离 一 谱 法分 析 质 盐 酸地 芬 尼 多 的相 关 物质
张西如 , 曹风 习 , 姜建国
( 河北省 药 品检验所 , 河北 石家庄 001) 5 0 1
摘要 : 目的 用 高效 液 相 色谱 一电喷 雾 电 离 一质 谱 ( P C— S —MS 法分 析 盐酸 地 芬尼 多 中 的相 关物 质 。 法 色谱 柱 为 Cs (5 m × H L EI ) 方 柱 ( . 5I , m x . / mo 用冰 醋 酸调 p H至 4 0 一甲醇 (0:0 , 速 为 l / i;M co as 喷 雾质 谱仪 , .) 4 6 )流 m nZ DMi m s 电 mL r 离子 源 为E I检 出模 式 为正 离子检 测 , S, 电源 电压 为 3 O v, . 电喷 雾接 口干燥 气( 流 速 为 3 0L h 离子 源温度 为 2 0 。 果 得 到 了样 品 总 离子 流 k N) 2 /, 5℃ 结
电喷雾质谱剖析多元醇葡糖苷的组成与结构
![电喷雾质谱剖析多元醇葡糖苷的组成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613891a6edb6f1aff001f2c.png)
电喷 雾质 谱 剖 析 多元 醇葡 糖苷 的 组成 与结构
金 欣 。赵 淑 芳
( 岛 科技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4 ) 青 山 6 02
摘 要 :采 用 电喷 雾质谱 法 ( S— ) 析 了 多元 醇 葡糖 苷 的 组成 与结 构 。在 电喷 雾质 E IMS 分 谱 中, 多元 醇 葡糖 苷按 照 不 同的糖基 取代 度被 离子化 : 负离子模 式 下 , 组 分主 要 以 去 在 各
关 键 词 :电喷 雾质谱 ; 苷 ;多元 醇 糖 中图 分类号 : 5 . 3 0 6 7 6 文献标 志码 : A
Ana y i f Po y lGl c s d s b e t o p a o z to a s S e t o e r l ss o l o y o i e y El c r s r y I ni a i n M s p c r m t y
质子 离子[ HI 的 形式被 观 察到 ; 正 离子模 式 下 , M— 一 在 多元醇 葡糖 苷 中的 各组 分 能够 以质 子化 分子 离子 [ M+ H] 或 阳 离子 加合 物[ M+NH ] [ 、M+ N ] [ +K] a 和 M 的形 式被
检 测 到 。研 究 结果表 明 , S— EI MS法可 定性分 析 多元 醇 葡糖苷 中单苷 、 苷 和 多苷 的 分布 二 情况 , 是一种 快速 分析 强极 性糖 苷类 混合 物组成 与 结构 的有效 方 法。
s d s ie .
Ke r s e e t o p a o ia i n m a s s e t o t y ES — S ;g y o i e o y l y wo d : l c r s r y i n z to s p c r me r ( IM ) l c s d ;p l o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74c6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9.png)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研发和分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本文将对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1. 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对药物样品的分离、检测和定性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通过电喷雾离子源将待分析的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微细雾化的药物分子,然后将药物分子引入质谱仪中进行离子化,并利用质谱仪进行药物分子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单一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在高效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提纯,提高了样品的纯度和分离效果。
其次,电喷雾离子源能够将样品转化为气态离子,在高真空下进行传输,避免了样品在离子源中的分解和损失。
此外,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和质量/荷电比的测量精确性,使得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能够实现对微量成分的检测和定量。
2. 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对于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对复杂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对于多成分药物来说,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对所有成分的同时检测和定性分析。
而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使得可以同时对多种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和定性分析。
其次,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检测药物中的微量有害成分。
在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中,对于与药效无关的杂质成分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而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得可以对药物中的微量有害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电喷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还能够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质谱法分析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质谱法分析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https://img.taocdn.com/s3/m/7384c13d2af90242a895e59e.png)
收稿日期:2004211202 修回日期:2005202217通讯联系人:王 复,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结构及成分分析.第22卷第3期Vol.22 No.3分析科学学报J OU RNAL OF ANAL YTICAL SCIENCE 2006年6月J une 2006文章编号:100626144(2006)0320312203质谱法分析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刘壮峻,陈卫东,朱凤英,王 复3(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37)摘 要:以电子轰击质谱法(EI/MS )与电喷雾质谱法(ESI/MS )相结合,分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
