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下注射、肌内注射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8d539da417866fb94a8e8d.png)
胞。
第13页/共114页
13
皮肤的基本结构
14
第14页/共114页
1.表皮
• 角质层和活性表皮层合称表皮,角质层与体 外环境直接接触,厚度依身体不同部位而异, 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
• 角质层中的亲脂区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质组成, 水和多数化合物难以透过。
• 活性表皮处于角质层和真皮之间,由活细胞 组成,细胞膜具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细胞内 主要是水性蛋白质溶液,某些情况下,这种 水性环境可能成为脂溶性药物的渗透屏障
• 褪黑激素贴片研究过程中发现,以Eudragit E100为粘附聚合物材料时,使用不同种类的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贴片,其体外释药速率相
33
第33页/共114页
4.离子导入法
• 离子导入法是通过在皮肤上应用适当的直流电 而增加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的过程。药 物分子在水溶液中其大分子往往呈胶体微粒状 态,或因分子结构中所带基团或电负性不同而 带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荷的药物微粒就 向异性化方向移动。经皮离子导入就是利用这 个原理使药物离子或微粒进入体内。
26
第26页/共114页
• 环境相对湿度亦可能影响角质层含水量。 在非常低的相对湿度下,皮肤变得干燥、 无弹性 , 当环境相对湿度高时皮肤变软。
• 皮肤的屏障作用在皮肤病变时发生破坏
• 溃疡、破损或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性可能 增加数倍至数十倍
27
第27页/共114页
2. 剂型因素
• (1)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1.分子量的影响 • 低分子量的小分子药物容易透皮吸收,即小
30第3Biblioteka 页/共114页(2) 给药系统的性质
• 剂型能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释放性能,药物从 给药系统中越容易释放,越有利于药物吸收。
肌内注射法ppt课件
![肌内注射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fab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1.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坐位
为门诊病人 接受注射时 的常用体位。
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定位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用安尔碘消毒两次
>5cm
进针要点: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 射器中指固定针栓
针头与皮肤垂直(900角),用手臂带 动腕部的力量,快速将针梗刺入肌肉2.53cm(针梗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2.臀大肌肌内注射以联线定位法是( )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3.给患者执行注射时,首先要检查药液
A.标签是否清晰
D.有效期
B.有无混浊
E.有无配伍禁忌
C.有无沉淀
4.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部位最好选用( )
A、臀大肌
B、臀中肌、臀小肌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上臂三角肌下缘
5.肌内注射时,以下错误的是( )
A、握毛笔式持针法
B、进针角度为90度
C、针头刺入2/3长度
D、合作者针梗可全部刺入
E、多种药物同时注射须注意配伍禁忌
6.对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护士在注射前要特别注意
A.评估患者局部组织状态
B.针梗不可全部刺入
C.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D.认真消毒患者局部皮肤
E.患者体位的舒适
实训手册相关内容
坐骨神经
向从左臀侧裂或顶右点侧 划然一后从水髂平嵴线最, 高垂侧点直臀向线部下,分作将为一4一个 象象限限,避其开外内上角 为注射部位。
髂嵴最高点 臀裂顶点
避开内角的方法:
常用注射法课件
![常用注射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f151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常用注射法
ppt课件
1
❖ 1、皮内注射 ❖ 2、皮下注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 ❖ 4、动静脉注射与血标本采集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进空气 ❖ 8注射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二快一慢加匀速: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
缓慢并均匀。 ❖ 但对于某些药物,此法也不能减轻疼痛如维
生素B1,B12,还有些油性药物如黄体酮,那么 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注射法:扇形旋转注射 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ppt课件
15
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常规消毒皮肤后,沿消毒边缘以左手食指和拇
我们常用注射法与扇形旋转注射法作了100人的对照,其中有1/5患者会感觉疼痛
而4/5的患者都说这种注射法没有感觉到p疼pt课痛件
17
视频
ppt课件
18
复习
❖ 1了解注射器的结构
ppt课件
19
复习
❖ 2各种皮试注入于皮内多少个单位
ppt课件
20
复习青试霉素的皮试配置
❖ 1首先皮试的配法
❖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皮内
12
哪种皮肤可做皮试
ppt课件
13
肌肉注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这样的皮肤不能在此部位注射
这时候可以选择股外侧肌,以及上臂三角肌但此部位只可作小剂量 股外侧肌注射法: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pp范t课围件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14 以下幼儿。
ppt课件
1
❖ 1、皮内注射 ❖ 2、皮下注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 ❖ 4、动静脉注射与血标本采集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进空气 ❖ 8注射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二快一慢加匀速: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
缓慢并均匀。 ❖ 但对于某些药物,此法也不能减轻疼痛如维
生素B1,B12,还有些油性药物如黄体酮,那么 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注射法:扇形旋转注射 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ppt课件
15
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常规消毒皮肤后,沿消毒边缘以左手食指和拇
我们常用注射法与扇形旋转注射法作了100人的对照,其中有1/5患者会感觉疼痛
