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塑性变形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概述
强烈塑性变形方法及其块体超细晶材料
强烈塑性变形方法及其块体超细晶材料
魏伟;陈光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工程》
【年(卷),期】2008(060)003
【摘要】强烈塑性变形是一种获得无孔洞、无界面污染且致密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有效途径.评述三种强烈塑性变形方法,包括其主要优点、制备过程中的缺点以及晶粒细化机理,提出晶粒细化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利用强烈塑性变形制备工业尺寸的块体超细晶材料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魏伟;陈光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常州,213016;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5.5;TB383;TG113.12
【相关文献】
1.制备块体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大塑性变形技术 [J], 赵新;高聿为;南云;荆天辅
2.超细晶材料塑性变形制备方法分析 [J], 张雅妮
3.超细晶材料塑性变形制备方法分析 [J], 张雅妮;
4.强烈塑性变形方法制备块体金属纳米材料 [J], 赵新奇;徐政;张俊宝;宋洪伟
5.基于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综述 [J], 刘博;郑丽;卢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体积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
第17卷第2期2010年4月塑性工程学报JOURNAL OF PLAST ICITY ENGINEERINGVol 17 No 2A pr 2010doi:10 3969/j issn 1007 2012 2010 02 024大体积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1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2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杨开怀1 陈文哲1,2摘 要:介绍了大体积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各种常见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系统阐述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比较了这些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剧烈塑性变形;超细晶;制备中图分类号:T G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012(2010)02 0123 07Producing bulk ultrafine grained materials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YA N G K ai huai 1 CHEN Wen zhe 1,2(1 Co llege o f M aterials Science &Eng ineer ing,F uzhou U niversity,F uzhou 350108 China)(2 F ujian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 log y ,F uzhou 350108 China)Abstract:T he v ery recent achievements and new tr ends in the pr oduction o f bulk ultr afine gr ained (U FG )mater ials using severe plastic defo rmatio n (SP D)techniques were hig hlighted.Special at tention is given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var ious SP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 e,limitation and applicability.Key words:severe plastic defor mation;ultr afine gr ain;fabr icate杨开怀 E mail:ykh1347@sina co m cn作者简介:杨开怀,男,1980年,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进结构材料的研究收稿日期:2009 08 21;修订日期:2009 09 23引 言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减少结构件自重,已成为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压扭转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压扭转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薛克敏,张君,李萍,黄科帅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E-mail:zj8888000816@摘要:高压扭转法是在变形体高度方向施加压力的同时,通过主动摩擦作用在其横截面上施加一扭矩,促使变形体产生轴向压缩和切向剪切变形的特殊塑性变形工艺。
本文介绍了高压扭转法对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超塑性等的贡献以及影响高压扭转法的因素,分析了高压扭转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塑性变形;高压扭转;细晶材料中图分类号:TG3761. 引言近年来,人们对大塑性变形影响材料组织性能的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并在研究过程中选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产生大塑性变形[1]。
大塑性变形 (SPD)是一种通过机械方法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技术。
SPD法适用范围宽,可制造相对大体积、内部组织致密的超细晶试样。
高压扭转法(HPT)是大塑性变形法中的一种,即在轴向压缩的同时在横截面上施加一扭矩,就可以变摩擦阻力为摩擦动力,从而既实现了一定的扭转变形,又实现了简单压缩变形(图1)[2-3]。
图1 高压扭转原理图2. 高压扭转的研究现状高压扭转是由前苏联学者О.А.Ганаго等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首先提出并进行实验、理论研究,而后逐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
