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

合集下载

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关节的基本结构

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关节的基本结构

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关节的基本结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

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

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

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

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

从运动角度看,骨是被动部分,骨骼肌是动力部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能在体表看到或摸到的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称为体表标志。

它们对于定位体内的器官、结构等具有标志性意义。

广义的运动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神经-肌接头部分;骨骼肌肉;心肺和代谢支持系统组成。

狭义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骨与不同形式(不活动、半活动或活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运动系统系由大脑皮质、基底节和小脑三部分神经结构的调控所完成。

大脑皮质通过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及相应的下运动神经元完成随意运动;基底节通过皮质一基底节一皮质环路调控;d,IJ商通过大脑皮质一小脑一纹状体、小脑皮质一脑桥通路协调运动。

因此运动可分为:①锥体系统;②锥体外系统;③小脑系统。

有人亦将小脑系统归人锥体外系统。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运动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2. 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掌握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4. 培养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作用和运动原理。

3. 运动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和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由骨骼、韧带和软骨组成,它是人体的支架和保护器官。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

关节系统由关节和滑液组成,它是人体的连接器和减震器。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它是人体的控制中枢。

2. 运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运动。

骨骼系统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保护内脏器官,以及提供运动的支持和保护。

肌肉系统能够产生力量,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关节系统能够使骨骼相互连接,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活动。

神经系统能够控制和调节人体的运动活动,使人体能够做出各种灵活的反应。

3. 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运动系统的运动原理包括肌肉收缩原理、关节活动原理、神经传导原理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3.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运动过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运动系统的运动原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运动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是人体进行运动和保持姿势的重要结构。

在运动系统中,骨骼提供了支撑和保护作用,肌肉提供了力量和运动能力,关节则起到连接和运动调节作用。

下面将对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结构:人体中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主要包括躯干骨(头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上肢骨(肩胛骨、锁骨、上臂骨、桡骨、尺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髋骨、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踝骨、跗骨和趾骨)。

2. 骨骼的功能: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血液生成和储存。

骨骼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提供身体的形态和姿势,保护内部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等,参与血液生成和储存矿物质。

3. 骨骼的生长:人体的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的长度是通过骨骺的生长和骨骨质的新陈代谢来完成的。

骨骺的生长是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软骨基质的沉积而完成的。

4. 骨骼的代谢:骨骼的代谢过程包括骨骨质的吸收、沉积和再生。

骨骨质的代谢与体内的磷、钙浓度有关,受到激素和维生素的调节。

5. 骨折与愈合: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通常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骨折愈合分为愈合性愈合和瘢痕性愈合,前者是指骨折部位按生理过程连接愈合,后者是指骨折部位有瘢痕组织连接。

二、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肌肉主要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和保持姿势,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器官和血管内壁,负责调节器官和血管的张力,心肌则是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肌肉的结构:肌肉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含有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肉的收缩单位。

肌肉和骨骼的连接是通过肌腱完成的,肌腱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3. 肌肉的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进行运动,同时也可以调节体温,对骨骼系统和内脏器官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

