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是从1984年开始的
《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判断题
![《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0fbeb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c.png)
————————————————————————————————作者:————————————————————————————————日期:判断题1 、惟独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网络,才干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2 、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是核心技术与内部世界的接口。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3 、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人文活动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4 、提出评价意见普通包括概略性评价意见和详细评价意见两种。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5 、教育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1 、B2B 电子商务是以行政部门为交易主体。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2 、目前就发展速度来讲,商业领域和公共行政领域信息化发展较快。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3 、市场上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商品的在市场交易中的价格。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4 、政府失灵的原因在于缺少一种有效的政府干预体制。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5 、信息产业经历了由独立、分散、不均衡到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1 、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是字顺组织法。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2 、有效的供给是信息产业成长的源动力。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3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信息产业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动力。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4 、教育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5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用户和管理者构成。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1、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了经济信息化问题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2 、我国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正式启动为标志。
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考试题库
![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7e6589c65ce0508763213cf.png)
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考试题库一、判断题1、我国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是从1984年开始的。
()参考答案:错误2、代理防火墙也叫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防火墙。
参考答案:正确3、公平意味着所有相关的个人的信息福利相等。
()参考答案:正确4、DEA方法可以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企业信息化能力。
(对)参考答案:正确5、信息组织不是提供可供检索的信息组织成果。
()参考答案:错误6、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对吗?参考答案:正确7、不合理的信息资源定位机制和过于繁琐的访问渠道会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参考答案:正确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每个消费者的满足达到最大,每个生产者的利润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正确9、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
()参考答案:正确10、信息组织是社会信息交流的保障。
()参考答案:正确11、内生性约束机制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参考答案:错误12、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1987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13、包过滤式的防火墙会检查所有通过信息包里的IP地址、端口号及其它包头信息吗?参考答案:正确14、在任何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机制都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答案:错误15、把信息资源配置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资源使用者手中,有利于提高信息福利。
()参考答案:错误16、信息产业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答案:正确17、硬件防火墙使用专用的操作系统平台,避免了通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漏洞是吗?参考答案:正确18、社会调查是当前流行的信息搜集方式。
()参考答案:错误19、信息分析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
()参考答案:正确20、语义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内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21、张守一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动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最新版精选2020年《信息化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完整考题库400题(答案)
![最新版精选2020年《信息化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完整考题库400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b671d33687e21ae45a93a.png)
B、行政管理
C、市场管理
D、社会管理
:BCD
47.描述复杂处理逻辑的工具主要有()。
A、解释性语言
B、结构化语言
C、决策树
D、决策表
:BCD
48.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成为()的关键因素。
A、衡量国家综合国力
B、社会信息化水平
C、社会发展水平
D、国家军事实力
:AB
49.Web网站的设计,首先设计到各类材料的组织问题,它们包括()。
B、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C、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
D、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
:B
59.信息检索系统是为满足信息用户的()而建立的。
A、操作方便
B、信息需求
C、信息存储
C、技术追随者
D、技术后来者
:BCD
56.查全率和()是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A、便捷性
B、输出格式
C、收录范围
D、查准率
:D
57.()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A、科学技术
B、计算机制造
C、通信技术
D、国家信息网络
:D
58.信息分析的特点是()。
A、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
A、信息网络建设
B、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
C、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
D、信息网络维护
:ABC
7.研究报告类成果主要有()
A、综述性研究报告
B、手册
C、预测性研究报告
D、年鉴
:AC
8.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是字顺组织法。
:B
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1989—2016)研究
![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1989—2016)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62657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7a.png)
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1989—2016)研究受全球化经济、⽂化、科技发展的影响,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必然是“与时偕⾏、与时俱进”的。
以1989—2016年间我国国家层⾯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本为研究对象,运⽤⽂献研究法、⽂本分析法、TF-IDF算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探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历史变化轨迹。