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成正离子,可用电喷雾质谱的正离子模式(ESI +/MS )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鉴定,同时可判别季铵盐所含的Cl -、Br -、NO -3等阴离子。
关键词:电子轰击质谱;电喷雾质谱;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图分类号:O657.63;TQ423.12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抗静电、杀菌、柔软和印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
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含氮化合物,分为胺盐型和季铵盐型两大类。
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为重要,产量也最大[2]。
因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不易挥发、极性强等特点,通常采用液相色谱[3]或离子色谱[4]进行分离分析,而其结构定性仍需采用红外光谱标样对照[5]。
基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可离解成离子,(ESI/MS )进行分析,而根据电喷雾质谱提供的分子量信息以及电子轰击质谱提供的碎片离子信息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6,7]。
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与条件Micromass 公司GC T 飞行时间质谱仪(EI ),电子轰击电压70eV ;Micromass 公司L C T 飞行时间质谱仪(ESI );Harvard 蠕动泵。
质谱条件: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 +,离子源温度80℃,脱溶剂温度120℃,锥孔电压60V ,毛细管电压3.3kV ,扫描范围100~1500m/z ;进样量:3μL/min 。
十二烷基硫酸钠质谱
![十二烷基硫酸钠质谱](https://img.taocdn.com/s3/m/cba37a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b.png)
十二烷基硫酸钠质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洗发水、洗浴产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化合物分子的质量和结构来确定其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下文将详细介绍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质谱分析的原理。
质谱分析是将待测样品经过质谱仪分析后,得到一组质谱图谱,即质谱图。
在质谱图中,横轴表示质荷比(m/z),纵轴表示相对丰度,质谱图上的每个峰代表着一个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
通过分析质谱图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分子式、分子量、结构等信息。
要对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质谱分析,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提取出目标化合物,通常是采用溶剂萃取或色谱技术。
在得到目标化合物后,可以利用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目前,常用的质谱仪有质谱仪(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在GC-MS中,样品先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再进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可以提高样品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适用于复杂物质的分析。
质谱仪则可以直接对待测样品进行质谱分析,适用于单一成分的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获得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分子式、分子量以及碎片离子的信息。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分子式为C12H25SO3Na,分子量为288.4。
在质谱图中,可以观察到分子离子峰[M+Na]+、分子离子峰[M-H]-、硫酸根离子峰[SO3]-等特征峰。
除了确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成分和结构外,质谱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其纯度、稳定性和杂质含量。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质谱图与标准品的质谱图,可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质谱分析还可以检测待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篇示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SDS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剂性质,对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因此在洗涤剂、洗发水、洗手液等产品中被广泛使用。
电喷雾质谱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电喷雾质谱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d5e5d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3.png)
电喷雾质谱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是一种高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其发展以及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它测量的产物精确、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它可以获得形态多样的离子信号,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聚醚多元醇是一种类似于油的分子物质,它们一般存在复杂的结构,最常见的聚醚多元醇包括了十六烷醇(C16H34O),八元炔(C8H18)等实际物质。