4. 肌肉的收缩:肌肉的收缩分为等长收缩和等长松弛,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力量增加;等长松弛是指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力量减小。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2.骨的分类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3.骨的构成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1)直接连结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③骨性结合如骶椎(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2.关节辅助结构: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7.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9.胸骨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0.肋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③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11.脊柱1椎间盘:①连结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②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③作用:缓冲,增加脊柱活动度(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3)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5)棘间韧带6棘上韧带7横突间韧带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12.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1)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2)胸肋关节14.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近似圆锥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窄下宽.①上口:胸骨柄,第一肋,第一胸椎体②下口: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③前壁:肋软骨,肋骨前端,胸骨④后壁:胸椎,肋角以后肋骨⑤外侧壁:肋骨体15.锁骨:胸骨端,肩峰端,内侧前凸,外侧后凹.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16.肩胛骨:关节面,肩峰,关节盂,腋缘外侧缘,脊柱缘内侧缘,上缘,上角,下角,喙突,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17.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肱骨滑车外科颈较容易发生骨折18.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尺切迹,腕关节面,桡骨茎突,桡骨体19.尺骨: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环状关节面20.手骨27块:桡侧→尺侧: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1.掌骨5块,指骨14块22.肩关节(1)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2)特点:①关节盂浅而小②关节囊薄而松弛③喙肱韧带④盂唇加深关节囊上、前、后有韧带肌腱加强,下壁薄弱,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23.肘关节(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②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24.桡腕关节腕关节(1)组成: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的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的关节头(2)特点:关节囊松弛,关节的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强(3)运动: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25.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髋臼,闭孔,耳状面,坐骨大、小切迹26.股骨:肱骨头,肱骨头凹韧带,血管,股骨颈,大、小转子,臀肌粗隆,内、外上髁,髁间窝27.足骨: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筛骨,骰骨28.骶髂关节:坐骨大孔,坐骨小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29.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30.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界线: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1)大骨盆(2)小骨盆:①盆骨上口:由界线围成②盆骨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31.髋关节(1)组成:髋臼,股骨头(2)特点:①髋臼唇②韧带: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囊内③关节囊紧张坚韧(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32.膝关节(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2)特点:①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均在囊内②半月板关节盘:内C外O作用:缓冲压力,吸收震荡③髌上囊,翼状襞(3)运动:屈伸,半屈位时可作旋转运动33.距小腿关节踝关节(1)组成:胫、腓骨下段,距骨滑车(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三条韧带,分别向前、下、后(3)运动:背屈伸、跖屈伸34.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内测纵弓,外侧纵弓,横弓35.颅骨分为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36.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①额骨②筛骨:鸡冠,筛板筛孔,内含嗅神经纤维,垂直板,筛骨迷路含筛窦③蝶骨:蝶骨体,蝶窦口,大、小翼,翼突④颞骨:鳞部,鼓部、岩部37.面颅骨成对: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上鼻甲、中鼻甲属于筛骨,下鼻甲单独成骨.垂直板深入鼻腔,形成鼻中隔①下颌骨: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下颌孔,颏孔神经,血管,牙槽弓②舌骨:大角,小角,舌骨体③腭骨:呈L形,分水平板、垂直板骨腭:由腭骨的水平板和上颌骨腭突构成颅的整体观38.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39.颅的后面观:枕外隆凸40.颅的内面观(1)颅前窝:鸡冠,筛板,筛孔(2)颅中窝:视神经管视觉,眶上裂,圆孔,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鞍背(3)颅后窝:颈静脉孔,枕骨大孔,内耳门,横窦沟41.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以上:颞窝颧弓以下:颞下窝42.颅的侧面观:翼点太阳穴,乳突,茎突,外耳门,颧弓43.翼点: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44.额前面观(1)额区(2)眶:底,眶尖视神经管,上壁眶上裂、下壁眶下裂、内侧壁泪囊窝、外侧壁泪腺窝(3)骨性鼻腔:①上壁:筛板②下壁:骨腭③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④内侧壁:骨性鼻中隔(4)鼻旁窦:①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于中鼻道②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于中鼻道③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④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⑤骨性口腔作用:①减轻颅骨重量②形成共振,帮助发声③分泌液体④加湿,御暖空气,过滤有害颗粒45.新生儿颅①脑颅比面颅大②新生儿颅呈“五角形”③颅囟,前、后囟④无鼻旁窦46.颞下颌关节(1)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2)特点:有关节盘(3)运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47.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颞下颌关节,腕关节,膝关节48.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随意肌:骨骼肌49.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深筋膜,浅筋膜脂肪(2)滑膜囊(3)腱鞘:是包围在腱鞘外面的鞘管,可分为纤维层、滑膜层①纤维层②滑膜层:脏层内,壁层外③腱系膜50.头肌(1)面肌表情肌①枕额肌:两个肌腹—额腹,枕腹②眼轮匝肌③口轮匝肌④颊肌(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外肌,翼内肌作用:上提下颌骨51.颈浅肌群(1)颈阔肌:皮肌,浅而薄(2)胸锁乳突肌①起止: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颈前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脊神经丝52.背肌(1)斜方肌:若损伤,则为塌肩作用: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2)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3)竖脊肌:三群肌束54.胸肌(1)胸上肢肌①胸大肌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②胸小肌③前锯肌: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前锯肌瘫痪—翼状骨55.膈①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②形态:向上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③分布: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止于中心腱④裂孔: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孔下腔静脉⑤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松弛时助呼气56.参与呼吸的肌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57.一前外侧群:(1)腹外斜肌①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②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2)腹内斜肌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会合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二)后群:腰大肌,腰方肌(三)腹肌相关结构(1)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3)白线4腹股沟管斜疝5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会发生直疝58.三角肌作用: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59.臂肌: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1)前群②喙肱肌: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③肱肌:屈肘关节(2)后群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亦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60.髂腰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61.臀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外上方62.大腿肌(1)前群①缝匠肌:全身中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髋关节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②股四头肌:有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作用:伸膝,屈髋(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外旋3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63.小腿肌1前群①股骨前肌②趾长伸肌③踇长伸肌:背屈,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踇长伸肌能伸踇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2)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作用:使足外翻,屈踝关节(3)后群:①浅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两个头,比目鱼肌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②深层: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运动系统总论》课件

