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一、艺术教育的概念厘清

任何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关于艺术教育的内涵,一直是理论工作者争议不休的话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四种:

1. 有人提出“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根本上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其最终意义在于它的人生价值……”——这是理论家对艺术教育的“美育学”论述,它阐明了艺术教育的“终极本质”。

2. 有人提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学家对艺术教育的“定性”概括,它确立了艺术教育的地位和目标。

3. 有人提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显然,这是对艺术教育功能的勾勒。

4. 有人提出“作为人文教育范畴的艺术教育,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是在注解艺术教育的人文属性。

从以上四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视角不同,所界定的概念内涵会有一定差异,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艺术教育就是一个健康完整的生命真正立足于社会所必须要汲取的养分。

关于艺术教育的涵盖范畴即外延,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

工作规程》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这几个方面——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二、艺术教育的地位介定

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艺术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审美结构,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颁布第13号令,宣布从2002年7月25日起正式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该规程共6章22条,详细规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安排、考核办法、艺术活动要求、保障机制、赏罚措施等。

规程的发布实施以来,经过艺术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5月30日又颁布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及时纠正了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不良倾向。

201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对艺术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以上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艺术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艺术教育的问题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艺术教育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艺术教育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总体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与艺术教育的本质要求相距甚远。特别是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极不规范。

我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 认识模糊。艺术教育没有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对艺术教育认识片面、模糊,始终把应试和升学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对艺术教育消极对待、简单应付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开展的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艺术展演、讲座等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采取的手段。有的学校为了评比达标的需要,不惜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猖獗,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这种形式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危害性极大。

2. 目标功利。我们知道艺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享受和技艺传授,而是学生艺术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过

程。它是一种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一生。长期以来,人们把艺术视为技术,当作谋生的手段,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追求的是显性的、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隐性作用。艺术教育评价只是听听课、看看艺术作品、查查艺术设施而已,重形式,轻内容,没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

3. 发展失衡。我国地域广阔,文化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这就使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的特点。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一些实践和研究,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少地区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对艺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开了几节音乐、美术课,唱唱歌、画点画就是艺术教育了,艺术教育在这些地区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4. 师资不稳。我国艺术类专业师资数量严重缺乏而且素质不高,虽然近几年来各大中专院校陆续培养输送一批批的艺术师资,但远远未能满足实际需求。对于紧缺的专业人才,本应得到抢聘重用,但大多数学校领导却把这少之又少的专业人才“改装”成语数“主科”教师,使这些人才学非所用,才能未能得到发挥。艺术课程只能由不能胜任“主科”教学任务的老弱病残教师来承担。

四、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于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常规形式为艺术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经过众多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我们对艺术课程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一般认为,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体

验性和经典性。综合我国各地艺术教育研究、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等基本要素,笔者以为,我国艺术教育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低龄化。我国具有重视艺术教育的优秀传统,古代文人修习的琴棋书画,现代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抑或是艺术综合课程,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物质。传统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开始的,近些年,这样的课程已经逐渐提前至幼儿、婴儿甚至胎儿阶段。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逐步养成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于他们心智的形成和品性的完善,乃至生命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2. 实践性。“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实践性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艺术课程是我国中小学现行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活动性最强的课程之一。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习得基本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增强艺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具体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增加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感受艺术、理解艺术,并逐步形成艺术能力。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畅享愉悦的审美体验,还可以舒展学习的淳朴、率真的本真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