苏联学者在YNM-30T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高压扭转复合加载成形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方法被R.Z.Valiev等人改进并用于研究材料大变形下的相变以及大的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的变化,并发现经过高压下的严重扭转变形后,材料内部形成了大角度晶界的均匀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使其成为制备块体纳米材料的一种新方法且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4-6]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高压扭转与镦粗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促使变形均匀,降低变形抗力,增加变形量等等[7-11]。
2.1高压扭转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目前,用HPT法已经对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纯铬、纯钛、纯铜和铜合金、Co-NiO 复合材料进行了实验。
超细晶对制备方法的总结、及一些制备方法的分析
有关纳米晶/超细晶问题的研究一、纳米晶/超细晶介绍1、定义: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是处于纳米数量级 (d<100nm)的材料,而处于亚微米数量级 (0.1<d<lμm)的材料称为超细晶材料。
纳米晶/超细晶金属材料的最大优点是纯金属的强度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应合金的水平。
目前,对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其中,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技术是关键环节,细化材料微观组织成为目前新型高性能材料发展的共同趋势。
2、纳米晶/超细晶各方面的性能当金属材料的晶粒被细化到超细晶时,材料将表现出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
其各方面的性能变化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超细晶材料的性能改变首先表现在力学性能的提高上,Hall--Petch指出,常规多晶体的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之间存在关系式:式中一一材料发生0.2%变形时的屈服应力一一移动单位个位错时产生的晶格摩擦阻力K一一常数d一一平均晶粒直径H--P关系式是在多晶体的位错塞积模型基础上导出的.对于传统的多晶材料而言,相对于晶粒内部,晶界的自由能很高,是阻碍位错运动的势垒.在外力作用下,为了在相邻晶粒内产生切变变形,晶界处必须产生足够大的应力集中。
细化晶粒可产生更多的晶界,如果晶界的结构未发生变化,则需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产生位错塞积,从而材料得到强化。
因此,细化晶粒一直是改善材料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果H--P关系式成立,则材料的屈服应力或硬度与几之间为斜率大于零的线性关系,即材料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迅速提高。
但是,材料强度并不可能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无限地增加.右图为与d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理论上,材料强度不可能超过其完整晶须的强度,这可视为对应关系的上限。
此外,在晶粒非常细小的情况下,晶界处任何弛豫过程均可使强度下降;同时,如果晶粒小到不能容纳一个位错时,H--P关系式将不再成立,此即右图中的d<时的情况。
SPD法制备超细晶材料
ARB原理
使尺寸相等的两块金属薄板在 一定温度下叠轧并使其自动焊 合,然后重复进行相同工艺从 而使材料组织细化 优点:突破了传统轧制压下量 的限制并可连续制备薄板类超 细晶金属材料 缺点:材料裂纹现象
图2 累积叠轧原理示意图
HPT原理
对试样施以GPa级的高压,下模旋 转,通过模具与试样间的摩擦力, 使试样产生扭转变形,从而使晶粒 尺寸不断减小
优点:尽管试样产生很大应变量, 但不易发生破裂,更易获得纳米晶 材料 缺点:为保证组织的均匀,目前制 备的超细晶材料一般厚度仅为0.21.0mm,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图3 高压扭转原理示意图
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
1.ECAP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工程应用前景的超细晶制备工艺,是制备三维大尺寸 的致密超细晶块体材料的有效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1)对ECAP 工艺细化晶粒的机理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展开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 (2)开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ECAP工艺,实现从实验室的小试样到工业化生产的大 尺寸产品的技术转化
剧烈塑性变形法制备超细晶材料
学生:赵雅薇 日期:2012年9月21日
超细晶(Ultra Fine-grained,UFG)
亚微米
0.1-1μm <100nm
超细晶材料
纳米
超细晶材料 制备
bottom-up top-down
单个原子或纳 米粒子的集聚 使晶粒粗大的 材料晶粒细化
top-down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2.ARB被认为是剧烈塑性变形工艺中唯一有希望能工业化生产大块超细晶金属材 料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潜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出简单易行的方法来 解决ARB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裂纹现象 3.HPT是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 生物医学及体育用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趋势: (1)继续对HPT方法进行机理方面的研究 (2)积极扩展HPT的应用范围,进行HPT与其他变形方法复合的研究,使变形工艺 由单一走向复合
大塑性变形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概述
大塑性变形技术(SPD)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的概述摘要:从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角度引出了大塑性变形技术,重点概述了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累积叠轧焊等技术;同时分析了SPD材料的强度与超塑性等性能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超细晶;大塑性变形;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超塑性1 前言根据晶粒尺度的不同,通常将材料分为:粗晶材料(晶粒大于1μm);超细晶材料(晶粒大小在0.1μm到1μm之间);纳米晶材料(晶粒小于100nm)[1]。