《运动系统总论》课件

保护作用
骨骼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如颅骨保护脑, 胸廓保护心、肺等。
运动功能
骨骼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协同作用,使人 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参与钙磷代谢
骨骼是钙、磷等矿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参与 体内钙磷代谢的调节。
03
肌肉与肌腱
肌肉的分类与功能
骨骼肌
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 产生运动,是体内最多的 肌肉类型。

成人有206块骨,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其 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骨连结
骨连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根据连结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 结和骨性结合)和间接连结(关节)两种。
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与心肌 同属于横纹肌,均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
《运动系统总论》ppt课件
目录
• 运动系统概述 • 骨骼与骨连接 • 肌肉与肌腱 • 关节与运动 • 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调控 •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
01
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 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旋转
指关节绕垂直轴进行的运动,如肱骨 围绕骨中心轴向前内侧旋转为内旋, 向外侧旋转为外旋。
环转
指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 复合运动,如肩关节的环转运动。
关节的生理意义及常见疾病
生理意义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运动,通过关节的运动,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同时 ,关节还具有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保护骨骼和软组织免受损伤。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的,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功能。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动力源,骨骼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连接肌肉和骨骼,使得运动成为可能。

肌肉是组成运动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由肌肉纤维组成,具有收缩能力。

肌肉通过与骨骼相连的肌腱来产生力量,并使身体产生运动。

肌肉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保护内脏器官、保持姿势和产生热量。

骨骼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结构部分。

它们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骨骼还是造血的地方,在骨髓中产生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骨骼还储存有钙和磷等矿物质,通过释放或吸收这些矿物质来维持血液中的矿物质平衡。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

它们允许骨头之间的运动,并提供了骨骼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关节还通过软骨来缓冲和减轻骨头之间的摩擦。

常见类型的关节包括滑膜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

1.运动:运动系统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类型的运动,如行走、跑步和跳跃。

肌肉通过收缩产生的力量使骨骼运动起来。

2.保护:骨骼作为身体的框架,提供了对内脏器官的支撑和保护。

它们可以保护胸部、脑部和脊柱等重要器官免受外部伤害。

3.姿势维持:运动系统帮助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骨骼和肌肉协同工作,使身体能够保持正直的姿势,并支撑身体的重量。

4.热量产生: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这些热量有助于维持体温的稳定,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运转。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运动系统还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如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向肌肉发送信号来控制运动的协调和力量的调节。

循环系统通过向肌肉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帮助排除代谢产物来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总之,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的,它们共同起着支持和推动身体运动的重要作用。

肌肉提供动力,骨骼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连接肌肉和骨骼,使得运动成为可能。

运动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保护、姿势维持和热量产生。

它与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是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的。

它们共同协作,完成运动机能。

以下将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主要由骨骼、韧带和骨骼肌组成。

人类体内共有206块骨头,它们组成了身体的框架,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和形态。

骨骼与韧带交错连接形成了关节,使得身体具有了各种各样的运动能力。

骨骼肌是以骨为基础的肌肉,通过肌腱连接骨头完成运动功能。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和平滑肌组成。

骨骼肌是通过肌肉纤维连接骨骼完成运动功能的肌肉,它是身体最大的肌肉系统,负责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平滑肌分布在全身的内脏器官中,如肠道、血管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内脏器官的收缩,完成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

3. 关节系统关节系统由韧带、关节囊、滑膜和软骨等组成。

它们共同协作,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在关节处实现复杂的运动。

关节的类型包括滑动关节、滚动关节、球关节、骨盆关节等,每一种关节类型都为特定的部位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运动功能。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它们协调和控制着整个身体的各种运动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则负责各个组织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和信息传递,它包括神经末梢和神经纤维。

