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合集下载

2024年湖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2024年湖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江山多娇,志存高远”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山河揽胜】巍巍中华,山河锦绣。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风_____(①悠悠②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______(①森森②油油)的,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让你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______(①莽莽②赫赫)声势,而且你会觉得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

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船在行进,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bó斗而前。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

我觉得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摘编自刘白羽《长江三日》)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A. 将“全部”放在“这样”之前。

B. 删掉“的全部生活”。

C. 在“就是”前面加“不”字。

D. 把“穿过”改成“走过”。

【科技探新】科技进步,生态文明。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二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表材料三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的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也已居世界前列,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4.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表明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

B. 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均设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明B. 日C. 月D. 山2. 下列哪个句子是主动句?( )A. 我被老师批评了。

B. 老师批评了我。

C. 我批评了老师。

D. 老师被我批评了。

3.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 )A. 学富五车B. 孜孜不倦C. 一知半解D. 井底之蛙4. 下列哪个句子是省略句?( )A. 他每天早上跑步。

B. 他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

C. 他每天早上跑步去学校。

D. 他每天早上跑步回家。

5. 下列哪个字是象形字?( )A. 人B. 手C. 心D. 口二、判断题1. “汉字”是表音文字。

( )2. “的地得”是三个不同的字。

( )3.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 )4. “议论文”是一种文学体裁。

( )5. “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

( )三、填空题1. “______”是汉字的六种基本构造之一。

2. “______”是一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

3. “______”是一种表示程度、范围等的词。

4. “______”是一种表示数量、顺序等的词。

5. “______”是一种表示肯定、否定等的词。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2. 请简述“拟人”的定义和作用。

3. 请简述“排比”的定义和作用。

4. 请简述“对偶”的定义和作用。

5. 请简述“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造一个句子。

2. 请用“拟人”造一个句子。

3. 请用“排比”造一个句子。

4. 请用“对偶”造一个句子。

5. 请用“夸张”造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2. 请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大海是生命的摇篮。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比喻”和“拟人”各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景象。

2. 请用“排比”和“对偶”各写一段话,描述秋天的景象。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中考试卷解析语文具体题目讲解

中考试卷解析语文具体题目讲解

一、题目背景本题来源于2023年某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题目分析1. 文言文阅读(1)题目:阅读《孟子·离娄上》,回答以下问题。

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舜之不当乎一夫一夫,则天下莫不与也C.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D. 舜视天下,予犹未有所成也(2)题目:翻译下列句子。

②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孟子曰:“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 古诗词鉴赏(1)题目:阅读《泊船瓜洲》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王安石②这首诗的主题是:()A. 咏史抒怀B. 友情颂扬C. 离愁别绪D. 赏景抒情3. 现代文阅读(1)题目:阅读《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A. 余华B. 郭沫若C. 刘震云D. 史铁生②这篇文章的主题是:()A. 纪念母亲B. 哲理思考C. 童年回忆D. 感恩生活4. 作文题目: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三、解题步骤1. 文言文阅读(1)分析每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找出相同的一项。

(2)翻译句子,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实词。

2. 古诗词鉴赏(1)根据诗句内容,判断作者。

(2)分析诗句的主题,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 现代文阅读(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作者。

(2)分析文章的主题,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4. 作文(1)确定立意,围绕“青春”展开。

(2)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3)注意语言表达,力求文采飞扬。

四、答案1. 文言文阅读①D②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偏离正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③孟子说:“所以君子有不战的时候,但一旦战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 古诗词鉴赏①D②D3. 现代文阅读①D②B4. 作文(答案略)五、总结通过对本题的解析,我们了解到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多样,考察范围广泛。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所不知水到渠成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水落石出相反相成C.无所不在水到渠成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水落石出相反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浙江中考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浙江中考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浙江中考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浙江中考语文考试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的一项重要考试,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中考语文题目类型及其答案解析:1. 字词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 题目示例: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迸溅(bèng jiàn)B. 蹒跚(pán shān)箴言(zhēn yán)C. 恣意(zì yì)缄默(jiān mò)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踌躇(chóu chú)-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是D。

