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及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2017‐12‐5
烷化剂分类-按化学结构
氮芥类


盐酸氮芥

乙撑亚胺类
亚硝基脲类 磺酸酯类
卡莫司汀 白消安
氮芥类药物结构特点和分类
R可以为脂肪基、芳 香、氨基酸、杂环、 甾体等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 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 提高选择性、抗肿瘤 活性,影响毒性等。
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
根据载体结构的不同: 分为脂肪氮芥、芳香氮芥、氨基酸氮芥、杂环氮芥、多肽氮芥
喜树
喜树碱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R1 取 代 基 有 活 性,乙基取代最大
A 环上小基团取 代有活性;大基 团取代活性降低
羧基、乙基、乙 酰基取代无活性
R1
B AN
R2 O CN
D H3C
EO OH O
N 被氧化活性降低
被还原无活性
内酯环为药效必 需,开环无活性
羟基为 β-型、酰化、 -H、-Cl 取代均无活性
对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多 种癌株有效,包括对顺铂、卡铂耐药的 癌株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9
SAR of Platinum Complexes
中性配合物要比离 子配合物活性高
烷基伯胺或环烷 基伯胺取代可明 显增加治疗指数
顺式有效,反式无效
H3N
Cl
Pt
H3N
Cl
取代的配位体要 有适当的水解率
洛莫司汀对脑瘤的疗效虽不及卡莫司汀,但对何杰金氏病、肺癌、及若干转移 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卡莫司汀。本品可口服。
司莫司汀是洛莫司汀的衍生物,为亚硝脲类抗瘤谱较广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与 洛莫司汀相似;疗效优于洛莫司汀,而毒性为洛莫司汀的1/4~1/2
二、 金属铂配合物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文档】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精选文档】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1.细胞生物学机制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2.生化作用机制(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

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

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

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

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

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

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抗恶性肿瘤药—常用抗恶性肿瘤药(药理学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常用抗恶性肿瘤药(药理学课件)
• 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DNA或蛋白质的某些 基团起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作 用,使DNA链断裂。
•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
• 【不良反应】
• 对人体生长较快的组织,如骨髓、胃肠 粘膜、毛囊等影响较大,从而引发严重的 不良反应 。
• 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并定期查血象。
二、各烷化剂的主要用途:
1. 抗嘧啶药 。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 啶脱氧核苷酸(5F-dUMP)而抑制脱 氧胸苷酸合成酶 。
2.对多种肿瘤有效,特别是对消化道癌症和乳 腺癌疗效较好。
3.口服吸收差,常静脉给药。不良反应主要为 胃肠道反应,重者出现血性腹泻。
一、烷化剂类:(alkylatingagents)
【药理作用】
• 卡莫司汀(卡氮芥,carmustine,BCNU) 主要用于原发性脑瘤、脑转移瘤、黑色素瘤等。
萄胎、消化道癌、卵巢癌等。
3.具有较强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也用于骨 髓移植、器官移植等。
4.不良反应多,常见口腔及肠道黏膜损害, 骨髓抑制,脱发、皮炎,长期大剂量使 用可致肝肾损害。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6-巯基嘌呤(6-mercapt在体内催化变成硫代肌苷
酸,竞争抑制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 鸟苷酸,干扰嘌呤的合成 。
2.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3.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大剂量用于绒毛膜上皮癌。也可用 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4.常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5-氟尿嘧啶 (5-fluorouracil,5-FU) 【作用特点】
• 氮芥(nitrogen mustard) 同其它药物合用,治疗纵隔压迫症状明显的淋巴瘤 。
•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抗瘤谱较广,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抗肿瘤药物(全面、规律)

抗肿瘤药物(全面、规律)

抗肿瘤药物(全面、规律)1、烷化剂机制:DNA交联剂-烷化剂a.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b.所含烷化基团能取代DNA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等氢原子,从而破坏DNA结构和功能c.缺乏组织细胞选择性,尤其易引起骨髓抑制(1)氮芥类:氮芥、美法仑(马法兰 - 治疗MM首选药)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苯丁酸氮芥(CLB/瘤可宁 - 治疗CLL首选药物)(2)亚硝脲类:卡莫司汀、司莫司汀、洛莫司汀、尼莫司汀、福莫司汀(3)乙烯亚胺类:塞替哌(4)甲烷磺酸类:白消安(BU/马利兰 - 主要用于CML治疗)(5)环氧化物类:二溴甘露醇(主要用于CML治疗)(6)其他:丙卡巴肼(PCB)、硝卡芥、氮甲、替莫唑胺、达卡巴嗪2、抗代谢药机制: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其结构与体内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或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底物间的正常反应,或以伪身份参与生化反应而生成无活性产物。