晶粒大小是影响多晶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亚微米级晶粒组成的超细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很小的晶粒尺寸和独特的缺陷结构,在室温下不仅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还具备超塑性,在磁性材料、催化剂、半导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制备大尺寸、无污染、无微孔隙且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的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机械化合金加压成块法、电沉积法、非晶晶化法和剧烈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等都可以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其中SPD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2]。
SPD具有强烈的晶粒细化能力,可以直接将材料的内部组织细化到亚微米乃至纳米级,其主要的变形方式是剪切变形。
组织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3]:1)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获得满足军事和日益发展的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强高韧材料的需求;2)在较高温度下提高材料的超塑性能力,以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开拓难变形材料如镁合金等的加工制备新途径。
Valiev教授认为,采用SPD方法制备超细晶/纳米结构金属应该满足多项条件[4]:1)大塑性变形量;2)相对低的变形温度;3)变形材料内部承受高压。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大塑性变形工艺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制备工艺: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高压扭转(HPT)、往复挤压(CEC)、累积轧制(ARB)、大挤压比挤压(HRE)、超音喷丸(USSP)等。
等径角挤压变形的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对大塑性变形(SPD)进行介绍,并详细对等径角挤压(ECAP)能制备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超细晶金属材料(晶粒尺寸0.1 ~1μm),进行分析和介绍,并指出该工艺非常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等径角挤压工艺一种新的大塑性变形方法,本方法可起到细化合金组织,改善性能,提高材料的成形性,本文论述了的ECAP的基本原理,剪切模式与变形规律,并分析了摩擦因素对变形的影响,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大塑性变形,等通道挤压,超细晶材料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加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特别是在其他基础科学,如环境、能源、信息和生物等推动下,人们对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是加快对新材料的研发,另一方面是对现有材料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发挥和利用[1]。
从节能、环保和成本出发,根据材料固有的结构特征,改变工艺手段控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材料的性能潜力,是现代材料科学的一个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超细晶材料(ultra-fine grain, 简称UFG) 包括亚微米晶材料和纳米晶材料,由于晶粒极细、缺陷密度高且晶界所占体积比例远高于一般材料的比例,具备其他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等,在航空、化工、电子、生物和医药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过程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获得大尺寸、无微孔隙、无污染且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的块体UFG材料,因此,UFG材料的制备技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现有的制备方法包括:(1)惰性气体冷凝法[2],(2)电解沉积法[3],(3)机械球磨法[4],(4)非晶晶化法[5],(5)表面纳米化法[6],(6)大塑性变形法[7]等。
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大塑性变形法制备可出具有结构均匀、无孔隙、无污染且包含大角度晶界的块体超细晶材料,并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地研究和关注。
大塑性变形(SPD)超细晶6013铝合金后时效特性及其微观结构表征
大塑性变形(SPD)超细晶6013铝合金后时效特性及其微观结构表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交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于铝合金材料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
其中,汽车轻量化是铝合金在工业生产上最为广泛的应用。
另外,研究高强度高韧性的铝合金新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等军事工业的需要也是铝合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大塑性变形(SPD)技术中的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ECAP)可以有效地制备超细晶材料,进而显著地提高6000系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制备块状超细晶材料极具前景的方法。
但是仅通过SPD技术并不能完全发挥6000系铝合金的强化潜力,因此,将SPD技术与时效处理相结合,进一步研究ECAP后时效处理对6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6013(Al-Mg-Si-Cu)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室温ECAP道次的试样进行后时效处理,并选用显微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和电导率实验来表征其性能。
