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建筑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说明
一、城市基因:
1.基地分析:
1)区位分析: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核心地段九开发单元03街坊。

规划设计共六个地块(01.02.05.06.07.08),规划用地约3.7万m2。

01、02地块为科技办公用地,
05、07、08、地块为复合开发绿地。

06地块为本项目建筑设计的前海法治大厦,
项目用地8100 m2,总建筑面积3.37万m2,其中计容2.57万 m2,建筑高度限高50米。

2)项目优势:
●双绿轴交汇:
东西向主绿轴与南北向次绿轴双绿轴在此交汇,具有绝佳景观资源。

●交通系统:
道路:西北面为主干道临海大道,西南面为次干道前湾二路,用地内为7米城市支路。

地铁:距五号线、9号线地铁地铁站均在300米步行范围内,交通极为便利。

2.城市焦点:
双绿轴在此交汇交汇,具有良好的开放空间;是开放单元的唯一公建,是唯一水平伸展的体量,构筑城市新焦点。

3.设计愿景:
特定时代,特定场所产生的特定建筑,作为新区发展的核心坐标,与周边场地共构设计,将开放空间激活为有主题的城市生活场所,为公众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一个亲和,开放,高效,舒适的法治平台。

二、城市设计策略:遵循规划设计导则,优化规划形态
1)街墙对位:设置街墙对位体系,以贴线方式形成延续的城市界面,
2)退台:沿临海大道,低区贴线,高区退台,形成分层次的城市街墙系统。

3)共构设计:从城市出发, 超越红线,将公建与周边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

06地块面对05、07、08三个公共空间开放,共同建构法治公园,并渗透到建筑
内部。

4)优化塔楼布局:
●01地块塔楼短边临06地块,减少视线干扰及地块间压迫感,提高塔楼视
线及景观条件。

●02地块塔楼长边面向景观长轴,并紧临东北面,减少对05地块压迫感,
提升塔楼视线及景观条件。

●其他地块塔楼做相应调整,形成外高内低的整体布局,塑造出开敞,怡人,
共享的公共绿化空间。

与原规划相比,通过规划调整,有效改善建筑通风,视线及景观条件。

5)立体功能:
●地下商业一体化:
负一层结合地铁,商业一体化设计,形成连续商业内街,引导地铁人流。

设置下沉广场,将商业延续至地面层。

●一层商业:
结合地下商业与下沉广场在主绿轴方向设置一层商业,为公共空间提供商业配套,提升公共空间活力。

●二层连廊:
围绕05地块绿化广场,设置二层公共人行连廊,临前湾二路设置二层景观连桥,结合绿轴形成人行系统,实现人车人流。

●地下公共停车场:
05地块设置地下公共停车场,有效服务法治大厦,商业及公共绿地。

●垂直交通系统:在下沉广场,连桥设置垂直交通体系,形成立体人行系统。

6)激活公共空间:
结合双绿轴植入地下商业,下沉广场,一层商业,二层连桥,提供活力元素,激活公共空间。

并与法治大厦形成有主题的公共活动场所。

三、建筑设计策略:
1.体块生成:
1)贴线:建筑贴线,完整街区;
2)中空:设置中庭,改善内部采光,通风品质;
3)分层:中区内收,形成高,中,低,三层;
4)退台:高区退台,低区与周边地块裙房对位,形成高低分区界面;
5)开口:双向绿轴开口,形成内部连通共享大厅,形成线性开放公共广场;
6)偏移:体块偏移,营造入口姿态;
7)开放:底层开放,空中限定,连线成点,公众引入,营造出生态化到达体验。

2.城市坐标:
四边限定,东北贴线,西北低区贴线,高区退台,西南,东南对绿轴开口,西南角底层架空,高区完形。

对城市公共空间采取开放姿势,作为前期建设的公建,
是有示范效应的城市坐标,周边建筑由此衍生发展。

3.嵌套:
法治大厦L型庭园与05.07.08三地块共同完成法治公园的形态,而包裹的法治博物馆,图书馆,既是法治大厦也是法治公园的一部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因嵌套而产生互动。

4.激活:
公共建筑的公共属性,形成片区活力中心,适度开放,植入法治主题,激活城市公共空间。

与绿轴上的商业,连桥,地下空间共同营造城市生活。

5.功能立体布局
1)负一层为地下车库及服务;
2)一层为大厅及公共咨询;
3)二-五层为大,中法庭,多功能厅等公共大空间;
4)六层为法官图书馆及餐厅等休闲空间;
5)七-八层为法官工作单元标准集成空间。

