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Alex
马克思主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劳动——生产——协作——沟通 ——意识
▪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 ——语言——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①自然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 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种 猴
黑猩猩 人
海豚 象 鲸
脑重(克) 极轻 400 1500 1700 6000 极重
脑体重比例 1:18 1:150 1:50 1:85 1:1000 1:10000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 对论认为,重力场的 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 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分 布愈密、重力场愈强, 则空间的“曲率”就 愈大、时间的流逝就 愈慢。
▪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容器, 强调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
▪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 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 就几乎停止了。
参见拙文:《唯物史观与当代空间问题》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区分和 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 两个大的方面: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从中建立起人、自然
和社会的关系。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 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马克思-2020年上半年阶段测评1-4
马克思阶段测评1-11.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 B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B、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该题考查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其中一方面是主要的或主导的。
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B )A、细胞学说B、系统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1.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B )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发展变化观点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该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且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只能坚持孤立和静止的观点。
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A、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该题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主要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即事物的存在、发展主要呈现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
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
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
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
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
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
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
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
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
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
马哲复习题
是非题:(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f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t3.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t4.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f5.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形式上是否新奇。
f6.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事物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t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f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f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
t10.概念、判断、推理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f11.认识的客体就是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f12.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
t13.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f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超越一切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限制。
f1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f16.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有区别的。
t17.哲学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f18.原子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t19.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过程的统一体。
t20.在度的范围内,量变不可能引起质变。
t21.普遍联系是指我们可以将任何两个事物联系起来。
f22.多数真理是相对真理,只有少数真理是绝对真理。
f23.正确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错误的认识也不例外。
t24.人口因素也是社会革命的动因之一。
f25.25、“吃、穿、住、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t26.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f27.哲学的“党派”斗争就是革命派和反动派的斗争f2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t29.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根本分歧之一。
f30.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f31.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f32.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因素和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2023年版)_3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 。
这一观点_____。
A : 夸大了物质运动B : 否认了相对静止C :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 :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肯定了这一哲理。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____。
A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道理,只有 B 项符合。
3、单选题淮河治理耗时 10 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人 600 多亿元巨资,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_____。
①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②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③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④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题干中指出淮河治理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地方保护主义只重视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国家整体的发展。
片面的GDP 发展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顾眼前利益。
故本题选 B。
4、单选题下列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 : 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C :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D : 三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特点之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三维性是空间的特点之一,但不属于时间的特点。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选择题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
识等同于物质
1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 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
识等同于物质
13.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 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16.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是指:
A人的意识是万能的
B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能力 C人具有感觉的能力 D人具有改造规律的能力
1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哲 学寓意: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尊重
客观规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C物质存在的形式 D“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
2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 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
A无限性的原理
B绝对性的原理
C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统一的原理
2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 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 的实践活动
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有事物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构成物质体的最小单位 D有形的可被感触到的实体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有事物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构成物质体的最小单位 D有形的可被感触到的实体
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具有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比如我们常说的俗语“时光一去不复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都是时间一维不可逆的体现。
空间具有三维性。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长宽高。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任何物体都和周围事物存在着前后、上下、左右的关系。
三、运动的物质和时空是不可分割的
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复习中,很多小伙伴对于科技常识的复习感到抓狂,主要原因是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从天文地理到前沿科技,无所不包。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复习,就需要小伙伴们处处做个有心人,学会经常总结,这样才能在考试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1、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它们是以物质的运动来度量的。Eg.一米是电磁波(光)在“1/299,792,458秒”的持续时间内在真空中传播行经的长度。(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一号决议)。光年是光在真空中用去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
2、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
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比如我们人,不管寿命多长,都是一生的经历。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不同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比如我们人的运动过程就是婴儿、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不论多么小的物质都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 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 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三)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阐释
• 关于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理论特色。 (1)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表述时空观,并不是 为了纯粹的理论建构,而是基于现实 社 会批判的需要。所以它始终保持哲学的高 度,并自始至终着眼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和 批 判方式 。 (2)马克思不是从传统哲学的时空框架出发引 申出时空概念,而是从人的实践 活动, 特别是生产劳动出发引申出时空概念。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1]刘奔.时间是人类的发展空间:社会时—空初探[J].哲学 研究,1991,(1). [2]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J].哲学研究,1996,(3). [3]楼慧心.人类个体的发展及其可能性空间[J].浙江大 学学报,1996,(1). [4]余静.自由时间论[J].益阳师专学报,1995,(6). [5]江秉国.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新论》的一点看法 [J].哲学研究,1997,(1). [6]王锐生.唯物史观的时空观[J].人文杂志,1996,(6).