(1)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在细胞内转化为5-氟脱氧尿苷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使脱氧尿苷酸不能转变为脱氧胸苷酸,为不典型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作用于S期。

氟尿嘧啶(5-FU)去氧氟尿苷、替加氟、卡莫氟、替吉奥卡培他滨(希罗达)雷替曲塞(2)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在体内转变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作用于S期。

巯嘌呤(6-MP)硫鸟嘌呤(3)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其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可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造成甲酰四氢叶酸供应不足,导致胸腺嘧啶和嘌呤合成过程中一碳单位转移障碍,影响脱氧胸苷酸合成而阻断DNA和RNA合成,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作用于S期。

甲氨蝶呤六甲蜜胺培美曲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带着上路(4)DNA聚合酶抑制药,为胞苷和脱氧胞苷类似物,进入人体后转为胞苷三磷酸或胞苷二磷酸,能强有力地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影响DNA合成,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S 期增殖期细胞作用最敏感。

抗肿瘤药(药物化学)全

抗肿瘤药(药物化学)全
(DNA)
(烷化)
DNA
失活
富电子大分子
致增长快的的细胞
抑制、死亡
11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肼类等

12
一、氮芥类(双β-氯乙胺)
(一)结构
分类:P182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S
HN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芥子气
R
载体部分
47
盐酸阿糖胞苷
(静脉滴注)
(二)胞嘧啶衍生物
NH2
1969年
N
HO
N
O
O
,HCl
HO
OH
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阿糖胞苷,
磷酸阿糖胞苷通过抑制DNA多聚酶及少量掺入DNA
阻止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
48
NH2
N
盐酸吉西他滨
O
HO
O
HO
N
F
.HCl
F
2′-脱氧-2′, 2′-二氟胞苷盐酸盐(β-异构体)
FCH2C O CH2CH3
AcNH2
O
O
HCOOC2H5
O CH2CH3
NaOC CC
HC CHC O CH2CH3
CH3ONa
O
CH3ONa
F
F
NH
O
OH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估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估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抗肿瘤药物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安全性评估成为临床使用的重要环节。

一、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来达到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细胞毒素、激素类药物和靶向药物等多种类型。

这些药物常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失去食欲等,严重的副作用还包括心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等。

二、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内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应包括临床前、临床中和临床后三个阶段。

1.临床前阶段该阶段主要着重于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研究,包括药理学、毒理学、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估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正式的药物评估计划,制订毒性研究计划,并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新药方案。

2.临床中阶段该阶段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阶段,需要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等。

该阶段的安全性评估主要是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反馈,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

3.临床后阶段该阶段是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估阶段,包括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管理等。

这个阶段需要通过长期的监测以及不断了解新的临床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三、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的挑战与应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药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和可靠性、药效学和毒性学的平衡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开发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等。

四、结论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是临床使用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精细的安全性监测、评估和管理等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对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评估研究会越来越精细和完善。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其药效机制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其药效机制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其药效机制研究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抗肿瘤药
物是治疗肿瘤的特殊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因此,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其药效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

首先需要从天然产物、合成化合
物或已有药物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

这一过程需要广泛的科学技术,比如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机器学习等。

同时,该过程中还需考虑药物的生物可行性、毒性等因素,以防止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除了筛选过程外,研究抗肿瘤药物的药效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药效机制的研
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并指导临床应用。

现代科技已经为药效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捷手段,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质组学分析等,这些技术可以从分子层面解析药物的作用方式。

以替吉奥为例,该药物已在治疗结直肠癌等疾病中显示出极高的疗效。

关于其
药效机制的研究表明,替吉奥是一种TOP2A抑制剂,能够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拓扑异构酶2α。

该作用机理不仅有助于科学家验证和探究药效,同时也可以
为下一步制定更好的配方或制剂提供方向性指导。

综上所述,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其药效机制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
各类科技手段和科学知识的结合。

只有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精细的数据分析,才能从众多可能的药物中选择出最为有效、安全的药物,并理解其作用方式。

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有望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瑞巴派特片作用机理

瑞巴派特片作用机理

瑞巴派特(Rivabapant)是一种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机制主要涉及到其作为一种选择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激酶抑制剂。

其作用机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IGF-1R 抑制: 瑞巴派特通过抑制IGF-1R,阻断IGF-1R受体的信号传导,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

IGF-1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它的活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2. 细胞凋亡: 瑞巴派特的抑制作用导致了肿瘤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从而减少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 抗血管生成: 瑞巴派特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降低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总的来说,瑞巴派特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存,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是抗癌药物在治疗癌症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原理和目标结构。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抗癌药物,其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

