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们的身体借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杀死
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减 少机体面对的病原体数量、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菌药物的 效果。体温的升高也可使病原体的酶或毒素失活,而且加快 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 击病原体,缩短感染的过程。所以一旦发热,应该注意休息, 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 2.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发热的患者,尤其是高热患者,
寒战反应,降温速度一般以l h降1℃为宜,体温下降到
37.5。C后,要继续观察4~6 h,待病情稳定,体温维持在37— 37.5℃后停机。 (4)冷盐水灌肠法: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反复多 次清洁灌肠,对感染性发热尤其疑为中毒型痢疾者更为适 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注意事项: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 性损害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以免加重 出血症状。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后测量体温,同时要密切 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神态变化。使用冰块降温的患 者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患者, 体温探头应放在直肠或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4.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治疗控 制症状,这种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炎症性疾病时是有益的。 有时患者对NSAIDs的反应能够帮助医生区分肿瘤性疾病 和其他引起FUO的疾病。 (1)阿司匹林:抑制中枢前列腺素(PGs)合成而发挥解 热作用,降低发热者体温,对体温正常者无影响。其退热作 用为非特异性。儿童每次按体重5~10 ms/kg,或每次每岁
定个体化的处理和治疗方案。对于发热原因诊断不明、临床 稳定的患者,观察体温和病情的变化是合理的。在观察期间
一定要重新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回顾性分析既往的 资料,再考虑还应该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目前对FUO还 没有相应的指南提供临床参考。研究发现,诊断不明确的 FUO患者的5年病死率仅有3.2%_2 J。多数诊断不明的 FUO会自发缓解,所有这些均表明其预后良好口J。在未明 确诊断之前,对FUO患者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注重病原学检查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FUO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抗菌药物治 疗,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更需要明确相应的病原体, 凡是可能和感染相关的体液、分泌物等均应送相应的检查, 如血培养等,尽量做到目标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由抗菌药物 引起的病原体耐药的产生和培养阳性率的降低,又减少了药 物的不良反应,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对于病情较重 的高热患者,当疑为细菌感染所致高热时,应采集各种培养 标本后才给予相应抗菌药物经验治疗。4 J。临床不稳定或中 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需要起始合理的抗感染治疗。结核病 流行地区、怀疑结核诊断但不能确诊时可给予经验性抗结核 治疗,但应注意利福平即使是在非感染性病因的情况下也能 抑制发热,一旦超过6周患者体温仍不能明显下降时应考虑 可能诊断有误,并停止药物治疗p J。 二、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药物对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FUO患者均有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5.11.018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 医院感染内科Email:zhengyinl@hotmail.corn
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2)湿敷法:分为冷敷和热敷。冷敷即在额头、手腕、小 腿上或颈、腋窝、腹股沟等血流丰富的部位各放一块湿冷毛
万方数据
史堡豳型盘查呈Q!i生!!旦筮丝鲞筮!!塑垦地!』!!!!望堕型:堕!!竺塾竺!Q!!:!堂:塾:盟生!! 巾或毛巾包裹的冰袋,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 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 布袋里,放在额头上。对于体温不是太高者,可以采用热敷
977・
痛,可间隔4~6 h重复用药1次,24 h内不得超过4次。 (6)洛索洛芬钠片(乐松):出现发热时成人:1次60 mg,原则上每天2次。不宜空腹服药。 (7)中药:安宫牛黄丸:口服,1次1丸,1 7欠/d;小儿3 岁以内1次1/4丸,4—6岁1次1/2丸,1次/d;或遵医嘱。 5.注意事项:退热药和物理降温法不能同时应用,因为 两种方法的降温机制截然不同。使用退热药后,患者表现为 全身血管扩张,毛孔张开,出汗增加,达到降温目的。应用物 理降温方法,一般是由于冷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热量经 传导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如果使用退热药后马上又使用 物理降温,就会使扩张的血管立即收缩,汗毛孔关闭,出汗停 止。退热不但受到影响,而且患者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般是 应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体温不降,经1—2 h后,再使 用药物退热。 原则上不能长期使用一种NSAIDs。应注意每种药物的 不良反应。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 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NSAIDs改变了发热的本来面貌, 影响诊断与预后的判断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因此物理 降温对体温较高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理想。 四、诊断性治疗 对于FUO的患者,确切的病因难以查明,在不影响进一 步检查的情况下,并能排除某些恶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特点 可按引起发热可能性最大的病因进行诊断性治疗,也就是说 诊断性治疗要满足以下条件:疾病的可能是单一的,所用治 疗的药物机制和作用环节是明确的,所选择的药物是特异 的,判断疾病的治愈标准是已知的和客观的。需要指出的 是,对于诊断性治疗的患者一定要边治疗边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药物剂量一定要合适,疗程足够。目前诊断性治疗最多 的是结核病,其次是疟疾和成人Still病。 如果诊断仍不明确,应考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肿瘤科 和感染科等多专科的进一步评价。 参考文献
origin
[J].Int
of value
J Med
Sci,2012,9(8):682-689.