为了确定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将聚醚多元醇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将它们置于电喷雾器(electrospray ionization)内,然后将它们由电喷雾器喷入质谱仪内,再进行质谱测定,以字节取得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信息。
通过ESI-MS测量质谱中的各种峰可以得到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信息。
这些峰在质谱中以相应的分子量显示,测量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时只有从离子模式中发射的质子的信号。
为了获得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信息,可以先对质谱数据执行拟合,然后将拟合出来的产物分子量代入质量数据库,从中确定各种分子量分布。
EIS-MS结果也与标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准确度比较高,具有良好的精度。
另外,电喷雾质谱的效率和通量也获得改善,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确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电喷雾质谱是目前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一种效果最为显著的技术,它也是用于质谱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聚醚多元醇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从而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为聚醚多元醇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电喷雾质谱_图文
![电喷雾质谱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b6f2c0195f312b3169a5c5.png)
ORBITRAP检测器
• 精确测定质荷比
– ppm级
LTQ检测器
• 较精确地测定质荷比 • 擅长多肽的碎裂
(nano)HPLC联用质谱仪测定多肽
• HPLC用反相模式
– C8、C12、C18(ODS) – 0.1%TFA、0.1%FA、0.5%Hac
• 蛋白质组学大量使用胰酶trypsin
– N-term、K、R – 分子量400-6000
串级质谱
• 时间串联
– 离子阱
• 空间串联
– 三重四极杆
ORBITRAP
• 从本质上来说是时间串联
– 将生成第一张谱图的任务交给ORBITRAP检测器
多肽的碎裂
• a/x、b/y、c/z
某四肽的碎裂
多肽碎裂的谱图
• 这是一张用LTQ检测器采集的CID碎裂谱图
谱图的解析
• 结合第一张谱图,主要信号峰都得到归属
• 电喷雾产生的质谱信号强度与被测物质的 浓度相关
(nano)HPLC与质谱仪联用
使用电喷雾的ORBITRAP质谱仪
• ORBITRAP质谱仪能精确地测定质荷比 • CID、PQD、ETD、HCD都能够将多肽碎裂成 碎片离子
• 速度与精度的平衡
CID, PQD & ETD
HCD LTQ detector ORBITRAP detector
翻译后修饰
• 第一张谱图
– DMass
42 42 42 42
• 第二张谱图
42 42 42 42 42 42
More to go,but not today
• 质谱仪可以定量地测定蛋白质 • 质谱仪的硬件构成 • 质谱仪的软件操作、方法的建立 • (nano)UHPLC、CE联用质谱仪 • 谱图解析、蛋白质定量自动化软件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实验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f7e13114431b90d6c85c760.png)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实验一、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进步,质谱分辨率越来越高,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新型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 - 1000 Da)内分辨率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精确地确定由C、H、S、N、O及其主要同位素所组成的各种元素组合,使得从石油酸的分子元素组成层次上研究石油组成成为可能,即石油组学(Petroleomics)。
电喷雾(ESI)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可直接进样分析原油样品,不需做任何前处理,是从分子水平表征原油的一种强大手段。
下面将主要介绍电喷雾(ESI)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的基本原理1) 电喷雾(ESI)原理电喷雾(ESI)是由Fenn发明的一种软电离技术,通常没有碎片离子峰,只有整体分子的峰,能够从高浓度复杂烃类基质中选择性地电离微量的杂原子极性化合物,广泛用作多种质谱仪的电离源。
图1 电喷雾电离源(ESI)示意图ESI的工作原理是:样品溶液从具有雾化气套管的毛细管流出时,在电场和雾化气(通常是氮气)的作用下喷成雾状的带电微液滴;在热气体作用下,液滴中溶剂被快速蒸发,液滴直径不断变小,表面电荷密度不断增大。
当达到瑞利限度时,即表面电荷产生的库仑斥力与液滴表面张力大致相等,则会发生“库仑爆炸”,产生带电的更小微滴,最终把样品离子从液滴中排挤出来,形成的样品离子通过锥孔、聚焦透镜进入分析器后被检测。
产生的样品离子可能带单电荷或多电荷,这和样品分子中的酸性和碱性基团数量有关。
通常小分子样品得到带单电荷的准分子离子;大分子样品则得到多种多电荷离子。
通常认为电喷雾可以用两种机制来解释:(1)小分子离子蒸发机制:在喷针针头与施加电压的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该电场使液体电,带电的溶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运动,并形成带电的液滴,由于小雾滴的分散,比表面增大,在电场中迅速蒸发,结果使带电雾滴表面单位面积的场强极高,从而产生液滴的“爆裂”。
药物分析中电喷雾质谱法的应用
![药物分析中电喷雾质谱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64b2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5.png)
药物分析中电喷雾质谱法的应用电喷雾质谱法(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ESI-MS)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其通过将溶液中的化合物电离并喷射至质谱仪,然后进行质谱分析,从而获得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本文将介绍电喷雾质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限制。