化疗药物是目前最常见的抗癌药物之一、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的核酸(DNA和R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疗药物及其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1.氮芥类:氮芥类药物是一类经典的化疗药物,通过交联DNA链,阻止癌细胞的正常DNA合成和DNA的修复过程。

其作用靶点主要是癌细胞的DNA。

2.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是参与DNA的超螺旋调节的酶,其在癌细胞中能够干扰DNA的拓扑结构。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能够干扰拓扑异构酶的功能,导致DNA断裂,从而阻止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乳腺癌等。

3.抗代谢药物:抗代谢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抑制蛋白质合成的铂类抗肿瘤药物能够与DNA结合,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存活。

靶向治疗药物通常针对在癌症过程中突变或异常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1.激酶抑制剂:激酶是一类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蛋白质,其在癌细胞中往往异常活跃。

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激酶活性,从而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靶向EGFR的抗癌药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抑制这些调节信号的作用,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其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

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

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一、引言癌症作为一种独特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在治疗癌症方面,药物治疗一直是主流方法之一。

但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所以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癌症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的角度,对它的研究进行阐述。

二、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理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矿物中提取出来的药物。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天然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抑制肿瘤的生长,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干扰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正常细胞的生长,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来实现。

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信号通路发生了改变,因此促进了肿瘤的生长。

而有些天然药物,如植物甾醇,可以通过干扰这些信号通路,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体清除老化的、受损的细胞和癌细胞。

肿瘤细胞比较容易逃避凋亡的过程,而一些天然药物,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行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前提条件。

而一些天然药物,如某些生物碱、多糖类物质等,可以通过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增强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帮助人体清除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

而一些天然药物,如蘑菇多糖、人参皂苷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抵御癌症的侵袭。

5.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而一些天然药物,如一些植物提取物、人参等,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转移,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三、结论天然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它可以通过多种机理抑制肿瘤生长,从而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希望。

不过,目前对于天然药物的筛选、评价和开发还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分类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分类应用
–淋巴瘤和睾丸癌、卵巢癌 –银屑病和寻常疣
•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发烧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少而严 重)
–造血系统影响很少
– 丝裂霉素(mifomycin)
• 作用与用途:
–抗癌谱较广,选择性不高
–用于子宫颈癌(与博来霉素、长 春新碱合用)
–胃、胰腺和肺癌(与阿霉素、5FU合用)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 瘤
• 非增殖细胞群 –静止(G0)期细胞 –无增殖力或已分化的细胞 –死亡细胞
• 抗肿瘤药物按细胞增殖周期分类
•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 哌
–抗癌抗生素:丝裂霉素、放线菌 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博莱
霉素 。
•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其他抗肿瘤药
• 生物类 •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抑制癌细胞,
增强巨噬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 性,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癌细胞、 预防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 异环磷酰胺: 中枢神经抑制药:异环磷酰胺有中枢神经毒性,忌与镇静剂、镇痛剂、 抗组胺药、麻醉药合用。
• 塞替派: 尿激酶:增强塞替派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提高其疗效。 琥珀胆碱:同时使用可使呼吸暂停延长。
烷化剂
• 大剂量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应用易引起 泌尿道毒性:血尿、蛋白尿(水解产物— 丙烯醛刺激粘膜引起,用尿道保护剂—美 安预防:与其毒性产物结合,形成非毒性 产物)
•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抗代谢药、抗肿瘤 抗植物药)
G1期特异性药物:放线菌素D S期特异性药物 :氟脲嘧啶、阿糖胞苷 G2期特异性药物 :依托泊苷 M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

抗肿瘤药物及作用机理

抗肿瘤药物及作用机理

抗肿瘤药物及作用机理1.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是一类通过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

常见的细胞毒性药物有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放疗药物(如辐射治疗)、激素药物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干扰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来阻止细胞分裂或诱导细胞凋亡。

2.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癌细胞上的分子靶点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传播的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改变来设计和开发,以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分子靶点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3.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增强T细胞的活性,增加抗原递呈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等。

免疫治疗药物的代表药物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和细胞因子类药物(如干扰素、白介素等)。

4.集落刺激因子(CSF)药物:CSF药物是一类通过刺激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裂来促进血液系统恢复的药物。

CSF药物主要用于化疗后的造血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的治疗。

常见的CSF药物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红细胞集落刺激因子(EPO)等。

总的来说,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较为多样,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等多种方式来抑制和治疗肿瘤。

综合使用各种类型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可能存在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用药需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理学 抗肿瘤药物

