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教育教学手段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尤其是高中语文传统的书本教学正逐渐地过渡到多种媒介参与的综合性教学。那么,信息技术如何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

立足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是语文教师在转变教学手段或方式时需要关注的。

一、信息技术与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将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变革的趋势,我们只有全力推进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新发展。然而,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化水平自然出现相应的差距。对于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受限于当地滞后的经济发展,其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捉襟见肘。当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设备陈旧落后,信息技术运用只达到浅层水平。农村高中的信息化设备一般是普通的多媒体系统,即集合了电脑、投影机、白板的展示系统。这套系统往往只能放视频、展示课件等,至于深层次的互动交流目标则难以实现。条件好一些的农村高中,引进了网络阅卷信息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阅卷、分析的信息化,但与全面信息化水平(如人机互动)仍相去甚远。当前

农村高中的电脑数量十分有限,生均电脑数量也远低于城市,更不可能做到学生人均一台平板电脑,因此要实现微课、翻转课堂及课堂学情电子实时反馈,还有待今后的改进和完善。

(二)教育教学观念滞后于形势,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尽管在日常教学中,农村高中语文老师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多媒体教学),然而形式上的变化并未带来课堂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教学仍然是老师满堂讲,学生昏昏听;且由于大多数课堂的教学容量过大,还未等学生理解消化,幻灯片就已经一张接一张地快速切换,这种疲于灌输的方式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其实,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观念密切相关,当前,部分语文教师的课程观仍普遍缺少整体布局的意识,往往是备一课上一课,走一步看一步,这就导致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没有针对性,造成课件大而全却不精,上课内容面面俱到却很低效,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却听得很累。而信息技术化教学的生命力和精髓恰恰在于,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把教师从烦琐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后台推到主动求知的前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显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学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农村高中教育相对落后,除了经济和教育观念的落后,与学生文化素养较低也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运用的成败,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学生素养的影响:学生素养越高,参与课堂的程度越高,利用信息

技术开展互动教学的质量就越高。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学习动力比较弱,创造性思维不强,因而即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在开展深入探究时往往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要在农村高中深入高效地推广亟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目标与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该遵循这一要求。以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之所以遭到诟病,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违背了“学生主体性”原则,没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没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有的甚至仍然停留在“电灌”的初级阶段。因此,只有立足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将信息技术化的课堂由“技”的层面进一步上升至“艺”的高度,做到“技艺兼顾”,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融合,使信息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方式

有学者认为,信息化环境按照不同层次要求,可分为四类: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这四种环境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

的要求依次由浅入深。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考虑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以及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等要素。若撇开信息技术条件不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播放课本影视剧、时事视频。这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浅层的信息技术处理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材的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观看视频,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窦娥冤》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短小的视频(如时事新闻)来创设情境、强化认识、促进理解。例如,在教授《庄子?尊生》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央视新闻视频:党和政府组织人员全力搜救“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件中的幸存者,并对遇难者默哀。这一新闻视频的内容紧密切合授课课题“尊生”的内容,且有恰当的配乐,具有相当强的震撼力,让人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命的崇高敬意。这一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教学情境。

(二)通过校园信息化网络阅卷平台提高评卷效率。信息化阅卷平台不仅提高了阅卷的效率,而且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取数据和信息、分析答卷,从而更好地开展质量分析,例如,可以提取不同层次的作文作为教学素材。更值得一提的是,好的信息化网络阅卷平台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答卷的评分细节,进而明确自己的不足,甚至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这一平台有针对性地搜索有参考价值的样卷进行比对分析。如果技术支持,

还可以集中优势资源,通过网络开展考试质量分析专家讲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观看讲座。(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课堂师生同参与。这个做法的思路是围绕同一个文本,师生双方同时进行解读,然后将解读的收获或结论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就其进行解说和讨论,最终实现双向交流,深化理解。它的一大优点是,将学生带进文本的研读中来,促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主讲者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动倾听者变为课堂主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如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论语》一章前,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立足文本,围绕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论语》的现实意义等话题进行研读,然后把小组研读成果做成精美的PPT,课上依次展示、交流。有一个组做了《〈论语〉的前世今生》的PPT,跨越时空将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做了个性化的解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针对性强,赢得了满堂喝彩。可见,只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他们就会释放出令人惊叹的潜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四)开展微课或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活动。较之前三种方式,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微课与翻转课堂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密不可分,它们开创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置于教师的“教”之前,促进课堂教学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师生交流和深化练习,极大地变革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及课堂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