一、电喷雾质谱法原理及仪器配置1.原理电喷雾质谱法是通过将溶液中的化合物在高电压作用下喷射至气相中,使其在气相中离子化,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该方法由于在喷射过程中液滴会逐渐蒸发,使得溶液中的化合物逐渐浓缩,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2.仪器配置电喷雾质谱仪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喷雾装置、干燥器、进样口、真空系统、离子导入系统和质谱分析部分。
其中喷雾装置是核心部分,负责将溶液中的化合物喷射成离子。
二、电喷雾质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药物质量检测电喷雾质谱法在药物质量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该方法可以对药物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药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此外,电喷雾质谱法还可以快速检测药物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并且无需或仅需少量的样品前处理,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2.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电喷雾质谱法在该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离子化,电喷雾质谱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追踪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态,进而了解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
这对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药物结构确认电喷雾质谱法在药物结构确认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方法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谱特征,可以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和结构。
对于一些复杂结构的药物而言,电喷雾质谱法可以提供重要的帮助,辅助研究人员准确鉴定药物的结构。
三、电喷雾质谱法的优势和限制1.优势电喷雾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对于传统的质谱分析方法,它无需或仅需少量的样品前处理,减少了分析时间和样品浪费。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8906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5.png)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电喷雾质谱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ESI-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分析技术。
本文将探讨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一、电喷雾质谱技术基本原理ESI-MS是一种对非易挥发性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适用性较强的质谱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电压将溶液中的分析物转化为带电气雾,然后在真空环境中通过多重穿透杆进入质谱仪,最后通过质谱仪的测量,得到分析物的质荷比信息。
二、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结构鉴定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药物样品的质荷比信息,结合质谱数据库及解析经验,来进行药物结构的鉴定。
尤其是对于非易挥发性和热不稳定药物,电喷雾质谱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鉴定手段。
2. 化合物纯度分析药物的纯度对于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纯度分析中,通过检测药物样品中的杂质或附加物,来评估药物样品的纯度,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转化的过程,对于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质荷比信息,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相对含量,从而为药物代谢研究提供关键信息。
三、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1. 高通量分析通过结合自动化样品处理和高分辨率质谱仪,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的药物分析。
这为大规模的药物筛选和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2. 结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技术通常与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相结合,形成ESI-LC-MS联用技术。
这种联用技术能够为复杂药物样品的分析提供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3. 定量分析方法的发展近年来,针对药物分析中的定量分析需求,电喷雾质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cc552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5.png)
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是一种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先进技术。
通过将待测样品喷洒成微细液滴,并使其带电,然后经过电场加速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以获取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质谱信息。
这项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广泛适用性等优势,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的基本原理,包括液滴生成、带电和离子化等关键步骤。
其次,我们将探讨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研究、环境水样监测和农药残留分析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的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将展望大连化物所在电喷雾质谱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将总结与归纳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对于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未来发展的展望。
