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体征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体征

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临床症状呈现隐静脉曲张症。

⑴肿胀:早期多无此症状,病的后期伴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常久站立,远行之后,出现小腿踝关节部位肿胀,肿胀往往在傍晚增粗,休息一夜后即减轻或消退,这显然由于静脉压增高,局部压力增高,以致血液内液体外渗所致。

⑵痠胀不适和疼痛:这是原发性股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往往在静息站立时发生,逐渐加重。稍行走后舒适,长时间行走又复出现。平卧休息时感到舒适,长时间站立不仅痠胀,而且表现疼痛。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站立时静脉内压力增高,静脉管壁扩张,血管外膜内感觉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行走或曲伸时,腓肠肌发挥泵的作用,静脉血向心回流,使得静脉内压力障碍症状缓解,这都是早期的症状。

⑶色素沉着:此病后期,足踝内侧至小腿下部色泽改变,自棕褐以至明显的紫癜,甚至溃疡。这是由于深静脉高压,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外溢,皮下瘀血,色素沉着,继而局部营养不良,以致破溃不愈。

体征:

本病的主要体征由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体征很少,自觉症状也并不严重。许多病人都是因为产生并发症,然后来就诊。这些并发症与隐静脉曲张相同,如皮肤的营养性改变(皮肤萎缩、脱屑、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引起这些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静脉高压。下肢静脉血液穿过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溢出并郁积在皮下,血液中含氧量降低,皮肤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汗毛脱落、皮肤光薄、脱屑。由于毛细血管破裂,以致色素沉着。由于局部抵抗力削弱,容易感染成蜂窝织炎。主要表现在踝上区,多数在内侧,少数在外侧或双侧,面积不等的色素沉着区,在色素沉着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湿疹和溃疡。在色素沉着区及溃疡的基底部,都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如果在站立时不能耐受静脉高压,或者遭受轻微的损伤,都会穿破皮肤而并发出血,这种出血很难自停,因为踝部距心脏远,肢体静脉压力高,加上静脉管壁无弹性收缩之故。

