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敌后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抗击了58%至75%的关内侵华 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为全国人民的抗日 事业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创造了 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等多种斗争 形式,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蚕食”和“清乡”,保卫和发展了 解放区。
从1944年1月中国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战略反攻阶段。
卢沟桥事变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 防御阶段。
•国民党 •共产党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后,国民政府成为领导中国 全民抗战的首脑,国民党政 府军队也是此时抗日的主力 军。
忻口会战
1937年9月到11月,日
军占领平津以后,即分兵沿
平绥靖、平汉和津浦铁路干
皖南事变纪念雕像
但从总体上看,国民党的政 策重心,已由对外转入对内 。军事上更依赖盟国的对日 军作战,自己则保存实力, 消极退守,在沿海丧失了大 片国土。在政治上,国民党 从1939年起连续发动三次反 共高潮,同时又在日本政治 诱降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 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全国
性伪政权。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借纪念全国抗 战两周年之机,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了 “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方针,及时 为全国的抗战指明了方向. 。
线向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夺
取山西是日本全面占领华北
的首要目标。国民党守军在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
的指挥下,奋勇抗战,毙伤
敌2万余人。但不幸的是,
11月8日,华北重镇太原失
陷。整个华北随即陷落。
卫立煌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即分兵三路 渡江沿津浦路北进,与华北南下的日军夹击徐州,以沟 通南北的联系。国民政府调集40万大军,由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率领,与日军激战于南北两线,但在会战 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 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 间。
议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国共两党在战术上的对比
• 局部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期
• 全面抗战时期
国共抗战总结
国共两党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国共两 党将民族大义上升为主体地位,联合 世界反法西斯共同抗日,取得了民族 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这在中国革命 史上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也将给 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对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起决定性的作用。
小组成员
孙宇 索梦萦 吴洁莹 苏丽坦古丽 刘富文
向婷 潘景瑞 艾合买提 巴桑 萨拉木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 标志着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
国民党 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对日态度
“九一八”事变前,国 民政府以建立专制独裁统 治为第一要务,事变后, 随着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 兴起,迫于舆论压力,国 民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 内”,推行亲日政策,镇 压群众性救亡运动,并开 始着手准备对日战争。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 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 重点由国民党战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成了 战争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 坚持抗战打败侵略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 这个时期,日本侵略者投入60%以上的侵华日军对 敌后抗日军民进行反复的残酷“扫荡”、“蚕食” 和“清乡”,乃至灭绝人性地实施“三光”政策和 施放细菌、毒气。
在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 场成为中国对侵华日军发起 战略反攻的前沿出发地。 1945年8月9日,中共 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 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 “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 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 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 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 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 切可能条件下,对一切不愿 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 广泛的进攻”。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共 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便独立自主地到敌后 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 发表了《论持久战》。科 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 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 战略进攻三个阶段,阐明 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人民 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论持久战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就威名天下扬,粉碎了“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民心,提高了共产党 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 他抗日武装,开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 国土,解放5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 地,抗击了近半数(约40万)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 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迫使敌人占领广州、武汉后 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促进了战略相持 阶段的到来。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0日和11日,中国共产党延安 总部向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连续 发布7道反攻命令,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反 攻大军,向日、伪军发出通牒,陆续发起 猛烈的全面反攻,日军迅速土崩瓦解。
反攻大军
张学良与杨虎城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迅速提出 和平解决 和团结救国的主张并派周恩 来、叶剑英、秦邦宪(博古)为代表赴 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国内和 平初步实现。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 全国抗战的序幕。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武汉保卫战
川军名将杨森及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占领徐州以后,即分 兵西进和南下。武汉会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达150多 万(日军40余万,中国军队110万),激战4个月, 日军伤亡10余万,中国军队伤亡14万。1938年10月 27日,日军占领武汉。
“九一八事变”发生未几,共产 党即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和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此后,不断调 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 日”再到“联蒋抗日”,促进了国共 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正式形成。
国民党 共产党
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不 仅未实施有效的战略反攻,反而固守其错误 立场,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等一系列溃败,从 而大大削弱了总反攻的有利形势。在日军投 降前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垄 断受降权力,独吞胜利果实,并为此积极准 备内战,其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豫湘桂会战
国民党军抢占上海
毛主席题字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 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 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 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 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 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
但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双方都有 军队、政权的合作,既无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又无两党见诸于文件的共 同遵循的共同纲领。这些特点和合作 形式,必然会造成统一战线中的矛盾 和冲突,必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尖锐 复杂的斗争局面.抗日既要为巩固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又要保持政党 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因此抗战结束后国 共陷入了内战之争.但两党合作却为世 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取得人类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
八路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八路军在平型关东北区设伏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 持阶段。
国民党 共产党
1938年10月后,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内战危机。但在对日作战 上仍然进行了诸如昆仑关战役、枣宜战役、三次 长沙战役和赴缅甸作战等十余次较大的战役或会 战。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 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对 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行)
蒋介石
在国共两党对峙时期,1935年华北事变 使抗日救亡运动再次兴起并达到高潮。中 共率先改变政治路线,主张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民主抗战。而国民 政府一方面与中共进行谈判,另一方面继 续推行“剿共”政策。
共产党抵抗日本
发出抗日救亡号召。在中 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和 人民的利益,在反对国民党 军事围剿的极端艰苦的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会议) 下,立即引导红军和人民群 众把国内革命斗争与抵抗日 本侵略的反帝国运动结合起 来,首先主张武装抵抗,并 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