药理学 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一节 概述 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较 高,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常见病.虽然它 的病因,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但采 用手术,放射,药物,免疫疗法,它们或 多或少能够起到缓解和延长生命的作 用.
一.细胞增殖周期的基本概念 (一)根据细胞生长繁殖的特点,肿瘤细 胞可分为二类细胞群 1.增殖细胞群:增殖周期的各期细胞 能够周而复始地进行增生繁殖,使肿 瘤不断增大,称为增殖细胞群. 增长迅速的肿瘤:GF值较大
此外,MTX还可阻止嘌呤核苷 酸的生物合成,从而干扰蛋白质的 合成,使肿瘤生长繁殖受抑。
[应用] 主要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
上皮癌.对肝癌、头颈部癌、肢体癌亦 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
胃肠粘膜损害 骨髓抑制:最突出 肝肾损害 致畸 脱发,皮炎
由于大量甲酰四氢叶酸能扭转甲 氨喋呤的作用和毒性,对机体可产生 “援救”作用.因此,对肢体瘤,如骨肉 瘤可以采用动脉插管给药或增加剂量, 并加用甲酰四氢叶酸,“援救”则可提 高化疗指数,减少毒性。
药物 口腔 恶 呕
炎 心吐
环磷酰胺 + +
噻替哌
马利兰
甲氨喋呤 ++
+
巯基嘌呤 + + +
氟尿嘧啶 ++ + +
阿糖胞苷 ++ ++ ++
羟基脲
++
放线菌素 + + +
博来霉素 + +
丝裂霉素 + + ++
长春碱
+
长春新碱 +
喜树碱 ++ + +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知识点:抗肿瘤药物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知识点:抗肿瘤药物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知识点:抗肿瘤药物执业药师《药物化学》2017知识点:抗肿瘤药物简单说来有化疗药物、生物制剂。

化疗药物根据作用分为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烷化剂按结构分4类1.氮芥类2.乙撑亚胺类3.磺酸酯及多元醇类4.亚硝基脲类一、氮芥类β-氯乙胺化合物例:环磷酰胺烷基化部分:关键药效团载体部分:改善吸收分布等动力学性质(一)环磷酰胺化学名:P-[N,N-双(β-氯乙基)]-1-氧-3-氮-2-磷杂环己烷–P-氧化物一水化物1.性质:①水溶解度不大②磷酰胺基不稳定,水溶液加热易分解,应溶解后短时间内用2.特点:①是前体药物,磷酰基强吸电子,烷基化能力降低,因而毒性降低②体外无效,活化部位在肝脏③在正常组织酶促氧化成无毒羧酸物④在肿瘤细胞缺乏酶,代谢生成丙烯醛、磷酰氮芥是强烷化剂故选择性强毒性小抗瘤谱广,毒性小,膀胱毒性源于丙烯醛(二)异环磷酰胺1.与环磷酰胺结构的区别:1个氯乙基侧链移到N上2.与环磷酰胺相同是前药3.抗瘤谱与环磷酰胺不同,代谢产物单氯乙基环磷酰胺有神经毒性(三)美法仑结构包括:氮芥和苯丙氨酸选择性高二、乙撑亚胺类脂肪氮芥类转变为乙撑亚胺(氮杂环丙环)产生作用代谢生成替哌发挥作用,是前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膀胱癌首选三、亚硝基脲类化学名: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1.作用特点:β-氯乙基亲酯性强,易通过血脑屏障,适用于脑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2.化学性质:酸、碱性条件分解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化学名: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作用机制:甲磺酸酯基易离去,可使C-O键断裂,发生多种反应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条件可水解生成丁二醇,再脱水成四氢呋喃治疗白血病,酯在体内代谢生成甲磺酸,代谢速度慢,反复用药可积蓄五、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一)顺铂化学名:(Z)-二氨二氯铂(E)反式,无效化学性质:1.黄色粉末、室温稳定2.水溶液不稳定,逐渐水解和转化为反式,并生成有毒的低聚物,但在0.9%氯化钠液中可转化为顺式3.加热170度转化反式,270度分解成铂用途:生殖器癌一线药,毒性严重,耐药(二)卡铂环丁二羧酸第二代铂配合物作用类似毒性低(三)奥沙利铂第一个手性铂配合物结肠癌第二节抗代谢药物机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以代谢物为先导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定义:具有相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团或取代基,会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经典的例子:尿嘧啶的5位H,用电子等排体F代替,代谢拮抗分三类:嘧啶类抗代谢物、嘌呤类、叶酸类一、嘧啶类抗代谢物两类:尿嘧啶、胞嘧啶(一)尿嘧啶类抗代谢物1.氟尿嘧啶化学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化学性质:在空气和水溶液中稳定,在亚硫酸钠水溶液、强碱中不稳定,加成、消除、开环实体癌首选2.氟铁龙(新)体内被酶作用生成氟尿嘧啶,是前药3.卡莫氟酰胺键在体内水解释放出氟尿嘧啶,是氟尿嘧啶的前药(二)胞嘧啶类拮代谢物1.盐酸阿糖胞苷化学名:1-β-D-阿拉伯呋喃糖基-4-氨基-2(1H)-嘧啶酮盐酸盐作用机制:代谢生成三磷酸阿糖胞苷发挥作用主治白血病2.环胞苷合成阿糖胞苷的中间体,糖2位O成环3.吉西他滨糖2位双F,晚期肺癌二、嘌呤类抗代谢物腺嘌呤和鸟嘌呤是DNA组成部分化学名:6-嘌呤巯醇一水合物性质:水溶性差,光照变色用途:急性白血病三、叶酸类抗代谢物化学名: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谷氨酸化学性质:酰胺键易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失去活性作用机制:叶酸的拮抗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使不能生成四氢叶酸)用途:急性白血病等中毒时用亚叶酸钙(提供四氢叶酸)第三节天然产物分两类:抗生素和植物药有效成分一、抗肿瘤抗生素1.多肽类2.醌类抗生素(一)盐酸多柔比星结构特点:1.共轭蒽醌环,碱性下易分解2.有脂溶性蒽环,水溶性柔红糖胺,故易透过细胞膜3.酚羟基(酸性),氨基(碱性)故两性作用特点:广谱治疗实体瘤心脏毒性大(二)米托蒽醌第一个合成的蒽醌环类①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抑制DNA和RNA合成②心脏毒性小二、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四大类,考纲要求如下:1.喜树碱类(代表药喜树碱)2.鬼臼生物碱结构特点:生物碱鬼臼脂半合成衍生物作用机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3.长春碱类4.紫杉烷类紫杉醇结构特点:紫杉烯环二萜,10位酯机制:抗有丝分裂多西他赛结构特点:10位去乙酰基半合成紫杉烷类,水溶性好第四节其他抗肿瘤药物机制:妇科肿瘤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抗妇科肿瘤1.枸橼酸他莫昔芬结构:三苯乙烯类抗雌激素药,治疗绝经后乳腺癌一线药物2.来曲唑结构:三氮唑,二氰基苯抑制芳香化酶,阻断雌激素合成,特别适合用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作用机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能手术的肠胃道肿瘤4.吉非替尼含三种类型的N原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后一道防线。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抗肿瘤药是一类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和分类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标,抗肿瘤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1.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增殖。