• [12]冯鹏志.迈向共生理想——关于网络化与人类 生存方式之前景的思考[J].新视野, 2000,(3). [13]吴国璋.论人的活动与社会时空[J].江苏社 会科学,1999,(4). [14]王晓玲.浅析社会时空观念及其特征意义 [J].社会科学家,2001,(11). [15]唐巴特尔.论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 法论意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1 2). [16]李大兴.自由时间: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 值取向[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第二讲答案马原
第二讲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产生的意义简述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怎样理解意识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疑难问题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讨论话题熵定律与时空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人工智能能超过人类意识吗?你对宗教和无神论有何见解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产生的意义①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②重大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第二,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②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也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c)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运动的尺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把握运动。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其中,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0.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和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说明( )(分数:2.00)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因此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的运动。
而这都有最大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阐述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往往使用运动这一概念;而在表达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状态时,常常使用变化这一概念。
运动也并非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内容和基础,并非运动的形式,因此选项B和选项C都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 A第 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答案: A第 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答案: B第 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50年代答案: C第 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资本论》的发表《反杜林论》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答案: D第 6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 C第7 题(单选):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成立答案: B第8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答案: C第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答案: A第1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答案: B第11 题(单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这种观点是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这种观点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相对论里为什么“速度越快时间越慢”。
下面一步一步来进行解释:什么是能量?能量是一个间接观察到的物理量,它被认为是一个物理系统对其他物理系统做功的能力。
功定义为力的方向上力位移的空间累积效应,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传递的位移的乘积。
在地球上你将1千克的物体举高2米和将2千克的物体举高1米所做的功是一样的。
势能变化△E=Fs本文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E—能量 F—力 s—距离 m—质量 a-加速度 v—速度 t—时间 c—光速能量的一个表达式是力和位移的乘积,力是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加速度又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而速度又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F=ma a=△v/t v=s/t假设一开始绝对能量和绝对速度为零,现在速度为v,则(主要用于概念上的理解):E=(ms/t^2)s=m(s/t)^2宇宙光速保持不变,始终以每秒30万公里左右的速度运行。
任何物体相对于光速都是以光速运动的。
)人们习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评判其它事物的速度,当你不再将光速看成是一种速度时,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E=mc^2(质能关系式)。
(前面提到E=m(s/t)^2)s=vt,当速度不变(保持光速),距离变长,时间的数又是相同时,就会导致时间膨胀(时间变慢)。
另一方面,物体的质量导致空间弯曲,使得周围物体产生加速现象,呈现时间膨胀(时间变慢)。
在运动中,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在引力场中,时间越慢,速度越快。
也许就像学位心理学中的学位和逻辑是相互关联的。
运动和时间不能分开表示。
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下面我们来理解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关系: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没有非物质的时空,没有时空就没有物质。
速度和时间是相互关联的。
速度不变,时间变慢,体现了物质的空间性。
时间不变,速度变快,体现了物质的时间性。
光速不变反映了物质的空间性,引力现象反映了物质的时间性(逻辑性)。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著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著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时空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人们关於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也是相对的.