从⽂本和内容分析的⾓度,揭⽰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初步起始阶段(1989—2000年)、迅速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全⾯推进阶段(2011—2016年)。
通过提取关键词、确定重要词语和主题聚类⽅法,讨论了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特征和主题关注度,从⽽为我国过去27年来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勾勒了⼀幅意义图景。
⼀、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资源强国⾏列。
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三五”规划》(2016)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标也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命性影响作⽤,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益受到国家层⾯的重视。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共识。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度设计保障。
回望历史,考察我国过去⼆⼗多年来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反思过往,审度现实,把握我国在全球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政策导向设计,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设计(⼀)研究现状⽬前,国内学者围绕国家层⾯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成果⽐较丰富。
在范围上,主要针对美国、英国、新西兰、⽇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历程进⾏探究,通过对⽐分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启⽰和思考。
信息化能力建设判断题
![信息化能力建设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c7e6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5.png)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能力建设》判断题部份1.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而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辟。
2 .处理过程设计常用方法有流程图、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等。
3.信息组织是将处理有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使其成为无序状态的过程。
4 .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5.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单一化与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信息产业能力倍增成本也在相应增加。
6 .信息组织是解决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的矛盾的关键环节。
8.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信息资源配置中一种等同于传统资源配置特有表现形式,向来以来都是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领域。
9.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
10 .网络多媒体信息包括了几乎所有非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信息形式。
11.外在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成本12.无形资产是指可以确认的非货币资产,它们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可以用于产品的生产或者供应,或者租给他人,或者用于管理。
.13.在日本,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共享向来被看做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腾飞的动力。
14 .当多个爬行进程并行下载网页时,不同的进程可能会多次下载同一个网页。
15 .信息化能力评价有利于规范信息化管理。
16 .字序组织法实质是从字、词的角度集约有关信息。
17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构成。
18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不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19.概念检索就是查找特定概念的含义、作用、原理或者使用范围等解释性的内容或者说明。
20.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要决定于内部因素外,还受到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21 .数据检索是以数据为对象的检索。
22 .主题组织法是以词语作为概念标识。
23 .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24.信息组织本质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多种属性又可归纳为形式、内容和效用三种类型。
最新2020《信息化能力建设》继续教育考试题库400题(答案)
![最新2020《信息化能力建设》继续教育考试题库400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3d06c0b4c2e3f57276383.png)
34.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小限度地减低产品成本。
:A
35.目前在交易时使用ATM卡的比使用智能卡的人数多
:B
36.信息组织发展阶段的演化是一个阶段对一个阶段的全面否定。
:A
37.描述复杂处理逻辑的工具主要有()。
A、解释性语言
B、结构化语言
C、决策树
D、决策表
:BCD
38.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选择和发展。
D、年鉴
:AC
14.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被称作支撑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三大支柱”。
A、物质资源
B、能源资源
C、信息资源
D、人力资源
:ABC
15.消息类成果的特点是:内容简洁、新颖、报道迅速、及时。
:B
16.社会调查是一切以信息分析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A
17.直到2012年,信息产业界定才突出电信和网络服务重要性。
:B
51.合理的()是信息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的重要吸引力和推动力。
A、国际贸易结构
B、国际经济秩序
C、社会进步
D、信息发展
:A
52.信息基础软件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
:A
53.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A、概念结构设计
B、数据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物理结构设计
:ACD
54.信息组织本质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多种属性又可归纳为()
:B
39.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是核心技术与内部世界的接口。
:A
40.常见的语用信息组织方法有概率组织法。
:B
41.信息市场的垄断包括自然垄断和长期垄断两种情形。
:A
42.竞争通常是由经济活动外部的矛盾、差异、不平衡所引起的。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路培训试题答案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路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1be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5.png)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班(考试)考试人员:/试卷总分:100/考试总时长:120分钟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信息组织不是提供可供检索旳信息组织成果。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旳重要任务。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3、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旳两个不一样侧面。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4、洗洗组织不是处理信息分无无序性与信息运用有序性这一对矛盾旳主线途径。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5、信息分析选题确定之前就要制定研究计划。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6、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要一国与其他国家有国际间经济联络,那么信息产业构造旳形成和调整也就受国际经济旳影响。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7、内生性约束机制体现旳是“人旳意志”()本题得0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8、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建设旳中心。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9、信息分析属于软科学研究旳范围。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10、信息组织活动旳目旳不仅是告诉人们有什么信息,二是告诉人们怎样找到信息。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11、多媒体技术具有分散性.间隔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本题得0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12、资源使用者总是最先以最以便旳方式运用那些最易于取用旳信息资源。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13、信息技术不能与管理融为一体,就不也许获得信息化应有旳成效。