细胞毒性药物分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两大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在细胞的任何生长期发挥作用,例如DNA交联剂如环磷酰胺和顺铂等。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只在细胞特定的生长期才发挥作用。

例如,紫杉醇可以干扰分裂中的微管组装。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肿瘤,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或抑制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来起作用。

典型的激素类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如他莫昔芬和抗雄激素药物如阿那曲唑等。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一些分子靶点来起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其更加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举例来说,伊马替尼是一种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4.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其目的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抗击恶性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和癌症疫苗等。

例如,白介素-2和亚硝酸盐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之,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多种多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将不断涌现,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关于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关于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关于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植物来源广泛,在抗肿瘤植物原料药新靶点探索开发新的抗肿瘤药方向具有很大资源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与应用,对已发现的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本文从抗肿瘤作用机理角度详细介绍了目前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引言癌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年约新增800万癌症患者,600多万人死于癌症,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

当今国际上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80余种,其中,抗肿瘤植物药和辅助化疗的中药主要包括紫杉醇、喜树碱、长春花碱、白藜芦醇、鬼臼毒素、青蒿素、人参等。

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肿瘤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的,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1 直接细胞毒作用植物药通过抑制DNA、蛋白质的合成,作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抑制有丝分裂及促进微管蛋白聚合等途径来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存在动态平衡,随后形成24 nm的微管束,继而进入细胞增殖过程。

紫杉醇主要与β蛋白N端第31位氨基酸和第217~231位氨基酸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和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使微管稳定,形成22 nm的微管束,使得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

由于缺失了细胞周期检验点,癌细胞不能进入细胞周期,停止在G2期和M期,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1]。

尽管长春碱类药物有不同的抗肿瘤谱和不同的细胞毒性,但均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阻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期停止分裂,阻止细胞的增殖。

2 抑制端粒酶活性作用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存在于干细胞、精原细胞和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

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自身RNA亚单位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维持细胞染色体端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研究

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研究

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研究摘要:奥沙利铂是一种具有特殊优势的新型抗癌药。

为了进一步减少奥沙利铂的副作用,增强其靶向性,增加其可生物利用率,近年来,国内外对其新剂型和新制剂的研究非常活跃。

虽然目前奥沙利铂的脂质体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它新药的研发还在进行中,但随着新药物的研发,奥沙利铂的新药将会陆续上市,为临床上的癌症病人提供更多的药物。