1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将心功能状态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心功 能不全的表现。 二级(即心衰Ⅰ度):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即心衰Ⅱ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级(即心衰Ⅲ度):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病人不能从事任何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心脏的的先天性病变和瓣膜病的临床症状多为隐匿,易为患者和非心脏病专家忽略,多以感冒、胃病等就诊,除非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否则易误诊、漏诊。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法洛氏四联症等,要及早治疗,或定期随访。没有及时矫正的不利后果就是肺动脉高压加重、心功能严重减低、引起严重的胸廓畸形,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那么,心脏彩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心脏彩超的作用 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应高于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其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8%。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MVCF),反映左室收缩时短轴周径改变的速度,是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正常应大于周径/秒。左室每搏量,指左室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通过每搏量可以进一步推算心脏指数等反映左室总体功能的指标。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血流速积分,反映左心室及右心室的心脏搏出量。 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前叶的EF斜率,反映左室的顺应性,降低时表示顺应性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E/A),可以直接测定,正常比值应小于1,大于或等于1表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老年人和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比值有时大于1。三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反映右室的舒张功能。 收缩时间间期:是用时间反映心室功能的指标,实际上也是最早期的心功能测定指标,传统过去主要用心机械图测定,即用同步描记的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和心电图测量,现主要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通常用心电图和同步记录的主动脉或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方法简单。主要指标包括射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重视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孙新明 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早期预防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指由于下肢静脉系统因静脉返流及静脉阻塞所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 CVI的主要病理因素是下肢静脉瓣的关闭不全或功能丧失以及下肢静脉的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静脉瓣膜的损害程度不同以及下肢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从无明显自觉症状到下肢硬质膜炎、下肢溃疡、水肿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 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当人体站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血压比卧位时增高,增高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到心脏的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内的水的压力,形成静水压(+102mmHg),加上肢体远端的动力压(+15mmHg),这样形成肢体远端静脉内的总压力为+117mmHg,接近于动脉的压力[2]。由于静脉壁明显薄弱于动脉,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造成静脉壁的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这也是为什么肢体远端更容易产生静脉曲张的原因。 先天静脉壁薄弱、扩张,静脉瓣膜缺陷,后天的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以及随年龄老化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都是静脉曲张、CVI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瓣膜缺陷理论认为大隐静脉和股静脉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允许血液反流入大隐静脉,导致从大腿到小腿的静脉瓣膜相继关闭不全。根据该理论,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剥脱,加或不加小隐静脉剥脱。如果瓣膜回流功能不全是主要因素,则术后不再有静脉曲张。 另一相反的理论认为小腿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久之,浅表静脉扩张,瓣膜的瓣叶分开不能闭合,病变血管中血液逆流,使他的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则更多部位发生逆流,这些病变逐渐发展到大隐静脉近端,引起大隐静脉、股静脉连接处继发性功能不全。该理论可解释静脉曲张最初的发生部位,和各种方法治疗后出现新的静脉曲张的原因。 新近的研究提示静脉壁遗传性薄弱(缺陷)是静脉扩张的主要原因,随后导致静脉曲张(原发性、特发性静脉曲张)。笔者在手术中发现,静脉曲张患者的患肢在没有出现明显曲张改变的部位,剥离出的静脉血管出现瘤样凸起,很多曲张的静脉除有均匀性血管扩张外,也经常出现局限性彭出或瘤样改变。这可能是静脉曲张难以治愈的本质。 小腿肌泵功能不全。腓肠肌泵主要由小腿肌肉和肌肉间静脉窦组成,收缩是它可以排出超过小腿总容量60%的静脉血[3],腓肠肌泵功能也受小腿肌肉收缩力、前负荷及后负荷影响。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腓肠肌泵功能不全时,下肢静脉压升高,就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CVI的病因分为原发性(66%)、继发性(25%)、先天性(1%)和混合性(8%)。先天性病因特指瓣膜的先天性缺陷,继发性主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瓣膜破坏,而原发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近年来认为静脉壁薄弱是CVI发病的理论占优势。此外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妇女妊娠等因素导致静脉压力持久升高也是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诱因[4]。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1T10:40:11.