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与成矿作用分析
构造与成矿作用1
![构造与成矿作用1](https://img.taocdn.com/s3/m/a915d328eefdc8d376ee3248.png)
超基性—金刚石,稳定区,新活动高压区
,幔源
碱性—稳定区,拉张,壳源 海底火山—岛弧,Cu,Au,多金属黑矿
变质矿床
—俯冲带,碰撞带,断层带,区域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气成热液矿床 源 —物质:壳幔源为主
水:大气,岩浆 热:岩浆残热
运—断裂,高渗透带,张开性断裂 储—封闭的拉张部位,岩浆、热液减压成
国内 ☆ 浙江治岭头金 - 银多金属矿床 J 3 /Pt 1 八都群
☆
德 兴 铜 铅 锌 矿 床
南京梅山铁矿床
山 东 沂 南 金 铜 矿 床
抗张强度
储—高空隙率,高渗透带,砂岩、砂岩透
镜体,断层
盖—盖岩,自封闭,适度剥蚀
煤 源 —构造稳定,近海平原,、大陆边缘,
裂谷
运—易变形(香肠构造),近距离迁移,
基本顺层
储—基本原位 盖—适度剥蚀,地表氧化,淋失,后期易强
烈变形
岩浆岩矿床
基性 —碰撞带,大洋中脊,来自地幔(
Fe,Cr,Ni,Pt)
构造与成矿作用
构造与成矿作用
一、源、运、储、盖中的构造作用 二、构造尺度与成矿作用 三、构造作用时间与成矿作用 四、找寻隐伏矿床的构造研究
一、源、运、储、盖中的构造 作用
石油、天然气 源 —沉积盆地,有机质,构造相对稳定、
拉张裂陷,裂谷、大陆边缘,变形强度不 大
运—微裂隙,高渗透率,差应力大于岩石
走滑构造成矿系统: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系
(
含拉分盆地)——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统
隆升构造成矿系统:地幔柱等——岩浆型 沉降构造成矿系统:盆地——沉积成矿系统
矿床作为地球内部有用元素富集的
特殊组成部分是地球物质运动结果 .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矿源场、 中介场和储存场三者有机结合。从 矿源场的角度,可分出3种类型: 慢源成矿型、壳源内生成矿型、外 生成矿型。
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_陈科
![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_陈科](https://img.taocdn.com/s3/m/fa27725fb307e87101f69624.png)
造 ;含矿流体在沿着导矿构造上升的途中 , 成矿物质会 选择在适合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富集成矿 , 这种有利的成 矿部位称为容矿构造 。规模大的断裂构造常常是导矿 构造 , 而规模小的断裂构造通常是配矿 、容矿的构造 。
含矿流体在沿着导矿构造上升的途中 , 成矿物质会 选择在适合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富集成矿 , 这种有利的成 矿部位称为容矿构造 。导矿构造本身的局部环境可能 成为容矿构造 , 但成矿流体更有可能在发育于导矿构造 附近的派生或伴生构造环境中 , 尤其是导矿断裂带的上 盘滞留于那些有利于容矿的构造部位 。但是 , 如果上盘 断块渗透性较差 , 则会导致成矿物质在下盘富集 。
由于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 在压力和温度作
用下沿着构造通道运移的途中与围岩反应必然会生成 各种各样的矿物充填在岩石孔隙中 , 导致围岩渗透性降 低 。 显然 , 在分析成矿前构造时要注意其成矿期的活动 性 , 成矿前构造在成矿过程中的再活化尤其对于高质量 热液矿床的形成是必要和充分条件之一 , 其次成矿后构
()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脉)的交汇处或与其他构 造的交切处 。
. 褶皱构造部位与成矿的关系 褶皱构造是地壳表层岩石中一种常见的构造形式 ,
对矿床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背斜构造 :对形成内生矿床比向斜有利 , 特别是
在成矿前及成矿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 , 在背斜轴部由 于应力集中易形成剥离空间 , 两翼侧产生层间破碎 , 形 成有利于岩浆和矿液运移和充填的构造条件 , 多见鞍状 矿体或似层状矿体产出 。
.
