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在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与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传染性疾病、伤害风险、心理压力等,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方法。
1、了解患者病情护士在接触患者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计划。
只有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治疗风险。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患者时,护士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同时,护士还应学会正确脱掉防护装备,避免二次污染。
3、注意创伤风险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伤风险,如被针头刺伤、摔倒受伤等。
护士应保持警惕,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4、密切监测患者情况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的监测和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
5、合理安排工作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容易出现疲劳导致工作失误。
因此,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与团队合作护理工作是团队合作的,护士需要与医生、护士长、病房护士等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团队合作可以减少沟通错误和工作失误,提高护理质量。
7、保护个人隐私护士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8、应对心理压力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或者发生悲伤的事件,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护士应学会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寻求心理援助或者与同事交流,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9、定期接受进修培训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护士应定期参加进修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求。
10、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医护人员,护士应该以身作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护士应注重饮食、锻炼、作息规律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抵抗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常常存在,包括患者自身病情风险、护理操作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基于患者的病情、疾病发展趋势等因素,确定患者的风险程度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提前预防和避免潜在危险。
风险控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控制具体行为和操作,减少和消除患者的风险。
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护理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等。
制度要明确具体,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和管理。
其次,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熟悉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再次,建立健全的风险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向上级报告风险和潜在危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护理人员应提高风险意识,时刻注意患者的安全,尤其是高风险患者。
遇到风险事件或患者病情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上级。
其次,护理人员应准确、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如静脉输液、药物注射等。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方法,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安全性,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可靠。
再次,加强交流和协作,鼓励多学科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药师、医学影像师等密切合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检查制度,对护理操作进行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和回顾,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一、概述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减少或者消除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
本文将从护理环境、护理操作、护理设备等方面详细介绍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二、护理环境的风险防范措施1. 清洁与消毒:保持护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定期对医疗设备、床铺、地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 环境安全:保持护理区域的安全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例如,保持通道畅通,防止摔倒;安装扶手和防滑垫,预防滑倒等。
三、护理操作的风险防范措施1. 洗手: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或者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洗手。
2. 个人防护:护士在进行特定操作时,如接触体液、处理污染物品等,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感染和污染。
3. 药物管理: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管理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注射操作:护士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护理设备的风险防范措施1. 设备检查与维护:护士在使用护理设备之前,应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设备操作培训:护士在使用新的护理设备之前,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减少误操作的风险。
3. 设备标识:护理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设备名称、使用方法、维护周期等信息,以便护士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五、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与报告1. 风险事件管理:护士在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住手操作、保护患者安全、采集相关证据等。
2. 风险事件报告:护士应将护理风险事件报告给上级护士或者医疗管理人员,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总结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护理环境、护理操作、护理设备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可以减少患者受伤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引言概述: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或意外情况,可能对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包括环境安全、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病情监测和患者教育。
一、环境安全1.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患者风险。
1.2 提供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干净,避免物品堆放过多,保持通道畅通,防止患者跌倒和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1.3 安全用电: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确保电气安全,避免因电源问题导致的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二、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理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处理有感染风险的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2.3 消毒和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医疗器械、床铺和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以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药物管理3.1 正确用药: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药物管理规范正确给予患者药物,避免药物错误使用和剂量错误。
3.2 药物储存和标识:护理人员应妥善储存药物,保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确保药物标识清晰可读,避免混淆和错误。
3.3 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药物相关的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
四、病情监测4.1 定期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2 使用监测设备: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各类监测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等,确保准确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避免病情漏诊或误诊。
4.3 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和不良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
实施效果满意度调查
调查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的技能和态度、病 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
调查实施
通过在线或纸质形式进行调查,确保调查的代表 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详细描述
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医疗操作、环境污染等。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环境清洁等。
案例四:意外伤害风险管理
总结词
意外伤害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发生的非故意伤害事件。
详细描述
意外伤害风险主要发生在行动不便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中,如摔倒、烫伤、触电等。为防范此类风险 ,医院需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
确保设备采购流程规范、合法,设备质量符合标准,降低设备采 购风险。
加强设备使用与维护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可靠 ,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设备突发故障等情况,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 责任人,确保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风险。
04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
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
问题分析
根据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优化建议
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如加强培训、改进流程 等。
实施改进
将优化建议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并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改 进措施的有效性。
05 护理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跌倒/坠床风险管理
总结词
跌倒/坠床是护理过程中特点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权益,确保护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和质量。
其次,护士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时刻保持警惕性。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例如,对于易跌倒的患者,护士应加强对其行动的监测,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增加护栏、降低床边高度等。
此外,护士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
例如,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的正确性,避免发生药物错误。
对于高危操作,如手术护理,护士应加强和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护士还需要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文化。
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护士应相互支持和合作,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和护士应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自身的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遵守操作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在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中,护士还需要重视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与医生、患者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护士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状况,并与其他护理人员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同时,护士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答其疑问和需求,增强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
在药物管理方面,护士应严格遵循药物管理的规范和流程。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药物的正确性,避免发生药物错误。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护理风险管理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在于降低病人在护理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
本文将从护理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原则,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原则1. 定义护理风险管理是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为了实现安全、有效和高质量护理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实施和监控措施、风险持续改进等。
2. 原则(1)以安全为中心。
护理风险管理的最高原则是保障病人的安全。
(2)全员参与。