A选项中“迸溅”应读作“bèngjiàn”,B选项中“蹒跚”应读作“pán shān”,C选项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

2. 句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

- 题目示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很优秀。

C. 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奥,需要我们仔细阅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要继续努力。

-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是D。

A选项中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他”之前;C选项中“深奥”和“仔细阅读”搭配不当,应改为“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奥,需要我们深入阅读”。

3. 阅读理解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 题目示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 问题:文章中作者对XX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解析:作者对XX的态度是积极的/消极的,这可以从文中的XX、XX等细节中看出。

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苏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

2024年湖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省统一命题样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湖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省统一命题样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湖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省统一命题样卷(一)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语文学习不能圈在教室、止于书本。

多彩的生活、广阔的世界,都是我们获得语文认知、抒发情怀的广袤天地。

语文源自生活,施于生活,是伴随终生的一门学科、一种能力、一份情怀。

中考来临之际,一中学开展了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你抽到了如下试题,请根据要求完成。

一、积累与运用( 共20分)1.【语文·节日】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4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024年3月11日,炎陵县炎帝陵景区的午门广场修茸一新,人头攒动,当地居民与游客汇聚于此,参加“祥龙抬首,美好当头”祈福活动……精采纷呈的龙狮表演之后,观众穿过午门,拾级而上,在司仪的引导下焚香行礼,许下美好愿望,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攒动( ) 拾级而上( )(2)语段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语文·音乐】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2024年龙年春晚已落下帷幕,歌曲《不如见一面》因深情的演唱和动人的旋律成为春晚一大亮点,令现场观众触目伤怀。

这是青年创作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演唱者不俗的唱功、稳健的台风、深情的演绎,浑然一体,将歌曲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A. 触目伤怀B.呕心沥血C.浑然一体D.淋漓尽致3.【语文·影视】下面对语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第二十条》是一部“新现实主义”法制题材。

②它用喜剧的方式表达现实主义的内核,涉及当代法制题材,聚焦民生,笑和泪都源于生活。

③影片使用一种自然的拍摄手法,抛弃所有修饰,让场景回归现实,让演员们在最真实的状态里去碰撞出火花,去讲出对生活、角色命运和主题的思考。

④影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展示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A.第①句不是个病句。

B. 第②句中三个加点的短语属性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写作要求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在2024年北京中考中,一位考生在作文中使用“有点意思”、“有点创意”、“有启发性”等语言,被阅卷老师认为“不是标准汉语”而扣分。

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阅卷老师扣分合理,也有人认为考生使用“网言网语”扣分不公平。

二、文章结构1、引言:引入话题,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2、第一部分:分析问题,探讨使用“网言网语”扣分的原因。

3、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探讨使用“标准汉语”评价作文的合理性。

4、第三部分:解决方案,提出公正评价考生作文的方法。

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观点,呼吁关注。

三、精彩句子1、在2024年北京中考中,一位考生因为使用“网言网语”而被扣分,引发了人们对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2、对于考生来说,使用“网言网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并不应该成为扣分的原因。

3、使用“标准汉语”评价作文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传统,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是否仍然适用现代社会的需要?4、我们应该重视考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评价考生作文的标准应该是内容是否具有深度和启发性,而不是语言是否规范。

四、引用1、“网言网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阅卷老师不应该因为这种语言而扣分。

2、使用“标准汉语”评价作文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传统,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是否仍然适用现代社会的需要?3、评价考生作文的标准应该是内容是否具有深度和启发性,而不是语言是否规范。

五、结尾对于中考作文的评价,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用“标准汉语”评价作文的方式虽然已经成为传统,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是否仍然适用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公正评价考生的作文,鼓励考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更加有深度和启发性的文章。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脸颊(jiá)解剖(pāo)浑身解数(xiè)B. 汲取(jī)档案(dàng)蓦然回首(mù)C. 哽咽(yè)亵渎(xiè)谆谆教诲(zhūn)D. 沏茶(qī)畸形(jī)豁然开朗(huò)答案:C解析:A项中“剖”应读“pōu”;B项中“蓦”应读“mò”;D项中“沏”应读“qì”。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___________。

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huāng mò)_________②逾越_________(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l分)【命题解读】河北考查生字词,往往结合河北地域的材料,以情境设题。