立体化布局以开放度由高到低,人流量由大到小的依据来垂直分布。

6.动线设计:
1)外部动线:
●人行流线:西北面设置法官出入口,西南与东南设置公共出入口,形成两股独
立流线。

安保:在人行出入口分设安检区,进入庭园及建筑前需经过安检。

●车行流线:
车行出入口分别设置在西北,西南两侧。

犯人车行经过法官出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

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互不干扰,形成人车分流。

●消防流线: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设在西北及东北两面。

2)垂直动线:.
四筒布局,西北为法官电梯,东南为内部服务电梯,西南为当事人电梯,东南为公众电梯,不同人流不同电梯。

边厅设置扶梯,满足大人流使用需求。

3)水平动线:法官流线与当事人流线完全分开,在法庭空间交汇。

7.功能解读:
1)负一层:
负一层为地下车库,分为社会停车场与内部停车场。

内部车流通过社会停车场经
过安检进入内部停车场。

05地块设置地下公共停车场,有效缓解内部停车压力。

2)一层:
●L型开放庭园是公共开放空间,也是建筑开放大厅;
●围绕开放庭园设置立案,信访及公共门厅;
●结合内部工作出入口设置法院工作空间;
●隐蔽设置羁押单元,设置独立电梯,到达所需法庭。

3)二层:
●围绕开放庭园设置L型公共边庭,独立体量公共博物馆;
●西南底层架空为博物馆室外展场;
●结合公共边庭设置大法庭及前院中法庭;
●设置空中绿化花园,提升建筑室内品质。

4)三层:
设置公共博物馆,前院中法庭及审批用房。

5)四层:
设置博物馆,前院中法庭及中院上诉法庭;
中院上诉法庭独立区域设置。

6)五层:
设置公共图书馆,多功能厅及前院独立法庭。

7)六层:
结合屋顶花园设置内部餐厅,图书馆,法律研究工作室;
屋顶花园既是休闲空间也是内部使用空间的拓展空间。

8)七-八层:
围绕开口中心庭园,设置回型公共走廊及公共大厅,结合回型公共走廊设置前院小法庭及公共律师工作区、法官工作区沿建筑外围布置,景观、视线最
大化。

9)灵活性划分。

建筑采用标准柱网,内部空间可根据使用情况灵活划分转换。

8.多层次活力空间:
以中庭为核心,串连多层次空间,提供交流场所,让严谨的工作环境产生有节制的活跃氛围,让建筑与城市对话,让公众与专业人士互动,让内部与外部交流,体现建筑人文关怀。

多层次空间分设为:
1)L型开放庭园;
2)底层架空;
3)边庭;
4)天井花园;
5)露台花园;
6)屋顶平台;
其中,L型开放庭园与底层架空可以有控制地开放给公众。

9.形式的逻辑建构:
1)对比产生识别:
悬浮在30米高空,80米长,15米高,形成300米长的回廊在高区水平伸展,与周围垂直生长的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产生识别性。

2)形式是功能的显性表达:不同朝向,不同功能,不同表皮。

●西北面临海大道设置双层玻璃幕墙,遮阳,隔音双功效;
●公共博物馆,采用透明玻璃,内衬暖色遮阳,体现公共开放性;
●折面玻璃幕墙,精巧细部构造,形成独特光影,提供建筑的不同表情,同
时也成为采光,遮阳,通风的外墙系统。

3)建筑气质:
透明,开放,简洁,理性,节制的理念构筑建筑气质。

4)隐喻:
隐喻以公众与专业人士为共同基础的法治平台。

10.可持续设计:本建筑按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进行设计。

1)绿化引入:
水平:通过开口及底层架空,形成开放空间,引入城市绿化,与绿轴绿化融为
一体。

垂直:首层,中心庭园,6层露台,屋顶层设置绿化界面,在不同标高形成立
体绿化体系。

2)遮阳:
高区回廊,底层架空形成有顶盖的广场空间,也为低区建筑形成自遮阳体系;
建筑折型表皮处理,有效阻挡日照;
通过立体绿化体系,有效提高屋面隔热性能。

3)通风:L型庭园,有效疏导通风,形成对流,中庭贯通形成烟囱效应。

4)采光:中空回廊,增加采光面,提高窗墙比。

11.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2.法制大厦面积分配表: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06
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SZJG 30-2009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01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9.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
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
11.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8141 m 2
2.项目建筑面积 33748 m 2,其中地上: 25748 m 2 地下: 8000 m 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该项目位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核心地段九开发单元03街坊06地块,开发前地面平整,无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它保护区。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周边不存在电磁辐射危害和
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1)玻璃幕墙拟采用遮阳型双银LOW —E 中空玻璃。