5.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协同运动系统完成有氧能力和运动损伤的修复。

心脏负责将血液从体循环输送到肌肉系统,以保证肌肉供应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管则是血液的运输管道,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

血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负责输送氧气、抵御外界病原体和促进正常的血凝。

6.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等器官和组织。

它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进出的空气,以及输送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不仅满足身体各种运动的需求,还是身体排除二氧化碳和replenishing 氧气的主要途径。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人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一、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肌纤维组成。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则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心肌则使心脏能够收缩和舒张。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运动。

当肌肉收缩时,它会拉动骨骼,使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够移动。

肌肉还能够保持姿势稳定,使人体能够保持直立姿势。

此外,肌肉还参与到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的平衡。

二、骨骼骨骼是运动系统的支架,由骨头和关节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通过关节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骨骼系统。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使身体能够保持形状和姿势。

骨骼还保护内脏器官不受外界伤害,如颅骨保护脑部、胸骨保护心脏和肺部。

此外,骨骼还参与到造血过程中,生产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三、关节关节是骨骼连接的部分,它使骨头能够相对运动。

关节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

固定关节不可动,如颅骨之间的关节;活动关节能够自由运动,如肩关节和膝关节。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使骨头能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动作。

关节还能够吸收和分散身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保护骨骼和软组织。

此外,关节还参与到感觉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关节的运动和压力感受器,使人体能够感知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

运动系统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它们共同协作,使人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稳定。

肌肉负责产生力量和运动,骨骼起支撑作用,关节使骨头能够相对运动。

这些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协调配合,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

第一节运动系统概述一、运动系统检查法物理学检查,是运动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二、肌力分级0级肌肉完全瘫痪,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5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伟大的苗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 一不动、二不抗、三不阻、四不全一不动不能产生动作二不抗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三不阻不能对抗阻力四不全能抗阻力,但不全面第二节骨折概论1、概论一、骨折的定义与成因1.定义: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

2.成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疲劳性骨折军人骨折和运动员骨折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好发部位:第2、3跖骨和腓骨中下1/3处。

(4)骨骼疾病(也称病理性骨折):有病骨骼(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发生断裂。

二、分类1.根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骨折处皮肤与粘膜是否完整可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形态和程度分为(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分为:裂缝骨折:只是有裂缝,没有完全裂开。

多见于肩胛骨、颅骨。

青枝骨折: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

见于儿童。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按其骨折线方向和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骨骺分离。

上面的记不住不要紧,只要记住裂缝骨折和青枝骨折是不完全骨折外,其它类型的全是完全骨折。

3.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1)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晴枝骨折、裂缝骨折、嵌插性骨折、横形骨折、压缩骨折。

人体八大系统之运动系统

人体八大系统之运动系统

04 肌肉结构与功能
肌肉类型及特点
骨骼肌
附着于骨骼上,受意识支配,具有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等特 点,主要负责身体的运动和维持姿势。
心肌
构成心脏壁,不随意志改变而收缩,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缓慢、 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主要负责推动血液循环。
平滑肌
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受自主神经支配,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 疲劳等特点,主要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血管口径。
常见骨骼疾病及预防
骨折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脊柱侧弯
由于外伤或骨质疏松等原因 导致骨头断裂。预防骨变性、破坏及骨质 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关节活动
度、减轻关节负荷等。
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 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 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预防方法包括补充钙和维生
循环系统为运动系统提供必 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带 走代谢废物。在运动过程中 ,循环系统需要适应运动强 度的变化,调整心率、血压 等指标,以满足运动系统的 需求。
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呼 出二氧化碳,为运动系统提 供必要的氧气支持。在运动 过程中,呼吸系统需要加快 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增加氧 气摄入量。
滑膜性关节
关节面之间由滑膜液填充, 如膝关节、肘关节等,特 点为活动度大且灵活。
关节生理功能
支撑作用
关节作为骨与骨之间的连 接,起到支撑身体重量的 作用。
运动作用
关节与肌肉协同作用,使 身体各部分产生运动。
保护作用
关节囊和滑膜等结构对关 节内组织起保护作用,防 止损伤。
常见关节疾病及治疗方法
关节炎
人体八大系统之运动系统
contents
目录
• 运动系统概述 • 骨骼结构与功能 • 关节结构与功能 • 肌肉结构与功能 • 运动系统发育与衰老 • 运动系统损伤与康复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新 生 儿 颅 上 面 观
四肢骨
上、下肢骨的组成基本相同,分为此在形态上也有其不 同。上肢骨骼形体轻巧,关节松弛,附属结构少,运动灵 活;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便于行走,因而其骨骼形 体坚实粗壮,关节结构稳定性强,连接紧密。
4、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 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 肢骨。 上肢带骨:① 锁骨 ②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① 肱骨;② 尺骨;③ 桡骨; ④手骨;
2、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 内含骨髓。 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其特点是有大量 的细胞间质,并使骨组织成为一种坚硬而有一 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
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分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习惯上称为骨基质,简称骨质。
(2)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肱骨下端和尺骨、
桡骨的上端构成的肘关节。
肱骨图
桡骨和尺骨图
5、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① 股骨 ② 髌骨 ③ 胫骨④ 腓骨⑤ 足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a、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头的构成。
间骨板是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平行骨
板,是原有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更新改建
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骨的解剖结构
骨髓:
①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质内部都
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②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
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
骨膜: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紧贴于关节面
以外的骨面上。
① 外膜:外表面。 ② 内膜:腔面。
骨质: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组成。