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李广霞[导读]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严重返流由于有效心搏量减少常首先出现软弱、乏力,晚期出现呼吸困难。 李广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龙南医院物理诊断科>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11-01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约占所有风湿性瓣膜疾患的34%,且多数合并二尖瓣狭窄。另外有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瓣环和环下部钙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左室显著扩大、心肌病变及先天性畸形等。 1 临床表现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严重返流由于有效心搏量减少常首先出现软弱、乏力,晚期出现呼吸困难。主要体征是心尖区出现全收缩期吹风样、音调高或粗糙的杂音,强度在Ⅲ级以上。杂音一般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吸气期增强。二尖瓣脱垂可闻及喀喇音后的收缩晚期杂音。 2 超声检查 2.1 检查方法 主要选用左室长轴观、心尖二腔观和心尖四腔观,观察房室腔大小、二尖瓣叶、腱索、乳头肌情况,胸骨旁心底短轴观可观察二尖瓣关闭对合是否良好。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左房内异常返流束,脉冲波和连续波多普勒可探测二尖瓣返流频谱曲线。经食管超声检查由于探头位于左房后方,常可清楚显示左房内异常返流束,尤其对于人工瓣膜,因可避免人工瓣膜的反射影响,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2 声像图表现 2.2.1 切面超声心动图 (1)可显示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形态及功能状态,一般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时解剖结构改变并不明显,当合并二尖瓣狭窄时较易观察瓣叶形态改变。 (2)二尖瓣关闭不全时两瓣叶不能合拢。在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和四腔观,可显示二尖瓣关闭时对合欠佳。二尖瓣口短轴观可显示瓣叶部分或全部瓣叶收缩期关闭有缝隙。二尖瓣开放幅度增大,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时,舒张期瓣口开放变小。在二尖瓣脱垂时,可显示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收缩期脱入左房。腱索断裂时,左室腔内可见活动的漂带样回声,二尖瓣呈连枷样改变,收缩期可见脱入左房的短带状二尖瓣回声,舒张期则消失。 (3)左房、左室扩大,代偿期室间隔、左室壁、左房壁运动增强,表现为左室容量负荷过度,肺静脉增宽。 2.2.2 M型超声心动图 一般选择二尖瓣波群和心底波群。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数与二尖瓣狭窄并存,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无特异性表现,M型超声只有辅助诊断意义。二尖瓣曲线表现为二尖瓣活动增强,EF斜率增快。室间隔运动增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收缩末期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二尖瓣脱垂时,可见CD段呈吊床样改变,吊床与CD段距离一般大于3mm或大于DE距离1/5。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时,除二尖瓣活动受限,还可见CD段呈双线。心底波群可见左房增大,左房内可见返流血液冲击左房扩张形成的C凹。 2.2.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及收缩期起自二尖瓣口至左房的异常返流束是诊断二尖瓣返流最直接、可靠的依据。返流束一般为蓝色或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返流束的方向可指向左房中部或朝向心房侧壁。二尖瓣脱垂时,前叶脱垂返流束朝向左房后方,当后叶脱垂时,返流束朝向前方。根据返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的比值可半定量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一般认为,当比值<20%时为轻度返流,20%~40%时为中度返流,>40%时为重度返流。在目前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中,此半定量方法是最方便也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2)脉冲多普勒检查: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环,可测及收缩期高速的异常血流信号。记录到收缩期向下的返流频谱曲线,由于二尖瓣返流速度均超过脉冲多普勒测量范围,因而出现混迭效应,记录到充满整个流速显示范围的双向充填的方块形频谱曲线。 左房内出现湍流信号。在明显二尖瓣返流时,肺静脉血流异常,肺静脉血流频谱曲线中的正向S波消失。代之以收缩期负向的波形,D 波峰值增大。在二尖瓣返流时,由于左房压低于主动脉内压,收缩中晚期左室压迅速下降,左室-主动脉压力阶差也随之降低,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峰值前移,流速减低,减速肢的下降速度增快。由于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量增多,故E波峰值升高,但E波下降速率正常或轻度延长。 (3)连续多普勒检查:利用连续多普勒在左室流入道内扫查,可记录到收缩期返流频谱曲线,占据全收缩期,呈负向单峰波形,加速肢及减速肢均陡直,顶峰圆钝。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最大返流速度一般大于4m/s。因连续波多普勒记录左室流入道内所有速度成分,因而出现窗口充填。另外,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舒张期血流量和E波峰值升高,主动脉血流量和峰值降低。 (4)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定量分析:二尖瓣返流量和返流分数。二尖瓣返流量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尖瓣返流量(MRV)=二尖瓣口流量(TSV)-主动脉瓣口流量(ESV)。在单纯二尖瓣返流时,主动脉瓣口流量代表了有效心搏量,二尖瓣血流量代表了全部心搏量之和。主动脉瓣口流量=主动脉瓣环面积(AOA)×主动脉收缩期流速积分(SVI),二尖瓣口流量(TSV)=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血流速度积分(DVI)。二尖瓣返流分数可由下式得出:RF=(TSV-ESV)/TSV=1-ESV/TSV。二尖瓣返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二尖瓣返流口的面积,收缩期房室压差和返流时间。多普勒计算的返流分数与左室造影的返流级数存在良好相关关系。 3 临床价值 3.1 病因确定 根据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形态及功能改变确定病因。 3.2 确定是否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返流,并可进一步半定量及定量二尖瓣返流程度。 目前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可对返流程度进行定量诊断。Blumlein等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技术和心导管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技术测量的返流分数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因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迅速等优点,可做为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方法。

