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后进生渗透的案例分析06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既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师和家长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作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同等重要。
本文从学生个案入手,结合有心理问题的后进生的表现,就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探索。
关键词心理问题期望师生关系感知自身谈话凝聚力体验成功家庭
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精神成长的核心是心理成长。
然而,许多教师和家长,或者对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熟视无睹,或者对其心理问题束手无策,或是以牺牲其心理发展为代价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
这些做法,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父母离异现象增多,许多子女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和双亲的共同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阻力。
笔者从学生个案入手,结合有心理问题的后进生的表现,谈谈如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
1 案例介绍
我任教过的七(13)班转来一个男生小张。
他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我介绍新同学的时候,让小张站起来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他就直接回答“我不会”。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于是不放弃地用学习过的英语和他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I’m Ms. Li.W hat’s your name?”(我想这个总应该会吧),他仍然是茫然的表情,最后我只好使用汉语问他。
在课后与小张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对英语没有兴趣,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采取放弃不听讲的态度。
此外,他认为学习英语没什么用处。
2 案例分析
2.1 调查研究
我采用了观察法、个别谈话法、同伴调查、家访,了解到小张是个有故事的人。
首先,由于父母离异,小张的心灵受创,自卑感强,性格孤僻,容易对人产生敌对情绪,戒备心强,常常处理不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
其次,良好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小张缺少目标和动力,成绩直线下降,自暴自弃,经常有逃学的想法。
最后,由于缺少双亲的共同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小张曾经离家出走一次,故意采取打架等方式来报复和惩罚父母。
2.2 心理剖析
通过对小张的调查研究,我认为他属于非智力型后进生。
非智力型后进生指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好和成绩差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也指出:智力在人的成功中只是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学生的心理,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3 对策
3.1 积极运用期望效应,偏爱后进生
捷尔任斯基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般而言,教师的爱洒向行为规范差、成绩差的学生比较少。
我认为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小张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习惯、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
尽管我对于某些问题反复强调(譬如,上课注意力集中、回家完成作业),但他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后进生,想让我去喜欢他,确实有难度。
但这并不是说,后进生无药可救。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实验表明,将教师的期望以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被期望的方式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下去。
这种期望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逐渐地,小张也感受到,我没有放弃他,我对他有美好的期待,于是他比以前努力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喜欢受到赏识是其天性。
就教育而言,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几乎在每次批改作业时,我都会记录小张的优点,然后在课堂上表扬。
因为小张能够从我的表情、态度、语气中感受到亲切、温暖与期待,所以在他身上就出现了一种效应:老师越赏识学生,学生越信赖老师、亲近老师,越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调动积极因素,取得老师意想不到的进步。
3.2 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感化后进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也就是要求师生互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创建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的人格形象,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内外始终微笑地面对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经常给小张故意提供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也经常鼓励他“Just try it.”“Don’t be nervous.”“You did a good job.”“You can do it better.”“Be confident.”让小张放下心理包袱,不挫伤他的自尊心。
当小张不胆怯、敢于犯错时,才会主动学习。
所以我从不罚小张抄写N遍,或者不背单词短语、不交作业就不让他按时回家,我会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
我曾经向小张讲述自己学习英语时的困惑,对启发、感化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父母离异的后进生,他们更需要亲情,对教师的爱更为敏感。
教师若能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将重获温情和信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关系,他们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才会放松,才会把自己的彷徨无助和烦恼苦闷向老师倾诉。
有一次,小张得了肠胃性感冒,身体虚弱,父亲没时间照顾他,只能让他在外面买着吃。
我决定每天给他熬高汤补身体,让他在我家吃三顿饭,及时给他补生病耽误的课程。
他感动了,觉得我是真心对他好,于是把自己为何自暴自弃向我敞开了心扉。
他的一番话和对我的信任让我感到教师的爱对后进生尤为重要,教师的爱能感化他的心灵,激发他追求进步。
3.3 引导学生感知自身水平,帮助后进生
我经常在课堂上穿插限时的竞赛或游戏,引导学生感知自身的真实水平,帮助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英语,组织小组比赛,学生能及时发现彼此的
差距。
我借此机会指出大声读英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敢于说出口,勇于弥补自身不足。
小张调整心态,不再认为自己和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既丢脸面,又证明能力不行,就应该放弃,而是应该加强训练,注意寻找适合自身的方法。
逐渐地,小张朗读英语时,声情并茂,越来越自信。
学生是个感知主体,任何人不能替他做事情,而且感知学习有客观规律。
对英语理解慢的学困生更需要教师保障学习时间,改进教学设计。
从体验感悟—记忆储存—提取运用,这个过程要给足时间,否则就违反了客观规律,事倍功半。
在讲授一般过去时态时,我给与小张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小张主动告诉我,他对这个语法点全部理解了。
我的做法是,把语法编成故事,譬如,昨天晚上,小张回到家,奶奶关心地问道,你吃了晚饭吗?Did you have supper? 吃的什么?What did you have?在哪儿吃的?Where did you have supper?和谁一起吃的?Whom did you have supper with?小张逐个回答问题,吃过晚饭了。
I had supper.吃的是饺子,在餐馆和朋友一起吃的。
I ate dumplings with friends in a restaurant.