【答案】(1)①荒漠②yú yuè(2)银装素裹(也可借用《湖心亭看雪》中的词句“雾凇沆砀”“上下一白”;也可联想到其它成语“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等,切不可再出现“雪”字)2.阅读下而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空1分,共5分)【甲】“蒹葭苍苍,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_________。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

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调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

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23年广东中考时间是6月26日-6月28日。

2023年省统一命题地市的初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目。

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蒹葭苍苍,。

(《诗经》)(2)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5)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下联:,人奚足算哉(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2.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象放piāoyì,描续了雄奇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我们从古诗中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出蓬勃生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yōuxián()(2)jīngētiěmǎ()(3)piāoyì()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获取与时俱进迸发B.汲取与时俱进焕发C.获取与日俱增焕发D.汲取与日俱增迸发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礼记》)(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答案】①.教然后知困②.若出其中③.星汉灿烂④.西北望⑤.落红不是无情物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大漠孤烟直⑧.长河落日圆⑨.几处早莺争暖树⑩.谁家新燕啄春泥⑪.鸡声茅店月⑫.人迹板桥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诗文。

2024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2024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一、命题说明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目标是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题目设计以综合能力的考查和实际运用为主线,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结构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题、完形填空题和语法填空题。

这部分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包括解答题和作文题。

解答题和作文题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知识来回答问题或表达观点,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样题解析1.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1)在一个冬天的早上,我悄悄地爬起来,看见窗外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冷风呼啸着,雪花任凭风吹散落。

我感受着冬天的美丽,踏着银色的雪地走到小花园。

小花园里的大树被雪覆盖得厚厚的,枝头挂满了晶莹的冰凌,迎风轻轻地晃动着,就像一个个闪亮的钻石。

问题:短文中形容了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案:冬天解析:通过对短文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冬天这个季节是通过描述窗外的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以及大树被雪覆盖等细节来进行表达的,因此可以确定答案为冬天。

2.解答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受欢迎,足球比赛是众多国家的国运。

作为一项竞技项目,足球需要运动员具备扎实的技术、坚强的体魄和协作的团队精神。

同时,足球也是一门艺术,运动员的敏捷动作和精确传球都需要扎实的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问题:足球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扎实的技术、坚强的体魄和协作的团队精神解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可以得出足球运动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坚强的体魄和协作的团队精神的结论。

3.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提示:假如你叫李明,你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请描述一下这次活动。

答案: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

我们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精美的小饰品以及美味的点心。

20xx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说明(共9页)

20xx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说明(共9页)

20xx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说明[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20xx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仍然实行闭卷考试。

命题实行命、审分离。

全卷六道大题,设31个小题。

试题容量5291字,考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基本结构为:一.知识运用题5个小题共10分。

二.文化积累题2个小题共6分。

三.阅读理解题15个小题共38分。

其中文言文阅读4个小题共8分;散文阅读6个小题共18分,说明文阅读5个小题共12分。

四.审美体验题4个小题共8分。

其中古诗欣赏题2个小题共4分,新诗欣赏题2个小题共4分。

五.语文实践题4个小题共8分。

六.创意表达题50分。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一个,由考生自主选择写作。

全卷除作文外,容易题31分,难度适中题26分,难度较大题13分,作文题50分,其坡度比例约为7:2:1。

除作文外,考生书写量为1100字左右。

一.知识运用题这部分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共设5个小题。

第1题为汉语拼音辨读题。

16个加点的字均源于7~9年级各册语文教材中课下注释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和容易读错的字的辨别。

第2题是错别字辨认题。

16个词语均源于7~9年级各册语文教材中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列的词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及词语。

第3题为成语运用题。

所选4个成语都源自教材,意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灵活运用。

以上三道小题整体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侧重考查考生对常用汉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第4题为信息提取题。

考点来自教材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材料来自《恩施日报》。

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设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依据新闻基本常识阅读消息后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第5题为仿写题。

新课标要求师生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6月18日,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科目考试顺利进行。

这份试卷共分两卷,80道试题,考察范围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试卷的情况和解析答案。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本次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两卷,一卷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题型较为广泛;另一卷为非选择题,其主要内容为阅读理解和作文。