心衰临床表现

心衰临床症状 一、心衰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故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此由于劳动促使回心血量增加,在右心功能正常时,更促使肺瘀血加重的缘故。随病情的进展,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迫坐呼吸)。因坐位可使血液受重力影响,多积聚在低垂部位如下肢与腹部,回心血量较平卧时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坐位时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轻者坐起后数分钟,症状即告消失,重者发作时可出现紫绀、冷汗、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称心脏性哮喘。严重时可发展成肺水肿,咯大量泡沫状血痰,两肺满布湿罗音,血压(血压食品)可下降,甚至休克。 (二)咳嗽和咯血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咯血色泡沫样或血样痰。 (三)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四)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脉。 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此多由于肝、脾及胃肠道充血所引起。肝脏充血、肿大并有压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急性淤血肿大者,上腹胀痛急剧,可被误诊为急腹症。长期慢性肝淤血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呈现不正常或出现黄疸。若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触诊肝脏可感到有扩张性搏动。 (二)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其出现常较皮下水肿或肝肿大为早,同时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此称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三)水肿右心衰竭早期,由于体内先有钠、水潴留,故在水肿出现前先有体重的增加,体液潴留达五公斤以上时才出现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常伴有夜间尿量的增加,此因夜间休息时的回心血量较白天活动时为少,心脏尚能泵出静脉回流的血量,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明显减少,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压力食品)的增高均有所减轻,因而水肿减轻或消退。 少数病人可有胸水和腹水。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多,其原因不甚明了,由于壁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腔静脉,脏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肺静脉,因而胸水多见于全心衰竭者。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四)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最早见于指端、口唇和耳廓,较左心衰竭