S,Knockaea DC,Peetermans WE,et naproxen
test
[5]Vanderschueren
of the
a1.Lack of
in
the differential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除抑制PGs合成外,还能抑 制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动,减少其炎症部位的浸润和释放溶酶 体酶对组织的损伤。每次服25 mg,2—3次/d,饭时或饭后 立即服(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5)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口服,6—12岁儿童 1次半片;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1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
[1]Petersdoff
100 RG,Beeson PB.Fever of unexplained origin:report
on
来退热。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患者额头、四肢,使身体散 热,直到退热为止。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
热敷退热,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3)冰毯降温法:其降温原理是利用制冷原理将水箱内 蒸馏水冷却,通过主机工作与毯子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使 毯面接触皮肤进行传导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其降温可 靠,有效率达100%,并减少患者体内能量消耗,保护脑组 织,减少脑耗氧,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降温开始可依据患 者机体的反应逐步调节冰毯的温度,避免由于骤然降温引起
diagnosis
prolonged febrile 575.
illnesses[J].Am J Med,2003,115(7):572.
unknown
良好的退热作用。目前在某些基层医院对发热患者存在着 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现象,往往掩盖了病情,增加了临床 正确诊断的难度,且长期应用还加重了原有的感染性疾病, 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扩散,或诱发二重感染,经 验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会掩盖潜在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 病情,因此对FUO患者,除非高度怀疑结缔组织病如成人 Still病,不建议应用糖皮质激素。 三、对症处理 对完成了详细评估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有一系列的 措施可供应用∞J。在制定发热处理方案时,尤其要注意以下 问题: 1.不急于降温:如果发热是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最 好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因为发热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
g。
cases[J].Medicine(Baltimore),1961,40:1-30.
GM,Trowbfidge of P,Doherty T.Investigating and unknown
[2]Varghese
managing pyrexia 341:C5470.
origin
in
adults[J].BMJ,2010,
・976・
主堡囱型盘查!!!!生!!旦箜丝鲞箜!!塑£!鱼』!!!!婴丛鲤:盟!!!坐!竺!Q!!:y!!:丝:塑!:!!
.临床一线中的实践好伙伴.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处理
刘-ff-fF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 种全身反应。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 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为发热。如果发热持续3 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肛温),经过至少1周细致的 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群称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
[3]Hayakawa origin:an [4]Mete
K,Ramasamy B,Chandrasekar PH.Fever of unknown evidence-based
Feview[J].Am J Med
Sci,2012,344
(4):307—316.
B,Vanli E,Yemisen M,et a1.The role of invasive in diagnosing fever of unknown and non—invasive procedures
origin,FUO),习惯称之为发热待查¨J。
由于FUO病因庞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实验室检查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定阶段难以做到病因处理,往往为 对症处理;但明确病因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对症治疗仅仅是 临时解决临床不适感。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性疾病、肿瘤、结 缔组织一血管性疾病和其他。近年发热原因始终不明者所占 比例逐渐增多,达20%~30%。2 J。因此在没有明确病因的 情况下,对发热的合理处理十分重要。首先在临床上对任何 一例FUO患者都要正确判断病情的轻重,针对不同患者制60ຫໍສະໝຸດ mg,必要时4~6h
1次。成人1次0.3~0.6 g,3次/d,
必要时每4小时1次。 (2)萘普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PGs的合成,解 热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2倍。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妊娠后期、 哺乳期患者禁用本品。1次0.2~0.3 g,2~3次/d。可口 服,开始每日剂量0.5~0.75 g,维持量0.375—0.75 s/d。 (3)布洛芬:布络芬是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能阻 止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E,从而使下丘脑体温中枢的 PGs减少,下丘脑热敏神经元调定点下移,散热过程增强而 起到解热作用,对产热过程并不抑制,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不良反应少,每次o.3 g,每天剂量不超过3.6
由于大量出汗以及体温升高造成的不显性失水,往往有体内 水分不足的现象,甚至有效微循环容量不足、电解质异常如
最常见的低钠低氯等现象,因此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平 衡非常重要,可给予开水、鲜果汁、菜汁等。另外长期发热使 人体各种营养素代谢增加,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增高 13%,同时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胃肠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 少、活性降低,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合理的补充营 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饮食上 应为高热能、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口味清淡, 易于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 质,临床上常给予糖盐水、维生素B、维生素C、氨基酸、脂肪 乳以及含有钾、钙等电解质。 3.物理治疗:物理降温可作为紧急降温的措施,可采用 的方法有: (1)擦浴法:将冷水(28—30qC)或75%酒精兑1倍水稀 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胸背、四肢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 等血流丰富的部位。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 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