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教学活动。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对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

其基本思路是,帮助师生之间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改进高校思政教材内容,充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设备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思政思想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最后,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适当扩展课堂教学空间,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与社会形态相接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7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实现高效思政教育高效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教改的重要研究课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思政教学工作者已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思政教改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教学工作了。

高校必须紧紧抓住思政教学这一特殊性,自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的教学理念,然后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为学生构建良好完善的新思政教学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新型的高校思政教学体
系呢?本文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 树立正确的高校思政教学新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目的,通过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一些生活或者以后工作中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重视学生心理变化以及对思政教学规律的研究,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控,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1.2 用思政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不单单只靠智者留下来的思政整理,还靠教师人格力量的熏陶。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和新文明精神的宣传者,他们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如何应变。

这就要求思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在思想道德和学识上为学生做个好榜样,与此同时还要在自律方面给学生做个良好的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只有充分将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才能通过自身的思想、行为等人格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建。

2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构建新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
要想构建新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首先就要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真正作用。

其次,高校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与成年人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悬殊,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要摒弃繁琐的教学模式,采用直观的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突破。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合作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师生之间可以畅通无阻的交流。

平时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想接触,通过社会的熏陶影响,让学生可以提高学识。

再次,通过采用新的教学设备或者新的教学活动区不断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率。

3 高校思政教学要防止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不断扩展教学空间
高校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这门学科注重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思想去帮助学生进步。

这门学科教学的地点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它更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实践课将社会和学校的力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实践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考察感悟的机会,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且完善了学生的人格素养。

因此,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要始终坚持
社会实践课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完善的实践机制,并将其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虽然现今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深入调查研究的,作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的其中一份子,要求我们应该不断的在教改中求发展,求创新,用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理念丰富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创新天地,只有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战型、实效性、实际性等,才能将思政教育推向高校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

这项任务是艰巨且长久的,因此,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尽自身一些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卢爱新.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j].思想政治教育,2006,(2).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8.
[3]石云霞.两课0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2.
[4]张红,许文,郑晓花.从大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j].新西部(下半月),2009,(2):160-161.
[5]侯秋月.浅析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新西部(下半月),2009,(9):208,204.
[6]史英平,于爱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90-92.
作者简介:蔡建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抚宁 066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