二、试卷分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考察了考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古代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常识判断。

其中,多选题难度较大,考生需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对于选项要有批判性思维。

在判断题方面,有一些题目较为简单,而有些题目需要考生较高的语文能力和审题能力。

2. 非选择题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图文并茂,能够吸引考生的注意力。

与选择题相比,阅读理解部分更能检测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文部分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记叙文写作,讲述一个关于感动人心宽容的故事。

”此题目是一篇典型的情感文体,要求考生从真实生活经历中汲取素材,并注重情感践行,并在布局、人物刻画、情节衔接等方面体现出文学按中的意境和美感。

三、主要考点解析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一环,也是考生分数的重要来源。

阅读理解中,要求考生关注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的具体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要把握好文章的主线思路,善于截取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局。

通过阅读理解,能增强考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给考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思想支持。

2. 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是中文文学的一种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

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熟悉古诗词的意境和形式,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做古诗词鉴赏时,考生应该深入理解古诗的艺术手法,掌握诗词的本质含义,对古诗词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中考语文试卷解析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解析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字音:①.jǐn;②.shuāng;③.yùn;④.sè。

(2)字形:①.a.b.c;②.a.b.c;③.a.b.c;④.a.b.c。

(3)词语:①.a.b.c;②.a.b.c;③.a.b.c;④.a.b.c。

(4)成语:①.a.b.c;②.a.b.c;③.a.b.c;④.a.b.c。

(5)病句:①.a.b.c;②.a.b.c;③.a.b.c;④.a.b.c。

(6)标点:①.a.b.c;②.a.b.c;③.a.b.c;④.a.b.c。

2.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a.主语:小丽;谓语:喜欢;宾语:唱歌。

(2)b.主语:他;谓语:是;宾语:一名优秀的学生。

(3)c.主语:我们;谓语:正在;宾语:做作业。

(4)d.主语:书;谓语:是;宾语:一本有趣的书。

二、古诗文阅读1.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1)①.A;②.B;③.C;④.D。

(2)①.A;②.B;③.C;④.D。

2.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答案:(1)①.A;②.B;③.C;④.D。

(2)①.A;②.B;③.C;④.D。

三、现代文阅读1.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1)①.A;②.B;③.C;④.D。

(2)①.A;②.B;③.C;④.D。

2.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答案:(1)①.A;②.B;③.C;④.D。

(2)①.A;②.B;③.C;④.D。

四、作文1. 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答案: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断。

我看着爸爸疲惫的身影,心里不禁产生了感慨。

贵阳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

贵阳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

贵阳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说明(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A. 《水浒传》B. 《西游记》C. 《喻世明言》D. 《红楼梦》2. 以下哪个字是形声字?()A. 日B. 月C. 明D. 早3. 以下哪个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与掌握。

答案:B解析:通过对文言文中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确定“之”字在此句中作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

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 题目分析:本题旨在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把握能力。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课文内容,A选项中的描述与文中情节不符,B选项中的事件并未在文中提及,而D选项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描述错误。

C选项正确概括了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

3.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感受到诗人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A、B、C三项均未能准确把握诗的主旨,而D选项恰当地揭示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二、阅读理解答案解析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答案: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坚持梦想、勇敢面对困难的主题。

解析: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应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和段落,从而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 题目分析:此题旨在测试学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捕捉和理解。

答案:主人公在面对挫折时,通过自我鼓励和不懈努力,最终克服了困难。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标记,关注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和人物行为,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迅速找到依据。

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答案: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1. 题目: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指导: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成长经历作为切入点,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烦恼。

文章应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和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其中语文学科的命题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说明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趋势和难度,并对典型试题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中考。

一、中考语文命题概述中考语文命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一般以中等为主,兼顾各类别考生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1、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题目的比例逐年增加,题型也更加多样化,如主观题、客观题、填空题等。

2、强调综合运用能力:中考语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语言运用题、作文题等。

3、贴近生活实际:中考语文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应用文写作、阅读理解等。

二、中考语文命题解析中考语文命题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作文等几个部分。

1、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搭配、修辞手法等。

2、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3、语言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标点符号使用、句子改写、语病修改等。

