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硕士生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验式教育
——第二次学术报告暨文献综述
摘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学者在高校思政领域的积极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继续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方面我们要从过去的成果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从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在理论、载体、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推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发展。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正是根据现实环境的客观需要应用而生的。本篇文献综述,在科学的认识了体验以及体验式教育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验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体验式教育,并且论述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式教育的研究,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验以及体验式教育
(一)体验
1、体验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体验。体验作为体验教育的核心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而关于体验的概念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总的来说,体验总是和人的实践与情感相联系的。我们既可以认为体验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外界事物方式。也可以认为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想象,是学习者本人自己的经历及其对这种经历的态度和看法。更可以认为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体验更多的是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
关于一个词的内涵的界定,应该从权威的词典开始。
《语言大词典》对体验有如下的解释:(1)experience是指某种事物的实际经历,因而是直接了解,而不是从别人处所说或他人报道中知道这种事物(真实的人,不是劳动单位,或某些数据)是人在体验生活。(2)feel:a、体会到酒精醉人。B、体会到感情的力量。C、
体会到(如主观经历的)特别的或典型的影响。(3)know:有……经验(体验过极大的喜悦)。
(4)、sample、通过切身体验进行了解1。
《现代汉语辞海》中对“体验”的界定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2。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体验的界定:
最为系统提出体验的范畴是生命哲学家狄尔泰。狄尔泰认为,生命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永恒冲动,他处于不断的生成流变之中,人们只能依据内在的体验加以把握。在体验中所体验到的是,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使传统的主客体区分同时消融在“体验”之中。
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认为,“体验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3瓦西留克提出的体验概念:“我们所用的‘体验’这个术语并不是心理学中所熟悉的哪个意思,即指主体意识内容的直接的、经常的情绪的形式。”4
美尔认为,体验实际上是心灵把握生命的活动,体验只能是直觉的,不可能从别的形式中推论出来。5
王一川在他的《审美体验论》中写到:“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6
彭聆龄认为体验是情感的成分之一,是对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喜怒哀乐等),或者说就是情感状态。如一般认为情感“包括刺激情景及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其中主观体验指“一个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7从以上的对体验的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某些体验的范畴的本质在于,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但实践不等于体验。体验强调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并形1 (王同亿.语言大词典.三环出版社出版(下册)1990,226)
2刘振铎:《现代汉语辞海》,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4页
3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等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8一19页
4瓦西留克,黄明(译).《体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9一10页
5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第150页
6王一川著:《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页
7彭聆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第436一437页
成感悟。促使人产生体验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人因回忆过去、思考现实、展望未来所产生的体验,也有人因肉体与精神上受到的刺激而产生的体验,更有因人反思自身所产生的体验。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体验: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作为一种状态,是主体受内外刺激而具有的心境、情绪和情感。
(二)关于体验式教育
1、体验式教育的起源与现状
在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有代表性的体验教育观。首先体验式教育发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杜威认为,要保障人类经验的传承和改造,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而要获得真知,必须借助运用、尝试、改造等时间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的观点”。
美牛津大学博士哈恩将体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学习的方式。他说:“我把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当成是生存的品质”8他发现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研究出一套有效的体验教育方式。
而体验式教育作为独立的概念,源于美国企业的体验式员工培训,后由于其效果显著而被引入教育教学中,从而产生了体验式教育方法。
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觉体悟或体验,这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观念之一“圆道观”说起。“圈道观”认为宇宙万物永恒的、周而复始的循着“圆道”运行,社会人事“法天”,其变迁同样循着“圈道”。中国“天人合一(感应)”的有机论思想中自然孕育着“圈道观”和“体验观”。在《乐记》中,也提到了人对乐的体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王充在《论衡·薄葬》中提到“以心原物”所以“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有注重人的体验之意。宋代的朱熹提出了“切己体察”的修养原则。他说:“读书不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学规类编》)。王相庭则强调知识的学习要“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的学习方法。(《家藏集·与薛君采二首之二)王夫之则强调“自悟”的学习方式。总之,中国古代已有了很多关于体验的学习主张,但都没有明确的把它提出来。而在中国的近现代,我国的大学者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蒋径三、张国安等人由于受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的影响,都对体验有所研究。如张国安曾编写了《体验主义教育原理》一书,全
8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