它们共同协作,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并保护和支撑人体内部器官。

骨骼系统是运动系统的基础,由206块骨头组成。

骨骼为身体提供结构支撑,使身体保持稳定,并为肌肉和关节提供连接点。

骨骼还参与血液生成、矿物质储存和保护内脏等重要生理功能。

肌肉系统由肌肉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连接在骨骼上,通过收缩和放松产生力量和运动。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壁上,调节器官蠕动和血管收缩等功能。

心肌位于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关节系统由关节和关节囊组成,使骨头能够连接和移动。

关节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等。

关节通过韧带、滑膜和半月板等结构提供稳定性和保护,同时具有减震和润滑的作用。

1.运动和姿势控制: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共同协作,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姿势和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控制关节的运动,从而实现行走、跑步、抓握等动作。

2.保护内脏器官:骨骼系统通过固定和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脑部、胸骨保护心脏等。

同时,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存在也为内脏器官提供了缓冲和保护。

3.维持姿势和平衡:骨骼系统的结构和肌肉的张力共同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例如,脊柱的曲线和骨盆的倾斜保持身体直立,脚底的肌肉和韧带提供支撑和平衡。

4.血液生成和矿物质储存:骨骼系统是血液生成的地方,骨髓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

此外,骨骼中也储存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如钙、磷等,参与骨骼的生长和代谢。

综上所述,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共同组成,它们通过协调运动和提供支撑、保护等功能,使身体得以正常运动和行动。

人们应该通过科学的锻炼和保养,使运动系统保持健康和灵活。

运动系统课件

运动系统课件
步等运动。
02
肌肉拉伤症状
肌肉拉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 、压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肌肉断裂。
03
扭伤原因
扭伤通常是由于关节受到外力 作用或自身姿势不当导致,如
踝关节扭伤等。
04
扭伤症状
扭伤后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 、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关节脱位。
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
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关节系统
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 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 踝关节等。
02
骨骼系统
骨骼的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骨组织
骨基质
骨盐
由骨细胞、骨基质和骨盐组成,具有支撑 、保护和造血功能。
由胶原纤维、骨盐和基质组成,为骨组织 提供结构支持。
由钙、磷等矿物质组成,为骨骼提供硬度 和强度。
骨骼的功能与作用
支撑作用
儿童期
儿童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逐 渐形成各种功能区,如感觉区 、运动区和语言区等。
成年期
成年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 一些退行性变化。
05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损伤
骨折与脱位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程度和稳定性,骨 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稳定性骨折、不稳
致损伤。
注意运动环境
03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天气条件,避免在恶劣环境下运动,减
少受伤风险。
THANKS
运动系统课件
目录
• 运动系统概述 • 骨骼系统 • 肌肉系统 • 神经系统 •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损伤 • 运动系统的康复与保健
01
运动系统概述
定义与组成