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6-04-29T16:08:21.1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肖中志 [导读] 宜章县人民医院B超室湖南郴州 424200)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属于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借用高科技工具,通过影响分析技术检测得出结果,再进行判定[1]。 肖中志 (宜章县人民医院B超室湖南郴州 424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80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双功多普勒彩超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104侧肢中共有177条下肢交通静脉被检出逆流,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同。其中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检出161条,占比90.9%;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检出113条,占比63.8%;两种方法同时检出107条,占比60.4%。双功多普勒彩超检出率高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P<0.05)。结论:双功多普勒彩超在慢性下肢功能不全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查出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89-02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属于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借用高科技工具,通过影响分析技术检测得出结果,再进行判定[1]。双功多普勒彩超在多种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广受临床好评,亦是临床检查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常用手段。为研究双功多普勒彩超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意义,我院特此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间收治的80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6±7.3)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0.7±5.2)年;CEAP(静脉功能不全分类标准)分类:19例C2,31例C3,30例C4~C6。 1.2 检查方法 1.2.1双功多普勒彩超检查①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向外旋转;②彩超仪探头频设置值5~10MHz;③以二维超声结合采色多勒自患者腹股沟向下肢静脉扫描,直至内踝平面;④观察记录患者下肢静脉血流情况,行乏氏试验,记录血流逆流时间;⑤挤压胫骨位两侧,寻找交通静脉位,差别血流信号灯,确定逆流情况。 1.2.2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①调整摄片,50~95KV,MAS 25~100,球管距离115cm;②以7号头皮针,对患者下肢足背行远端浅静脉穿刺;③以无菌注射用水对80ml复方泛影葡胺进行稀释至100ml;④完成注射,时间控制>7min;⑤由远及近分段对患者下肢正位与侧位进行摄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104侧肢中共有177条下肢交通静脉被检出逆流,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同。其中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检出161条,占比90.9%;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检出113条,占比63.8%;两种方法同时检出107条,占比60.4%。双功多普勒彩超检出率高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P<0.05)。见表。 表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效(条,%) 注: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P<0.05 3.讨论 发生下肢静脉功能全患者,为深静脉、浅静脉以及交通静脉三条静脉系统全部或任何2个出现功能异常[2],而导致患者静脉血管发生逆流,皮肤得不到足够营养[3],临床具体表现轻度为皮肤瘙痒、肤色发黑等[4],重度表现为下肢发生静脉性溃疡,患者疼痛难忍[5]。因需对患者下肢静脉进行检查,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医疗工具进行。而在迅速发展的临床医疗中,一般采用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两种手段对患者下肢静脉进行检查。本次研究中,双功多普勒彩超检查,共104侧肢静脉血管回声无浑浊,静脉管壁未发现异常,连续性好,经超声仪探计频率增加,有可见性静脉管腔压瘪或消失现象,指导患者连续行数次深呼吸后,管径出现增加。80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可见性静脉窦,显示出瓣膜,但瓣膜边缘并不十分清晰。患者静脉血流较充盈,检出静脉逆流时,乏氏试验交通静脉位双功多普勒彩超检查显示灯变红,对患者下肢行挤压处理后交通静脉逆流显示灯亦会变红。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下,80例患者部分下肢静脉深静脉管径发生明显变化,为由窄变宽,显示出瓣膜有“八”字形影边,但瓣膜边缘并不清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检出161条,占比90.9%,优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检出113条,占比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下肢功能不全诊断双功多普勒彩超栓出率更高,准确率更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景萍,李慧芳,胡健等.双功能彩超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7):100-102.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是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大家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左心衰竭最常见。那么,除此之外,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下吧。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 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 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 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 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若支气管粘膜下 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右心衰竭.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 后可减轻或消失.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神经系 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 心脏病表现.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大家都了解了吗。建议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吃高钠的盐,多摄入蛋白质、

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做哪些检

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做哪些检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做 哪些检查,常用的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如何诊断鉴别,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静脉听诊*一、检查 容积描记和下肢静脉造影可发现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但准确性不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是定位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最准确的检查手段。检查于手术前1天进行,病人取站立位,如发现交通静脉反流0.3~0.5s即可确诊并用记号笔标记。 *以上是对于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做哪些检查方 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如何鉴别诊断,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易混淆疾病。 *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本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均存在下肢静脉血流郁滞,症状和体征十分相似,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病时情况已记忆不清,深静脉血栓又已再通,更易混淆。但仍有许多方面可资鉴别。二、下肢动脉静脉瘘下支动静脉瘘也存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故亦需与本病鉴别。如为创伤所引起,则有外伤史,常有刀伤、子弹穿透伤、锐器刺伤等病史,局部可扪及持续性血管震颤,听诊时有持续性血管杂音;如为先天性,则自幼年即发现,肢体可增长增粗,皮温明显升高,也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血管杂音,鉴别诊断一般並不困难,必要时作下肢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三、淋巴水肿某些肥胖病人患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浅静脉曲张可不明显,这些病人尚需与淋巴水肿鉴别。淋巴水肿存在下肢肿胀,但无色素沉着和溃疡发生,皮肤常增厚,小腿、踝部、足背部肿胀最甚,而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肿胀以小腿为主,踝部、足背部罕有肿胀。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静脉血液郁滞主要在小腿不明显。淋巴水肿眩要发生在皮下,踝部、足背部其它软组织较少,故肿瘤明显。必要时作下行性静脉造影。淋巴水肿患者无静脉逆四、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本病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及肢体肿胀,故也需与本病鉴别。 Kilppel-Trenaunay综合征为先天性血管畸形,有浅静脉曲张,肢体增长,皮肤血管瘤一组三联征。常有皮温增高,病变除累及

