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1.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以便开展分层教学。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知识,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计划,包括火灾报警器的安装、灭火器的配置、逃生路线的规划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2.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火灾隐患,如小区、学校、商场等,记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每组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烧和灭火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的原理、灭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以下几点:
5.知识拓展,联系实际:将燃烧和灭火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如家庭火灾预防、火场逃生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案例分析,培养思维:通过分析火灾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7.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设计灭火实验、调查家庭火灾隐患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和自救技巧,提高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燃烧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包括撤走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灭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2.提出问题:“你们对火有什么了解?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火灾又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双重性,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举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含义和作用。
2.设计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情境,如森林火灾、家庭火灾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创设一些实验情境,如烧纸片、烧酒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什么是燃烧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等。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五教学策略1.组织学生探讨并举例说明火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相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度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增强对安全的理解,说明随时注意防火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本节课我播放相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 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3.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二)教学难点:1.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T提出问题T探究活动T分析讨论T结论T应用等方法。

六、仪器、用品:学生分组:(1)木炭、石块、水、火柴、酒精灯、坩埚钳(2)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3)酒精灯、火柴、棉花、木块、水、坩埚钳教师演示:酒精灯、手帕、白磷、热水、酒精、坩埚钳、氧气、其他多媒体课件等七、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初中化学八下8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人教初中化学八下8课题1燃烧和灭火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图7-1 燃烧是人类最早运用的化学反映之一:人类已有几十 万年的运用燃烧反映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 的发展有着亲密的联系。
运用燃烧加工食物
古埃及人运用燃烧冶炼铜
燃烧的条件:
环节:在500 mL的
烧杯中注入400 mL
热水,并放入用硬
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白磷。在烧杯上盖
物质能够产生燃烧的条件之一: 温度必须达成该物质的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燃烧条件示意图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 映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成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练习: 1、柴草发生火灾时用水能够救灭火的因素:
水能够减少火场内的温度,使温度减少到着火点下列 ————————————————————————
前的一段树木砍掉
活动与探究
CO2


空气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种简易的灭火器
工具:矿泉水瓶(雪碧瓶)、小药瓶 药品:食醋、发酵粉 做法:在矿泉水瓶(雪碧瓶)上部开一 种小孔,具体方法如上图。
• 1、炒菜的油锅中油不慎着火 • 盖上锅盖 • 2.堆放的杂务的纸箱着火了 • 用水扑灭 • 3.森林着火 • 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
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已用滤纸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达成
吸去表面上水的白 最低温度。
磷(如上图所示),
观察现象。
白磷 40℃
红磷 240℃
A B
分析:
50℃
1、A与B的温度谁高 同样 ,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模拟演练:组织火灾应急逃生和灭火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灭火技能和火灾应急处理方法。
5.互动教学:运用问答、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巩固知识点。
6.多元评价:结合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模拟演练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作业安全,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实验,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家长参与监督,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共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和化学反应。
2.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实验、观察、比较等)来判断和区分可燃物、易燃物和不易燃物。
3.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泡沫等)及其适用场景,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设备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炉火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燃烧现象背后的原理吗?如何才能让燃烧更安全、更有效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组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研究,可以选择火灾案例分析、新型灭火设备的了解等主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阐述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认识仍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概念和原理。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燃烧和灭火本质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燃烧的概念。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2、通过讨论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客观世界。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果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燃烧的条件
<小组探究,
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实验探究>
二、灭火原理及方法
<小组探究,
讨论交流>
<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反思评价
知识构建>
<课后拓展
延伸课堂>
【演示】烧不坏的棉球
【创设问题】通过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那么具备那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安全操作并收集实验信息
【质疑】三个条件应该满足其一还是同时具备?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和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引导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讨论】课本讨论课本P129
【提出问题】你能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得出出灭火的原理及简单的方法吗?
【引导】归纳小结
【习题展示】
【引导】分析“烧不坏的棉球”中的“燃烧和灭火”
3、通过对火的认识,树立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燃料的燃烧又非常熟悉,灭火方法也略知一二。但严谨地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难度仍很大。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课件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离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哪些灭火原理来灭火?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铜片上的红磷


