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的一点看法

合集下载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根据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通过合理的规划、调配和管理,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资源的自然分布、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等。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分布是不均衡的。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比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充足;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这种自然分布的不均衡,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缓解这种不均衡,我们需要建设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短缺的地区。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我国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

通过南水北调,将长江水引向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也是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

农业用水通常占比较大,但农业用水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业用水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较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则与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用水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合理分配水资源。

比如,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适当压缩农业用水规模,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同时,加大对工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效率;对于生活用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在水利工程中变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配置指的是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可用的水资源,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并保护生态环境。

在本文中,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方法和考虑因素。

一、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工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以满足人们生活、农业、工业和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来提高利用效率。

通过水利工程,可以收集、储存和分配水资源,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 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不仅仅是人类的需要,还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保护湿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同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水利工程的水资源配置,可以将资源输送到需求较大的地区,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

二、水资源配置的方法水资源配置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地区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水库建设:水库是最常见的水资源配置方式之一,通过建设大型水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分配。

2. 灌溉系统: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可以将水资源有效地输送到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3. 水资源转移:有些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有些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建设水资源转移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缺水的地区。

4. 水资源治理:通过科学管理水资源的使用,制定合理的配额和限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水资源配置的考虑因素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 水资源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方向(如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评估各个领域的水资源需求量,以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

心得体会:关于水资源合理规划配置的思考

心得体会:关于水资源合理规划配置的思考

心得体会: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农业增产严峻的水资源现状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的日益扩展,水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也十分严峻,水资源数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与污染加剧、浪费严重同时存在,造成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失衡,给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0多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5%,居世界百余国家之后,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大面积的连续枯水与连续丰水年往往交替出现,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不平衡。

各大江河流域中,有的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有4000立方米,有的流域则只有数百立方米。

黄河与海河是华北地区的两大河流,这两个流域都是水资源贫乏的流域。

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593立方米,海河流域则只有约274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但水污染情况又非常严重。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松花江、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也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约有50%的地区遭到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国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

就生产用水来说,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

大水漫灌不仅造成用水浪费,而且也是引起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以及污染、浪费严重,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在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为原则,开展水资源合理规划配置,提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规划,成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作用及潜力的重要任务。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将有限的水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水部门和用户,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效益。

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用水需求,也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农业领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精准供水,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用水的分配,优先保障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作物用水,能够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可以显著减少新鲜水的取用量。

例如,一些化工企业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回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布局企业,实现水资源的集中供应和统一管理,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对于居民生活用水,优化配置同样不容忽视。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都是实现生活用水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同时,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供水设施的建设,确保居民用水的稳定供应。

水资源优化配置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都需要一定量的水来维持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人类的经济活动用水,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用水权益。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水资源工程是一门涉及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支撑的重要保障。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是水资源工程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探讨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是统筹考虑各种用水需求和水资源供应状况,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多方配合和协调利用。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是满足各种用水需求,并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合理配置首先需要明确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其次,要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增长趋势等因素,全面考虑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确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最后,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供应保障水资源供应保障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和基础。

采取多种途径增加水资源供应,如建设水库、调水工程、水源涵养工程等。

同时,对水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需要注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 合理配置用水合理配置用水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内容。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旱涝保收的农业来说,通过提高灌溉的水利用率来减少用水量;对于城市水供应来说,采取储水、限制供水、节约用水等办法,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提高用水的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等措施。

3. 绿色生态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另一个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建设需要在水资源利用方案和水资源管理中贯彻落实。

通过合理规划、巧妙设计、科学管理,实现人类和水资源、生态环境的良好和谐。

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案例1. 海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海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资源来源,为满足京津冀地区人民的用水需求,进行了海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将有助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等问题。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更影响着工业制造、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人类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方面都依赖于水资源的供给。

因此,合理配置水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公平合理水资源配置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群体或地区,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用水权。

经济效益水资源配置应考虑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生态平衡水资源配置应当注重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水资源的永续供应。

水资源配置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的重要挑战。

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配置的实践水资源调度通过对地区内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利用,保障各个行业和居民的基本用水需求。

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渠、引水工程等,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水资源供给。

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机制,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水资源配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

只有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水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珍贵的水资源,共建美丽的家园。

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水资源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但水资源本身并不均匀分布,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和水质情况都存在差异。

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水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较少,尤其是北方地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质恶化等问题。