关键词: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耐药机制1 药物摄取1.1 铜离子转运蛋白调节体内铜离子稳定状态的转运蛋白对奥沙利铂等铂类药物的积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CTR1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磷脂分子上形成一个小孔,使奥沙利铂可以在细胞中进行迁移。

另外,已报道CTR1对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的背根神经节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但CTR2不参与其细胞摄取,只参与顺铂和卡铂的摄取。

两种 P 型 ATP酶调节着细胞中的铜离子的释放,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 ATP酶能直接将奥沙利铂排出体外,但是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对这些转运体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ATP7B的高表达与奥沙利铂治疗的大肠癌病人的预后较差。

此外, Ip等的研究显示,ATP7A的表达能够防止奥沙利铂对小鼠神经元细胞的神经损害,同时也暗示了奥沙利铂的摄取和耐药可能与其有关。

1.2 ABC 转运蛋白目前约80%的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在内的细胞转出蛋白 ABC (ATP binding cassette)都参与了细胞内转出。

ABCC亚组中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已被证实参与了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抵抗。

MRP1、MRP4对奥沙利铂的抗药性有一定影响。

在体外研究中发现,两种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高水平表达和 N末端的糖基化可以降低药物的累积,从而提高了对药物的耐药性。

关于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和MDR1的表达,至今仍有争论,而且,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大肠癌的临床标本和细胞系中,没有一个证据表明,这些转录产物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机理及作⽤靶点抗癌药物作⽤机理及作⽤靶点⼀、常见抗癌药物总作⽤机理⼆、常见抗癌药物作⽤机理1. 氮芥氮芥是最早⽤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

为双氯⼄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度活泼的化合物。

【药理作⽤】本品进⼊体内后,通过分⼦内成环作⽤,形成⾼度活泼的⼄烯亚胺离⼦,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羟基、磷酸根)结合,进⾏烷基化作⽤。

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DNA 的双链内的交叉联结或DNA 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

G1期及M 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毒作⽤最为敏感,由G1期进⼊S 期延迟。

【适应症】主要⽤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包及腹腔积液。

⽬前已很少⽤于其他肿瘤,对急性⽩⾎病⽆效。

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合⽤治疗霍奇⾦病有较⾼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咽癌(半⾝化疗法)等也有⼀定疗效;腔内注射⽤以控制癌性胸腹⽔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瘤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2.环磷酰胺环磷酰胺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的烷化剂类免疫剂。

【药理作⽤】该品在体外⽆抗肿瘤活性,进⼊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

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扰DNA 及RNA 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它与DNA 发⽣交叉联结,抑制DNA 合成,对S 期作⽤最明显。

【适应症】该品为最常⽤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很强的氯⼄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产⽣细胞毒作⽤,此外本品还具有显著免疫作⽤。

临床⽤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髓瘤,⽩⾎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管癌、肺癌等,有⼀定疗效。

药物化学-第二章-抗肿瘤药物

药物化学-第二章-抗肿瘤药物
• 化学结构:分为氮芥类、氮丙啶类、甲磺酸酯类、亚硝基脲 类、三氮烯咪唑类和肼类等。
P-11
(一)氮芥类
CH2CH2Cl RN
CH2CH2Cl
载体部分
烷基化部分
CH2CH2Cl S
CH2CH2Cl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 载体部分可以用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
学性质,提高选择性和抗肿瘤活性,也会影响药物的毒性。
O
O2
H2N
H3C
N
O
(D)
DNA +
HO2 等
NH2
③临床应用:丝裂霉素对各种腺癌有效。通常与其它抗癌药 合用,治疗胃的腺癌。
P-18
(三)甲磺酸酯类
非氮芥类烷化剂;1-8个次甲基的双甲磺酸酯具抗肿瘤活性,为双功能烷化 剂。
H3C O S
OO
H3C O
O
S O
+ R NH2
白消安
O S H3C O O
①化学名:N,N-双(2-氯乙基)四氢-2H-1,3,2-氧氮 磷杂环己烷-2-胺-2-氧化物一水合物,又名癌得星。
②结构特点:在氮芥的氮原子上连有一个吸电子的环状磷酰 氨基。
P-14
④合成
OH R N OH
Cl SOCl2
R N Cl
P-14
⑤ 临床应用:本品的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
O O S CH3 NO HH R
H3C O S
OO
R N H
+ H+ +
H3C O S
OO
①作用机制:甲磺酸酯是较好的离去基团,生成的正碳离子可与DNA中 鸟嘌呤结合产生单分子或双分子交联,毒害肿瘤细胞。

药化思考题(2)

药化思考题(2)

