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法的临床应用
一.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根据艾灸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范围以寒证、虚证、阴证为主,对慢性病、阳虚尤为适宜,某些热证、实证也可酌情施灸。下面将灸法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范围归纳如下。
1.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唐代医家王焘说:“御风邪……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灸法有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证。
如寒性胃痛、呕吐,隔姜灸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
2.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灵枢·禁服》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
《灵枢·官能篇》说:“结络坚紧,火所治之。”
由于寒邪或外伤、劳损使经络气血凝滞、痹阻不通所造的风寒湿痹、痛经、寒疝、经闭、肩凝、肘劳、腰痛等病证,可用灸法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如膝关节痹痛,可在犊鼻、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温针灸;肩凝可在肩髃、肩髎、臂臑温针灸;腰痛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温针灸。
3.壮阳益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灵枢·经脉病》说:“陷下则灸之。”
灸法能温补阳气,用于脾肾阳虚之阳痿、早泄、遗精、遗尿、久泻、久痢等病证。如阳痿、灸关元、肾俞、命门。
灸法能回阳固脱,用于亡阳虚脱证,可在神阙或关元灸几十壮、甚至几百壮。
灸法能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痢、久咳等证。如脱肛,可灸长强、神阙、百会。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灵枢·官能篇》:“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于毒邪造成经络阻滞,气滞血瘀形成的外科疮疡肿结,可用灸火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如疮疡、痈疽、疖肿初起未化脓者,局部隔蒜灸;疮疡溃破后久不愈合,局部桑枝灸;痄腮,灯火灸角孙、耳尖。
5.防病保健益气延寿
《千金方》说:“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
力,具有预防疾病,保健益寿的作用。
用灸法防病保健,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晋唐宋都有灸法防病保健的记载。明代灸脐保健,成为时尚,李有“炼脐”之法,杨继洲有“蒸脐”之法,都是在神阙穴上间隔温补药物施灸,以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益气延年。清代《针灸集成》记载,有一人每年坚持灸神阙,年过百岁,身体健壮。
日本学者很重视保健灸,把灸足三里称为“长寿之灸”,有“勿与不灸三里三人行旅”之谚语。上世纪初,日本开展全民健身,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中小学集体灸足三里。
常用的保健灸穴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膏肓、三阴交、风门、大椎、曲池等。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
卧位或坐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与艾炷的安放,顺利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但不可拘泥,应酌情灵活掌握,如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可先灸长强收肛,后灸百会举陷。
(三)部位禁忌
1.颜面五官、阴部、关节附近、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化脓灸。
2.乳头、心脏虚里处、睾丸不宜灸。
3.妊娠期妇女不宜灸下腹部、腰骶部。
4.文献记载中的禁灸穴慎灸。
(四)病情禁忌
1.阴热内热证、外感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
2.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禁灸。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张仲景、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引述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李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现代的周楣声、魏稼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楣声还把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着。我们认为,热证用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
(五)烫伤防治
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烧坏衣物。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悬起灸、温针灸)。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嘱患者不要擦破;出现大水泡者,可用消毒针穿破放水,涂龙胆紫。
(六)晕灸防治
在灸治过程中,晕灸者极为罕见。但是,一旦灸量太大,火力过猛,
施灸环境又不通风,或者病人对灸法对于敏感时,可出现晕灸,按晕针处理方法急救。
此外,施灸环境要注意通风,空气清新,防止烟雾过浓,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