1.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管理不规范导致的。

一些地区存在着浪费、损失、污染等问题。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随意浪费水的现象,一些农业灌溉用水也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2.水质下降水资源污染是影响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据国家监测,我国水资源中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中城市、工业区和沿海地区的水质情况更加严峻。

3.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这些地区的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旱季时更为突出。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通过调节水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水资源的供给结构,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以满足各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在于: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分配水资源,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改善水质水资源优化配置也可以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通过减少和防止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保证水资源的纯净和可持续性利用,同时也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

3.缓解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

透过调控水资源的供应结构和需求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还可以满足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

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

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

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水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分析1.全球水资源状况全球水资源总量有限,分布不均衡。

据统计,全球可利用淡水总量约为200万亿立方米,其中只有约1%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

2.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水资源需求量巨大。

然而,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供需差距。

3.当前存在问题(1)过度开采与浪费: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环境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等造成了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二、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的重要性1.提高绿色发展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

通过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人民生活需求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通过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质量等方式,可以确保人民生活所需的饮用、生活、农业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在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前,通过科学合理地调度和利用水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灾害,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优化配置与利用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监管和有效管理。

城市水资源配置与节水管理

城市水资源配置与节水管理

城市水资源配置与节水管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水资源配置和节水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水资源配置城市水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城市内各个领域和地区。

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可以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并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项有效的水资源配置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例如,合理规划供水管网、排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市供水和排水能够顺畅运作。

2. 水资源的量化和监测:城市管理者应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和使用效率。

通过监测水资源的变化,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

3. 多元化供水途径:城市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水资源供应方式,减少对某一水源的依赖。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倡雨水收集利用,开发地下水等等。

二、节水管理节水管理是为了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合理的节水管理,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宣传教育:城市应加强对公众的节水教育宣传,让人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宣传活动、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节水知识和技巧,引导大家采取节水措施。

2. 技术创新:城市应积极推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开发节水型家电、智能水表等新技术,提高用水的效率。

3. 价格机制: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机制,引导公众合理用水。

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水价和梯度价格,鼓励公众降低用水量,实现节约用水。

4. 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推动城市的节水管理工作。

例如,设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调控。

结语城市水资源配置和节水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水资源,采取可持续的节水措施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积极推动节水意识的普及、技术的创新以及政策的引导,我们可以共同努力,打造更加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水利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开发和利用的工程系统。

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合理配置水资源还可以缓解地区之间的水资源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1. 公平公正原则:水资源配置应当实现公平和公正,确保各类用户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平等权益。

2. 综合整体原则:水资源配置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因素,实现整体最优。

3. 应急优先原则:水资源配置应当优先满足饮水和灌溉等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4. 加强技术支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水利工程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1. 水资源保护策略: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2. 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通过科技创新和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方式。

3. 水资源调控策略: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度和调控机制,合理分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

注重跨流域调水和水资源调配的优化。

4. 水资源权益保障策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保障各类用户的水资源权益。

完善水资源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定价和交易。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的推广与应用1. 加强水利工程人才培养:加大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具备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的人才队伍。

2. 推广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加强国内外水利工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提高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水资源优化配置 问题与建议

水资源优化配置 问题与建议

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建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关键且紧迫的问题,涉及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方面,首先,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核心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水资源差异极大,导致部分地区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其次,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的水资源在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中被浪费,这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全面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应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最后,应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水资源问题的良好氛围。

总之,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手段,我们可以逐步解决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

在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不仅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制约,也对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水资源的供应不稳定,雨季时水量充足,而旱季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缺水情况。

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规划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对水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以及需求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的调配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跨区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但跨区域调水工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并且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

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农业用水是一个关键环节。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也能够实现农业用水的优化配置。

工业用水方面,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能够对这些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还能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用水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污染和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水资源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将有限的水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户和用途中,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这一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如水资源的总量和时空分布、用水需求的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

在过去,由于对水资源的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善,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一些河流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生态流量得不到保障,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农业用水方面,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首先需要对水资源的总量和可利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

这需要依靠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种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价。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比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较为短缺,在配置水资源时就需要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统筹规划。

用水需求的预测也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不同领域(如工业、农业、生活等)的用水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而忽视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保障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维护生态平衡。

例如,在一些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中,要预留一定的生态流量,以维持河流的生态功能。

除了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问题,水资源配置还涉及到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因素。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导致城市水资源面临着短缺、污染等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水资源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许多城市过度依赖地下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甚至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同时,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先天不足。

