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二)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
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篇二:桥教学反思《桥》教学反思
香庙中心小学赵亚玲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
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
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
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
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
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
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
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
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此外,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
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
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针对这些特点,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
环节: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
1、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新资源来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文最后让学生用上“桥”来赞美老汉,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学生迷惑,不知
如何回答,如果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桥”,
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3、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要不广,没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师生
间的交流互动,还要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更活跃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较好的学习习
惯。篇三:《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俊琴
(山西省沁源县王和中心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
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
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
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
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
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
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
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
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
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
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
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
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