而4/5的患者都说这种注射法没有感觉到p疼pt课痛件
17
视频
ppt课件
18
复习
❖ 1了解注射器的结构
ppt课件
19
复习
❖ 2各种皮试注入于皮内多少个单位
ppt课件
20
复习青试霉素的皮试配置
❖ 1首先皮试的配法
❖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皮内
12
哪种皮肤可做皮试
ppt课件
13
肌肉注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这样的皮肤不能在此部位注射
这时候可以选择股外侧肌,以及上臂三角肌但此部位只可作小剂量 股外侧肌注射法: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pp范t课围件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14 以下幼儿。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70302dd88d0d233d46ac7.png)
部 位 选 择
最常用的部位:臀 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 小肌、股外侧肌及
上臂三角肌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作一水平线,以髂嵴 最高点作一垂直线, 其外上象限(避开内 角)为注射部位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 骨联线的外上 1/3处为注射部 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
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05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注 射 定 位 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操作前准备 操 作 步 骤
按医嘱吸取药液
评估患者并解释
核对、摆体位
患者准备
消毒皮肤,待干
护士自身准备
再次核对、排气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06 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 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 肉松弛,易于进针。
3、注射时 “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 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 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皮内皮下与肌内注射PPT讲稿
![皮内皮下与肌内注射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ae598110a6f524ccbf85d8.png)
部位 針頭長度
8 mm 5 mm腹、臀Leabharlann 要捏 可不捏臂、腿
要捏 可不捏
胰岛素注射步骤
胰岛素的储存
• 瓶装胰岛素:冰箱2-8℃冷藏 • 未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冰箱2-8℃冷藏
• 已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注射后注意事项
• 时间:
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一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皮内皮下与肌内注射课件
复习相关解剖
• 表皮 • 真皮 • 皮下组织 • 皮肤附属组件 • 肌肉及筋膜
三种注射方法注入的部位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 肌肉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
皮内注射目的
• 药物过敏试验 • 预防接种 • 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胰岛素注射工具
胰岛素分类
• 超短效胰岛素
针对负荷后的血糖
• 短效胰岛素
• 中效胰岛素
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
• 长效胰岛素
• 预混胰岛素
注射前准备
• 酒精:不使用安尔碘,因胰岛素是一种蛋
白质,碘会使蛋白质变性
• 胰岛素注射工具 • 医嘱注射剂量 •饭
胰岛素注射部位
• 上臂外侧 • 大腿前侧及外侧 • 臀部 • 腹部(脐周5cm外)
青霉素皮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详细询问过敏史。凡首次使用青霉素或停用青霉素在72h
以上者,必须在试验阴性后方可应用。
•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8 mm 5 mm腹、臀Leabharlann 要捏 可不捏臂、腿
要捏 可不捏
胰岛素注射步骤
胰岛素的储存
• 瓶装胰岛素:冰箱2-8℃冷藏 • 未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冰箱2-8℃冷藏
• 已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注射后注意事项
• 时间:
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一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皮内皮下与肌内注射课件
复习相关解剖
• 表皮 • 真皮 • 皮下组织 • 皮肤附属组件 • 肌肉及筋膜
三种注射方法注入的部位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 肌肉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
皮内注射目的
• 药物过敏试验 • 预防接种 • 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胰岛素注射工具
胰岛素分类
• 超短效胰岛素
针对负荷后的血糖
• 短效胰岛素
• 中效胰岛素
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
• 长效胰岛素
• 预混胰岛素
注射前准备
• 酒精:不使用安尔碘,因胰岛素是一种蛋
白质,碘会使蛋白质变性
• 胰岛素注射工具 • 医嘱注射剂量 •饭
胰岛素注射部位
• 上臂外侧 • 大腿前侧及外侧 • 臀部 • 腹部(脐周5cm外)
青霉素皮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详细询问过敏史。凡首次使用青霉素或停用青霉素在72h
以上者,必须在试验阴性后方可应用。
•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ppt课件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449f0376a20029bc642d93.png)
注射者应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皱褶,注射过 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ppt课件
28
禁用 对此药品过敏。
有使用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史。
活动性出血。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严重肾功能不全。
ppt课件
29
药物过量的症状和体征: 出血是主要的临床体征。
储藏: 25°以下保存,避热。不得冷冻。
ppt课件
1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组件 肌肉及筋膜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7