玻璃反射率不大于0.3,可有效降低玻璃幕墙光反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幕墙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的要求。

经分析,对周边建筑不造成光污染。

(2)室外景观照明采用庭院灯,设计将确保无直射光射入空中,不对行人或住户产生光污染。

(3)该项目周边无居住建筑。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本项目以首层架空,天井,空中架空露台等措施来改善建筑公共活动区域的风环境。

从总图风速云图可以看出,在冬夏季室外主导风向下,本项目周边人行高度处的风速基本都处于0.8~3.9m/s 之间。

风速放大系数在1.1~1.4之间,能够满足舒适要求。

从总图风压力云图可以看到,在夏季主导风向下,本项目前后压差达到8Pa 以上,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利用和改善室内热环境。

冬季主导风向条件下,项目前后压差基本在1Pa 以内。

平面布置和朝向有利于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同时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

从总图风速云图可看出,本项目人行高度处风速均小于5m/s,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且在各个季节主导风向条件下建筑周边人行区域均没有出现较大的涡流、滞风现象。

平面布置和朝向有利于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同时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采用屋顶和垂直绿化,屋面绿化面积占屋面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

垂直绿化同时兼顾了美化环境,点缀建筑和遮阳的作用。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
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场地共两个出入口,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可以看到,项目出口300m 以内有规划中的5号线。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
面积的比例;
该项目地下建筑面积为 8000m2,建筑占地面积8148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0.98:1,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
外遮阳设置以及玻璃的种类选择;
外墙和屋面分别采用岩棉和挤塑聚苯板隔热。

外立面设计竖向遮阳格栅。

幕墙采用6mm中透光双银Low-E+12mm空气+6mm透明玻璃。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立面设计采用现代简洁手法,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且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低于总造价的0.5%。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

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外窗可开启比例大于30%,幕墙可开启比例大于10%。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外窗气密性等级为6级,幕墙气密性等级为3级。

3.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
风组织以及高大空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该项目平面布局和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且主要功能房间迎风侧设计一定面积的开口,能够通过迎风侧进风气流形成有效气流。

从室内风速云图可以看出,风速分布在0.1m/s~2.9m/s范围之内,上风侧主要功能房间通风状况良好。

首层
架空和天井的设置,为公共空间的通风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4.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
声源的隔离及消声措施;
根据对外窗的噪声隔声量与外墙组合的有效隔声量计算,则本项目临街办公楼房
间在关窗状态下,室内噪声级不大于45dB(A)。

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
沿街时不小于30dB。

5.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从自然采光模拟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本项目采光系数分布情况。

采用玻璃幕墙开窗面积较大,采光系数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功能房间区域基本能满足标准要求。

见下表所示:
6.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
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本项目设计依据为《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主要无障碍措施如下:
(1)建筑基地:场地沿建筑周边设无障碍通路;
(2)入口门厅:公众主要入口设无障碍入口、平台或坡道及门。

门采用平开门;
(3)公共通道:地面防滑,在地面高差处设坡道和扶手;
(4)公共厕所:设有无障碍卫生间;
(5)内部交通:当事人入口区以及公众区域各设一部无障碍电梯可到相应的各个楼层;
(6)无障碍电梯:电梯厅和电梯轿厢的无障碍设施由电梯厂家协助设计。

7.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本项目管井设置在走廊、楼梯等公共部位。

电梯、发电机房房、强电和弱电等具
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均设置在公共部位。

风管、水管等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管道也设
置在走廊、楼梯等公共部位或建筑核心筒。

8.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
品、木材等材料的使用情况;本项目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10.7%。

9.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

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
西向的外遮阳设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
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本项目结合外立面设计,四个外立面以及屋顶均设置了固定外遮阳,外遮阳系数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