3.4 积极创造谈话机会,疏导后进生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并非经过一两次辅导就可以解决,它有一个过程。
我时常鼓励小张若有心理问题,及时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咨询,寻求帮助,早日走出心理阴影。
我也积极创造解决小张心理问题的机会。
我告诉他“用离家出走,故意打架等方式来报复和惩罚父母”,这种想法对自己最不利,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长期让不良心理支配自己,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让他明白有这种想法不能让自己快乐生活,帮他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系统,从思想上防止小张不良行为习惯的复发。
我告诉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他必须负责,不应该给不良行为寻找借口,借口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与他约定,每周谈话一次。
内容大致如下:①描述最近一周他的行为表现;②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判断;③不接受借口,自己勇于承担责任;④引导他作出承诺,制订改变不良行为的计划⑤评估他自己是否进步。
经过一学期的跟踪,转化效果比较令人欣慰。
3.5 充分发挥班级凝聚力,抚慰后进生
单亲子女自卑感强,特别需要尊重、关心。
为帮助小张克服自卑感,让其心灵得到抚慰,我号召学生们伸出友谊之手,亲近他、关心他,热心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他感受同学的真诚与尊重,感受班集体的温暖,重新唤起他的自尊心。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有效缓解了他与同学之间较为紧张的人际关系。
3.6 创造氛围,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挫折和失败是困扰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之一,他们受伤的心灵更害怕遭受挫折和失败。
我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会因感动而流泪,因开心而大笑。
为了让小张能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我尽可能多地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会认真考虑小张的认知能力差异,预测他的反映,设计出富有弹性的活动,使他体会到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在每次作业、试卷上,小张也可以发现鼓励的评语。
初中生的教室里可以用英语写黑板报、值日表、课程表等,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
英语课前三分钟,请不同的学生用英语讲小故事、讲谚语、说绕口令、唱歌曲,之后教师再开展教学,这样做,事半功倍。
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既自学新单词、新句型,增长知识,又进行轻松的热身,有助于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收效。
我有意安排小张挑选简单内容教给同学们(譬如,选择没有新短语的谚语、绕口令),小张的目标更侧重于“教同学们”,而不是自学新知识。
小张逐渐举手回答简单问题的事实证明,我的做法培养了他的自信,他迈出了第一步,敢于说英语。
我认真分析小张的情况,他数学学得较好,因为感兴趣,说明他思维敏捷,为什么学不好英语呢?因为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
于是,我创造机会,在课堂学习的休息时间,让他展示讲故事特长,从穿插几句英语的汉语小故事讲到全英语故事。
这样做,使他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收获了成就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每星期我为他补两次课,充实他的头脑,通过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以积极的态度从心灵创伤中走出来。
每学期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我鼓励小张重在参与,给与他悉心指导,他荣获二等奖时,热情地拥抱了我,成功的喜悦让他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小张劳动时积极肯干,我就让他管理班级卫生工作。
在每周卫生评比中,我班经常获得流动红旗。
每次小张领取流动红旗时,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以上事实表明,教师若能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就能诱发他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他上进的生机,让他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3.7 积极争取家庭教育,巩固后进生转化的成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排除小张的心理障碍,还需其家长的配合。
针对小张的现状,我及时家访,将他在校的表现和其中的原因告知其父,提醒他多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同他仔细讨论如何真正关心其儿子心理健康问题,要求他配合老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其父表示,他会尽量为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多关心儿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由于针对小张的心理问题我采取了上述策略,在小张和其父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张彻底改变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个性重新变得开朗,热心班级工作,与同学重新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这项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把握其心理变化及规律,运用积极的心理学原理开展工作,必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菊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1日
[2]刘晓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7月1日
[3]崔丽娟,郝振,了解你的学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
[4]吴子逊,生命-健康-阳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1日
[5]杨东,做最好的心理导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