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 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 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如没有皮丘,或在针头抽 出后部位有流血情形,表示药物可能注入皮下组 织,则皮肤试验无效,应重做一次。
迅速拔出针头,拔针后不要按揉、抓挠注射部位, 防止局部皮肤发红,影响观察效果。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
肌肉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
ppt课件
5
药物过敏试验 预防接种 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ppt课件
6
详细询问过敏史。凡首次使用青霉素或停用青霉素在72h 以上者,必须在试验阴性后方可应用。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之圆形区域,待干。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 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酒精过敏者, 用新洁尔灭或0.9%NS。
皮内皮下和肌内注射PPT培训课件
![皮内皮下和肌内注射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19907df18583d04964599f.png)
青霉素皮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物过敏护理抢救流程》。
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可做生理盐水 对照试验,在对侧手腕处注射0.1毫升0.9%NS。
头孢类皮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各科治疗室均有皮试液配置的展示牌。
皮下注射目的
皮下注射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常用区域有:外上手臂、腹部、大腿前区。 我院常用:胰岛素注射、预装药液注射器
12 mm 8 mm 5 mm
腹、臀
要捏 不捏 可不捏
偏瘦体态
部位 針頭長度
8 mm 5 mm
腹、臀
要捏 可不捏
臂、腿 要捏 要捏
可不捏
臂、腿 要捏 可不捏
胰岛素注射步骤
胰岛素的储存
瓶装胰岛素:冰箱2-8℃冷藏 未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冰箱2-8℃冷藏 已开封的笔式胰岛素: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注射注意事项
穿刺点要间隔2公分以上,且应每日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时注意避免血管损伤,并不要按摩注射部位。
定时定量进餐。 定时定量体力活动。 密切观察胰岛素过量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注射后注意事项
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 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 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 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 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20min观察结果,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若有不适 及时呼叫。
青霉素皮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不应抽回血。 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准确观察反应(时间、结果、判断)并记
录。确为阳性者,记录阳性结果,报告医 师,并告诉患者及家属。
肌肉注射ppt(共45张PPT)-2024鲜版
![肌肉注射ppt(共45张PPT)-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14a4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b.png)
神经损伤风险降低方法
熟悉神经分布
了解注射部位的神经分布,避免损伤重要神经。
掌握注射技巧
采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和损伤。
2024/3/28
使用神经保护剂
在注射前可使用神经保护剂,如维生素B6、B12等,降低神经损 伤风险。
21
其他并发症预防策略
严格无菌操作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注射部位硬结
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促进硬结 吸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2024/3/28
19
过敏反应应对措施
轻度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注射,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重度过敏反应
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包括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2024/3/28
20
9
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
消毒方法
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如使用碘伏 、酒精等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2024/3/28
消毒范围
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 消毒,直径不小于5cm。
注意事项
消毒前应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和质 量,确保消毒剂合格;消毒时应避 免消毒液流入眼睛、耳朵等部位。
10
针头选择及持针方法
针头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注射部位 和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针头。
2024/3/28
持针方法
采用正确的持针方法,如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中 指和无名指托住针体,小 指辅助固定。
注意事项
持针时应保持手部和针头 的清洁,避免污染;针头 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倒钩、 毛刺等损坏。
11
正确进针角度和深度掌握
进针角度
根据注射部位和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进针角度,一般皮下注射为 30~40度角进针,肌肉注射为90度角 进针。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90a52fb9d528ea80c77983.png)
再次核对、排气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
11
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 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 偏外侧易伤到髂骨或形成断针。
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 针头拔出,重新更换部位。
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 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 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 融化后在抽药。
.