(上接第 页)
择岩性 , 但其规模大小与岩石的岩性强度有紧密关系 。
岩石岩性脆硬的灰岩或大理岩层中金矿(化)体主要赋
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以玲珑-焦家式金矿为例
![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以玲珑-焦家式金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46d8d50508763230121209.png)
4.交代和重熔变质岩而成,早期塑性准固体态→部
分塑性大部分熔融液体;
岩石学
1.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A.似片麻状结构发育顺曾的似条纹、隐条纹带状构造,矿物塑性拉长与上 述条带稳定的斜交; B. 钠更长石、微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投影于二长花岗岩接近于花岗 闪长岩区域;
2.郭家岭型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A.普遍发育似斑状结构,定向构造; B. 更长石、微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黑云母、榍石,投影于花岗 闪长岩和适应二长闪长岩区域;
平行网脉状、 条带状块状构 造矿物定向不 明显
石英、黄铁矿、绢云母 及银金矿、黄铜矿、方 铅矿、闪锌矿、毒砂、 菱铁矿和方解石等
构造蚀变矿化带岩石化学、同位素及稀土特征
1.蚀变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方解石、 黄铁矿、 白云石、白云母、高岭土、绿泥石和 绿帘石,与金矿化直接相关。钾长石、绢云母、 石英、白云石及方解石规律性组合,形成了蚀 变矿化分带现象; 2.从压扭带向外侧张裂带,轻稀土增高,而重 稀土下降,相应特征值发生规律性变化; 3.构造强烈作用带比构造作用微弱带都更富含 重同位素;
4、不同性质变形带的应力状态不同,岩石所 承受的构造附加净水压力值是不一样的,这 个量值变化是有规律的;
5、构造作用力是通过引起净水压力及其他物 理化学条件变化是它影响化学元素行为、化 学平衡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基本概念
1.构造-岩相型式:具有一定形态及展布且具 有生成联系的构造变形带和构造变形地域的 组合,包括其中受构造影响的沉积相、岩浆 相、变质相及反映他们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 和物理化学条件。 2.矿源岩系列:成矿物质随载体岩石形成、 相变和变形而断续分散、运移、集中重新分 配,直至矿床形成这一演变过程和体现这一 过程的特定岩石组合。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4f4a1531126edb6f1a106b.png)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有利的地质和物理化学因素的结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具有足够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成对成矿经常起到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按其作用规模可以划分为若干级别。
全球性构造带控制全球性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大区域或区域构造控制区域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而矿田和矿床构造则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
在已有的研究矿田构造的文献中,对于构造的控矿作用,只是讲到其作为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矿液运移的通道、矿石堆积的场所和成矿后的构造破坏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而缺乏对构造控矿作用全面的历史分析。
从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看,我们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作为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如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常是堆积沉积矿床包括火山沉积矿床的有利构造环境,而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带则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
(2)构造运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含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驱动力;实际地质资料和有关模拟实验均表明,岩石中的水、油、气等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因素控制的。
(3)有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孔洞、空隙和渗透带等是含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路,一般将这类构造称为导矿或运矿构造。
岩浆或变质成因热液向上部运移时需通过导矿构造,而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向深处运移并沉淀成矿也需要导矿构造作为通道。
(4)各种构造形成的开发空间,如断层和裂隙的启张部位、各种空隙和疏松破碎带以及地表分布的各样洼地等均可作为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就位场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矿床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5)岩石的应力状况和应变作用影响着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
这些参数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是有差别的,因而对矿质在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机理以及矿质沉淀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6)在不同的构造类型中可以发生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
例如,矿床在断层或裂隙中充填后形成脉状矿床。
