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
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等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浓度改变仅适用于溶液或气体物质。
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要点诠释:
①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气体体积数)之和不相等: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气体体积数)相等: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
小结: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果
考点四、外因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比较:
1、对于可逆反应N 2+3H22NH3 ;△H<0,已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进行如下分析:
注:“↑”表示增大,“↓”表示降低,“—”表示不变 2、对于可逆反应H 2(g)+ I 2(g)2H I(g) △H<0 已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进行如下分析:
注:“↑”表示增大,“↓”表示降低,“—”表示不变
要点诠释:上表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对比分析,但在解题时还须灵活应用。如观察上表,还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①改变一个影响因素,v 正、v 逆的变化不可能是一个增大,另一个减小的,二者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只是变化大小不一样(催化剂情况除外); 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非v 正增大,v 逆减小。 考点五、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要点诠释:
⑴不要把v 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
⑵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
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体系的分压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同等倍
【典型例题】
类型一: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一些生产、生活、实验现象
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H 2、I 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 .氯化铁溶液加铁粉振荡后颜色变浅
D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催化氧化 【答案】A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A 项存在平衡:Cl 2+H 2O HCl+HClO ,光照发生:
,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l 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符
合上述原理。B 项存在平衡:H 2+I 2(g)2HI ,加压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压颜色变深是由于I 2的浓度增大。C 项,2FeCl 3+Fe=3FeCl 2,不是可逆反应,不存在平衡。D 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反应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总结升华】只有存在平衡的移动问题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的水解程度增大
B .加催化剂,使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
D .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 2和O 2反应生成SO 3 【答案】B
【解析】A 中酯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酯+水酸+醇,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碱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催化剂只能等倍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所以加入氢氧化钠后平衡左移,有利于产生氨气。SO 2和O 2反应生成SO 3的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加压条件下右移,有利于SO 3生成。
【变式2】下列事实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工业上生产硫酸,SO 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
B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 .高压对合成氨有利
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答案】C
【变式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平衡不移动。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