心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下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哪项是正确的 A.心输出量抵于正常 B.每博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C.心脏指数低与于正常 D.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泵衰竭 E.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 2.下述哪项原因不会导致心脏压力负荷增加 A.主动脉狭窄 B.肺动脉狭窄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高血压 E.主动脉瓣狭窄 3.下述哪项原因不会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关闭不全 C.室间隔缺损 D.肺动脉高压 E.动静脉瘘 4.关于心脏前负荷,下面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张力 B.又称压力负荷 C.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容量负荷 D.指循环血量 E.前负荷过度可导致向心性肥大 5.关于心脏后负荷,下面哪项叙述不正确 A.又称压力负荷 B.决定心肌收缩的初长度 C.指心脏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 D.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室后负荷增加 E..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后负荷增加 6.下述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原因 A.心脏负荷增加 B.感染 C.弥漫性心肌病变 D.心肌缺血缺氧 E.严重的心律失常 7.下述哪项原因不会引起高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甲亢 B.贫血 C.VitB1缺乏 D.动静脉瘘 E.二尖瓣狭窄 8.关于高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下面哪项叙述不正确 A.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 B.回心血量增多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D.可继发于心脏后负荷降低的疾病 E.可继发于代谢增高的疾病 9.关于心力衰竭的叙述,下面哪项适用于所有心衰病人 A.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肥大 B.心力衰竭病人血容量增加 C.心力衰竭病人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D.心力衰竭病人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E.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加快 10.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 A.心脏 B.皮肤 C.肾 D.骨胳肌 E.肝 11.克山病作为地方病,与土壤缺乏下面哪种微量元素有关 A.硒 B.钙 C.铁 D.锌 E.镁 12.心力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述哪些变化 A.心脏指数大于正常 B.射血分数大于正常 C.心率加快 D.动脉压正常 E.静脉压增加 13.左心衰竭病人新近出现右心衰竭,会表现出 A.肺淤血,水肿加重 B.肺淤血、水肿减轻 C.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加重 D.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减轻 E.肺淤血加重、体循环淤血减轻 14.心力衰竭时,机体不可能出现哪项变化 A.通过紧张源性扩张加强心肌收缩力 B.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 【适应证】 1.大、小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伴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而深静脉通畅且瓣膜功能良好者; 2.大、小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伴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而深静脉通畅且瓣膜功能轻中度不全者为相对适应证。 【禁忌证】 1.深静脉堵塞者; 2.深静脉瓣膜功能重度不全者; 3.全身状况差而不能耐受手术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仰卧位,悬起患肢。充分消毒整条腿、会阴和下腹部,铺无菌巾。2.在患肢腹股沟韧带下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做一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大隐静脉根部。另在内踝前做1.0cm长横形切口,显露大隐静脉远端。 3.于大隐静脉根部分离结扎切断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旋髂浅静脉、会阴浅静脉和腹壁浅静脉,于距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0.5cm处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或缝扎。切断内踝处大隐静脉,远端结扎。 4.于内踝处大隐静脉近心端置入适当大小剥离器,尽量向腹股沟方向送入,如在中段受阻,可在该处另做一1.0cm大小切口,显露并切断静脉。用粗线将静脉远端与剥离器扎紧,顺行抽剥大隐静脉。同法逐段向上剥离整条大隐静脉主干。如在抽剥大隐静脉时,发现某处有较大阻力时,常表示该处有较大分支或交通支,可在该处另作一小切口,将其分支或交通支结扎、切断。不

