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人类精神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劳动人民所享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因此,必须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
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
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
(2)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教育和法制。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它所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问题。
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2)文化的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出版等文化事业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繁荣文学和艺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2005年4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阐明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
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对整个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在优化
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
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在政治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更加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
乐业。
在文化建设方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
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各级领导干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能力,可以为社
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形成
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顺利进行。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
《建议》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
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从
指导思想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全党同志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针的决议》。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意义
1.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各级领导干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管理能力,可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