(1)热水中的白磷


(2)热水中的白磷


通入氧气
是否 燃烧
是 否


二:燃烧的条件
探究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实验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 白磷不燃烧.
(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二:燃烧的条件
说明:白磷(40℃)和红磷(240℃)都是可燃物,水蒸气接
近100℃,着火点指可燃物能持续燃烧最低温度。
(1)
(2)
实验分析:
可燃物
是否达到 是否与氧
着火点
气接触
(1)铜片上的白燃烧引起 的失火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 化碳吹出干粉 (主要含有碳酸 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 率高、不腐蚀容器和 不易变形等优良性能,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 灾外,还可用来扑灭 油、气等燃料引起的 失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燃烧需要:前提--①可燃物;
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如下: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突破重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针对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灭火原理与方法等重难点内容,采用图示、案例、比较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情感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了解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倡导低碳生活。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7.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8.课后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4.了解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燃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及潜在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信任和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燃烧和灭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讲授新知
1.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2.灭火的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如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
3.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如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而灭火则是通过消除这些条件来实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燃烧和灭火的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应用的燃烧和灭火原理。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一些评价题目,如“你们认为自己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知识是否有所提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实验演示,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方法和原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课上边讲边写,注意板书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同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抄写和复习。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只需取其一
小组探究实验:
1、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 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现象
分析

正常燃烧
具备燃烧的条件
Ⅱ 不久便熄灭
缺少氧气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
思考:是否全部物质都可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已知: 白磷燃烧所需温度较低(40℃); 红磷燃烧所需温度较高(200℃以上);
思考: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 件?
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 需要什么条件?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油罐降温。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下沉, 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
中剧烈燃,烧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

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氧气或
隔绝氧气或

空气
空气


温度达到
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着火


着火点
点以下

缺一不可
只需取其一
向上,火柴杆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火焰易熄灭。
(2016广东)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关闭阀门
②浇水
③加水
(1)图①和图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
④火焰飞溅
① 隔离可燃物 ,②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 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 水的密度比油大,会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被酒精溶液湿润了的棉花为什么烧不坏? 查阅资料: 酒精燃烧时,火焰的温度约400-800℃; 棉花的着火点约为150℃; 水蒸发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分析:在酒精燃烧时,溶液中的水蒸发带走了热量,使温 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所以棉花不燃烧。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 关活动。

产生大量气泡, 碳不能燃烧、不支 蜡烛不久便熄灭 持燃烧、密度比空
气大
演示实验:
点燃2支长短不一的蜡烛,在蜡烛上方扣一个 烧杯,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思考下列问题。 1、上下方的蜡烛熄灭的顺序是?
上方的蜡烛先熄灭,下方的蜡烛后熄灭。
2、现象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燃烧产生的CO2主要在哪聚 集?空气主要分布在哪里?比较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
CO2在烧杯上方聚集,空气主要在烧杯下方。空气的密度大于CO2的 密度。是因为燃烧生成的CO2温度高,体积膨胀,密度就变小了。
3、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在火灾现场逃生时应注意什么?
在火灾现场中匍匐逃生。
思考:点燃二根火柴,把一根火柴头一端向 下,把另一根火柴头向上竖起,燃烧现象一样 吗?为什么?
A
B
不一样。火柴头向上竖起的,燃烧后产生的热量
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棉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酒精溶液(酒精和水按体积比 1:1混合)、棉花、烧杯、坩埚 钳、酒精灯、火柴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授课老师: 昆仑学校 邓雯雯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
气体可能是 空气(氧气)

请你来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燃烧 不燃烧
着火点
巴Hale Waihona Puke 亚马逊雨林火灾四川凉山火灾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实例,分析灭火原因,并归纳灭火 的原理(书本129页)(时间:1.5min)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 多的蔬菜 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P2O5能溶 于水,且有毒性。
交流讨论:
(1)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除了隔绝空气外,另外的作用是 加热 。 (2)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 。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
(如图3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综上,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4、怎么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使氧气和白磷接触。
往水中的白磷倒扣一个充满氧气的试管
总结: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燃烧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