(7)构造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是导致成矿作用脉动性的基本因素,是划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的重要依据,这在汽化热液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
高等地质学
![高等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2bbed362ddccda38376bafa5.png)
火山地质构造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一、火山地质基本概念1、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喷发类型指火山不同的喷发方式,一般以代表性火山命名,基本可分为普林尼型、培雷型、武尔卡诺型、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玄武岩泛流型、蒸汽型、海底型等8种类型,其中蒸汽型火山喷发又可再分为塞特西型喷发、蒸汽岩浆喷发和潜水火山喷发等3种。
2、火山作用类型火山作用类型是指一期火山岩浆活动各种方式的总和,既可是单一的一种(如溢流),也可包括先后发生的几种方式(如先喷发后侵入等);可分为喷溢作用、爆溢作用、爆发作用、火山—侵出作用、火山—侵入作用、喷发—沉积作用、裂隙式喷发作用(crack type eruption)、中心式喷发作用(central type eruption)和裂隙—中心式喷发作用(crack central type eruption)等几种。
3、火山碎屑物、包体火山碎屑物:包括玻璃质碎屑(玻屑)、晶体碎屑(晶屑)和岩石碎屑(岩屑)三种,在描述时一般应分别说明其种类、粒级、形态、含量等。
晶屑与斑晶之区别:晶屑指火山喷发过程中被炸碎的斑晶之碎块,主要存在于火山碎屑岩中,但在某些过渡类型的熔岩中(如凝灰熔岩、碎斑熔岩等)也可见及少量晶屑;斑晶指岩浆在喷出地表前就结晶形成的自形矿物晶体,仅限于熔岩中出现。
包体:分为残留体、捕虏体、堆晶岩、岩浆团等几种,成因类型包括幔源、壳源和同源;应详细描述包体的类型、形态、空间展布,以及包体与寄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
4、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原生构造系指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构造。
查明火山原生构造,对确定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原生构造包括:①环形断裂;②放射状断裂;③层理构造(涌流相的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④节理构造(潜火山岩平卧节理、喷出岩柱状节理);⑤正断层和逆断层等。
5、成因类型根据物质来源,可将火山岩的基本成因类型划分为幔源、壳幔混合源、壳源三种。
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经典优秀资料
![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经典优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c3dd4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3.png)
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经典优秀资料导语: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雄厚的资料为基础,系统论述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的内在关系及其经典理论。
一、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板块构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个互相移动的“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运动是指地球上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现象。
它包括板块的相互碰撞与分离、板块的滑动和互推、板块之间的剪切与扭转等。
板块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地震、火山、地热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作用是指地壳中元素和矿物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形成矿石的过程。
它是地壳中固体物质资源形成和再分布的重要方式。
成矿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沉积作用等。
岩浆活动是指地壳中岩浆的生成和运动过程;热液活动是指在热水或热气体作用下,地壳中的元素和矿物质发生重新组合形成矿石的过程;沉积作用是指地壳中物质通过沉积过程形成矿床的过程。
三、板块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板块构造运动通过构造活动改变地球的物理环境,进而影响成矿作用的发生与发展。
板块构造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地壳的断裂、抬升、下沉等现象,从而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例如,板块的相互碰撞会形成造山带和地下深部岩浆活动,进而促使成矿物质的形成。
板块的分离和滑动会导致裂隙和断层的形成,为矿物组分的运移提供通道。
同时,成矿作用也对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当岩浆活动或热液活动发生在板块边缘或板块交界处时,其能量和作用力会受到板块构造运动的制约和调控。
例如,板块构造运动的剪切和扭转会形成断裂带和拉张带,有利于岩浆的侵入和矿化作用的扩展。
四、经典理论1. 岛弧成矿理论岛弧成矿理论是由美国地质学家里特·S·格林希(S. R. Ghentsch)和美国地质学家D·毕晓普(D. M. Bipolos)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块体构造和成矿作用
![块体构造和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7cc57da417866fb84a8e5f.png)
J. . 阳 螽 1t K c 等著 , 体构造和成矿作用 4 块
4 3
南 非 、南美 、澳大 利亚 、南 极洲 都 属于 冈 瓦纳 大陆 。南美 的东北 部 由两个 前寒 武纪 地盾 ( 块体 ) :圭亚 那地 盾 和 巴西地 盾 。两者 被砸 马逊 河 支流 分隔 开 。圣 ・ 朗西斯 特块 弗
在典型块体成矿潜力 的评价系统 中,东亚的华南多元成矿块体 ( 扬子准地 台)有着 特殊 意义 。它有 丰 富多 样 的矿 物 资 源 ,其 中大 多数 同 中生 代 准 地 台构 造 活 化 有关 ( 插