17
皮试阳性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部红肿,无自觉 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节, 直径大于1cm,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 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观察反映的同 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 症状。
注意:阳性者不可用药,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
历上注明过敏,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 克抢救。
.
12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 处脱落;若发生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 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 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 换,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推药时,速度 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局部刺激。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 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 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 处注射。
6.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0ml.但 哮喘时禁用。
.
20
定义
皮下注射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的目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皮内、下,肌肉注射PPT课件
![皮内、下,肌肉注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893da5c8d376eeafaa3110.png)
• 禁用碘酊
.
4
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药量
变化:出现皮丘 毛孔变大 肤色变 白
呈桔皮样变。
拔针:勿按压
.
5
皮内注射法操作步骤
三准备 取药查对(两人) 铺盘、备药 核对(床号、姓名) 问三史、
解释、 放注射盘
选部位
消毒
核对(药) 排气
核对
(床号、姓名) 绷皮 进针
固定注药 拔针(不按压) 看表
.
9
皮 下 注 射 部 位
.
10
(1)消毒:常规 消毒 (2)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 度 (3)拔针:干棉 签轻压针刺处
.
11
.
12
角度、深度(方法)
动画演示
.
返回13
结束并. 返回
14
实施
三准备 取药查对(两人)
铺治疗盘、备药 核对(床号、姓名)
解释、 放注射盘
选部位
消毒
核对(药) 排气
核对(病人) 绷皮 进针(对(病人) 核对(药液) 收盘 洗手 床尾核对
用物处理
洗手、脱口罩 观察
.
15
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 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0,以免刺入肌层。 • 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
位的计划,这样可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 最大药量的效果。
(约2.5~3cm)
.
33
松开左手,抽动活 塞,观察无回血后, 固定针头,以匀速 缓慢推药,同时注 意观察患者的表情 及反应
.
34
注药毕,用无菌干 棉签轻压进针处, 快速拔针,并继续 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患 者穿好衣裤,取舒 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 回治疗室,清理用 物
.
4
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药量
变化:出现皮丘 毛孔变大 肤色变 白
呈桔皮样变。
拔针:勿按压
.
5
皮内注射法操作步骤
三准备 取药查对(两人) 铺盘、备药 核对(床号、姓名) 问三史、
解释、 放注射盘
选部位
消毒
核对(药) 排气
核对
(床号、姓名) 绷皮 进针
固定注药 拔针(不按压) 看表
.
9
皮 下 注 射 部 位
.
10
(1)消毒:常规 消毒 (2)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 度 (3)拔针:干棉 签轻压针刺处
.
11
.
12
角度、深度(方法)
动画演示
.
返回13
结束并. 返回
14
实施
三准备 取药查对(两人)
铺治疗盘、备药 核对(床号、姓名)
解释、 放注射盘
选部位
消毒
核对(药) 排气
核对(病人) 绷皮 进针(对(病人) 核对(药液) 收盘 洗手 床尾核对
用物处理
洗手、脱口罩 观察
.
15
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 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0,以免刺入肌层。 • 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
位的计划,这样可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 最大药量的效果。
(约2.5~3cm)
.
33
松开左手,抽动活 塞,观察无回血后, 固定针头,以匀速 缓慢推药,同时注 意观察患者的表情 及反应
.
34
注药毕,用无菌干 棉签轻压进针处, 快速拔针,并继续 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患 者穿好衣裤,取舒 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 回治疗室,清理用 物
护理学基础-皮下及肌肉注射 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皮下及肌肉注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f1699ff121dd36a32d82f3.png)
××× / ×××/ ×××
2018/10/25 13
皮下注射法
操作步骤与方法
【准备】
2018/10/25
护士准备 患者准备 环境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 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情况
红肿、硬结、瘢痕、疼痛
14
皮下注射法
操作步骤与方法
2018/10/25
44
肌内注射法
操作步骤与方法
松开左手,抽动 活塞,观察无回 血后,固定针头, 以匀速缓慢推药, 同时注意观察患 者的表情及反应
2018/10/25 45
肌内注射法
操作步骤与方法
2018/10/25
46
肌内注射法
持针手法:执笔式
进针角度: 90°
进针深度:针梗的1/2-2/3
思考题:
对比两种注射法:概念、目的、部位及定位、 进针角度、进针深度
2018/10/25
50
皮下注射与肌肉注射法
请大家结合教材及讲课过程中对皮下与 肌肉注射法的步骤予以整理并完善,特别 需要指出哪些步骤需要核对以及核对的内 容是什么?