()本题得2分对旳错误参照答案:对旳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14、在信息资源运用方面,任何运用者都可以同等程度旳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
福建三明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培训考试题库(判断)
![福建三明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培训考试题库(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b0c44f13964bcf84b9d57b90.png)
1、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价值。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2、信息分析选题确定之前就要制定研究计划。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3、信息分析的特点是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4、影像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对象运动特征、颜色和光线的变化等。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5、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带头技术。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1、在信息组织活动中,主题语言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最令人瞩目的成果。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2、只有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3、影像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对象运动特征、颜色和光线的变化等。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4、信息行为是信息意识的前提条件。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5、信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科技形态。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1、信息处理包括整理和搜集两个相辅相成、交替进行的环节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A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2、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是资源数字化、方式多样化、理念现代化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3、在信息组织活动中,主题语言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最令人瞩目的成果。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4、近代信息组织阶段,信息机构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1、错误2、正确正确答案为:B 下次再练习以后不再练习本题5、多媒体技术具有分散性、间隔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https://img.taocdn.com/s3/m/fa947b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9.png)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40年来,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这40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趋势和挑战。
第一阶段:初步设立和试点推广(1978-1984年)40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启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
1978年,“计算机应用”这门新开的课程首次在某些高校出现。
此时,信息技术教育还只是一个初步设立的概念。
1980年,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实验计算机应用,那时的计算机还是非常昂贵的设备,只有少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拥有。
尽管在这一时期,信息技术教育的规模非常小,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为后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和全民普及(1985-1994年)1985年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始广泛普及。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大规模购买微型计算机,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此时,许多大学课程开始涉及计算机技术,各地教育部门开始使用电脑系统管理教育体系。
到了9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形成了愈加完整的培训体系,人们在各个领域学习了计算机应用知识,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实现了全民普及。
同时,多媒体教育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人们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传递知识,这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又为不断改进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全球化和多元思维(1995-2004年)90年代末,全球信息时代正式开始,国际上的信息技术也开始广泛使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推动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并开始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和多元思维的能力。
此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包括硬件、软件和人才培训。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对信息技术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https://img.taocdn.com/s3/m/67400f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6.png)
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十)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40年间,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本文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40年进行回顾与思考。
回顾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并将其纳入教育系统,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雏形。
1984年开始,中国推动九年义务教育,也在此时逐渐加入了信息技术教育。
在80年代,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仅限于基础的操作,内容比较单一、零散。
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逐渐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开始推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1997年,“信息技术教育”被写入全国教育系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后,一批优秀教材和教学资源涌现,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从课程设置来看,信息技术教育由最初的单一课程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从教学手段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所取代,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从资源保障来看,政府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校园网络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都得到了大幅改善。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思考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40年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技术更新快,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课程、教学资源等,是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够,一些内陆地区、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依然落后,如何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覆盖范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教育机构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还不够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
