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全市蔬菜产业,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力推进蔬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宜都蔬菜特色品牌,实现蔬菜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促进蔬菜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适度,面积相对稳定。近几年随着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尊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蔬菜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蔬菜面积相对稳定在7万亩左右,总产为18万吨左右。去年全市蔬菜面积为7.3万亩,总产20万吨,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约为850斤,已超过了粮食人均占有量。联合社现有核心面积1500亩,产量3000吨,辐射面积3000亩,产量6000吨。
2、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目前全市蔬菜生产初步形成二大板块,即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和山区延季商品蔬菜生产区。
(1)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主要包括陆城三江大棚蔬菜专业村、陆城太堡湖、驿马冲、尾笔、红花套镇杨家畈村、高坝洲湾市村等桔园间作生产区;枝城镇龙王台村、洋溪村农户分散种植区。
到2013年,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面积约3000亩(其中大棚实际面积约400亩),总产1万吨左右,商品净菜约8000吨。
(2)山区延季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潘家湾乡的梁山村、潘湾村以及聂河镇白家淌村,面积约1000亩,总产1500吨,商品净菜约1000吨,主要产品为辣椒和豆类以及少量特菜。
3、蔬菜种植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的推进,我市蔬菜科技培训工作全面进行,致使全市蔬菜种植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尤其是专业蔬菜种植村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应用蔬菜最新科技果、推进蔬菜无公害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质量和品质等方面。
4、产后传统加工仍在进行。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虽然没有较大的龙头企业,但小型加工企业、小作坊式的家庭小型蔬菜产品加工仍在进行,主要包括土老憨的野菜开发加工,聂家河部分农户的榨菜加工、陆城太堡湖一带的萝卜干加工等,通过加工,带动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
5、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蔬菜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继柑橘、茶叶、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种植业产业。2013年,全市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等产品产值达22606万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124171万元的18.2%,农民从蔬菜中人均收入807.35元;蔬菜主产区的人平纯收入达到7986元,成为促进我市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菜篮子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蔬菜自给率低。导致全市蔬菜价格偏高且不稳定。目前全市商品蔬菜生产总量约为1万吨,实际净菜约8000吨,而全市城镇商品蔬菜消费约为18000吨,全市全年蔬菜自给率为44%,蔬菜缺口为1万吨。由于本市蔬菜商品生产供应率低,致使外地蔬菜大量进入,因而导致了宜都菜比宜昌贵,宜昌菜比武汉贵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是全市商品蔬菜规模小;二是对商品蔬菜投资严重不足;三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设施农业落后。导致春菜生产严重不足,外地菜大量进入我市。到2013年,全市蔬菜大棚面积约600亩(主要在三江村),生产量约为1600吨,而全市春季蔬菜销量约4500吨(不包括农村人口消费),春季蔬菜缺口为2900吨。若包括农村人口消费大约全市春菜销量在7000吨左右,则缺口为5500吨,因此,蔬菜设施栽培应引起高度重视,刻不容缓。
3、大宗蔬菜产品过剩。茄果类品种供不应求,在大宗产品中,根菜类、白菜类在我市农村家家户户种植,其面积已达到3400亩,占全市蔬菜面积的48%,总产量60784吨,占全市蔬菜总产146163吨的41.6%。显而易见存在着生产过剩现象,相比之下,全市茄果生产面积只有4749亩,占全市蔬菜面积6.6%,总产5919吨,占全市蔬菜总产4%,加之外地市场的调出,这就使茄果类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产
品往往供不应求。
4、蔬菜产业投资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原因,对蔬菜产业投资有限,致使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蔬菜基地设施建设不足,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害,蔬菜生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市场价格就会引起波动。
5、科技含量较低、科学种菜水平有待提高。蔬菜生产种类繁多,受气候因素制约程度大。全市目前除三江蔬菜专业村科技种菜水平较高外,其它地方都处于传统种菜水平上。仅管有许多优良品种推广,但良法跟不上种子的推广步伐,出现了好品种没有好收成的现象。有的地方虽然建有设施(大棚),却未引起重视,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导致种菜效益不突出所致。
6、蔬菜流通体制不完善。一个地方蔬菜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蔬菜流通体制的是否完善。我市除了丰店批发市场外,还缺管大批蔬菜产销经纪人和基层专业合作组织,这是我市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7、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菜农种菜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家对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都有补贴奖励政策,但对种植蔬菜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加之蔬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与产业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与市场风险过大,挫伤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三、我市发展蔬菜的有利条件
1、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我市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
焦柳铁路、318国道、鸦来线、鸦澧线、红东线,构成了我市铁路、公路交通的区位优势,在10个小时内鲜菜可抵达武汉、长沙、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在50个小时内鲜菜可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
2、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条件,全年平均气温16.7℃,≥10℃的积湿4700-5300℃,作物积极生长期240多天,无霜期270天左右,日照时数1738.9小时,全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之间。
我市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带,海拔50多米到900多米,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区,在平原地带,适合各类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蔬菜,在丘陵地带,特别适合粮菜型种植模式,在500-800米地带的山区,比较适合种植延季蔬菜中的茄果类。
我市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多为壤土、沙壤土,质地较好,有机质含量高,远离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是天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有一定的种植基础。我市沿江地带的农民视种植蔬菜为日常开支的钱带子,有种植优质蔬菜的习惯,在丘陵地带,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逐步认识到粮菜模式种植的经济效益,瓜类—水稻,玉米—豆类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山区500-800米地带,正在探索延季蔬菜的高效栽培技术及市场拓展。
4、部分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红火。三江村的大棚蔬菜、梁山的延季茄子、辣椒,潘湾的菜用土豆和食用白合,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