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教育的创新源于问题,问题的提出则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教育的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标签:语文教学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育的创新源于问题,问题的提出则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教育的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善于激发兴趣,使学生有“疑”乐“问”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逐渐脱离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放弃引导,要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由此可见,如果能设法引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语文教学将事半功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由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从而有“疑”乐“问”。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给予表扬。为能在小组当个最佳质疑能手或正确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并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兴趣。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

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教师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提问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方式主要有朗读、口头复述、看图说话等。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会找到问题的着眼点,提问的内容不断深化,透彻。一定的活动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条件和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图画、音乐、录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如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影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由于情境生动逼真,学生身临其境,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刘备,因为他尊重人才,有远大的理想!”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张飞,虽然他性格暴烈,但他英勇善战,够义气。”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料事如神,才华横溢,对刘备忠心。”可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久而久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也形成了清晰的提问思路,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答案,认真预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教会和激励他们善于提问,他们就不会再感到“问”是难

事,而是在“问”中获得思维的启迪,就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可以把钻研问题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享受创新的乐趣,那么新课标确立的阅读目标也就不难达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