图) 。图上指示着资源金属组分的潜在价值 ,见世界地质 一 成矿作用 图说明书:第三部 分 :大陆与过渡带的矿物原料资源 ( 地质 一 经济评价 ,20 )章节所列举 的。其 中 w、 00
方案 ( 强调 的是 成矿 作用 ,而非 金属 矿种 ) ;
在这两种情况下 ,块体构造观点对于地球所有不同类型大地构造 :大陆 、陆 一 洋过
渡 带一 被动 的和活 动 的 、大洋 的分 区来 说 完 全 是 需用 的 。而 在 上 述 图 件 上 和 《 矿作 成
用》专著中,内生的 ( 地壳的 、壳 一幔的和地幔的)和外生 的盆地类型的矿床 ,完全 自 然 地 标示 在不 同块 体 的边界 上 。 本文对世界大地构造和成矿作用做 了进一步概述 ,它包括两部分 :第 一部分对大
陆 、过渡带和世界大洋的块体 一 成矿作用 图做 了压缩 ;第二部分对各类矿产与不 同类型 块体呈现的共生规律性 的理论根据及其不同工业一经济有效性 的可能原 因。 我们开始集中看劳亚大陆。它 由面积相 当大的欧亚超级大 陆 ( 欧洲部分和亚洲部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2529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8.png)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成矿作用则是指地球内部矿物质与外界环境作用,形成矿产资源的自然过程。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对于揭示地球内部运动与物质循环规律,促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质构造背景中国地处欧亚板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从造山运动到洋中脊扩张,从持续沉积到大陆碰撞,我国地质历史悠久,构造变化频繁。
各种构造活动塑造了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入探讨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有助于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二、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矿物质的迁移和沉淀。
地质构造还对热液活动和岩浆活动的形成、迁移产生影响。
通过对地球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可以揭示构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机制,为勘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不同的构造环境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不同影响。
例如,在造山带环境下,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变形会促进矿物质的形成与聚集;在盆地环境下,沉积岩的压实作用、流体运移等过程也会催化矿床的形成。
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二者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
四、构造地质学技术在成矿研究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技术在成矿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可以揭示矿床与构造之间的联系,明确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
结合构造解析技术,可以分析矿床的形成演化历史,为找矿勘查提供重要依据。
构造地质学技术为成矿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
五、结语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地球构造的演化过程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形成,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银矿的构造成矿分析
![银矿的构造成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0f3132192e45361066f53c.png)
l - 3矿区构造综述
和 下二 叠统 地 层推 覆 至 下二 叠统 栖 霞 、 茅1 : 1 组地层之上。 地 层 断距 4 0 0 — 7 0 0 m, 断层 破 碎 带 宽 0 。 2 ~ 3 0 m, 主 要 由 角砾 岩 、 碎 裂 岩、 糜 棱岩 、 断 层 泥 等组 成 . 角砾、 碎斑 、 基质成分有灰岩、 白 云 岩、 玄 武岩 、 砂泥质等。 破 碎 带 不 同 空 间部 位 岩 石 成 分有 差 异 , 主要与断层上、 下 盘 地 层 岩性 有 关 。 当上盘 地 层 为 P l q + m、 D 2 q 时, 破 碎 带岩 石 成 分 主 要 为碳 酸 盐 化 的 砂 岩 、 粉 砂岩。断层角
2 控矿构造特征
银 的 成 矿 作 用 是 一 个 长 期 的动 态过 程 . 在这个过程 中, 构
砾 呈 次 棱 角 状 一次 圆 状 .砾 径 大 小 一 般 为 0 . 2 0 x 0 . 1 m 0 . 0 1 X 造 一直 起 着 支配 和 调 节 作 用 。 银 矿 和 其 他 矿 床 一 样 有 较 多控
构 造 因 素是 较 为 重要 的 , 它 可 以直 接 和 问接 影 响 其 他 0 . 0 2 m。 断 层 带 中上 部 为碎 裂 岩 。 下部 为 角砾 岩 , 底 部 为 糜 棱 岩 矿 因素 , 例如, 元素的迁移和 富集受构造运 动的影响 、 构 造 和 断层 泥 。 断 层 破 碎 带 及 其 附近 岩 石 蚀 变强 烈 , 尤 其 是 中上 部 控 矿 因素 , 总之 , 深 入 研 究控 矿 构造 及 碎 裂岩 带 中 , 以铁 锰 碳 酸 盐 化 最 为 显 著 , 次有铅锌矿化 、 铜 矿 决 定 了元 素 迁 移 的 物 理 化 学条 件 。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bc55384afe04a1b171dec0.png)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研究区处于扬子陆块(Ⅰ级)上扬子古陆块(Ⅱ级)西缘康滇前陆逆冲带(Ⅲ级)中段之康滇基底断隆带(Ⅳ级)与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接合部位,多期构造交织、叠覆部位,地壳运动频繁,衍生的重要的矿产种类较多,本文以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成矿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
标签:金河-程海断裂构造演化成矿规律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形成演化历史长,构造极为复杂,区域上总体由绿汁江、安宁河等南北向深(大)断裂与其间的基底和盖层组成。
