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的研究
摘要: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条道路、三种模式。
由于受到苏联革命和中国传统农民革命的影响,中共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以大城市为目标所发起的多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中共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开始在农村建立割据。
此时的割据与之后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工农武装大不相同,区别在于它只是暂时的策略调整,是以退为进,在积聚力量后马上攻打大城市。
这时的革命道路依然是“以城市为中心”,但这毕竟发生了一些转变,是一种进步;显然,这种尝试失败了。
中共开始真正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探索革命道路,最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即“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共对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对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两条道路;三种模式;革命道路;城市;农村
学术界关于革命道路研究的成果很丰硕,研究的视角多且新颖,其特点为:第一,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即第三种模式;第二,学者多认为只存在两条道路、两种模式,即“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为中心”两条革命道路和两种模式。
笔者认为研究存在两点不足:第一,不能只研究中共探索出的正确道路,殊不知正是由于在之前的错误探索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中共才能探索出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以很多时候错误比正确更值得研究;第二,人的认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探索的革命道路存在三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一种过渡的模式,为第三种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值得研究。
一、“以城市为中心”与“以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依旧沿着旧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前进,但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面对现实,中共开始转变战略,以退为进,在农村建立割据,以图时机一到继续攻打大城市。
因此,这时中共探索的革命道路虽然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但在这一革命道路下实际上有两种革命模式,即直接攻打大城市的模式
和暂时以退为进攻打大城市的模式。
而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则既是区别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的第二条道路,又是不同于前两种革命模式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1.直接攻打大城市的革命道路模式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学习的榜样。
因此,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非常珍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把它奉为的“金科玉律”,甚至今后各国革命都采用俄国无产阶级所走的革命道路,并认为理所当然”,中共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自古以来城市就是兵家争夺的焦点,不仅因为它在地理上的意义至为重要,而且占领城市就意味着实现对该地的统治。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即使刚开始啸聚山林,但是他们随后的目标也是那些能带给他们更多粮草钱财的城市,同时这也是起义获得局部成功的标志。
正因为城市之于社会的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以往的战争是围绕着城市的战争,并没有对于乡村的刻意争夺。
对于党所走的革命道路来说,他们刚开始一样没有跳出传统农民起义的窠臼,暴动后攻占城市是无疑的一个指向。
”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学习苏联的革命经验以及中国自古的农民起义道路,走上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这时整个中共关于革命道路的意见是一致的,但之后的事实证明这条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的目的就在于想要以大城市南昌为中心,占领广州进而北伐,这显然是沿用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沿用学习苏联经验的所进行的大革命的革命路线,但是这次起义严重失败。
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的目的和南昌起义一样,“即预计在广东重建根据地,再举北伐”,最后秋收起义也未能达到其目的。
与此同时,中共希望通过发动广州起义,最终获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但这次起义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厄运。
起义的失败也宣告直接攻打大城市革命模式的破产。
2. 以退为进攻打大城市的革命道路模式
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些中共领导人率领部队退往敌人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他们已经认识到这种革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党中央也在一次次起义中总结经验,认为“在举行起义之后,已经在一县或几县范围内建立起‘农民割据’或‘农民革命的根据地’的湘赣边界根据地、海陆丰根据地,对于起义之后仍分布在各地农村的游击队伍和游击区域,已具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予一定的
评价。
同时,党中央还总结了建立农村割据的某些经验,提出了在大城市的周围建立革命割据并以之包围城市的某些设想等等。
”虽然党中央已经有了这些可贵的设想,但是苏联革命的经验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使中共的这种农村割据设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些割据的建立依然是起着辅助作用,其目的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目标的实现。
因此特别需要指出,不应该把这种为空间保存实力的暂时退却无限拔高,认为他们已经跳过第二种革命模式直接进入第三种模式。
因为这只是面对起义失败后的无奈之举,这时中共的目标依旧是要攻打大城市。
在夺取大城市的起义一次次失败后,为配合夺取大城市目标实现的农村暴动也遭到重创,面对这一现状,中央下达了一系列主旨为不急于攻打大城市的文件,但“在不急于攻打大城市成为党的文件中的一个主流话语时,城市中心观并未随之变化,不急于攻打城市并不是对城市中心论的否定。
”其实,这实属正常。
当时中共的经验和行动除来自苏联的革命经验和指挥之外,就是自己在革命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针对当时战况所做出的在不违背大政方针下的局部调整,一些行动他们在做出后也不知道会对未来的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毛泽东等人退往井冈山之后思想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并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但这不意味着整个中共的思想已经完全转变并认同这条革命道路。
因此,中共之后陆续犯了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以及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一直以来学者都认为他们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但笔者认为他们走的革命道路其实都属于以退为进攻打大城市的革命模式,即第二种革命道路模式。
李立三在一系列的起义都失败后,逐渐地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这在1930年6月11日局会议通过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中多有体现,如:“农民在革命中伟大的作用,在中国有更严重的意义”“鄂豫皖区扑灭了反革命派破坏红军的阴谋,并且占领了英山、霍丘与黄安的县城”。