臀大肌注射定位 臀中肌与臀小肌注射定位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2018/10/25
31
肌内注射法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食指尖置于髂前 上棘,中指尖置 于髂嵴下缘,两 指间构成一个三 角区 。
2018/10/25
32
肌内注射法
注射部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 臀中肌与臀小肌注射定位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注射药量小于1ml时,需要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
皮内、皮下、肌内注射法PPT幻灯片
![皮内、皮下、肌内注射法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35e1d83cc17552706220822.png)
不较一必般大要选,采臀择不用大肌适静肌肉于脉、较皮注厚下射,注。射 离大臀神中经、小大肌血、管较远 的部位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患者卧位
侧卧位俯卧位 仰卧位 坐位
执笔式
以左手拇指和示指
绷紧局部皮肤,另一 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 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2/3 (约2.5~3cm)
定义
目的
注射部位
常选是 表 方 以择各预将 皮法观前种防察少 和臂药接皮预局有量 真掌物种肤 防 部无的。侧药 皮试 接 麻过过下敏验 种 醉液之敏反段注间试应。验入的。,
常选用局三部角麻肌醉的下先缘驱部步位骤注。射。 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持针方法
左待手针绷尖注紧斜射前面完臂进毕入内,皮侧迅内速皮后拔肤,出,放针
等、快速手消毒剂、锐器盒。
注射器的规格及用途
规格
主要用途
1ml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2ml、5ml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 采血
10、20、30、 静脉注射或做各种穿刺 50、100ml
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
吸取注射用药液
吸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 度要求进行,以下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皮内、皮下、肌内 注射法
2018年2月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严检查格查实执七药确行对物无“”质配三量伍 禁忌
注针保洗按部临射头持常手要位时衣与无器用,求皮抽帽消针菌的戴消肤取毒整梗活口毒:,方洁必塞罩注法随须、,射即注射
安尔碘消毒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和针头
注射部位的选择
排除空气
药和注裂针型钩液刺注的射缝一 包头号且量激衔射次装器 ,要 合 无、性接器性应应 不锐 适 弯粘的注密必与完 漏利 、 曲稠强封射须针整 气、 无度弱器并紧头无的在密
患者卧位
侧卧位俯卧位 仰卧位 坐位
执笔式
以左手拇指和示指
绷紧局部皮肤,另一 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 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2/3 (约2.5~3cm)
定义
目的
注射部位
常选是 表 方 以择各预将 皮法观前种防察少 和臂药接皮预局有量 真掌物种肤 防 部无的。侧药 皮试 接 麻过过下敏验 种 醉液之敏反段注间试应。验入的。,
常选用局三部角麻肌醉的下先缘驱部步位骤注。射。 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持针方法
左待手针绷尖注紧斜射前面完臂进毕入内,皮侧迅内速皮后拔肤,出,放针
等、快速手消毒剂、锐器盒。
注射器的规格及用途
规格
主要用途
1ml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2ml、5ml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 采血
10、20、30、 静脉注射或做各种穿刺 50、100ml
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
吸取注射用药液
吸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 度要求进行,以下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皮内、皮下、肌内 注射法
2018年2月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严检查格查实执七药确行对物无“”质配三量伍 禁忌
注针保洗按部临射头持常手要位时衣与无器用,求皮抽帽消针菌的戴消肤取毒整梗活口毒:,方洁必塞罩注法随须、,射即注射
安尔碘消毒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和针头
注射部位的选择
排除空气
药和注裂针型钩液刺注的射缝一 包头号且量激衔射次装器 ,要 合 无、性接器性应应 不锐 适 弯粘的注密必与完 漏利 、 曲稠强封射须针整 气、 无度弱器并紧头无的在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严格执行注射原则 (2)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3)刺入角度<45°,进针深度为针梗的1/2~2/3;
进针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刺入肌层。 (4)三角肌下缘注射时针尖应稍向外侧,免伤神经 (5)不宜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18
皮下注射法
【评价】
病人了解操作目的,配合注射、有安全感 操作规范、护患沟通有效、保护病人隐私 护士自身评价
【准备】
1、环境准备 2、用物准备
2-5ml注射器、6-7号针头、药液
29
用物准备
30
【实施】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31
肌内注射术
操作要点
• 持针方法:“握笔式”,中指固定针栓。 •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刺入肌内。 • 进针深度:针梗的2/3-3/4,即2.5-3CM. • 抽回血,推药、按压拔针。
4
二、 皮下注射
1.注射药液的量? 3.持针手法?