护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3)风险评估与预测。
在护理过程中,要对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4)制定预防措施。
针对评估和预测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护理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6)监测和改进。
护理人员要不断监测护理风险的情况,并及时改进。
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误诊风险误诊是指医疗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出现错误,导致患者被误诊。
防范措施如下:(1)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对患者病情和症状的判断能力。
(2)完善检查、检验和辅助诊断设备,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3)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告知患者相关诊疗信息,避免医学纠纷的产生。
2. 感染风险感染是医疗领域的常见并发症,是护理风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防范措施如下:(1)建立感染防控机制,制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和隔离等。
(2)加强消毒灭菌宣传,规范操作流程,做到彻底消毒。
(3)在实施医疗过程时,尤其是在手术、穿刺和换药等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3. 药物误用风险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误区很多,其中药品的选择、剂量、途径等环节是导致药物误用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如下:(1)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熟悉药品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不良反应。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简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出现医疗事故和病情恶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该制度旨在识别、评估和减轻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的重要性、步骤和相关策略。
重要性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我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轻潜在的医疗事故。
这不仅能够保护患者的安全,还能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可靠性。
步骤1. 风险识别: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
包括患者个人因素、医疗设备、药物治疗等方面的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将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概率,并进行优先排序。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培训和教育、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定期监测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5. 风险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对护理风险有清晰的理解,并及时共享风险信息。
6. 风险回顾与研究:定期进行风险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并分享给其他护理人员,以避免类似的风险再次发生。
相关策略- 加强护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 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为护理人员提供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 加强与其他医疗团队的合作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治疗。
- 建立全面的风险汇报和反馈机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可能存在的风险。
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合作,积极参与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最佳的照顾和保护。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众多的风险,例如药物误用、跌倒、感染等等。
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理风险管理制度1.1 风险评估在病人来院前,医务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风险评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病史、过敏情况、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出病人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根据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可以适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可能的风险。
1.2 组织管理机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该机构应该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由一个主管医生负责。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基本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
1.3 风险控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监控、预防、教育、培训等,涵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护理治疗等多个领域。
1.4 风险报告和处理建立风险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同时,还应该建立护理事件的统计系统,了解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类型、原因等,以便分析问题和改进护理质量。
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2.1 药物治疗风险防范药物治疗是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因此,在药物治疗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护士应该仔细核对病人的用药情况,了解病人的过敏史、药物相互作用等,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同时,在给病人用药时应该注意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避免出现药物过量和药物不足等问题。
2.2 病人安全风险防范护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意外情况的环节是病人安全防范。
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护士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保持环境卫生和整洁,避免滑倒、跌倒等意外事件;其次,病人在就床的时候,护士需要给病人提供帮助,防止病人下床跑出门或者摔倒等事故;再次,对于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需要定时给予翻身护理,避免皮肤溃烂和逆位性压疮;最后,对于卧床治疗的病人,我们需要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治疗,避免血栓症等。
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需要对可能影响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1、患者因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
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容易发生跌倒;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因病情突然变化而需要紧急抢救。
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沟通能力等都会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
如护理人员对新的医疗设备操作不熟练,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沟通不畅可能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3、医疗设备和环境因素医疗设备的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定期维护,病房的布局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整洁等也可能带来风险。
比如,设备故障可能延误治疗;病房地面湿滑可能导致患者滑倒。
4、护理操作和流程因素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流程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
不规范的操作如静脉穿刺不当可能引起感染;不合理的流程如交接班不清晰可能导致护理措施遗漏。
二、护理风险的评估在识别出护理风险后,需要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估。
1、可能性评估根据风险因素的存在情况和以往的经验,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
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如“高”“中”“低”来表示;也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如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出具体的概率值。
2、严重性评估评估风险一旦发生,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包括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上的影响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等。
严重性可以分为“严重”“中度”“轻度”等不同级别。
三、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1、风险预防(1)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包括新的护理技术、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医疗设备的操作等。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详细、明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和标准,并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引言概述: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风险防范的五个部份,包括环境安全、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病人身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一、环境安全1.1 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护士应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包括床单、床垫、床围等,以确保患者的环境卫生。
1.2 防止跌倒和滑倒:护士需要确保走廊和病房地面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患者或者自己因为滑倒而受伤。
1.3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护士应定期检查病房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健康。
二、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士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进食前、使用洗手间后等关键时刻,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2.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处理患者体液或者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风险。
2.3 定期消毒和清洁:护士需要定期对医疗设备、床单、病房等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三、药物管理3.1 正确标记和存储药物:护士应确保药物标签清晰可读,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存储药物,以防止药物失效或者混淆。
3.2 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护士在给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避免药物错误。
3.3 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四、病人身体安全4.1 预防跌倒和压疮: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跌倒和压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供辅助器具、定期翻身等。
4.2 定期监测体征和症状: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体征,并观察症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3 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护士应确保病房内的设施和器械安全可靠,如床栏、导尿管等,以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
五、信息安全5.1 保护患者隐私: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私自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护理风险防范,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护理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护理风险防范工作。
2. 护理部负责具体实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人员培训(1)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防范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护理风险防范知识和技能。
2. 环境管理(1)加强病房、治疗室、护士站等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患者安全。
(2)定期检查医疗器械、药品、消毒剂等,确保其质量合格。
3. 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准确、规范。
(2)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 护理记录(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规范地书写护理记录。
(2)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5. 药品管理(1)加强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严格执行药疗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 抢救设备(1)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7. 交接班(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对危重患者、新人院、年老体弱、小儿、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2)交接班时,要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情况及注意事项。
8. 一次性医疗物品(1)按医院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2)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
四、监督与考核1.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风险防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予以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