药化思考题(2)第二章抗肿瘤药1、按作用机理,抗肿瘤药药物的分类。

各类的结构类型、作用机理及代表药物。

作用机理:(1)直接作用于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2)干扰DNA和核酸合成的药物;(3)抗有丝分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4)作用于肿瘤信号转导机制的药物一、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1、烷化剂:(定义)(1)氮芥类:脂肪氮芥(盐酸氮芥);芳香氮芥(苯丁酸氮芥);氨基酸氮芥(美法伦、氮甲)杂环氮芥(环磷酰胺,又名癌得星)作用机制:在DNA鸟嘌呤间进行交链结合,阻断DNA的复制(2)乙撑亚胺类:曲他胺(TEM)、替哌(TEPA)、塞替哌、丝裂霉素C(3)甲磺酸脂类:白消安(4)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2、金属铂配合物:顺铂、卡铂作用机理:活泼离子与DNA分子两个嘌呤碱基洛合形成螯合物,嵌在DNA上,使DNA断键,顺式与DNA作用,反式无效。

3、直接作用于DNA的天然产物:博来霉素(BLM)4、DNA拓扑酶抑制剂:(1)Topo I抑制剂(作用于单链):喜树碱、拓扑替康、(2)Topo Ⅱ抑制剂(作用于双链):多柔比星、阿霉素、柔红霉素二、干扰DNA合成和核酸的合成(抗代谢肿瘤的药物)1、嘧啶拮抗物(1)尿嘧啶衍生物:氟尿嘧啶(5-Fu)、(2)胞嘧啶衍生物:盐酸阿糖胞苷(APA-C)2、嘌呤拮抗物:巯嘌呤(6-MP)3、叶酸拮抗物:甲氨蝶呤(MTX)、氨基蝶呤三、抗有丝分裂的药物:秋水仙碱、长春碱类、紫杉醇2、重点掌握烷化剂类和干扰DNA合成类(代谢拮抗)3、重点药物:环磷酰胺、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多柔比星、巯嘌呤、甲氨蝶呤4、了解药物: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紫杉醇第三章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1、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主要靶点和各类药物的结构类型抗病毒药的靶点(作用方式)1、阻止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丙种球蛋白2、阻止病毒穿入细胞:金刚烷胺类3、阻止病毒复制核酸:核苷类4、增强免疫:干扰素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3、掌握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基本结构及设计原理(代谢拮抗)合成过程中,竞争性地抑地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干扰病毒核酸的合成,产生抗病毒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等
.
15
紫杉醇类药物小结
✓ 紫杉醇类药物小结 ✓ 经典的抗肿瘤药物 ✓ 常和铂类连用,二联方案 ✓ 必须询问过敏史,并在使用前预防过敏(地塞米松) ✓ 骨髓抑制中性粒减少为最常见不良反应,需进行积极
升白细胞预防
.
16
4种紫杉类药物比较
.
17Biblioteka 伊立替康✓植物药,抑制DNA拓补异构酶-1 ✓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以及含氟尿嘧啶方案
✓ 其作用机制同顺铂相似,主要作用于DNA鸟嘌呤的N7 和O6原子上,引起DNA链间及链内交联,破坏DNA, 阻止其螺旋解链,干扰DNA合成
✓ 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尤其胃肠道反应显著低于 顺铂——卡铂使用不需要水化,但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排尿量保持在每日2000 ml左右。
.
8
奥沙利铂
✓ 新的铂类抗癌药,毒性更低 ✓ 用于乳腺癌、肠癌、恶性黑色素瘤 ✓ 几乎无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轻,有累积神经毒性 ✓ 不与氯化物同用 ✓ 严禁用冷水洗漱和进冷食;
化疗失败的二线化疗药物 ✓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脱发、中性粒细
胞减少
.
18
5-氟尿嘧啶
✓ 嘧啶拮抗剂,干扰核酸和DNA合成 ✓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代谢药物 ✓ 广泛用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局部注射疼痛、静脉炎或动静脉
炎、脱发、红斑性皮炎等
.
5
顺铂
✓主要经过肾脏代谢,重金属,具有肾毒性 ✓常用剂量60~75mg/m2(每化疗周期一次) ✓肺癌、鼻咽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鳞癌、
卵巢癌等 ✓因其肾毒性,较大剂量(60~120 mg/m2)使用时,
必须同时进行水化和利尿。
.
6
顺铂不良反应
顺铂可代表铂类普遍的不良反应
.
7
卡铂
✓ 1989年于美国FDA批准上市
线标准方案 ✓ NSCLC中,鳞癌疗效优于腺癌
.
25
吉西他滨
✓ 骨髓抑制:三系减低 ✓ 消化道症状:2/3出现肝酶升高,多不严重 ✓ 肾脏:1/2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 ✓ 其它:皮疹、周围水肿、脱发等
.
26
吉西他滨
.
27
依托泊苷
✓ 抗肿瘤植物药 ✓ 作用于M期,周期特异性 ✓ 用于小细胞肺癌、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睾丸癌、恶性淋巴瘤、 卵巢癌等