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6013铝合金经ECAP后时效处理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探讨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强韧化机制变化作出预测。
所得结果总结如下:(1)DSC分析表明,室温一道次ECAP试样在110℃下进行后时效时,析出相主要为GP区,在191℃下时效时,有β″相出现。
室温二道次试样在两种温度下进行后时效时,析出相主要为大量的GP区和少量的β″相,室温三道次试样在两种温度的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相主要为大量的GP区和β″相以及少量的β′相。
(2)XRD实验结果证实,ECAP道次的增加提高了材料在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出现的速度和数量。
同道次条件下,后时效温度的提高会加速析出相出现的产生。
同时效时间条件下,随ECAP道次的增加,同道次材料在不同时效温度下晶粒尺寸差距逐渐降低。
高温时效在加速应变降低的同时也在加剧应变降低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塑性变形技术(SPD)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的概述摘要:从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角度引出了大塑性变形技术,重点概述了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累积叠轧焊等技术;同时分析了SPD材料的强度与超塑性等性能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超细晶;大塑性变形;等径角挤压;高压扭转;超塑性1 前言根据晶粒尺度的不同,通常将材料分为:粗晶材料(晶粒大于1μm);超细晶材料(晶粒大小在0.1μm到1μm之间);纳米晶材料(晶粒小于100nm)[1]。
晶粒大小是影响多晶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亚微米级晶粒组成的超细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很小的晶粒尺寸和独特的缺陷结构,在室温下不仅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还具备超塑性,在磁性材料、催化剂、半导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制备大尺寸、无污染、无微孔隙且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的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机械化合金加压成块法、电沉积法、非晶晶化法和剧烈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等都可以制备块体超细晶/纳米晶材料,其中SPD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2]。
SPD具有强烈的晶粒细化能力,可以直接将材料的内部组织细化到亚微米乃至纳米级,其主要的变形方式是剪切变形。
组织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3]:1)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获得满足军事和日益发展的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强高韧材料的需求;2)在较高温度下提高材料的超塑性能力,以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开拓难变形材料如镁合金等的加工制备新途径。
Valiev教授认为,采用SPD方法制备超细晶/纳米结构金属应该满足多项条件[4]:1)大塑性变形量;2)相对低的变形温度;3)变形材料内部承受高压。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大塑性变形工艺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制备工艺: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高压扭转(HPT)、往复挤压(CEC)、累积轧制(ARB)、大挤压比挤压(HRE)、超音喷丸(USSP)等。
2 大塑性变形技术2.1 等径角挤压(ECAE)ECAE技术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Sgeal等人[5]提出,用以获得材料的纯剪切变形;90年代后该技术主要制备纳米晶和超细晶材料。
与传统的塑性成形工艺相比,ECAE技术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因为ECAE技术使用模具的工作部分是互相交错成一定角度且横截面积相等的两个挤压通道,因而在样品的横截面积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同一样品的重复挤压引入更大的塑性应变量;另一方面,采用ECAE技术能够将材料的晶粒组织细化到微米、超细晶甚至纳米晶范围。
ECAE变形虽然具备有强烈的细化晶粒的能力,但是一般只能制备晶粒尺寸为1μm 左右,极限大约在0.7μm左右的镁合金,且ECAE变形后虽然镁合金塑性改善较为明显,但是合金的屈服强度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在ECAE挤压过程中所形成织构对材料的弱化作用超过了晶粒细化的强化作用,而且晶粒细化又激活了更多滑移系的结果[6]。
等径角挤压的原理如图l所示,每次挤压所获得的变形量与模具通道内的两个交角(内角ɸ,外角ψ)有关。
当ɸ=90°,ψ=0°时,每道次的真应变可以达到1.15[7]。
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ECAE )的特点在于:1)可以制备大体积试样;2)常见有3种不同的挤压路径,采用的挤压试样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直径或方形对角线一般不超过20mm;3)可以加工塑性差的材料,需采用较高温度或者较大的转角;4)不能连续变形,但可以通过设计成U 形和L 形循环等通道挤压来改善。
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也被成功地应用于塑性变形能力较差的镁合金上。
Mabuchi等[8]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研究AZ91镁合金,成功开发出低温超塑性,在200℃(0.5%Tm)得到661%的高变形量。
图1 等通道角挤压原理图2.2 高压扭转(HPT)高压扭转(HPT)是大塑性变形技术(SPD)中研究较早且较深入的工艺方法,也是发展较为迅猛的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构件在冲头与模具之间承受几千个兆帕的压力作用,由于模具的旋转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导致构件受强烈剪切变形力作用,使得构件尽管产生大应变塑性变形而不发生破裂。
HPT技术可以用来制备组织结构均一的纳米金属、合金、复合材料和半导体器件,它的特点在于[6]:1)构件多为盘状,尺寸较小,直径一般在10~20mm之间,厚度在0.2~0.5mm之间;2)具有强烈的晶粒细化能力,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纳米级组织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可达到100nm 以内;3)工艺参数可调,可以方便地调整累积应变,施加压力和变形速度等。