4、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三、中考语文样题解析以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为例,以下是几个典型试题的解析:1、阅读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遗憾”的故事,问题涉及文章主旨、细节理解和推断等方面。

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意图和思路。

2、语言运用:本题要求修改一个句子,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

解答时需要注意语法规则、修辞手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

3、作文:本题要求以“我最喜欢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解答时需要注意文题一致、结构完整、叙事清晰、情感真挚等方面。

四、备考建议根据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考生在备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复习计划: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语文一、命题指导思想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范围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考试内容及要求㈠积累与运用1.字词⑴正确识记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⑵准确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⑶识别并纠正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

⑷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⑸书写规范、整洁,尽可能美观。

2.句子⑴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⑵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⑴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⑵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⑶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联系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古诗文默写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具体内容。

5.综合性学习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

㈡古诗文阅读⒈古诗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⒉解释和辨析古诗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⒊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⒋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⒌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初步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推荐的古诗词。

㈢现代文阅读⒈现代文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

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⒊准确提取、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⒋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⒌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⒍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⒎简要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

⒏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㈣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推断、想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㈣作文1.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⒊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合理的行文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⒋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⒈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4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⒉题型:选择题、修改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

以主观题为主,适当增加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

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⑴积累与运用(25分左右)⑵古诗文阅读(20分左右,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赏析)⑶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两篇现代文阅读,兼顾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类文章)⑷写作(65分,含书写分5分)⑸试卷的总题量不超过25题。

4.试题难度: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0·65—0·70。

五、附录1.课内现代文重要篇目:《秋天的怀念》《我的老师》《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看云是天气》《皇帝的新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社戏》《猫》《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海燕》《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沁园春雪》《敬业与乐业》《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范进中举》《孔乙己》《变色龙》《威尼斯商人》2.课内文言文重要篇目:⑴全部精读文言文篇目。

⑵略读文言文篇目:《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湖心亭看雪》《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六、题型示例【题例一】古诗文默写。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⑵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⑶,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⑷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⑸ , 。

, 。

(杜牧《泊秦淮》)⑹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答案】⑴星汉灿烂⑵恨别鸟惊心⑶人有悲欢离合⑷枯藤老树昏鸦⑸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古诗文默写以填空为主,记忆与理解型默写相结合,涵盖了诗、词、曲、文,相对稳定。

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

考查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又重视思想,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为避免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要考查相对完整的诗(词、曲、文)内容。

【题例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B.惬.(qiè)意斑斓.(lán) 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C.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āng)D.追溯.(sù)焦灼.(zhuó) 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g)【答案】B(A. 牍—渎载zǎi—zàiC.剽biāo—piāoD. 烂—滥) 【解析】“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是考点之一,考查的重点是读准语音,辨析字形。

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

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僻字一般不作为命题的材料。

字音的考查,侧重于多音字(如:角、载、嚼)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剽、瓴、灼);字形的考查,侧重于同音字(如:牍—渎,澜—斓,烂—滥)和形近字(如:塑—溯,悔—诲),引导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

【题例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长在荒漠中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两天后就会随母株一起枯萎,开花就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 )很大。

但依米花没有根系,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

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它们的权利。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

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⑴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需求要求积淀积聚⑵选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⑶发挥想象,在选文中的横线处写几句描写依米花的话。

(不超过20个字)【答案】⑴需求积聚⑵在最美丽的时候,它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它在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⑶示例:它的花瓣儿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与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

【解析】这是徐州市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使用的特色题型。

注重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

语段的选择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充分考虑到背景材料的价值观因素和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有利于科学地、多角度地设题,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的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题目设置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设题上包括: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

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注意考查的科学性与多角度。

例如第⑴题,同样是词语的辨析使用,“需求”与“要求”考查的是词义差异问题,而“积淀”与“积聚”考查的是词性区别问题。

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的侧重点是病句中“成分残缺”的类型。

前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落实基础知识。

第(3)小题是请学生根据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一句话,这种考法,更多是从对上文的理解与衔接方面来考虑,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感,又能考查到学生的应变能力。

【题例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⑴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⑵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谁并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