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位于上扬子陆块西缘。
以小金河深断裂带为界与巴颜喀拉地块和三江弧盆系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紧依。
属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南部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区域上系指金河-箐河深断裂。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主体隶属扬子准地台西缘元古宙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铅锌银稀土稀有铝土矿磷成矿带;盐源盐塘-国胜华力西印支期铁铜金铂镍铅锌锰(银)岩盐矿远景区,北西角跨盐源-棉垭印支燕山期铅锌铁褐煤矿远景区、南邻盐边-攀枝花前寒武纪华力西印支期铜铂镍铁煤灰岩耐火粘土石墨矿远景区。
1.1地层地层主体隶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以金河-程海深断裂为界,北西为丽江地层分区;东南为康定地层分区。
区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前震旦系变质岩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古生界、中生界最为发育,约占测区总面积的95%以上,前震旦系变质岩及新生界最少,仅局部有分布。
1.2岩浆岩研究区位于著名的康滇构造-岩浆带南段西缘。
岩浆岩较发育岩浆岩主要有晚燕山期角闪石钾长花岗岩、喜山期英碱正长岩及少量变辉绿岩等。
华力西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沿整个构造带穿插受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岩石中含Ni0.1—0.15%,Cu、Co、Cr也相应偏高。
火山岩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组。
据区域资料,岩石富镁、钙,贫硅、铝、碱,为富铁质拉斑玄武岩和弱碱性玄武岩,构造岩浆环境为陆内裂谷。
大地构造与成矿
![大地构造与成矿](https://img.taocdn.com/s3/m/0493d7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8.png)
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 海沟坡折(又称构造
三、挤压型板块边界地质与成矿作用
• 1、概述 • 挤压型板块边界是岩石圈板块对冲、消
减、碰撞旳场合,故又称为消减或聚合 板决边沿。 • 板块聚合,构造活动强烈、复杂,所形 成旳岛弧和山脉大多呈弧形。
• 2、挤压型板块边界旳四种型式(地貌形 式):
• (1)岛弧一海沟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边 沿。
沟体现不明显而接近于消失
• 第四种两个陆壳碰撞接触面与地面旳交线 • 它们代表板块俯冲一碰撞过程旳不同阶段
马里亚纳群岛
如日本、琉球等
南美西海岸
如西藏高原、冈底斯山和 喜马拉雅山等
最常见旳有四种板块碰撞四种型式
• (1)两个都是海洋板块旳接近。在接触 处产生海沟-岛弧系,如马里亚纳群岛;
• (2)海洋板块和前缘带有岛弧旳大陆板 块旳接近,在接触处亦体现为海沟-岛弧 系,如日本、琉球等
• 地壳厚度>25公里时, 钙碱性系列高达80 一100%,并出现碱性系列K20含量也随 处壳厚度增大而增大。
• 康迪(Condie, K.C.,1973)以为在 SiO2为60%时,K20含量与地壳厚度 (C)旳关系式为:
• C(km)=18.2K2O百分含量-14.3
• (6)与母岩浆形成旳深度,(即岩浆源在消 减带那个部位)及其在上升途中旳融熔、混染 作用有关。
• 分为陆缘弧和洋内弧。 • 陆缘弧是以陆棚浅海与大陆相隔旳岛弧,如台
大地 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 构造与成矿学](https://img.taocdn.com/s3/m/f9cd00e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a.png)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表构造、地质作用以及矿物资源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地质学中最具有应用价值的领域之一。
大地构造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运动,包括板块构造、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学等。
其中,板块构造是近年来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探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是如何分布的、板块之间如何互动、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成矿学则研究地球中各种矿物质的生成和分布规律,包括矿床类型、矿物形成机理、矿物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等。
其中,矿床类型研究是成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火山岩型、沉积岩型、变质岩型、岩浆型、热液型、地层型等等,研究各种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大地构造和成矿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资源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它们也是促进人类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环境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学科。
1/ 1。
成矿构造分析方法
![成矿构造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bc51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b.png)
成矿构造分析方法1. 引言成矿构造分析是地质学中研究各类矿床成因和形成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为矿床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矿构造分析方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 应力场分析法应力场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矿床周边构造的观察和分析,揭示成矿构造发育规律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应力场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断裂、褶皱和变形构造的形态、排列、叠置关系,推断地壳的应力场状态以及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
