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阳光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开展阳光课堂
概要:教师要在课堂上控制情绪,首先应调节内因,即培养个人情商、提高师德修养、运用心理暗示和规避等。其次应掌控外因,掌握学情,有效备课,在课前设想好各种突发事件(如违纪、学生昏倒、教学效果不如预期等)的应对举措等。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该理念进行课堂改革,开展优质课堂,效果显著,经不断研究及实践后,笔者对“阳光课堂”有了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如何“绿化教学”有了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源头治理,理念更新
为追求学习的高效和成绩的优秀而“改”是大部分教师对“课改”的错误解读,因为这两者通过拼时间、拼体力的方式同样可以获得。笔者认为,应以“绿色教学质量观”为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保护性开发,营造和谐、环保、健康、高效的“阳光课堂”,让学生衷心地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是课改的执行者。“课改”成功與否的关键是教师的理念是否符合教情和学情,教师的行为是否因时制宜。如果教师的理念没有更新,那么教学上的“改”还是会流于形式。“课改”不是改形式,教师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先教”或学生的“先学”,学生的“同向坐”或“相向坐”……这些不是改革的核心。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方面使教师真正参与、落实“课改”。
首先,必须让教师清楚认识“课改”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改”不能只靠下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达到目的,应建立在教师的主观需要、真心参与、真诚交流、虚心借鉴的基础之上,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这些理念,我们即将使用的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设置的某些栏目特别有引导性,如,“化学与职业”“科学·技术·社会”“信息搜索”等。其次,教师必须先理解“阳光课堂”的内涵和拥有可模仿的“教学案例”。这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支持,为教师提供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讲座、交流会、现场课教学、去名校跟岗学习等等。培训的过程可以用直播或视频录制广泛宣扬,惠及更大一线教师。再次,校内多举办说课、现场课的交流会议或比赛,评委应增设“学
生代表”,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在竞赛中去芜存菁,在批评中修正完善,在表扬中积极奋进,在认可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当一位教师的知识有所增长,理念有所提升,能力有所提高,事业成功指日可待时,其教学行为自然会发生变化,与时俱进。
二、教学环节精简,师生共同解放
教学是一项艺术,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因此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均有其独特性和优劣性。但是教学也是一种科学,既有科学的基础,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通过一系列同课异构活动,我发现只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便能促进实现“阳光课堂”。
1.课前准备
有的教师认真负责,用大量时间、精力备课,为了“先学后教”而布置大量“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完成,这是拼时间的“伪高效”,学生负担更重,容易产生消极不满情绪,又怎么会“阳光”呢?特别是刚升高一的新生,处于教学的衔接期,无法完成的作业会让他们挫败而产生放弃的念头,甚至付之行动。
笔者认为,只要一个备课组的教师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就能事半功倍,将教师从忙碌的备课,学生从繁重的预习、作业中解放出来。备课组长根据组内教师的特长分配工作,先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备教材,简要列出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和对应习题;再让热爱探究钻研的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延展点”、“创新点”和对应习题;接着由善于归纳总结的教师整理好教学纲要、导学案和配套练习;最后由其他教师根据以上材料,每人设计一份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减轻学生预习负担的关键在于教师进行合理的预习指导。教师可以发下一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诱发思考的预习作业。例如以下的预习作业。
2.课堂操作
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但笔者认为在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课堂行为是能简即简。
课堂上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落实知识点的掌握,是升学应试所需,第二个阶段则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其学习力,是素质教育所需。第一阶段耗时越短,第二阶段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力越强。
第一阶段有“问、思、答、评、练”五步:“问”是教师的操作,问的是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思”和“答”是学生的操作,展示个人或群体的自学成果;“评”是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或表扬,或纠正,或进一步阐述释疑;“练”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巩固,同时也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后作业。
第二阶段有“问、答、证”三步:“问”是学生的操作,问的是他对相关知识的疑惑或设想;“答”是教师操作,对学生自学和思考成果给予解答;“证”是师生一起对某同学提出的合理疑惑或设想进行实验验证或资料查证,该操作可以延至课后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第一段阶完全可以省略。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必修2)的课堂教学中,我直接进行第二阶段。
首先,课堂前5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挑选其中3至5个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5分钟,其余问题则请学生课后再讨论。比较好的问题有:①是否存在“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相等”的化学反应?②化学键键能是不变的,那么2mol H2(g)和1mol O2(g)反应生成2mol H2O(g)或2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是一样吗?③浓硫酸稀释是放热反应吗?④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吗?⑤能量可以转换,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那么所有的放热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吗?
然后,笔者提供相关信息,如键能的定义、98.3%浓硫酸的成分,并提供实验仪器(试管)、试剂(双氧水、二氧化锰),再进行“答”和“证”环节。师生合作解决了前4个问题,最后1个问题则作为下一课时《化学能与电能》的预习作业。
3.课后反思和作业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既为日后的教学提供素材,又避免了低效教学。教师的反思应侧重记录新的教学规律和教法、知识点的拓展、学生的易错点、练习量及难度是否得当等,通过反思、总结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学生的反思应侧重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等,通过反思、总结起到警惕、监督、激励等效果。学生的反思可以反映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情况,为教师了解教情和学情提供素材。因此,应形成文字,并有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