而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用水需求远远超过了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其次,水资源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使得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也给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水资源的开发方面,要注重开源与节流并重。

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水源,比如开展雨水收集利用、推进海水淡化等技术的应用。

雨水收集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非饮用用途。

海水淡化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在一些沿海城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水龙头等,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在工业生产中,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在水资源的配置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机制。

根据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制定水资源分配方案。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水价调节等手段,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水资源管理中资源配置浅谈

水资源管理中资源配置浅谈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配置的作用1.1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依据1.1.1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设定社会效益目标。

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下,我国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给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是有关部门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

首先,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各个主体在参与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该制度来进行社会效益目标的制定,从宏观上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管理。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相对多,但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十分少,总量控制制度下,专业人员经由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算,也就可以从根本上结合周边用水需求,对区域河流的总用水规模和取水规模加以有效控制。

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来看,区域缺水情况和程度都会影响到其发展,这同样是用水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一个方面,因此,社会效益的确定应根据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来进行,促进水资源配置工作的顺利实施[1]。

从区域缺水量程度、大小来反映社会效益目标,其公式如下:maxf1(x)=-max{∑j=1J[Dj-(∑i=1Ixij+∑c=1Cxcj)]}式中:xcj——公共水源c向j用户提供的供水量;xij——独立水源i向j用户提供的供水量;Dj——的是区域i用户的用水需求。

1.1.2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设定经济效益目标。

在水资源管理和配置领域,在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同样包含了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这一制度的设定可以辅助水资源管理、配置经济效益目标的设定。

如果能够在水资源领域将用水效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使得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减少水资源利用的浪费问题[2]。

水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具体指的是一切水资源利用和配置工作中的节水工作,经由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可以将生产生活中的水资源消耗量大大减少,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水资源配置经济目标为区域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具体为供水费用与供水效益的最大差值。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整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人群的用水需求。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在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通过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可以使水资源从富足的地区流向匮乏的地区,保障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用水。

其次,优化调整水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过去,由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比如,农业灌溉中采用粗放的大水漫灌方式,工业生产中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等。

通过优化配置,可以引导水资源流向用水效率更高的领域和环节,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再者,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河流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

通过科学的配置和调整,可以保障生态用水,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水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这种分布不均给水资源的调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难以协调统一。

为了实现水资源配置的优化调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其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同时,加强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节水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供给和利用能力。

再者,推进水资源的市场化改革。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合理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水资源的供给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这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还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严重缺水。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极度匮乏。

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如果不进行合理配置,必然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过度开发水资源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总量持续攀升,如果不能合理配置水资源,就无法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要清楚地了解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水质状况以及时空分布特点等,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根据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结果,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出长远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规划要统筹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明确不同用途的水资源分配比例和保障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是优化水资源的调配工程。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泵站等,实现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之间的调配。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度是至关重要的。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策略,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

一、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水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同时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二、水资源调度的原则1.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需求水资源调度的首要原则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人类饮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经济需求包括水力发电、水运和旅游等方面;生态需求则主要是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平衡供需关系水资源调度需要平衡供需关系,合理调配各个水利工程之间的水资源。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估和需求预测,提前安排水资源的供给和分配,以确保各个领域的需求得到满足。

3. 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调度中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损失,保障未来世代的水资源需求。

三、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的方法1. 多级水库的协同运用多级水库的协同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方法。

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实现上游水库的蓄洪和下游水库的供水,以及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互补,达到最优的水资源利用效果。

2. 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度在一些跨流域水资源调度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跨流域调度机制,实现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转移和配置。

这需要在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下,进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分配,以实现更优质的供水方案。

3. 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度。

通过传感器和远程监控系统,对水库水位、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测,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细管理和调度。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云南省水资源配置的一点看法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引自《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下面将分成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目前水资源配置的主体框架和思路、云南省水资源配置拙见三个部分来阐述。

1 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国家科技攻关和水科院水资源所做工作,水资源配置分为如下几个重要发展阶段:①萌芽20世纪60年代关于水库优化调度是水资源分配研究的萌芽;②水资源评价阶段(“六五”攻关)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分析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问题的基础。

由于华北地区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造成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

1983年国家将《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列为“六五”(1981~1985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第38项,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该项目包括9个课题,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等单位承担。