3. 矿床与构造分布比照法矿床与构造分布比照法是一种通过对矿床与构造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比拟,来揭示构造对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的方法。
通过对矿床的地理位置与构造分布的比照,可以发现矿床与特定构造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4. 岩石变形构造分析法岩石变形构造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岩石内部变形构造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矿床形成过程中岩石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矿床附近岩石的薄片观察和显微镜分析,可以获得岩石中较微小的构造特征,如微观断裂、剪切带等,从而推断岩石在成矿过程中的应变变化和形变历史。
5.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分析,揭示矿床下部构造和成矿体性质的方法。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不同原理和仪器,可以获取不同类型的地球物理数据,如地震数据、地磁数据、重力数据、电磁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矿床下部构造的信息和矿体的性质。
6. 地质遥感技术地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外表的遥感图像和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和分析,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通过对地表遥感图像和数据的处理和解译,可以识别出地表上的特征,如地形、岩石类型、断裂带、褶皱等,从而推断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
7. 结论成矿构造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学方法,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
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
![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8b04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b.png)
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矿床是指地壳中含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地质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矿床成矿规律的探讨、找矿方法的介绍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矿床成矿规律的探讨矿床的形成是地球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矿床成矿规律是指在一定的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条件下,特定矿种在特定地质体中形成、聚集并成矿展布的一系列规律。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矿床成矿规律:(1)构造成矿规律构造活动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也是大多数矿床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构造成矿规律认为,构造断裂强烈发育的地区容易形成金属矿床。
例如,剪切带、岩浆侵入带等构造带通常为矿床的有利条件。
(2)岩浆成矿规律岩浆是地球内部热能向外释放的产物,岩浆成矿规律认为,岩浆活动可以促进金属元素从地壳深部向上运移,并在运移过程中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矿石。
比如,钨、锡、铁矿床通常与花岗岩岩浆有关。
(3)沉积成矿规律沉积矿床是岩层中沉积作用的结果,沉积成矿规律认为,沉积环境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例如,海陆相交替的沉积盆地中容易形成金属矿床,如铁矿、磷矿等。
(4)变质成矿规律变质是指地壳中岩石受高温、高压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变质成矿规律认为,岩石的变质作用可以使金属元素重新分配并形成矿床。
例如,绿岩型铜矿床往往与变质作用有关。
2. 找矿方法的介绍找矿方法是指通过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勘查方法,寻找尚未发现的矿床和矿体。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找矿方法:(1)地质勘查法地质勘查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找矿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地球化学勘查等。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化蚀变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矿化物质的存在。
(2)地球物理勘查法地球物理勘查法利用地球物理现象的变化来识别地下物质的存在。
包括地震勘查、重力勘查、电磁法勘查等。
通过测定地下介质的密度、电导率、磁性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矿体的位置。
构造与成矿规律
![构造与成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ec3b2ffaaea998fcc220ef9.png)
2021/4/9
8
Ⅳ侵入体构造
19)原生流动构造中的矿体; 20)原生破裂构造中的矿体; 21)整合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2)斜切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3)复杂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4)多次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5)岩体后期破碎带中的矿体;