Wadsack等[9]采用高压扭转工艺加工纯铬,将初始晶粒尺寸80μm细化到50~500nm,对细晶材料的硬度测试表明,细晶材料的硬度是没有变形的相同材料的4倍。
高压扭转工艺的缺点也很显而易见,GPa 级的高压要求使得该工艺对模具的要求很高;而且在如此高压下,难以制备出大尺度的块体超细晶材料,使得高压扭转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10]。
图2 高压扭转原理图2.3 累积叠轧焊累积叠轧焊(Accumulative roll-bonding, ARB)是由日本大阪大学SAITO 等[11]首次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变形方法。
目前,由于ARB工艺易于在传统轧机上实现,制备的板材具有层压复合钢板的特性,因此可用于各种材料的制备中。
其原理是一个材料的不断堆叠和轧焊的过程(见图3) 。
在该过程中,首先将一块原始板材有序地放置于另一块板材上面,通过传统轧焊加工使板材轧焊在一起,在必要的时候对堆层之间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结合强度,然后从中间板材剪开分成两部分,再将这两部分进行表面处理、堆叠,然后进行循环轧焊[12]。
整个过程需在低于再结晶温度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若温度过高易使材料出现再结晶,将抵消叠轧过程中所产生的累积应变;若在较低温条件下则将导致延展性及结合强度的下降。
轧制是制备板材最具优势的塑性变形工艺,但随着压下量的增加,材料尺寸相应减小,材料的总应变量将受到限制。
在ARB加工过程中,当每次轧制压下量维持在50% 的时候,板材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宽度变化可以忽略,因而可获得高塑性应变并保持材料的几何形状不发生变化。
然而,由于在轧焊过程中产生极大的累积塑性应变,导致板材尤其是多次循环轧焊后产生边缘裂纹。
目前,采用ARB工艺加工的材料大多为具有较好延展性及塑性变形能力的金属材料,比如纯铝、铜及铁,通过ARB工艺对这些材料可制备出超细晶材料,同时不出现任何裂纹。
图3 累积叠轧焊原理图2.4 其他SPD 工艺除上述一些常用SPD 工艺外,还有一些其他SPD工艺方法在各种金属中也得到实际应用。
往复挤压(Cyclic Extrusion Compression,CEC)技术也属于大塑性变形技术,可用来制备亚微米级超细晶材料。
往复挤压是在有缩颈区的挤压筒中放入坯料,一侧冲头进入挤压筒时,另一侧冲头静止不动,坯料通过缩颈区时先经挤压后经过压缩,随后坯料在另一侧冲头作用下被反向压回,完成一个循环过程[6]。
坯料经反复挤压和压缩后,塑性变形程度很大,因此可以得到超细晶甚至纳米晶组织,其基本原理如图4所示。
图4 往复挤压原理图多向锻造(Multiple forging, MF)是20 世纪90年代提出的对块状试样加工成形获得超细晶组织的一种新型方法。
该技术的原理等同于多次自由锻造过程,即依次沿不同的轴向锻压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晶粒因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得到细化,其原理如图 5 所示。
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由于不同锻造区域材料变形的不均匀性导致MF工艺制备的材料存在组织不均匀现象,其均匀性均低于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和高压扭转变形的,然而该工艺的变形温度通常在0.1Tm~0.5 Tm( Tm 为金属熔点)之间。
由于变形温度较高,并可在用具上施加较小压力,因而此方法可用于脆性材料,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可获得到超细晶结构[12]。
图5 多向锻造工艺示意图3 SPD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1 强度和延展性一般来说,无论是通过从成分变化、热机械加工还是通过相变等方法所获得的具有高强度的材料,其延展性往往出现相应下降的现象。
尽管如此,与常规变形工艺相比,如轧制、冲压和挤压等,金属材料经SPD 工艺变形后其延展性能的降低程度却相对较小。
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部分材料经SPD 工艺获得的超细晶金属结构材料不仅增强了强度,其延展性能也得到提高。
目前,对于SPD 工艺变形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能均得到提高的具体原因做出如下三种相关解释[13]。
第一种解释认为:即随着应变量的增加,非平衡晶界及大角度晶界的含量不断增加,这些具有大角度晶界的超细等轴晶粒将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材料强度;同时,当非平衡晶界不断出现时,滑移相对变得容易,并由于晶界滑移和晶格转动发生的趋势增加从而导致随后主要变形机制发生改变,一般认为粗大晶粒的主要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而超细晶粒的主要变形机制则为晶界滑移,晶界滑移及晶格转动的发生均可提高材料的延展性能;第二种解释则认为由于晶粒尺寸呈纳米晶超细晶的双峰式分布状态使材料的延伸性能都得到提高;第三种解释是基于纳米结构金属体内形成第二相颗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能,这些第二相颗粒可对应变过程中的剪切带传播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合金的延展性能。
3.2 超塑性超塑性是指晶体材料在受到拉伸应力时,显示出很大的伸长率而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其伸长率一般大于100%,有些材料的伸长率甚至可达到1000%。
通常情况下,具有良好超塑性材料的晶粒尺寸小于10 µm 并在高于0.5Tm( Tm 为材料熔点) 高温条件下成形。
而晶粒尺寸作为超塑性材料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对材料的超塑性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剧塑性变形方法已广泛应用于Al 、Mg、Cu和Ti 等金属材料,并取得到了良好的超塑性。
SPD 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变形,一方面由于金属材料经SPD 变形可获得超细晶粒。
另一方面则是合金经SPD 变形后可得到更高含量的大角度晶界。
晶界是晶界滑移和超塑流变的先决条件,大角度晶界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更多的晶界参与晶界滑移和超塑流变[14]。
4 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剧烈塑性变形是一种有效的制备超细晶乃至纳米晶结构材料的方法,SPD 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优异的超塑性,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制备中。
但目前多数SPD 方法可加工的工件尺寸往往很小,并且需要大功率的设备及昂贵的模具,导致其难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ECAP 和HPT 工艺;另外,一些SPD 方法存在工件在变形过程中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如A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