运动系统作用

运动系统作用

运动系统作用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组成。

它起着支撑身体、维持姿势、产生运动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作用。

首先,运动系统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由206块骨头组成。

这些骨头之间通过关节连接起来,在人体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骨架。

骨骼系统使身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能够支撑整个身体,使我们能够站立、行走和完成各种动作。

其次,运动系统能够维持姿势。

骨骼系统通过骨骼和关节的联动,使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的姿势。

无论是坐着、站立还是行走,我们的骨骼和肌肉都在不断地平衡着身体的重心,使我们能够保持平衡和站立姿势,完成各种日常活动。

除了支撑和维持姿势外,运动系统还能产生运动。

肌肉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收缩和松弛来产生力量和运动。

人体有数百个肌肉,它们通过与骨骼连接的肌腱,使骨骼在关节处发生运动。

这样,我们就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路、跑步、举重等。

肌肉的收缩还能够产生热量,帮助维持体温,防止我们感到寒冷。

此外,运动系统还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内脏是位于人体躯干内部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肝脏等。

骨骼系统通过形成胸部和腹部的骨壳,为内脏提供了保护。

当我们遇到意外伤害时,骨骼系统能够通过骨骼的硬度和韧性,缓冲和分散外力,减少对内脏的损害。

综上所述,运动系统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支撑身体、维持姿势,还能产生力量和运动,保护内脏。

运动系统的健康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骨骼和肌肉健康,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来促进运动系统的功能和活动。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并保持健康和活力。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关节脱位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常见于手腕 、髋部和脊柱等部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节面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丧失,导致关 节功能障碍。
损伤后康复原则和方法
早期康复
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以减 轻疼痛、肿胀等症状,促 进损伤组织修复。
个性化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 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
逐步恢复运动功能
运动协调
神经系统通过协调不同肌肉群之间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复 杂的运动动作。这涉及到多个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协同工作。
06
运动系统损伤与康复
常见运动系统损伤类型及原因
肌肉拉伤
韧带扭伤
由于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导致肌 肉纤维撕裂。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常见 于踝关节和膝关节。
骨折
在康复过程中,逐步恢复 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预防运动系统损伤措施
充分热身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增加 肌肉和韧带的弹性。
使用保护装备
在进行某些高风险运动时,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如头盔、护膝等。
ABCD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经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多个与运动系统疾病相关的基因,并开展了基因治疗研究。
02
骨骼结构与功能
骨骼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04
长骨
主要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 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名骨干, 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
短骨
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 接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
骨和跗骨。
扁骨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 无机质:磷酸钙 碳酸钙 氯化钙等
•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 粘多糖蛋白等
硬度、脆性 韧性、弹性
幼儿
成人
老人
无机物 有机物
(五)骨的发生和生长
约在胚胎的第 8 ~ 9 周,
中胚层的间充质以两种方 式发育成骨:
次级
骨化自中学心
1.膜化骨,由间充质 枕骨
先形成膜状,然后骨化成
骶角
骶骨尖
(5)尾骨 coccyx
3~4块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是人体退化的 一块骨。底朝上接骶骨,尖向前下游离。
尾骨角
尾骨角
尾骨尖 前面
尾骨尖 后面
(二)胸骨 sternum
位置:胸前壁正中
形态:条形扁骨
颈静脉切迹
组成:
锁切迹
柄:三切迹
体:2~7肋切迹 剑突:形态变化较大,
第1肋 切迹
末端游离。 肋切迹
上关节面、下关节面、齿突凹
第 2 颈椎,又称枢椎 特点:有齿突。
第 7颈椎,又称隆椎 特点:棘突长且不分叉,末端呈结节状
活体易触及,为计数椎骨的标志
上上关关节节突突 寰椎 横突棘齿孔突突
上关节面
后弓 椎体 椎孔 椎体 侧块
横棘突突孔
椎下切迹

下关节突
孔第棘7 突颈椎(枢隆椎椎)
(2)胸椎 thoracic vertebrae
第一章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
骨骼
(skeleton)
运动系统概述
• 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 运动的产生
• 运动中的分工 骨:杠杆 关节:枢纽
被动
骨骼肌:动力

运动系统功能

运动系统功能

运动系统功能
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织,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支持、保护内脏器官、产生力量和控制身体运动。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支持:骨骼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它为身体提供结构支撑,使人体能够维持站立和保持姿势。

