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2002年4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

V o l.17 N o.2

A pr.,2002

文章编号:1001-8166(2002)02-0221-08

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徐小黎,史培军,何春阳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摘 要:通过对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得出北京经历了一个稳定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城市以“摊大饼”的模式向外扩张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和水资源匮乏;深圳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三次关系,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两个城市化过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城市的政策和经济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关 键 词:城市化;北京;深圳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中国的城市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1999年的30.9%,平均每年提高0.62个百分点,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最快的阶段之一,从而对城市化的研究也进入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总结起来,我国城市化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①城市化特征的研究。许多学者对中国20年来城市化特征、城市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20年来中国城市化处于稳定发展时期[1],但当前城市化总体水平仍较低并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质量差、区域发展不平衡[2]。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城市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3,4],大都市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5]。此外许多学者在城市化定义[6,7]、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8,9]、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10,11]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②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城市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如产业结构、人口迁移、工业化和国家政策等[12]。目前较为成熟的研究是从城市化的推动主体(组织主体和投资主体)入手,将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模式分为3种: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1,13]。③城市化战略的研究。城市规模一直是中国制定发展政策的依据,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从80年代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修改为90年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但针对目前城市化出现了小城镇环境问题严重、大城市盲目扩张等问题,学术界对城市发展方针又提出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有4种:费孝通等[14]主张的小城镇重点论,任远[15]主张的大城市主导论、牛凤瑞[16]主张的大中小并举论以及在这基础上提出的多元模式论。然而,城市规模并不是解释城市效应和城市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周一星等提出了淡化城市规模、寻找新思路的观点[2,17]。

世界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过程: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并以每年8000万的速率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变化最为迅速,城市人口每年增长3.5%,而发达国家增长率仅为1%以下[18];城市的规模空前的扩大,如东京城市人口达

 收稿日期:2001-12-07;修回日期:2001-12-28.

*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9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编号:39899374)资助.

 作者简介:徐小黎(1977-),女,江苏武进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城市化与环境安全研究.E- m a i l:n onono @i r s. b nu. e du. c n

2700 万、巴西的圣保罗1640

万[2

]。这些特点给支撑城市的公共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城市化研究重心已经由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机制等问题转向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测定城市化和城市生活方式对当地和全球环境的压力以及城市如何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化仍将是今后研究的焦点问题[18

],

生态足迹法、城市新陈代谢模型等是目前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

对比国内外城市化研究进程不难发现,

2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从而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和政策指导意义,然而中国的城市化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城市化的个性研究;②缺乏城市化与经济、社会、产业和环境等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研究;③缺乏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为此,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中的两个典型城市———北京和深圳,比较它们城市化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以期取得对城市化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问题的深入理解,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北京城市化研究

拥有1300 多万人口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

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也是一个

有着3000

多年历史和800 多年古都文化的世界著名文化名城。全市面积16 808 k m 2

,北京西部、北部

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面是展向渤海的平原,山区

面积占总面积的62%。

1.1 城市化水平

传统的城市化水平采取城市非农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的指标。然而事实上外来人口大多从事的是第二或第三产业生产,同时也是城市各项设施

的使用者和城市工业品的消费者,所以本文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城市化水平。

Y =(P 2+A 1)/P 0

其中,

Y 为城市化水平,P 2为常住人口中的户籍非农人口,

A 1为暂住人口,P 0为总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显著得提高,详情见表1。

表1 北京1980

—1999 年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统计 T a b l e 1 T h e p o pu l a t i o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n o f B e i j i n g (1980 —1999 )

(资料来源:北京1980 —1999 年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①北京城市人口中以户籍人口为

主,但暂住人口比例在20年内不断上升。②北京城

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初相对较高,

20年中更是稳步快速发展,年增长率为1.1%。③北京的城市化

水平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北京的城市化

水平基本维持原状,年增长率为1.01%;90年代,北

京城市化速度有所上升,年增长率达1.2%。1.2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的20年是北京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时期。北京的

G D P 和人均 G D P 分别从1980 年的139.07 亿元、1584 元增长为1999 年的2174.46 亿元、19 846 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5.6%和12.3%(见图1)。1.3 产业结构

北京的产业结构在20年间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北京是个工业城市,工业比例高达

71.14%。在城市化过程中,本来所占比例就很小的第一产业在小幅度的波动中继续降低,原来比例很高的第二产业大幅度降低,伴随而来的是第三产业

比例明显上升。至1999 年,北京第三产业比例已超

222 地球科学进展 第17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