能置入剥离器而团块的静脉团,可另做小切口局部切除曲张静脉团。 5.逐层缝合各皮肤切口,切口覆盖敷料后,自足部至大腿根部用弹力丝带包扎,术后抬高患肢。 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适应证】 腹股沟疝病人尤其老年病人、复发疝和腹壁缺损区较大者。 【禁忌证】 1.全身主要系统有严重病变无法耐麻醉和手术者。 2.伴有较严重的引起腹压持续升高的病变如腹水、严重哮喘等。 3.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者。 4.未成年的儿童。 5.未控制的全身性潜在感染、糖尿病未得到良好控制、化疗后或大剂量激素使用期间免疫能力低下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取腹股沟韧带上方2cm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中点至耻骨结节,长约6~8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浅环。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浅环,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腹外斜肌腱膜下方作钝性分离,向上显露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弓,向下显露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 3.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将疝囊与精索及血管分离,向上高位游离疝囊至腹股沟管内环,显露腹膜外脂肪,将疝囊经腹股沟内环送回腹腔。疝囊较大者则横断之,远端旷置,近端结扎后经内环送回腹腔。内环处缺损过大者,可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缩小内环。

2019年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诊断

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诊断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袁宇*译徐建红校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由瓣膜闭锁不全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伴或不伴静脉流出道梗阻,它既可以影响浅静脉又可以影响深静脉,引起静脉高压和淤滞。CVI最常见的表现是由于隐静脉系统瓣膜闭锁不全引起的原发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CVI的主要影像诊断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解剖、技术和彩超医生所需掌握的必要知识。静脉解剖知识是超声检查的基础。下肢静脉网络分为三部分:浅静脉、深静脉、穿静脉。深静脉与相应的动脉伴行走在肌筋膜下,浅静脉走行于皮下脂肪。主要的浅静脉是大、小隐静脉及其分支。连接于隐静脉之间的是交通静脉。深浅静脉之间由穿静脉连接,正常情况下由浅静脉流向深静脉。主要穿静脉有大腿中段的Hunter穿静脉,大腿下段的Dodd穿静脉,小腿上部的Boyd穿静脉和小腿中下段的Cockett穿静脉。超声检查时必须采取站立位和仰卧位。检查深静脉血栓时要系统地进行探头加压,彩色和频谱多普勒等方法。通过做Valsalva动作或挤压小腿,用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来评价股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返流。检查大隐,股静脉和小隐,腘静脉汇合处,明确汇合处形态,功能,副隐静脉和闭锁不全的血管网络。寻找穿静脉要在大腿的内侧和下肢的内、外和后侧去找。以向外的返流超过0.5秒作为穿静脉机能不全的标志。现在可以通过一些外科和介入的方法来治疗CVI,包括静脉结扎和剥脱,穿刺抽出,隐静脉干的腔内闭合,筋膜下内镜外科和瓣膜成形术。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一种下肢常见,致残,进展性疾病。定义是由静脉瓣 机能不全引起的静脉系统功能失常,伴或不伴静脉流出道梗阻,深、浅静脉均可受累及也可同时受累。静脉机能障碍原因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其结果都会引起静脉高压和血流淤滞。CVI最常见的症状是浅静脉闭锁不全导致的原发性静脉曲张。有时还会发现孤立的穿静脉闭锁不全。绝大多数深静脉CVI是获得性的(血栓后),少部分由先天性的静脉瓣膜闭锁不全或发育不全引起。 发病率 CVI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所有美国人中估计有2,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CVI。大约二千四百万美国人患有静脉曲张。大约六百万美国人有CVI引起的皮肤改变。约有五十万人患有静脉淤积性溃疡。 流行病学 高发于40,49岁女性和70,79岁男性【1】。 症状 除了引起外观改变外,CVI还会导致慢性功能减退的一些症状。本病典型症状是下肢疼痛和沉重,尤其是长期站立后。晚期阶段,CVI引起典型的皮肤改变,通常在腿内侧形成脂性硬皮病和淤积性溃疡。 CVI检查医生的作用是什么,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1.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侵蚀主动脉瓣膜,引起瓣叶增厚,瓣叶交界粘连、钙化致使瓣的开口缩小,引起主动脉瓣狭窄。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叶受损后,瓣叶增厚挛缩、固定、穿孔、脱垂,或瓣环扩大所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休息与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平卧位或蹲位站起时不宜过快。以免发生晕厥或猝死。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低脂肪、低钠,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勿暴饮暴食,保持排尿、排便通畅,必要时按医嘱记录24h 尿量。 (4)病情观察: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纠正缺氧;应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有无左侧心力衰竭的症状,如肺部有无啰音,是否咳泡沫痰等。 (5)完善检查:如血常规、血凝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肝炎全套、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 (6)健康教育:戒烟酒,预防感冒。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床上使有便器排尿、排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询问妇科病史及月经来潮日期。 (7)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采集血标本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配血备用、术前ld晚按医嘱给予肠道准备,睡前口服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4h禁饮,6h禁食. (8)手术日晨准备:①更换清洁病员服;②取下活动性义齿、饰品及贵重物品等交给其家属保管;③去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 ④核对患者腕带情况、术中用药、病历、X 线片、备用引流瓶等,与手术室人员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机械通气的患者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45°。 (2)病情观察:维持循环平稳,注意预防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复查血电解质。严格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血尿、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及月经量增多或栓塞偏瘫等症状出现,及时通报医师。 (3)伤口护理:观察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进行疼痛评估,给予患者镇痛药,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外固定胸带保证松紧适宜。 (4)管路护理:观察心包及胸腔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并详细记录。每小时挤压引流管,保持管路通畅。若单位时间内引流量突然增多,大于4ml/(h· kg),连续 2h以上,存在活动性出血的可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体征