2. 正文:2.1 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的基本原理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喷雾(electrospray)原理的质谱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一个高压电场,在液相中形成微小的、带有电荷的液滴。
随后,这些带有电荷的液滴会经过干燥过程,形成气态的离子。
接下来,这些离子会通过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加速,进入到一个具有质量分析功能的仪器中进行分析。
2.2 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的应用领域大连化物所电喷雾质谱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该技术可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在环境监测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检测水中污染物以及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食品安全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有毒重金属等;在材料科学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材料表面的成分分析和薄膜的制备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谱分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512b73186bceb19e8bba7.png)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谱分析关键词:脂肪酸钠聚氧乙烯醚北京标准物质网长期以来,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不易挥发、极性强等特点,它们通常是采用液相色谱或离子色谱进行分析,其结构定性、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均需采用标样。
考虑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负离子,因而可采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法(ESI—MS)分析,根据提供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鉴定。
利用该方法亦可同时鉴定两种或多种混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钠质谱图m儿:297.1、311.1、325.1、339.1分别对应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碳链为C10、C11、C12、C13的负离子在.ESI—MS中的响应情况。
根据响应信号强度可见,该烷基苯磺酸钠的烷基碳链分布以C11、C12为主(图13—52)。
2.脂肪酸钠(皂)脂肪酸钠(皂)样品ESI—MS质谱图中m/z=227.0、255 1、281.1、283.1分别对应脂肪酸钠中烷基碳链为C14、C16C18(含一个双键)、C18的电离在ESI中的响应情况。
根据响应信号强度可见,该脂肪酸钠的烷基碳链分布以C18(含一个双键)为主(图13—53)。
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质谱图(见图13—54)中m/2=265.0、309.1、353.1、397.2、441.2,聚氧乙烯醚个数为0、1、2、3、分别对应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碳链为C124)的负离子在ESI—MS中的响应情况。
293.1、337.1、381.2、425.2、469.0,聚氧乙烯醚个数为O、1、2、3、分别对应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碳链为C144)的负离子在ESI—MS中的响应情况。
根据响应信号强度可见,该脂肪醇聚氧乙为主,聚氧乙烯醚个数分布为0~4。
烯醚硫酸钠产品烷基碳链以C124.混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质谱图13—55中可得出不同m儿的归属情况:m/z=297 1、311.1、325.1、339.1为LAS的响应。
电喷雾质谱图文共24页
![电喷雾质谱图文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591cbc2cf84b9d529ea7a17.png)
(nano)HPLC联用质谱仪测定多肽
• HPLC用反相模式
– C8、C12、C18(ODS) – 0.1%TFA、0.1%FA、0.5%Hac
• 蛋白质组学大量使用胰酶trypsin
– N-term、K、R –分子量400-6000
• 时间串联
–离子阱
串级质谱
• 空间串联
–三重四极杆
ORBITRAP
• 2019年 纳升级电喷雾(nanoESI)
– Mann
喷雾 • 参数:电压、溶液组成、相对位置
谱图
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
• Myoglobin
– 多电荷使得样品谱图复杂
原理
• 电喷雾的原理有两种主 流解释
– 库仑爆炸 – 离子蒸发
• 核心是去溶剂
nanoESI
• 流速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More to go,but not today
• 质谱仪可以定量地测定蛋白质 • 质谱仪的硬件构成 • 质谱仪的软件操作、方法的建立 • (nano)UHPLC、CE联用质谱仪 • 谱图解析、蛋白质定量自动化软件
新西兰爱恩思奶粉 iamnzchina/ 鲍丽华涹
–小于500nl/min
• 使用拉尖的石英或不锈钢毛细管
–末端小于30mm
• 电压
–小于2500V
• 没有辅助气或者极低的辅助气 • 常与nanoHPLC或者毛细管电泳(CE)联用
nanoHPLC
• 电喷雾产生的质谱信号强度与被测物质的 浓度相关
(nano)HPLC与质谱仪联用
使用电喷雾的ORBITRAP质谱仪
• ORBITRAP质谱仪能精确地测定质荷比 • CID、PQD、ETD、HCD都能够将多肽碎裂成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https://img.taocdn.com/s3/m/7acea90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2.png)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扎卡里·沃拉斯(Zachary Voras)1.分类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或ESI)是一种分析大型非挥发性材料(如生物材料和聚合物)的电离技术。
ESI常用作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的电离技术。
