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ppt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城的“三王”系列小说,表现出平淡
冲和、旷达淡泊的艺术人格; 韩少功对原始古老的初民心态的冷峻审 视及作品的神秘瑰丽, 贾平凹的朴拙凝重,郑义的深沉悲壮, 张承志的雄浑奔放。
四、寻根文学的意义
寻根小说既是“反思”
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 次呈现和发展,更是 在更为广大的空间和 更为长久的时间之流 中探寻我们民族生存 命运的文化奥秘。
读者的心也被定串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小
脚印撩动得痒痒的,对踩出小脚印的人, 生满爱怜之意。
散文化手法
1、 重风俗描写
《受戒》开篇用了几千字来写庵赵庄一带的
风景,“出于生计当和尚”的习俗以及佛门 净地的人间烟火。
2、轻情节结构
3、诗化语言的运用
汪曾祺:
“风俗中保留着
一个民族的常绿 的童心,并对这 种童心加以圣化。 风俗使一个民族 永不衰老。”
一是寻找民族文学
之根,二是寻找作 家的个性自我。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 实主义成为民族精 神与外来现代文明 巧妙结合的典范。
二、寻根的主张和理论
韩少功:“寻根文学是一个先有旗号,后有
创作,先有理论,后有实践的‘有意为之’ 的文艺流派。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倒是罕有 先例。”
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
韩少功:“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植于民族
文化的土壤里,根不茂则叶难盛”。
2、文学之根在于文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民 族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 “中国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 薄、平庸,却非常实用。” 民间文化、规范或体制外文化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识
文学的根就是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精
笔调描写了一个小 和尚和村姑的故事, 把纯洁的爱情引入 诗的境界。
打破人与宗教之间的隔膜
入世与出世
荸荠庵:世俗世界
小和尚明海和村姑英子相爱的过程描写
是一种返朴归真的象征,表明了对健康 人性的礼赞。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
下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 小小的趾头脚 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 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 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 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受戒》)
神和传统生活形态。
李书磊的批判话语:“我对文学上认同传统文
化的寻根思潮非常反感,尤其是在我们民族正 艰难而痛苦的进行自我改造的时候。从道德意 义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非人文化 (儒家否定人,道家否定人生),鲁迅对其所 进行的吃人的概括无疑是准确的;即使仅仅从 功利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曾经使我 们民族与国家濒临衰灭的失败的文化,而且还 将继续危害我们的民族。这种文化两千多年的 统治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今天只有彻 底抛弃才能真正达到批判的目的。”
三、寻根的主要内容
1、肯定态度。
阿城《棋王》 邓友梅《那五》《烟壶》 莫言《红高梁》
寻根小说有不同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倾向:
《那五》
《那五》描绘了一个满清落魄贵族弟子的生活
遭际。 从那五的家世衰败写到这个人物游手好闲、寡 廉鲜耻的浪荡一生以及这个废人荒唐的“遗少” 生活,使人们看到了黑暗一隅中的肮脏和腐朽, 从而感喟封建黑暗势力对人的残害。 浓郁的风俗画描写:写八旗子弟的生活氛围、 习俗;写热闹非凡的天桥场景;写卖古玩的讲 究。
寻根小说也有其自
身的局限性,它对 于“根”的理解是 静止的、非历史的, 最终一些作家一味 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难以寻找 到真正有生命力的 文化之根。
五、汪曾祺
汪曾祺的小说融会了
儒道互补、儒内道外 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 化的生存意识。 对人性善和人性美的 讴歌与赞美
《受戒》用抒情的
厚重的京都文化背景、具有文化品味的
任务、凝聚着文化特质的风物构成邓友 梅小说的基本要素。 批判意识的缺乏
《红高梁》
《红高粱》系列,以及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
《丰乳肥臀》,是作者对于民族骁勇血性的理 想状态的寻找。 《红高粱》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描写由土匪 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东北高密乡 各种野性故事。 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 汽车队的起因合过程,穿插余占鳌与戴凤莲的 爱情故事。
《烟壶》
围绕着烟壶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旧北京的风俗
画面与人情世态,塑造了没落的满清王朝各阶 层人物的众生相。 这部小说不仅融进了满清贵族、八旗子弟、市 井子民、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而且亦渗透 着时代的氛围、历史的烟云;更浸润着旧北京 的风俗民情。 《烟壶》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贯穿着强烈的 民族精神。
挖掘农民意识的两方面:一方面嗜杀成性,有
土匪气息,另一方面有除暴安良,抗敌御侮的 气概。 “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梁地里相亲相爱, 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 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他们在高梁地里耕云播 雨,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丰富多彩得历史上,抹 了一道酥红。”

“人们有了城市户口,/总觉得丢失了什么,/丢失了什 么呢,/直到今年才发现是少了那片红高梁,/这是从西 柏林那里,/得到的消息,/于是红高梁生长在中国每一 家电影院里,/到处都有阳光下摆动的高梁穗子,/人们 就,/利用这个机会走进高梁地里,/去痛痛快快活一阵 子,/和久违了的自己见面,/想喝酒就可着大碗喝,/ 想唱歌就邪着劲地唱,/想得到女人就豁出命去得到/, 于是人们钻到高梁地里不愿出来了,/红高粱,/红高梁, /仅仅一片红高粱,/仅仅从高梁地那边刮来一阵风,/ 城市里那些挺拔的楼群就纷纷倒伏下去,/倒伏下去了, /多给我们几片高梁地吧,/在这个寂寞的城市里,/在 这一天天,/文明起来的,/星球上。”
2、否定态度。
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
判国民劣根性
代表作《爸爸爸》《女女
女》 《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 非线型散点透视的叙 述方法,描绘了一个 浸透着传统文化几近 封闭状态的村庄和一 群农民的生存状态。
源自文库
3、辨证态度。
代表作有冯冀才的《神鞭》、李杭育
《最后一个渔佬儿》等“葛川江”系列 小说。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大融汇, 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论的热 潮。
“寻根”一词最早借用了美国表现黑人归乡
(1)从社会历史原因来看,国门敝开后,
寻祖意识的长篇小说《根》的名字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2)从文学自身演变发展来说,这 又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浪潮。
寻根文学
一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
“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 种类。主要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 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等。
1、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
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早在“寻根”的大
旗被正式张扬出来之前,已显露端倪。 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陆文夫、张 承志等分别创作了《大淖纪事》、《那 五》、《蒲柳人家》、《美食家》、 《黑骏马》等中短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