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朝着更加多元化、贴近实际、注重实践的方向发展。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119c4f7e21af45b307a87b.png)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变迁1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
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在解决温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才能大规模地发展信息化。
有专家指出,从一定角度而言,中国的个别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算太大,有的相差不过十几年,极个别技术只有几年而已。
这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已具一定程度。
中国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所以,在如何划分中国信息化进程上显得比较温和,不像城镇化,工业化那样针锋相对,纷繁复杂。
除了从工业发展角度划分信息化的历史跨度较长外,大多数学者都只是对近20多年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划分(见表1)。
从表中可知,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两大阶段,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阶段或七个阶段。
究其原因是依据不同、所采取的角度不同。
表1近年来中国信息化进程研究论著比较作者论著名称划分阶段划分内容时间跨度出版时间汪向东信息化:中国21世纪的选择两大阶段信息化1983—1998 1998韩建新信息经济学两大阶段信息化1983—2000 2000王亚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历程和成就三大阶段高新技术1958—1999 1999陈小洪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政策初探四个阶段计算机1956—1999 2000刘寅当代中国的电子工业四个阶段电子工业1949—1985 1987吕政快速增长的电子信息产业两大阶段电子信息产业1949—2000 2000赵小凡推进国家声息化七个阶段信息化1990—2000 2001姜爱林21世纪初中国信息化发展研究三大阶段信息化1983—2000 2001乌家培经济·信息·信息化三大阶段信息化1995—2010 1996李晓东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三个阶段信息化2000—2050 2000二分法。
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算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为止;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时间从1993年算起,到2000年止。
郑州专业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班考试信息技术考试含答案
![郑州专业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班考试信息技术考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533623aa00b52acec7ca84.png)
一、判定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一、网站发布后经营者最希望的确实是有更多的人专门快就明白自己的网站。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二、稀缺性是一切经济资源共有的特点。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3、有了网络,有了数据库就有了信息化。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4、只有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五、资源利用者老是最先以最方便的方式利用那些最易于取用的信息资源。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六、在淘宝网开店需要提供的证件在身份证,户籍证明,护照,驾照,军官证中任选其一即可。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7、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对吗?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八、代理防火墙具有性好、伸缩性强等优势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九、不合理的信息资源定位机制和过于繁琐的访问渠道会阻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0、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19世纪90年代对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修而提出的。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一、教务治理也是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二、C to C电子商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3、把信息资源配置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资源利用者手中,有利于提高信息福利。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4、洗洗组织不是解决信息分无无序性与信息利用有序性这一对矛盾的全然途径。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五、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任何利用者都能够一样程度的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六、信息产业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7、硬件防火墙利用专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幸免了通用性操作系统的平安性漏洞是吗?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八、语义Web 是Web的从头开始。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阶段特征及演进逻辑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阶段特征及演进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bfd430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b.png)
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推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计算机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开始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基础 设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硬件支持。
发展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计算机 基础知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大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包 括电子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以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教育信息化需要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多媒 体教室、网络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以支持信息 化教学的开展。
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内涵
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 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和变革。
04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特征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计 算机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教 育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信息化基础设施普
及
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 网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普及率和覆盖范围。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
要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 提和基础,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同时需要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05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演进逻辑
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
技术进步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推动了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488222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7.png)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一、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复苏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和社会开始逐步转型。
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平等的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开始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提高教育水平。