2.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
马哲[2] 带答案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 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 一变化的基础是( C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3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39、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
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
5.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BCE ) A. 物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可以归结为原子在 量上的组成不同 B. 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一般
C. 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 展过程 D. 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根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 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8. 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原因是 ( ABCE ) A. 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 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 C. 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 D. 意识的对象的不同 E. 人的立场、观点的不同
9.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BCD ) A. 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的创造性
C.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B. 实践总是表现为许多人一起劳动
C. 实践活动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D. 众多人的联合才能战胜自然
27. 人的意识活动同动物的心理的区别是(
D)
A. 动物仅具有无条件反射,没有条件反射 B. 人仅具有条件反射,没有无条件反射 C. 动物仅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D. 人同时具有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
(3)时空关系与分工规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的分工,从阶级关系上来看,是少数剥 削阶级 把自己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建立在对大多数劳动者 剩余劳动的剥削上;从个体与族 类的关系上看, 这是族类牺牲多数个体以获得族类的加速度发展; 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上看,这又是人类以多数 个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时间耗费于生产直接物质生 活资料为代价 ,换取族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 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 “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使事物 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
康 德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 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图
一、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物理学时空观
1、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 性:一维性极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性:三位 性。 2、特点: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是物 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 [12]冯鹏志.迈向共生理想——关于网络化与人类 生存方式之前景的思考[J].新视野, 2000,(3). [13]吴国璋.论人的活动与社会时空[J].江苏社 会科学,1999,(4). [14]王晓玲.浅析社会时空观念及其特征意义 [J].社会科学家,2001,(11). [15]唐巴特尔.论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 法论意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1 2). [16]李大兴.自由时间: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价 值取向[J].化。人在实践中创造自由时间,也就为 自己开辟了发展的空间,这是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时 空关系上的表现。作为社会时间晶化形式的社会空间,不 但以 实物形态存在,而且以社会关系形态存在,也就是 社会结构。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nb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 nb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而物质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物质的运动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但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p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
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
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马恩选集》第3卷,第392页)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
对时间的更精密、更具体的划分和测定也离不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
如极其精确的“原子秒”,也是根据铯-133原子在两个特定能极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为基准制定的。
空间同样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我们平时用尺子测量距离,就是通过尺子的运动来确定距离长短的。
对于大范围的距离,通常用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即9.46′1012公里)来度量。
对普遍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量,都是用电磁波或基本粒子的物质波的运动来测定的。
上述事实表明,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时间与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已经从科学上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这个命题深刻地揭示和准确地概括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各种形态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占据一定的空间。
“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还是占有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但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说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总是指特定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而且时间、空间的度量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所以,时间和空间是不能脱离物质运动的,这样既坚持了时空观上的唯物论,也坚持了时空观上的辩证法。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它表明了一事物存在与一种运动过程进行的长短间隔,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表现,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一种运动过程与另一种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单一方向流逝。
总之,时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对立的统一。
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如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月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一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等。
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些的至理名言,来说明时间的不可逆性,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宝贵,让我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吧!让我们珍惜时间,让我们生命的长河更加绚丽! 让我们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
凡是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的具体事物,都是处在一定空间位置中的具体事物,都具有空间的具体规定,没有空间规定的具体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拿整个宇宙存在物来说,人存在于地球的空间自然环境之中,地球存在于太阳系的空间环境之中,太阳系存于与银河系的空间环境之中,银河系存在于宇宙的空间环境之中,大爆炸形成和产生的宇宙也有时间和空间的具体规定,也是存在于具体时间和具体空间之中的具体事物。
脱离了一定空间位置规定的地球、太阳、银河系、宇宙,就不是人们所指称的同一个具体的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了。
所以,任何物质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
体现了物体彼此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的广延性,表现为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范围,以及同他物的位置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构造,而构造总有各个组成部分。
每个组成部分都在一定的方位上占据一定的空间。
说明事物的时候,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来写,或者从外到里,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这就是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画、一件工艺品等。
现代物理学还常常使用“四维世界”的概念,并不是说空间是四维的,而是说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中。
“四维世界”的概念,说明了具有内在联系的空间、时间与运动
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
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空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
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原理说明了现实社会中,很多问题或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着对方的成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拿具体事例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来说,就是生中有死,死中有生。
据有关资料反映,成年人每天大约有1—2%的细胞死亡,又有大体相等数量的新细胞产生,这就是生与死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尽管,这是生命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发生的生与死的局部性的互相转化,但确实能说明了很多问题或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着对方的成份。
从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准和认识水平分析: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体性物质(气、液、固态物体乃至社会组织),另一种是能量性场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磁场等)。
实体性物质占有排他性空间,而能量性场物质可以共享空间但同样具有方向性等空间属性。
【参考马克思哲学观点】
物质和运动。
运动和静止。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具体内容。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时间空间必须借助物质运动而存在,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