骨骼还为内脏器官提供保护,避免其受到外部撞击和压力。

2.运动产生:肌肉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产生力
量和执行身体的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使得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3.姿势和平衡控制:运动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维
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它允许骨骼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身体能够保持平衡和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

4.体温调节:运动系统还参与调节体温的功能。

当人体参与运
动时,肌肉的活动会产生热量,帮助提高体温。

同时,通过运动,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身体的恒温。

5.血液生产:骨骼内有骨髓,它是血细胞的产生和发育的地方。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维持身体正常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总的来说,运动系统在人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身体的结构支持和运动产生的力量,还参与了姿势和平衡的控制、体温调节和血液生产等功能。

保持身体健康的运动系统对于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身体运动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运动系统课件ppt

运动系统课件ppt

按病因分类: ①先天性畸形,由基因异常和(或)发育中的环境因素所致。 ②创伤,由急性暴力引起(如骨折、脱位与软组织损伤)或 慢性劳损引起(如慢性腰肌劳损)。 ③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 ④非特异性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⑤代谢性疾患,如骨软化症、痛风等。 ⑥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囊性骨炎、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等。 ⑦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病。 ⑧肿瘤,以骨、软骨、滑膜肿瘤较多见,而肌肉韧带肿 瘤较少见。 ⑨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系统疾病,脊髓灰质炎大脑 瘫后遗的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
LOGO
运动系统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系统组成
组成 结构 功能
组成 结构 功能
组成 结构 功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LOGO
人体运动系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LOGO
一 运动系统组成 二 运动系统功能 三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 四 运动系统常用器械
提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

不规则骨:功能多样,如椎骨
一、骨骼
骨膜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4、骨的结构
骨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密质:坚硬致密 骨松质:海绵状、小梁
B
D
A
C
黄骨髓 骨髓腔内(学前儿童时期为红骨髓)
红骨髓 骨松质的腔隙内
无造血功能(可转化)
有造血功能
4、骨的结构
骨的成分
有机物:成人约占1/3,含蛋白、多糖等,赋予骨弹性和韧性
选出骨骼的功能
01
骨骼的功能:
一、骨骼
支持体重
构成人体支架
造血
保护内脏器官
储备钙、磷
一、骨骼
占体重20%
1
骨的分类:
2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3
一、骨骼
01
02
03
04
05
长 骨:分布四肢
短 骨:分布腕、跗等部位
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扁 骨:位于颅、胸、盆部
保护内部的脏器
人体的结构层次
我们平时依靠什么进行运动的?
第一节 运动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1、组成: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2、功能: 运动 构成轮廓 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
运动系统概述
01
请输入文字内容
02
骨是不是骨骼?
骨和骨连结组成的人体支架,称为骨骼。 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借骨连结组成。
储备钙、磷 收缩 造血 保护内脏器官
肌腹 肌腱
骨骼肌的结构层次:
肌纤维→肌束→肌腹
运动系统的分工
骨:杠杆 关节:枢纽 骨骼肌:动力
02
被动
主动

神经生物学第四篇运动系统

神经生物学第四篇运动系统
二、 感觉信息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运动的发起 运动的执行 慢速跟踪运动(slow pursuit) 闭合环路(closed loop) 射弹运动(ballistic movement) 开放环路(open loop)
运动单位的发放频率调制 增加单位时间内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数量。运动 神经元的发放频率愈高,运动单位产生的张力愈大。 运动单位的募集 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的数量。激活的运动单位 愈多,肌肉产生的张力愈大。 运动单位的募集 ---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γ神经元兴奋→梭内肌收缩(两端收缩成分收缩)→肌梭敏感性↑→传入冲动↑ → α神经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肌紧张↑
骨骼肌的结构特征
肌浆中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肌浆中具有特殊的复杂的 肌管系统
功能
控制α运动N元 →发动肌肉运动 控制γN元→调整肌梭敏感性,配合运动 控制中间N元→改变拮抗肌运动N元运动,合适强度 锥体束主要对四肢远端肌肉作精细调节,特别是手指的活动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
经典锥体外系:指皮层下尾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下行控制低级N元的系统 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 旁锥体系(Parapyramidal system)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patterns of contraction)
二、 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
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Single muscle twitch) 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有效刺激而产生 的一次收缩。 (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强直收缩 由多个有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重叠 形式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