2.注射部位? 4.进针角度、深度?5
(二)皮下注射(H)
将少量 药液或生物 制剂注入皮 下组织的技 术。
6
【目的】
1.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 药效,而不能(不宜) 口服的药物; 2.预防接种; 3.局麻用药。
皮下注射法
7
【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 • 腹部 • 后背 • 大腿外侧、前侧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38
总结
正确实施皮下、肌内注射
• 无菌操作 • 严格查对 • 操作要点 • 人文关怀
39
1.请填写下列进针角度:皮内注射
;肌内注射
。
5°角
90°角
2.臀大肌注射时患者侧卧的正确姿势是:( ) A.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B.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C.两腿伸直 D.双膝向腹部弯曲° E.两腿弯曲
Hale Waihona Puke 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的部位为:( ) A. 上臂肩峰下3~4横指处 B. 上臂肩峰下均可 C. 上臂三角肌上均可 D. 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E. 上臂三角肌下2~3横指
32
操作方法
•绷紧皮肤 •“执毛笔式”持针 •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 2/3 ~ 3/4(约2.5~ 3cm)
33
操作方法
•固定 •抽动活塞 •缓慢推药 •观察
34
操作方法
注药毕,轻压 拔针 再次核对 整理,取舒适 体位
35
肌内注射法注意事项
(1)为使臀部肌肉放松,注射时可选取下列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④坐位: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内注射可选择此体位。
侧卧位 俯卧 仰卧位 位
坐位
36
肌内注射法注意事项
(2)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3)需同时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液,应注意配伍禁忌。 (4)2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和股外侧肌注射,
避免在臀大肌注射。 (5)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减少硬结的发生。
37
【总结】
40
1.分别列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法 的异同。 2.注射疗法时如何防止差错、减轻 患者的不适与疼痛的实施细则。
41
42
19
肌 内 注 射 法
20
(三) 肌内注射
1.注射药液的量? 3.持针手法?
2.注射部位? 4.进针角度、深度?21
(三)肌内注射法 IM
定义 是将一定量药液 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
22
肌内注射
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口服时 2.注射刺激性较强、量较大的药物时 3.不宜或不能IV 4.要求比H更迅速发挥疗效者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11
操作要点
持针方法:“平持式”,针尖斜面向上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0°刺入皮下 进针深度:针梗的1/2~2/3
12
13
14
返回
15
16
患者偏瘦时,可捏起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
17
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任务三 注射技术
1
一、注射原则 二、注射用物
三三、、常常用用注注射射法法
2
三、常用注射术
• 皮内注射术 • 皮下注射术 • 肌内注射术 • 静脉注射及采血术 • 动脉注射及采血术
3
学习目标:
1.知识:掌握皮下、肌内注射法的定义 目的 部位的选择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2.技能:按护理程序正确实施皮下、肌内注射 3.素质:操作中有效沟通,尊重患者,爱护患者。 重点:皮下和肌内注射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掌握肌内注射定位法
23
部位
肌内注射
选取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用的部位有:
1.臀大肌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24
十字法
肌内注射
臀大肌定位
联线法
25
肌内注射
臀中肌、臀小肌定位
三角形法
三横指法
26
肌内注射 上臂三角肌定位
27
股外侧肌定位
28
肌内注射术
【评估】
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愿意接受并配合。 2、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3、环境
皮下注射法
8
【评估】
1、患者情况 2、意识状态 3、注射部位皮肤的状况 4、环境
皮下注射法
9
皮下注射法
【准备】
1、患者准备 2、环境准备 3、护士准备 4、用物准备
1~2MI注射器 6号针头 药液。
10
【实施】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
进针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刺入肌层。 (4)三角肌下缘注射时针尖应稍向外侧,免伤神经 (5)不宜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18
皮下注射法
【评价】
病人了解操作目的,配合注射、有安全感 操作规范、护患沟通有效、保护病人隐私 护士自身评价
【准备】
1、环境准备 2、用物准备
2-5ml注射器、6-7号针头、药液
29
用物准备
30
【实施】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31
肌内注射术
操作要点
• 持针方法:“握笔式”,中指固定针栓。 •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刺入肌内。 • 进针深度:针梗的2/3-3/4,即2.5-3CM. • 抽回血,推药、按压拔针。
4
二、 皮下注射
1.注射药液的量? 3.持针手法?