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临床症状呈现隐静脉曲张症。 ⑴肿胀:早期多无此症状,病的后期伴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常久站立,远行之后,出现小腿踝关节部位肿胀,肿胀往往在傍晚增粗,休息一夜后即减轻或消退,这显然由于静脉压增高,局部压力增高,以致血液内液体外渗所致。 ⑵痠胀不适和疼痛:这是原发性股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往往在静息站立时发生,逐渐加重。稍行走后舒适,长时间行走又复出现。平卧休息时感到舒适,长时间站立不仅痠胀,而且表现疼痛。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站立时静脉内压力增高,静脉管壁扩张,血管外膜内感觉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行走或曲伸时,腓肠肌发挥泵的作用,静脉血向心回流,使得静脉内压力障碍症状缓解,这都是早期的症状。 ⑶色素沉着:此病后期,足踝内侧至小腿下部色泽改变,自棕褐以至明显的紫癜,甚至溃疡。这是由于深静脉高压,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外溢,皮下瘀血,色素沉着,继而局部营养不良,以致破溃不愈。 体征: 本病的主要体征由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体征很少,自觉症状也并不严重。许多病人都是因为产生并发症,然后来就诊。这些并发症与隐静脉曲张相同,如皮肤的营养性改变(皮肤萎缩、脱屑、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引起这些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静脉高压。下肢静脉血液穿过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溢出并郁积在皮下,血液中含氧量降低,皮肤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汗毛脱落、皮肤光薄、脱屑。由于毛细血管破裂,以致色素沉着。由于局部抵抗力削弱,容易感染成蜂窝织炎。主要表现在踝上区,多数在内侧,少数在外侧或双侧,面积不等的色素沉着区,在色素沉着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湿疹和溃疡。在色素沉着区及溃疡的基底部,都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如果在站立时不能耐受静脉高压,或者遭受轻微的损伤,都会穿破皮肤而并发出血,这种出血很难自停,因为踝部距心脏远,肢体静脉压力高,加上静脉管壁无弹性收缩之故。 1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四篇 心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 A.心肌收缩功能障碍D. 心输出量相对下降 B.心肌舒张功能障碍E.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C.心输出量绝对下降 [答案] E [题解]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能够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2.引起心肌损害导致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因素是 A.动脉瓣膜关闭不全D.心肌炎 B.室间隔缺损E.肺源性心脏病 C.高血压 [答案] D [题解] 心肌炎是由于致炎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是直接引起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高血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均是引起心脏负荷过重的因素。 3.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因素是(0.466,0.413,03临床) A.动脉瓣膜狭窄D.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高压E.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C.肺栓塞 [答案] E [题解]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因动脉内血液在心室舒张时返流至心室,引起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使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而动脉瓣膜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 4.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是 A.高血压D.动静脉瘘 B.室间隔缺损E.慢性贫血 C.甲亢 [答案] A [题解] 高血压患者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使心室射血阻抗增大可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动静脉瘘、室间隔缺损、甲亢和慢性贫血均是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原因。 6..下述哪一因素不会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冠心病D.心肌炎 B.严重贫血E.高血压病 C.心瓣膜病 [答案] B [题解] 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炎等。严重贫血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9.有关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特点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 B.心输出量可高于正常水平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最初症状主要是下肢肿胀不适,保守治疗可采用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理疗和穿弹力袜等方法。治疗用的弹力袜是根据人体下肢压力梯度特制的,此种弹力袜在踝部的压力控制在30~40mmHg,一般选用膝下长度即能达到很好的减轻肿胀的效果。另外,应嘱咐病人避免长久站立,在休息时尽量搁腿而坐,睡眠时下肢也应适当抬高。定期轻柔按摩患肢也有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的作用。 2)手术治疗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但导致的结果主要就是深静脉逆流。Kistener认为,股浅静脉内最高位置的一对瓣膜是下肢深静脉中最坚韧的瓣膜,能承受近侧静脉主干中血柱的重力作用,并且能阻挡由股深静脉汇入股总静脉内的血液倒流,在保持下肢深静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巨大。只要能够设法维持这一对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就能防止和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此外,犹如小腿静脉门户的腘静脉瓣膜,它担负着分段阻止血液逆流的作用。如果没有腘静脉瓣膜的屏障作用,大量的返流血液将直接导致腓肠肌细胞受损。因此,深静脉瓣膜成形手术的主要部位是股浅静脉的第一对瓣膜和腘静脉瓣膜,手术治疗目的就是恢复瓣膜功能,控制逆流。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直接瓣膜成形术、间接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和肌攀代瓣膜术等。 1. 直接瓣膜成形术 直接瓣膜成形术于1968年由Kistiner首先提出。其理论基础在于修复过于冗长折叠的瓣叶游离缘,回复原有的挺直状态,重建瓣膜的关闭功能。直接瓣膜成形术需切开静脉,直视下修复瓣膜。术中阻断静脉前应注射肝素(1mg/kg),Harvey实验证实瓣膜功能存有逆流后,沿静脉纵轴切开瓣膜的会合部,避免损伤游离的瓣叶。用5-0 Prolene缝线在瓣膜会合部缝合脱垂的瓣叶游离缘,拉紧缝线后见瓣叶出现一定的张力,用肝素盐水冲洗后可见瓣叶张开呈现规则的弧形。术后Kistiner建议用肝素抗凝2周,然后口服抗凝药2个月。纵形切开静脉有时可能损伤瓣叶固着缘,为此 Raju和Frederick推荐采用在瓣膜缘上横形切开的手术方法。而Sottiurai认为可以先横形切开静脉,在辨明瓣膜会合部后再纵形切开静脉管壁,整个切口呈“T”形,其优点在于可以更加方便进行瓣膜成形手术。 由于直视下瓣膜成形术需切开管壁暴露瓣膜,术中易致瓣叶损伤,术后也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1990年,Kistner又提出并施行了非直视下静脉壁外瓣膜成形术。该术式在静脉瓣膜汇合部位处从静脉壁外缩缝瓣叶,矫正下垂瓣叶的松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是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同时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引发血液动力学、神经体液的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分类 1.根据心衰的发展过程: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 收缩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 心力衰竭程度的判定 心功能一级有心脏血管疾病,但一切劳动都不受限制(无症状)。 心功能二级(心衰I度)能胜任一般日常劳动,但作较重体力活动可引起心悸,气短等症状。心功能三级(心衰Ⅱ度)休息时无任何不适,但作普通日常活动时即有心功能不全表现。 心功能四级(心衰Ⅲ度)任何活动均有症状,即使在卧床休息时,亦有心功能不全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又称慢性充血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基本病因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室负荷过重。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诱因 1.感染,常见为风湿热和呼吸道感染。 2.心律失常,常见为心房纤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3.水、电解质紊乱,如输液过多过快、钠摄入过多等。 4.精神过于紧张或过度劳累。 5.其他:如妊娠、分娩,药物使用不当,环境气候急剧变化等。 二、发病机制 1.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2.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脏泵功能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 早期心室代偿,晚期失代偿,出现左心房压、肺静脉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临床上即可出现肺淤血的表现。 3.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厚和扩大,即心室重构。 三、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肺淤血的表现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心功能不全

第八章第8节心力衰竭 一、基本要求 (一)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 (四)熟悉心力衰竭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 (五)熟悉心力衰竭时代谢机能的变化 (六)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原则 二、知识点纲要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1) 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制是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2)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量减少;(3)心泵功能与代谢需要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二)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心功能不全包括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心功能减弱但处于完全代偿阶段和心功能减弱的失代偿的阶段,心力衰竭属于后一阶段,换言之,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是以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为基本发病机制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任何最终削弱心肌舒缩功能的疾病或病理因素(见教材P192)都可成为心力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心脏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 (四)心力衰竭的诱因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但病因的存在不一定总是导致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有许多诱发因素,可强化心力衰竭病因,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病。熟悉这些诱因将有助于对心力衰竭发病的理解。 (五)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基本的发病机制包括: 1、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能量生成障碍 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胞外Ca2+内流障碍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肌浆网钙处理能力(摄取、储存、释放)障碍 (4)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