依托泊苷分子式
.
28
依托泊苷
100-120mg/m2/d d1~3 iv 常与铂类连用 骨髓抑制 脱发 胃肠道反应 头晕、心悸
.
29
长春新碱
✓ 抗肿瘤植物药 ✓ 作用与长春碱类似 ✓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 干扰纺锤体形成,使
细胞分裂停滞于中期
.
抗肿瘤药物及作用机 理
郴州市中医医院 肿瘤科
.
1
内容
1.抗肿瘤治疗概述
2.抗肿瘤常用药物的应用
3.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
2
化疗药物发展史
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依赖于抗肿瘤药物的进展
.
3
抗肿瘤药物分类
按 作用机制和来源,可分:
.
4
最常用药物——铂类
铂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奈达铂
多种实体瘤化学治疗最常用化疗药物,具有确切的抗 肿瘤治疗作用
13
紫杉醇
✓ 盐水、糖水溶解均可
✓ 为预防过敏反应,在PTX用药前12小时和6小时分别口 服地塞米松10mg,在静脉滴注前30分钟口服或肌内注 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 300mg。
✓ 给药期间尤其输注开始的15分钟内应密切观察有无过 敏反
.
14
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
✓ 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 ✓ 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 ✓ 用于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对头颈部
30
长春新碱
✓1~2mg iv 200mlNS 4h ✓ 急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乳腺癌 ✓ 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 腹痛、便秘,不良反应较长春碱低
.
31
亚叶酸钙
✓为四氢叶酸甲酰衍生物的钙盐 ✓作为甲氨喋呤过量时解毒 ✓为抗肿瘤辅助药 ✓有抗贫血作用
✓ 第一次化疗开始前7天至少服用5次日剂量的叶酸400 μg,整个治疗周期一直服用,最后1次培美曲塞化疗后 21天可停服。在第一次化疗前7天内肌肉注射维生素 B12 1000μg一次,以后每3个周期(9周)肌注一次, 第一次之后的维生素B12给药可与化疗在同一天进行。
目的:预防或减少治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贫 血)。
.
培美曲塞可抑制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二氢叶酸还原酶 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 转移酶
21
培美曲塞
✓ 恶性胸膜间皮瘤、非小细胞肺癌 ✓ 非鳞癌优于鳞癌 ✓ 500mg/m2,iv,常与铂类联用 ✓ 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 ✓ 为降低培美曲塞副作用,需使用叶酸及维生素b12,临
床中常用“善存片”
.
22
培美曲塞预处理
.
11
紫杉醇
✓用于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头颈部 癌等
✓主要由肝脏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 体外
✓可与顺铂、卡铂、等联合应用
.
12
紫杉醇
过敏反应:必须询问过敏史
血液学毒性
WBC、PLT
神经毒性
指趾麻木
关节和肌肉
肌肉疼痛
肝胆系统
肝酶、胆红素↑
胃肠道反应
黏膜炎
其它:脱. 发,发生率80%
.
9
铂类药物小结
✓ 铂类是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 新一代铂类药物其肾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下降,但疗效 仍无法超越顺铂
✓ 顺铂按体表面积使用,60-75mg/m2;卡铂按AUC计 算,一般取AUC=5~6
✓ 顺铂为最容易引发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药物,需做好
预防
.
10
紫杉醇
✓ 红豆杉树皮提取 ✓ 天然抗肿瘤药物,1963年发现 ✓ 1971年分析确定红豆杉提取物为紫杉醇
.
23
吉西他滨
✓ 阿糖胞苷衍生物,抗代谢药,兼具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
✓ 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 成,S期
✓ 阻止G1~S期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膀胱癌、
乳腺癌
.
吉西他滨分子式
24
吉西他滨
✓1250mg/m2,iv 30min ✓ 常与铂类连用 ✓ 晚期无靶向治疗指证NSCLC一
.
19
5-氟尿嘧啶
✓ 5-氟尿嘧啶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 一般用糖水配伍
✓ 由肝脏代谢分解,经肾脏及呼吸道排出,在治疗前后 应监测肝肾功能;监测尿量,成人每天1500ml以上, 以免蓄积毒性发生。
✓ 5-FU不能与草酸铂同时用,因为草酸铂与碱性溶液存
在配伍禁忌,也不能通过一条静脉给药。
.
20
培美曲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