显然,这时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党中央对于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农村中的力量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他提倡尽快攻打大城市的一个条件。
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农村的重要性,只是把农村作为进攻城市的跳板,也高估了当时中国工人的力量。
相同的,王明犯了和李立三同样的错误。
同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一部分中共领导人已经前进了一步,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并逐渐沿着这条道路进行革命斗争。
而李立三和王明等人依旧停留在上一个阶段止步不前,最终导致革命力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在第二种革命道路模式之后,两者开始出现分歧,一者惊醒地突破并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一者则沿着之前习惯的道路前进。
3“.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模式因革命形势的需要,毛泽东率领一部分军队退居井冈山地区。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明确结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他的同志们虽然当时未能提出来,但是,这种思想却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萌芽。
”虽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但以毛泽东为首的一部分人已经不自觉地按这条道理走下去,并依靠这条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由于这一革命道路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就不再赘述。
二、研究革命道路的现代意义
虽然现在距离中共对中国革命探索研究时期已经近100百年了,中国革命也已经取得胜利,但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并没有过时。
相反的,笔者认为其研究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探索中国道路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的发展不仅要借鉴中国自身的经验教训,同时还必须学习别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即“拿来主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借鉴别国经验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自身的国情,一种东西很可能对别国的发展是很好的,但当不加改良地把它拿过来,让其在中国生长,很有可能对中国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一结论很容易在研究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的过程中得出。
中共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之以及之后很长时期内对苏联经验过于依赖,认为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毫不犹豫不加修改地拿过来使用,结果可想而知,损失惨重。
同样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固然要学习别国成功的经验,但不能盲目迷信,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对于不符合的部分应该进行调整。
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依然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中共最后探索出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笔者认为这一革命道路不应该就此被束之高阁,仅作为中共取得革命成
功的历史事实,反之,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充分借鉴这一革命道路。
现在许多欧美国家都是从大城市开始现代化,并通过城市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这一现代化道路在这些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道路适合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应立足于中国拥有近10亿农民的国情,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别国。
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北上广等东部地区认为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看到山西、河南等中部地区认为中国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看到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认为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国家。
可见,中国走的城市包围农村的现代化道路成效并不显著,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的农村现代化水平很低,甚至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这显然与中共当时所面临的革命局势有惊人的相似性,农村是关系中国发展的薄弱环节甚至起着关乎中国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要作用。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应该适当地做一些调整,把农村现代化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取得中国现代化这场新的“革命”胜利的关键,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完全的现代化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现代化之路。
3. 预见性的、正确的理论无论何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笔者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中共在此之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具有预见性的和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往往过于强调实践的作用,忽略了正确的理论对于实践的积极作用。
当代国家领导人提出深化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显然这体现出已经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
相信有了预见性的、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少走一些弯路。
因此,我国掌握具有预见性的、正确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不仅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而且需要许多研究者共同努力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
四、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踏上了独自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旅程。
由于中共的不成熟、苏联的影响和古代农民起义经验的束缚,中共走上了直接攻打大城市的革命道路模式,结果屡屡碰壁,只好结合革命形势作出调整,开始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走上以退为进攻打大城市的革命道路模式。
结果革命依旧难以取得成功,中共不得不认清现
实,根据中国独有的革命特点,并结合过去已有的经验,特别是第二
种革命模式的经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模式。
现今距革命道路探索时期已经近100百年,对道路的研究不仅没有过时,反而
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李鸿文.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1984.
[2]黄琨.革命与乡村——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M].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毛泽东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