2.注射部位? 4.进针角度、深度?5
(二)皮下注射(H)
将少量 药液或生物 制剂注入皮 下组织的技 术。
6
【目的】
1.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 药效,而不能(不宜) 口服的药物; 2.预防接种; 3.局麻用药。
皮下注射法
7
【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 • 腹部 • 后背 • 大腿外侧、前侧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38
总结
正确实施皮下、肌内注射
• 无菌操作 • 严格查对 • 操作要点 • 人文关怀
39
1.请填写下列进针角度:皮内注射
;肌内注射
。
5°角
90°角
2.臀大肌注射时患者侧卧的正确姿势是:( ) A.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B.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C.两腿伸直 D.双膝向腹部弯曲° E.两腿弯曲
Hale Waihona Puke 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的部位为:( ) A. 上臂肩峰下3~4横指处 B. 上臂肩峰下均可 C. 上臂三角肌上均可 D. 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E. 上臂三角肌下2~3横指
32
操作方法
•绷紧皮肤 •“执毛笔式”持针 •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 2/3 ~ 3/4(约2.5~ 3cm)
33
操作方法
•固定 •抽动活塞 •缓慢推药 •观察
34
操作方法
注药毕,轻压 拔针 再次核对 整理,取舒适 体位
35
肌内注射法注意事项
(1)为使臀部肌肉放松,注射时可选取下列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④坐位: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内注射可选择此体位。
侧卧位 俯卧 仰卧位 位
坐位
36
肌内注射法注意事项
(2)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 (3)需同时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液,应注意配伍禁忌。 (4)2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和股外侧肌注射,
避免在臀大肌注射。 (5)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减少硬结的发生。
37
【总结】
40
1.分别列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法 的异同。 2.注射疗法时如何防止差错、减轻 患者的不适与疼痛的实施细则。
41
42
19
肌 内 注 射 法
20
(三) 肌内注射
1.注射药液的量? 3.持针手法?
2.注射部位? 4.进针角度、深度?21
(三)肌内注射法 IM
定义 是将一定量药液 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
22
肌内注射
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口服时 2.注射刺激性较强、量较大的药物时 3.不宜或不能IV 4.要求比H更迅速发挥疗效者
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皮肤消毒 查对
进针
推药
拔针 查对
嘱咐
观察与整理
11
操作要点
持针方法:“平持式”,针尖斜面向上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0°刺入皮下 进针深度:针梗的1/2~2/3
12
13
14
返回
15
16
患者偏瘦时,可捏起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
17
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任务三 注射技术
1
一、注射原则 二、注射用物
三三、、常常用用注注射射法法
2
三、常用注射术
• 皮内注射术 • 皮下注射术 • 肌内注射术 • 静脉注射及采血术 • 动脉注射及采血术
3
学习目标:
1.知识:掌握皮下、肌内注射法的定义 目的 部位的选择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2.技能:按护理程序正确实施皮下、肌内注射 3.素质:操作中有效沟通,尊重患者,爱护患者。 重点:皮下和肌内注射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掌握肌内注射定位法
23
部位
肌内注射
选取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用的部位有:
1.臀大肌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24
十字法
肌内注射
臀大肌定位
联线法
25
肌内注射
臀中肌、臀小肌定位
三角形法
三横指法
26
肌内注射 上臂三角肌定位
27
股外侧肌定位
28
肌内注射术
【评估】
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愿意接受并配合。 2、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3、环境
皮下注射法
8
【评估】
1、患者情况 2、意识状态 3、注射部位皮肤的状况 4、环境
皮下注射法
9
皮下注射法
【准备】
1、患者准备 2、环境准备 3、护士准备 4、用物准备
1~2MI注射器 6号针头 药液。
10
【实施】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注射法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