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摘要】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本文从范畴化对人类认知的作用出发,介绍了范畴和原型的基本特性,讨论了范畴和原型在不同语境和文化环境中的变化,探讨了范畴的层次化理论在认知和语言使用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思维和语言分类范畴化认知模型文化模型范畴层次化
【】h0-06 【】 a 【】1674-4810(xx)03-0025-03
认知语言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作为对乔姆斯基所创立的转换生成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认知语言学更侧重于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抛弃了在此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语义和句法的研究,转而从认知的角度来寻求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途径。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与人类的思维、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是对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表述。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能够表达思维,还能帮助人类去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的知识。
“认知”是指人感知世界和对世间万物形成概念的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经验和体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有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主要基础理论。它所提出的原型理论( prototype theory ),强调了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和范畴等级结构包括基本层次范畴 (basic level categories ),上位范畴
( superordinate categories )和下属范畴( subordinate categories ),而其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又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下属范畴
1. 引言
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历来都关心一个重大问题即语言与认知的问题。认知语言学也是20世纪80 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60-70 年代以生成语法为首的
主流语言学基础上建立的,提出了语言与认知不可分隔这一崭新的认知语言观,强调了语言并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而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的感知。其哲学基础是__哲学,这里的__ 不是指人被动的感知,而是指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赵艳芳( 2000:10 ) 指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有意象图示(image schema),象似性
( iconicity ),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及原型理论基
有关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的探析
认知语言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作为对乔姆斯基所创立的转换生成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认知语言学更侧重于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抛弃了在此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语义和句法的研究,转而从认知的角度来寻求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途径。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与人类的思维、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是对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表述。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能够表达思维,还能帮助人类去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的知识。
“认知”是指人感知世界和对世间万物形成概念的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经验和体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即是对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事件、现象以及人类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分类,认知语言学把这个分类的过程称为范畴化。而语言正是范畴化这一思维过程中的首要工具。传统的语言学把语言符号称为能指,所表达的意思是所指,而真正指代的内容是独立于语言的参照物。认知语言学则是对语言符号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概念是指“我们对事物及其存在方式的理解”。①简单地说,概念可以指一个单个的事物:如苹果。也可以指一系列的事物:如水果。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时,要认识它、了解它,首先做的就是把这个新概念归类。当我们找合适的语言符号来表述这一新概念时,这个客观范畴就转变成了语言范畴。当然人类的语言还远不能做到表达自然中的一切,但它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尝试对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进行讨论。首先介绍范畴的内部结构和原型的概念,其次将讨论范畴所受到的语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后讨论范畴的层次化理论在语言使用和认知过程的应用。
范畴和原型范畴”并不是认知语言学新创造出来的概念。范畴就
是具有相
同属性特征的成员的集合。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就开始了对范畴的研
究。认知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简单地说,是把我们周围的生物、物体、现象归类,把它们组织成便于记忆的词义。
认知语言学对范畴的定义和理解与传统的研究有很大分歧。经典的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某一成员要么属于这一范畴,要么不属于这一范畴。范畴的每一位成员共享一些属性和特征,它们的地位是平等。而认知语言学家Rosch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范畴的边界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大部分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颜色和温度。在连续的色谱上,从纯白色到正黄色之间是无数白色和黄色的结合色,那么从哪一点开始我们可以说这不是白色了,而是黄色呢?恐怕每个人的都是不同的。再如水的温度从几度开始可以称为冷,几度开始又可以称为热呢?Rosch的这一理论不但适用于诸如颜色、温度等连续统一体,也适用于一些轮廓明确的
物体。如杯子,从最瘦长的形状到最矮胖的形状,什么时候我们就不能称其为杯子,而是花瓶呢?什么时候我们又__ 这是杯子,而是一个碗呢?再如椅子,从最标准的椅子到最原始的树桩或最简单的一款布垫子再到另外一极最夸张的贵妃椅,什么时候我们就说这不是椅子,是床,什么时候我们说这不是椅子,是块布呢?其实这些日常用品的边界也是模糊的。
Rosch 还发现,在每个范畴中,总有一个特征最明显的中心成员,当我们说到一个概念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成员。他有两个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