3. 调整教育结构: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1985-1990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质量。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2.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中等教育开始向职业教育转型,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 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开始向多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三、1991-1998年: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市场化:政府开始推行教育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以增加教育的供给。
2.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3. 教育信息化:政府开始推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四、1999-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教育改革:政府开始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育改革措施。
2. 职业教育改革:政府开始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开始注重提高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公需课信息化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
![公需课信息化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2d3ff076c66137ef0619d8.png)
信息化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通常所说的信息分析成果主要是指(研究报告类)成果。
2、近代信息组织阶段,信息机构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3、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4、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剪辑出版了哪本书——《信息产业前景》,提出将信息产业分为了两大产业群。
5、(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突破,把计算机应用从单纯的数值运算扩展到数据处理的广阔领域6、网络信息组织主要有一次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和(二次网络信息组织)。
7、(专家系统)的实质是一种试图以启发式教育方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8、(业务流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9、(国际竞争)是信息产业成长的外动力。
10、(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11、信息搜集一般包括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两种途径。
12、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磁盘、光电阅读器和(终端输入)。
13、在新信息技术的形成和扩散中,一般可分为技术领先者、(技术追随者)和技术后来者。
14、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界定,信息产业是由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组成的。
15、信息产业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贸易结构的(类型和模式)16、声音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音频、响度、频宽、音色和(节奏)。
17、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法、追溯法、顺查法、倒查法和(分类法)。
18、信息检索是有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两大部分组成。
19、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应该对(信息化建设实践)起导向作用。
20、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供给分析的基础是(均衡理论)。
21、1992年,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是就提出了旨在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22、信息产业的(需求结构)对于信息经济的增长和信息产业结构的成长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23、我国狭义的信息产业结构划分为信息技术及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在线练习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在线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4a53931126edb6f1a10b2.png)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公共课培训在线练习试卷总分: 100/考试总时长: 120分钟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2、信息组织不是信息检索与咨询的基础。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3、信息分析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4、语义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内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5、市场手段是一种必选的手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6、信息组织不是提供可供检索的信息组织成果。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7、C to C电子商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8、包过滤式的防火墙会检查所有通过信息包里的IP地址、端口号及其它包头信息吗?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9、多媒体技术具有分散性.间隔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0、JIT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11、代理防火墙也叫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防火墙。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2、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3、洗洗组织不是解决信息分无无序性与信息利用有序性这一对矛盾的根本途径。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4、信息组织的过程是一个序化信息的过程。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5、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作用对象上,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16、一般来说,招徕的用户越多,则平均成本就越低()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7、目前在交易时使用ATM卡的比使用智能卡的人数多。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8、国家信息网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9、电子政务的成功与事实与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的完善是分不开的。
弹指一挥间,中国教育信息化巨变70年
![弹指一挥间,中国教育信息化巨变7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dc7a8ee964bcf84b8d57b85.png)
2019.10中国教育网络7弹指一挥间,中国教育信息化巨变70年70载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性成就。
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卓越成绩,勾勒出一幅不断发展壮大的鸿图。
从无到有 教育信息化“生根冒芽”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人类便迈入了“信息时代”。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197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这是我国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我国计算机研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夯实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萌芽时期。
电化教育“百舸争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大力培训师资。
”由此,我国电化教育资源建设正式打开局面。
同年,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以及《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化教育的正式重启,也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正式起步。
据《开创电教新局面》报告,到1982年9月,电教工作开展得比较频繁,并且已经建立了电教机构的学校共16000多所。
其中高等学校近500所,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中师300多所,约占全国中师总数的40%;中专开展的比例数也较大;中学7000多所,占全国中学总数的7.5%;小学有7000多所,占全国小学总数的0.88%。