ESI可与各种质量分析仪联用,不过最常与之联用是四极杆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这是一种微侵入破坏式技术。
2.说明图1 电喷雾电离源一般性示意ESI是质谱分析中用来分析大型非挥发性物质的电离方法(Yamashita和Fenn,1988; Fenn等,1989)。
顾名思义,样品溶解后经毛细管通过电场形成带电液滴的喷雾。
随着溶剂的蒸发,带电液滴的库仑力会迫使带电的分子种类解吸,将其导向质量分析器(Kebarle和Tang,1993)。
图12为ESI源的一般性示意。
这种技术要提取一毛细管的样品溶液,因此常作为液相色谱的电离源。
毛细管内液体流速通常为1~20 μL/min,但微-ESI或纳米-ESI 的毛细管内液体流速可能小于这一数值。
液体受到电场(2~6 kV)作用时会在毛细管口形成泰勒锥,随后分解成单个液滴,这个过程可以用瑞利方程来描述。
加在毛细管上的电场会令液滴带电,这也有助于电喷雾的形成,因为库仑力会导致液滴颗粒相斥。
这种技术能将液滴破成单个的完整分子,因此电喷雾电离检测限极低,已发表的成果中,检测浓度已低至埃摩尔级以下。
ESI-MS生成的质谱显示的是多电荷分子离子,这是由于ESI的间接电离几乎不会造成大量分子碎片,因此ESI被认为是一种“软”电离技术。
对于常含有两性官能团的生物材料,无须额外的辅助材料就可以使分子离子带电。
对于不含易电离位点的大型材料(如某些聚合物),可添加盐(如钾盐、钠盐等)来帮助电荷形成,以增强ESI 信号。
3.应用ESI既可单独用于纯净物检测技术,也可以与LC等复杂混合物预分离技术结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质谱分析数据
![表面活性剂的质谱分析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be06dd1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a.png)
表面活性剂的质谱分析数据表6-10 表面活性剂的质谱分析数据
68
69
70
71
72
备注:
* [M + K]+准分子离子峰的存在干扰谱图解析,C14系列的[M + K]+与C12系列的[M + Na]+ 重合。
例如C12H25O(EO)7H的[M + Na]+ 峰与C14H29O(EO)6H的[M + K]+峰均为m/z=517。
在样品中添加少量NaAc以形成单一的[M + Na]+ 准分子离子峰,有利于谱图解析。
** 在硬脂酸中常混有软脂酸,故该样品中所含的单酯为△m/z = 14的双重峰,双酯为△m/z = 14的三重峰,三酯为△m/z = 14的四重峰;如形成分子离子加合峰,则单酯的双分子加合峰为△m/z = 14的三重峰,双酯的双分子加合峰为△m/z = 14的五重峰。
*** Tween系列样品在该实验条件下均未能检出相应的准分子离子峰,可能是由于其离子化效率非常低,受样品中少量聚乙二醇和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的干扰。
在Tween-80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和聚乙二醇的[M + Na]+ 准分子离子峰重合。
73。
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对几种放线菌素特征碎片的分析
![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对几种放线菌素特征碎片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dc3acc9ec3d5bbfd0a74e1.png)
(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新药( 微生物) 筛选重点实验室,福州30 0) 507
摘 要 : 用 电 喷 雾 多 级 质 谱 法 分 析 3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放 线 菌 素 : 放 线 菌 素 D( c— 、放 线 菌 素X2Ac x2和 7 基 放 线 菌 素 应 种 At D) ( t ) 氨 . D(A 7 AD) 的碎 片 离 子 , 通 过 分 析 归 纳 获 得 放 线 菌 素 类 在 质 谱 负 离 子 模 式 下 的裂 解 规 律 。 该 结 果 可 应 用 于 放 线 菌 素 类 的 快速 结 构 解 析 、定 量 分 析 和 药 代 动 力 学研 究 。 关 键 词 : 电喷 雾 多 级 质 谱 法 ;放 线 菌 素 ;放 线 菌 素 D;放 线 菌 素X2 7 基 放 线 菌 素 D ; 氨
s u trl hrceia o fhe cio c s A t o c Ac D , t o c t c a c aa t zt no reA t my i : ci my i D f t 1Aci my i X2( t 2 a d7a n — r u r i t n n n n . n n Ac X ) n -mio —
Xi n Zh u i - i ,F n n s e g, n Ja - i Li ia e g W e eYi g, o Jng m ng a g Do g—h n Fa i n hu , n We ndZh n i
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表面活性剂
![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efe40f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e.png)
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表面活性剂
金燕;陈志峰;王小淳
【期刊名称】《质谱学报》
【年(卷),期】2001(022)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日化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方法.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成离子或结合水溶液中Na而带正电,可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鉴定,利用该方法亦可于5分钟内鉴定两种或多种混合表面活性剂.
【总页数】14页(P31-44)
【作者】金燕;陈志峰;王小淳
【作者单位】上海白猫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231;上海白猫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231;上海白猫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2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
【相关文献】
1.用大气压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阴离子rn 表面活性剂 [J], 金燕
2.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粉葛中C-苷及O-苷同分异构体 [J], 周安;孙晓娟;吴虹;李庆林;吴鸿飞
3.利用电喷雾质谱仪快速鉴定二咖啡酰喹宁酸的取代位置 [J], 高颖;王新峦;王乃利;姚新生
4.电喷雾质谱法与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分析烟叶中植物甾醇的比较 [J], 段沅杏;
张涛;陈进雄;杨光宇;刘巍;许永;张霞