2021/4/9
3
3)侵入体内部构造及接触带构造:侵
入体内部构造包括原生流动构造、原生破 裂构造以及叠加其上的断裂裂隙构造等, 在有利条件下,它们均能起到控矿的作用。 侵入体接触带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构造 类型。在多数内生矿床中,接触带构造通 常是含矿熔浆或热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地 带,尤其是富矿石的产出场所,如一些富 铁、富铜矿石经常产在侵入体接触带中。
侵入体床以及某些气化热液矿床有重要控制作用。
2021/4/9
5
矿床构造类型
划分为七类(以内生矿床为主),在这七类中又再分出三 十八种容矿构造
Ⅰ褶皱构造
1)褶皱轴部的矿体; 2)褶皱翼部层间裂隙中的矿体; 3)挠曲部位的矿体; 4)背斜倾伏端或弯曲部位的矿体; 5)底辟构造中的矿体
在有多次活动的断裂中,常可见到互相重叠的多阶段
矿化。
断裂裂隙系统不同,常造成不同形态产状的矿脉
群,如平行断裂系统中的平行矿脉、放射状系统中的
放射矿脉、雁行裂隙系统中的雁行状矿脉等。
断裂裂隙构造有时还呈等距分布,因而还存在各
种等距离控矿现象,即矿田之间、矿床之间、矿体之
间在空间分布上呈有规律的大致相等距离分布。
2021/4/9
6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矿床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演化关联性
![矿床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演化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4b5ca5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c.png)
矿床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演化关联性矿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富含有用矿物质的地质体,而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演化息息相关。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地壳的构造形态和变动,包括构造单元、构造地貌等。
了解矿床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找寻和发现新的矿床,掌握矿床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的形成常常伴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构造变形。
地壳运动造成的构造应力和变形能够促使矿物原始物质发生聚集和转化,进而形成矿床。
其中,构造破裂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构造破裂带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特殊断层,具有比普通断层更大的位移和变形能力,这种断层破碎了地壳,形成矿物资料通道,使深部的含矿流体得以上涌,从而形成矿床。
例如,中国富含金矿的寿光矿田就位于烟台地块构造带上,地壳的构造破裂为金矿的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此外,构造破裂还可以形成矿床的空间结构,如断层矿床、褶皱矿床等,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演化紧密相关。
除构造破裂外,地壳的抬升和沉降运动也与矿床的形成息息相关。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运动可以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形成矿化场,促进矿床的形成。
地壳抬升造成的重力变化、岩石变形和断层破裂都有助于深部的矿质物聚集,形成矿床。
同时,地壳沉降导致的地层压力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矿物质的转化和迁移,促使矿床的形成。
例如,中国境内的沉积岩矿床,如煤矿、铀矿等,常常与地壳的沉降运动相关。
此外,地壳塑性变形也是地质构造演化与矿床成矿作用关联性的重要环节。
地壳的塑性变形是指地壳岩石的流动和变形过程,包括褶皱、岩浆侵入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容易形成某些矿体。
褶皱构造是地壳塑性变形的一种形式,它是由构造应力和岩石的塑性变形引起的。
褶皱翼部分常常存在空隙,为矿质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例如,中国的典型褶皱矿床之一——大兴安岭地区的铅锌矿床,就是与地质构造中的褶皱紧密相关的。
总之,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促使了矿物质的转化和聚集,形成了各类矿床。
断裂构造与成矿
![断裂构造与成矿](https://img.taocdn.com/s3/m/c1b1d6d8524de518964b7da0.png)
以容矿断裂底板标高的一次趋势面描述断裂的总体产状,用趋势剩余值等
值线描述断裂面的波形变化。
●、裂隙构造对矿体的控制
脉状钨矿床构造类 型示意图
1、控矿裂隙组合形式
A-平行裂隙; B-雁行式裂隙; C-交叉正交网格裂隙; D-交叉菱形网格裂隙; E-束状裂隙; F-膝状裂隙; G-多组交叉裂隙;H-火炬 型裂隙; I-扇形裂隙; J-帚状裂隙
• 应变椭球的三个主轴方向表示了变形造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 垂直C轴的面( A B 面或X Y 面)是受压扁的面,代表了褶皱的轴面或片 理面等的方位; 垂直A的平面( B C 面或Y Z 面)为张性面,代表了张性构造(如张节理) 的方位;
• 平行A( 或X )轴的方向为最大拉伸方向,常可反映在矿物的定向排列上; • 横过应变椭球体中心的两个切面为圆切面的交线为中间应变轴。
断裂形成应力状况
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岩块发生变形,可 以形成六组裂隙,表现为立体形变特征: 平面上形成两组共轭剪裂隙和一组张裂 隙(水平变形) 剖面上形成两组剪裂隙和一组张裂隙 (垂直变形) 由于变形的程度不同,水平变形和剖面 变形有主次,有时只有平面变形或垂直 变形。一般用平面椭球表示应力状况。
水平变形为主
雁列节理和雁列脉
雁列脉可以是单 列产出,常为单 剪作用的结果, 也可以由左阶和 右阶两条雁列脉 交叉组合成共轭 雁列脉。 雁行状裂隙与羽 状裂隙的形成相 似,是在一对扭 力的作用下形成 的,不同的是没 有主断面的发育。
共轭雁列脉
左为右阶;右为左阶
雁列矿脉的产出形式
