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发展问题探析——以黔西南州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理论与实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石漠化特困地区。截至2015年底,该州共有贫困人口43.23万,在其9县(市、新区)中,有7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贵州省4个同步小康最困难县中,仅在该州就有3个。“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确定黔西南州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179人),接近该州总人口的1/10。搬迁规模大、贫困覆盖面广、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跨县行政区域搬迁,是该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显著特点。当然,要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近34万人搬迁进城镇,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迁脱贫问题,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为一体的社会重建系统工程。本文拟以国际扶贫研究和行动实践领域较为通用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本视角,来探析搬入城镇社区的搬迁群众家庭经济发展问题。

一、城镇化易地搬迁:阻断因困致贫的

代际传递

黔西南州从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讲话中,深刻感悟到:“贫困的本质是因困致贫,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困局当中,跳不出来,被困在那儿了才会穷”,并进而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跳出这个穷窝子,走出这一个困局,到一个生产和发展要素基本齐备的地方去,他们的贫困问题解决了,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也会彻底解决”,“国家有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解困脱贫

的最有效办法一个字‘搬’,一搬天地宽,一搬能发展,一搬穷根拔。搬到兴义,搬到义龙试验区,搬到各个县城,然后把各种配套做好”,认为只有这种基于城镇化的易地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脱贫问题。

这其中所理解的贫困的关键原因所在,是因困而致贫。因为贫困人口置身困局之中,不仅自身无法成功脱贫,贫困还会在代际间传递和重演,同时还会在贫困和环境之间产生恶性循环。诚然,像黔西南州这样地处偏远、人地矛盾突出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出路的确举步维艰,真正需要“挖穷根”才能跳出困局。

二、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农

户经济发展资产建构

可持续生计作为个人和家庭为改善长远生产生活状况所获得的谋生能力、所拥有的资产、可借助的外部支撑条件以及以收入创造为核心的行动,其分析框架是一种寻找贫困家庭生计脆弱性原因,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分析框架和建设性工具。英国国际发展部所开发的生计框架将自然资产、金融资产、物资资产、人力资产和社会资产纳入影响农户生计的资产,微观层次的经济活动依赖于这些资产才能得以运转,该框架旨在了解当地人致力于使用这些资产来谋生的现实状况,并且还将这种分析框架用于其他影响生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在现实层面,农户实施不同生计策略的能力取决于所拥有的资产状况,生计策略是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的。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在黔

张丙乾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

发展问题探析

——以黔西南州为例

理论与实践

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前后,搬迁农户生存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各类资产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一)自然资产重构

自然资产主要是指能从中导出有利于生计的资源流和服务流的自然资源的储存(比如土地和山林)和环境服务(比如森林环境和良好的空气)。在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框架下,农户在原居住地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产,主要包括其具体耕种的土地,人工栽植或者天然更新的而由农户承包经营的林地及其上的各类用材林、经济林等附属物,以及作为建筑住房所占用的宅基地,当然还有用于灌溉和生活的水资源等等。但是,在农户搬迁进入城镇的过程中,这些自然资产均无法实现跟随搬迁,在一般意义上讲,无疑农户将逐渐失去对它们的实际占有和利用,它们对于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将发生巨大变化。

当然,最近几年,随着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完成,以及正在推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特别是当地地方政府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土地等资源判断制度安排,搬迁农户仍然可以继续享有对其原有承包土地的承包权益,对农户在搬迁后的生计有一定的补助作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搬迁农户在搬离原住村寨之后,对于原有土地的利用会大幅度减弱,即便是进行一定的流转,但因为他们所处的村寨大多被包围在大山之中,山高坡陡,地形复杂,规模化经营较为困难,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据不少搬迁农户讲,“就是有租的话,租金也不高,两三百块钱一亩;地不好的话,有些陡坡地,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我们有些村,全是大山石山,你说成立合作社,没有老板会去包。土地这一块,基本没有啥收入的”等等。

(二)物质资产重构

物质资产主要是指用于经济生产过程中除去自然资源的物质,如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具体到农户而言,其居住的住房以及用于家禽饲养所用的圈舍,用于土地耕种所用的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和其他生产工具,是他们从事农耕生计的重要物质资产。但是,搬入城镇以后,原有住房的宅基地要拆除复垦复绿,原有住房和圈舍将不复存在,除了其中的部分木料可以留作其他用途或者出售,其他材料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搬迁到城镇住所的住房,因为搬迁农户人均只有20平方米的面积,仅仅可以用于居住,而对搬迁后的生计发展没有多大的经济贡献。同时,搬迁到城镇之后,由于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巨大变迁,农户多年来辛苦购置而来的在种养业上大显身手的农业机械和生产工具,将彻底失去用武之地。但是要变卖处置这些机械和工具,因为变迁农户多又特别集中,它们的出卖变现将会在价格上大打折扣。

(三)金融资产重构

金融资产主要是指用于购买消费和生产物品的现金以及可以获得的贷款和个人借款。就黔西南州的大多数贫困农户而言,其家庭收入来源主要在于外出务工和农牧业及林业生产,长期维持在温饱线上下。同时,在大多数村寨,农户如果有一定数额的现金剩余,一般情况下他们会用于住房建设,这一点从大多数农户的住房一般都是遵循“打几年工—开建部分房屋—再外出去务工—再续建房屋”的模式可以得到部分印证。而就金融信贷这一块,普通贫困农户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故缺少一般的信贷供给。当然最近几年的情况有所变化,普遍推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惠贷”惠及很多贫困农户,用于支持贫困农户的种养业生产发展,但是搬迁之后,他们原有的种养业不再继续,该笔贷款的偿还甚至存在一定困难。

(四)人力资产重构

人力资产主要是指个人拥有的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能力和健康状况。长期以来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谋生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搬迁以后,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起步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约90%左右的外出打工的人员依然延续原有的外出务工生计模式。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搬迁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有门槛限制;二是由于集中搬迁大量人口到新的搬迁社区,其周边的临时性工资标准有下降的趋势;三是年龄在50岁以上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存在很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