5.解吸电喷雾质谱法协同主成分分析快速鉴定红茶茶水 [J], 薛岚; 陈淼淼; 张美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D1 SPC, time=0.168:0.493 of E:\1\DATA\00042825.D API-ES Positiv e 100
80
60
40
20
0
250
500
102.2 157.2 139.1
187.0 213.1
261.1 302.1 301.1
373.0 359.2
443.3 426.2 489.2
487.4
月桂酸聚氧乙烯酯 CH3(CH2) 10COO(EO) nH
*MSD1 SPC, time=0.495:1.310 of E:\1\DATA\00040531.D API-ES Positiv e 100
80
60
40
20
0
250
500
聚醚
750
173.4 217.3
274.4
318.3 343.5
0
200
400
600
800
m/z
m/z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
40
106.1
157.1 194.1
244.1
175.1 215.1
302.1
193.1
370.3 408.2
393.3
440.4 439.3 455.4 481.3 478.3
542.4 564.4 566.3
392.4 477.4
482.2 494.2 481.2
536.2 538.3
525.3
579.7 580.2
632.2 619.2 614.3 671.0 670.3 658.3 712.2 707.0 702.3 749.3 743.5 746.3
569.3
613.3 657.3 701.3 745.5
794.3 791.3 787.5 790.4
表面活性剂分析
m/z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
261.2
305.4
365.2
349.3
409.5 443.4 453.4 499.5 482.5 497.5 533.8 532.7
393.4 437.5
481.5 525.6 531.7
570.7 569.7
597.7
629.8 636.7 620.7
CH3 CH2N HCl
CH3
*MSD1 SPC, time=0.181:0.697 of E:\1\DATA\00040537.D API-ES Positiv e
304. 5
100
Max: 2.74095e+006
80
60
305. 5 332. 5
40
643. 9
333.5
20
0
200
400
600
576.4 581.4 575.4
627.5 619.4
625.4
663.3 670.5
669.4
714.5 713.5
758.5 757.6
801.6
443.4 531.4
60
80
Max: 210537
*MSD1 SPC, time=0.166:0.864 of E:\1\DATA\00042841.D API-ES Positiv e 100
669.9
664.7
725.8 724.8 708.9
759.0
767.9
791.0 797.0 802.0
591.7 635.8
679.8
751.9
842.1 840.0 846.0
885.1 890.0
929.2 934.2
978.2
1038.2
40
60
80
575.7 619.8
663.8 707.8
800
1000
1200
m/z
磷酸酯钾盐
*MSD1 SPC, time=0.186:0.598 of E:\1\DATA\00040600.D API-ES Negativ e 100
80
60
40
20
0
169.1
113.2
200
400
600
293.5 337.4 381.5
265.4 309.4 353.4 397.5
639.8 683.9
800
O(EO)nH
904.2 921.1
948.2
1000
992.2
Max: 90925
m/z
m/z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
40
171.2
217.2
261.2
306.2
305.2
350.2 349.2
393.2
399.4
444.4
489.4
488.4
533.4 532.4
1312.6 1310.6
1354.7
1398.6
1000
1250
Max: 16382
1500
1470.7 1531.0
m/z
m/z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
318.5
362.5
407.6
406.6
451.6
450.5
496.7
495.7
539.7
584.8
583.8
628.8
80
60
40
20
0
Hw (OE)O
*MSD1 SPC, time=0.223:0.469 of E:\1\DATA\00042729.D API-ES Positiv e
200
400
600
O CH2 (EO)xCOOC 17H33
O(EO)zH
261.1
305.1
349.1
394.2 393.1
438.2 437.2
655.5 654.5 719.5
761.5
830.6
60
80
Max: 102418
C17H33CON(CH2CH2OH) 2
*MSD1 SPC, time=0.142:0.708 of E:\1\DATA\00042820.D API-ES Positiv e 100
479.4
Tween 80
100
373.4
404.4
417.5
451.6
362.5 406.5
450.5
499.4 491.5
494.7 505.6
560.5 550.4 533. 614.3 601.8 591.7
7
534.8 578.8
549.5 593.7
563.7
656.7 644.7 636.8
652.7
637.8
712.8 704.8 688.8
874.0
918.2
962.2
1006.2
521.7 565.8
609.8 654.0
800
1000
Max: 47367
m/z
m/z
1200
1000
800
600
400
595.8 611.8
640.8 634.8 657.8 656.8
685.8
684.7 678.8
655.8 661.8
724.9 723.9 751.9 751.0
706.0 722.9
743.9
727.9
796.0 788.9
788.0
772.0
816.0 833.0 832.0
861.0 860.0
Max: 622966
214. 4 272. 4
80
565. 8
60
593. 8
242. 4 294. 4
40
566. 8
1136.7
571. 9 621. 8
485. 8
215. 4 273. 4
322. 5
2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m/z
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C12H25
473. 4
Max: 28044
80
471. 5 561. 5
60
377. 2 419. 4
445. 4 475.4 485.4 489.4
503. 4 533. 4 563.4 562.5 590.5 589.5 617. 5 662.4 661.5 689. 5
40
20
771. 5
305.2
217. 1
Max: 106056
C11H23COO(EO) nH
*MSD1 SPC, time=0.606:1.383 of E:\1\DATA\00040533.D API-ES Positiv e 100
C17H33COOCnH2n+1 n=12
*MSD1 SPC, time=0.180:0.631 of E:\1\DATA\00041904.D API-ES Positiv e 100
627.8
672.8
671.9
717.0
715.9
715.0
760.0
759.0
805.0 804.0 803.0
848.1 847.1
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