a-右列右倾;b-右列左倾;c-左列右倾;d-左列左倾 由剖面上的扭力作用形成的雁行状矿脉有不同的延深。平面上的雁行状矿 脉有相近似的延深。同一列矿脉之间具有(似)等距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概况为太古宇一下古元古 界胶东群(﹤1.9-2.2Ga)、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它 们是一套高级到低级的变质岩系。鲁东缺失整个中 元古界一中侏罗统。晚侏罗世为河湖相碎屑岩建造, 早白奎世为中酸性一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晚白垄世 为红色碎屑岩建造。与金矿有关的是胶东群,其主 要岩性为黑云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斜长 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等。 金矿的主要成矿作用(﹥120-71Ma±)与中生 代构造岩浆活动(230-120Ma)有关。
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磁铁矿、榍石、褐帘石、锆石、石榴石
元素特征
1.金与其它元素相关系数 r﹤0,表明分散和迁出; 2.玲珑岩体中Au与Cr、Ni、Cu、Zn正相关,表明--3.郭家岭岩体中Au其他元素均负相关,表明--4.滦家河岩体中Au其他元素均正相关,表明--Pb在各类岩石中与其他元素均负相关,表明---
Linking
区域地质概况
2.新华夏系构造---(沂沭断裂构造) 山东地处新华夏系构造集中发育的地带,地质构造格局和 地貌景观等受及其控制极为明显。 组合样式:NNE向(18°-25°)断裂带构成构造体系的主压扭 带,伴有NNW向(大义山式)断裂和NEE向(泰山式)断 裂构造,控制区域地层和岩浆活动。 特征:A.中生代以来活动强烈,白垩纪具有垂直差异特点的强烈 活动阶段,它表明新华夏系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强烈逆时针向 压扭性断裂带; B.鲁东在P纪后-T纪前有过大幅度隆起(强于鲁西地区), 晚J-K,鲁东成为沉积集中区,近2万米后的中生代地层,表 明--C.沂沭断裂两侧中生代白垩纪以来地层可以对比,鲁东鲁 西无明显差别。在昌邑-大店断裂带北段常以揉皱表现出来, 表明--Linking
胶东中生代〝N〞字形构造--岩相型式 1.中生代构造活动将新老地层及岩浆岩体卷 入其中,早期生成发展演化过程中相互复合、 叠置,在半岛内形成一系列沿NNE(NE)NEE(NE)-NNE(NE)方向折曲延展呈〝N〞 字形构造--岩相型式 2.表现在区域压扭性构造—蚀变矿化带呈〝N 〞字形、构造--岩浆岩相构造--岩相呈〝 N〞 字形、构造-沉积盆地呈〝 N〞字形
根据时间和空间上与形床作用亲疏远近程度,将矿源岩
系划分为初始矿源岩、中间矿源岩和直接矿源岩组
基本概念
玲珑-焦家式金矿为例
区域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置 位于山东省东部,属华北地台(Ⅰ)、中朝 准地台胶辽地盾(Ⅱ)、新华夏系巨型构造第二 隆起带之胶东隆起区(Ⅲ)的西北部,西侧与沂 沭大断裂毗邻,中生代以来活化为地洼区。 区域内出露地层较简单,构造、岩浆活动 强烈,金矿资源极为丰富。 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Linking
区域地质概况
构造 1.区域EW向构造带--组合样式:位于苏鲁交界的枣庄-坪上纬向构 造带以北到N38°之间,大致30′-35′(6065Km)的间距有规律的出现区域性的EW向 构造带。
特征:时间上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最为 活跃,连续程度差,规模小,生成S-N向挤 压力部强但时间域长。
构造-成岩成矿作用
基本认识:
1、构造作用力是通过净水压力来影响岩 石形成和相化学变化; 2、地壳中一点净水压力主要是由重力和 构造应力的各向等正应力部分叠加而成; 3、构造作用下变形岩石的偏应力状态中 有各向等正应力部分,这部分构造附加净 水压力是引起岩石体变的物理参量和岩石 化学变化的物理化学参量;
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以玲珑-焦家式金矿为例
构造-成岩成矿理论的提出:
地质事实:侵位于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中岩浆岩
的结构﹑构造﹑化学组成﹑矿物组合等具有明显的 变异性---从压扭带到扭张及引张带中构造-岩浆岩相 发生有类似从较深成岩相到较浅成岩相的变化。
基本推断:由于不侵位成岩构造的局部应力状态
中,各向等应力部分叠加在这一深度的静水压力 (重力)之上,造成了同一层次上局部成岩静压的 不同而致。
矿源岩系
直接矿源岩系(富矿围岩) 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高 CaO、Na2O,低K2O 郭家岭型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高 CaO、Na2O,低K2O 滦家河型中粗粒状(二长)花岗岩--低 CaO、Na2O,高K2O 与Au矿化和胶东群岩石有内在生成联系
胶东群和花岗岩所含副矿物--
4、不同性质变形带的应力状态不同,岩石所 承受的构造附加净水压力值是不一样的,这 个量值变化是有规律的;
5、构造作用力是通过引起净水压力及其他物 理化学条件变化是它影响化学元素行为、化 学平衡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基本概念
1.构造-岩相型式:具有一定形态及展布且具 有生成联系的构造变形带和构造变形地域的 组合,包括其中受构造影响的沉积相、岩浆 相、变质相及反映他们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 和物理化学条件。 2.矿源岩系列:成矿物质随载体岩石形成、 相变和变形而断续分散、运移、集中重新分 配,直至矿床形成这一演变过程和体现这一 过程的特定岩石组合。
区域地质概况
3.华夏式构造--组合样式:北起牟平,南抵即墨,走向NE40°-50°, 倾向不以,倾角较陡,长达100Km,宽40-50Km。 自西向东,断裂带由大致相互平行,间距大致相 等的压扭性断裂组成。 特征:1.断裂由一系列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走向成 舒缓波状,破碎带中发育片理、劈理、挤压构造 透镜体及断层泥。 2.断裂带平移特征发育,对大岩体错动明显。 3.多期次活动特征,
Linking
区域地质概况
总结: 1.NNW构造控制晚白垩纪岩相和矿产分布。如 栖霞金矿,蓬莱地区有色金属起控制作用; 2.NE向压扭性构造岩相矿化; 3.NEE向构造NE向及NNE向压扭性构造三组 相对独立的成矿构造;
基底东西展布反“S”状弧形断褶构造-变质岩相型式 1.在栖霞-毕郭一带走向近东西,向西转为NE-SW向, 以NE-NNE接近沂沭断裂;向东走向SEE及SE,呈 现向北凸出的弧状;半岛中部弧形构造被中生代地 层掩盖及被牟平-即墨断裂切磋不清;半岛东部延续 为向南凸出的弧形分布,总体呈“~”形,即为东 西展布的反“S”状。 2.变质岩系有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 出露广泛,变质相带分布与反“S”状弧形构造格架 总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