在这些学校中,学生接受电化教育的课时平均达到总学时的5%左右。
在幼儿教育、校外教育中,电化教育也有所开展。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4494887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a.png)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 (2)1.1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2)1.2 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3)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3)2.1 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3)2.2 标准体系建设的完善 (4)第三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3.1 网络设施建设 (4)3.2 教育资源建设 (5)3.3 教育服务平台建设 (5)第四章: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5)4.1 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 (5)4.2 混合式教学的推广 (6)4.3 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6)第五章:教育管理信息化 (6)5.1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发展 (6)5.2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7)5.3 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 (7)第六章: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 (7)6.1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7)6.1.1 智能辅助教学 (8)6.1.2 智能评估与诊断 (8)6.1.3 智能问答与辅导 (8)6.1.4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8)6.2 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8)6.2.1 教育资源共享 (8)6.2.2 教育教学创新 (8)6.2.3 教育管理优化 (8)6.2.4 教育个性化发展 (9)第七章: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 (9)7.1 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9)7.1.1 教育管理优化 (9)7.1.2 教育教学个性化 (9)7.1.3 教育评价改革 (9)7.1.4 教育科研创新 (9)7.2 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9)7.2.1 数据资源整合 (10)7.2.2 人工智能融合 (10)7.2.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7.2.4 教育公平促进 (10)7.2.5 教育产业创新 (10)第八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0)8.1 网络安全挑战 (10)8.1.1 威胁多样化 (10)8.1.2 数据泄露风险 (10)8.1.3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11)8.1.4 法律法规滞后 (11)8.2 隐私保护策略 (11)8.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1)8.2.2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手段 (11)8.2.3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11)8.2.4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11)8.2.5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11)第九章: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 (11)9.1 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11)9.2 跨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2)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展望 (12)10.1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12)10.2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3)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1.1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是从1984年开始的。
(-)
2、代理防火墙也叫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防火墙。
(+)
3、目前在交易时使用ATM卡的比使用智能卡的人数多。
(+)
4、信息组织的过程是一个序化信息的过程。
(- )
5、信息组织是社会信息交流的保障。
(+)
信息技术决定了人民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
(-)
公平意味着所有相关的个人的信息福利相等。
(-)
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
(+)
信息分析选题确定之前就要制定研究计划。
(-)
信息资源的扩散程度越高,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就越广。
(+)
6、JIT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
7、所有穿过防火墙的通讯流都必须有安全策略和计划的确认和授权对吗?(+)
8、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
(+)
9、国家信息网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 )
10、ERP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核心。
(+)
11、有了网络,有了数据库就有了信息化。
(-)
12、信息资源的扩散程度越高,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就越广。
(+)
13、稀缺性是一切经济资源共有的特征。
(+)
14、信息技术决定了人民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
(-)
15、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对吗?(+)
16、所有穿过防火墙的通讯流都必须有安全策略和计划的确认和授权对吗?(+)
17、有了网络,有了数据库就有了信息化。
(-)
18、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
(+)
19、DEA方法可以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企业信息化能力。
(+)
20、在淘宝网开店需要提供的证件在身份证,户籍证明,护照,驾照,军官证中任选其一即可。
(+)
21、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就意味着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越早投入利用就越好。
(- )
22、国家信息网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
2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19世纪90年代对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
(-)
24、教育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25、信息产业约束机制具有疲软性。
(+)
26、有了网络,有了数据库就有了信息化。
(-)
27、软件防火墙价格昂贵,性价比高对吗?(-)
28、管理机制在信息产业运行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贯穿其他机制运行的始终。
(- )
29、代理防火墙具有性好、伸缩性强等优点(-)
30、教育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31、信息资源的扩散程度越高,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就越广。
(+)
32、信息技术决定了人民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
(-)
33、信息组织发展阶段的演化是一个阶段对一个阶段的全面否定。
(-)
34、目前,Web主要用于文档的传递,在Web应用之间传递内容仍然很困难。
(+)
35、绝大多数人上网查询信息使用搜索引擎,访问量最大的是门户网站。
(+)
36、信息产业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37、波拉特以产业产出形态是否相同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设备制造部门和信息商品化部门。
(-)
单选题
1\到了哪一年,对信息产业的界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开始突出电信和网络服务的重要性?(2002)
2\办公自动化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3\那个国家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着。
(美国)
4防火墙的存在形式有几种?(3)
5\(信息检索)是一种有目的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是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6\信息技术在什么时候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
(20世纪40年代)
7\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剪辑出版了哪本书,提出将信息产业分为了两大产业群。
(信息产业前景)
8\(1992 )年以后,因特网步入商业化阶段,迅速地在全世界扩展开来。
9\日本信息商业化产业群有多少分支产业构成?(10)
10\近代信息组织阶段,信息机构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11\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是(字顺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