“六五”攻关中对水资源评价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比较科学全面的对华北地区水资源数量、质量和特点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大量水文水资源观测站点,为后期的水循环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③“四水转化”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配置(“七五”攻关)继“六五”之后,“七五”(1986~1990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第57项,《华北地区及山西能源基地水资源研究》课题在“六五”期间对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水分运移观测资料,探讨了包气带水分的运移规律,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机制和变化规律,在理论和实际计算上均有所创新。

报告中研究了农田蒸散发和潜水蒸发规律、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新的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非饱和土壤水零通量面的发生、发展和消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在入渗补给量和蒸散发的计算中应用,并通过小区实验研究和大区水均衡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平衡分析和“四水”转化规律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化认识“四水”转化规律,提高水资源评价精度以及指导农业节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配置调度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通过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水循环分析,以及水均衡观测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区域“四水”转化关系,提出了华北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等评价成果,并开展了华北地区节水、地表地下水联合运用、规划水平年的供需平衡分析等,初步形成了华北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科技支撑。

“七五”攻关将水资源分配的概念从以水库调度为主要内容的地表径流分配推进到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合调控,并考虑到了地表水文过程和地下水转换的动态关系,从水源上扩展了配置的口径。

此阶段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已现雏形。

④基于区域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配置(“八五”攻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越来越明显,水资源配置与区域宏观经济越来越密切。

而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以需定供”还是“以供定需”,都将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分离开来考虑,要么强调需求,要么强调供给,忽视了水资源供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

为了避免这两种单一分析方式的弊端,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供需动态平衡为目标的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研究应运而生。

因此,在“八五”(1991~1995年)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进行了“华北宏观经济多目标水资源规划模型”课题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技术援助项目《华北水资源管理》(UNDP CPR 188/068),开发出了华北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相应的模型系统,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手段。

在该研究课题中,首次利用水资源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应的系统分析决策模型。

该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定量的揭示了宏观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和水环境系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发展了水资源规划的理论和方法;(2)将单决策者模式下的切比雪夫(Tchebyeheff)决策方法发展和扩大为可处理半结构化问题的、考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多层次、多目标、群决策方法;(3)研制了一批适用于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中各主要方面的通用数学模型;(4)建立了我国当时数据装载量最大的通用水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并研制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八五”项目研究将水资源配置从理论上作了深入推进,提出水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密切关系,并实现了定量化分析与优化模型,明晰了与社会发展目标关联下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为水资源配置研究开拓了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⑤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和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九五”攻关)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西北地区,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水循环过程和结构,使得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日趋突出。

基于此,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下,提出了“九五”(1996~200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以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保护准则及生态需水为攻关突破口,开展了跨部门、多学科的联合攻关。

“九五”西北水资源攻关课题的三项关键技术是:(1)西北地区的发展界限——水资源承载能力;(2)生态系统的允许状态——生态保护准则与生态需水;(3)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互关系——水资源合理配置。

其中,以生态系统需水量的研究为基础,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分析提供依据。

以水资源配置的研究为核心,通过合理配置确定国民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合理比例,同时为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提供基础,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平衡协调区域发展模式、生态系统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三者之间关系,达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通过“九五”攻关研究,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式以及相应的水资源评价层次化体系,建立了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该方案在原则上坚持水土平衡,以水定发展规模,提高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匹配程度;坚持水量平衡,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对于黄河流域坚持水沙平衡,进行减沙增水的综合调控;在内陆河流域片坚持水盐平衡,通过地表水一地下水联合利用解决春旱和次生盐渍化问题。

在“九五”攻关成果基础上,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经过广泛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必须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水资源。

在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水循环转换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水各占50%的基本配置格局。

该项研究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⑥基于实时调度的水资源配置与调控(“十五”攻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用水量不断攀升,水问题的核心在于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流域水资源调配格局不当引起经济、生态问题。

因此,建立与流域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格局和高效经济结构体系,统一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针对上述问题,“十五”(2001~2005年)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中提出面向全属性功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概念。

天然条件下,水资源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因其物理性质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因其化学性质而具有的环境属性,因其生命组成物质特性而具有的生态属性。

而社会用水使得水资源具有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服务功能,所以水资源具备明显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上述五种基本属性关联伴生,某一属性的破坏不仅影响与其伴生的资源服务功能,而且还会给其他属性功能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必须以维护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全属性功能为目标。

其内在决策机制包括五个方面,自然属性的维护必须以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机制为准则,社会属性的维护是以平等机制为准则,生态属性的维护以水分—生态演替驱动关系为决策机制,经济属性的维护以水分—经济的互动机制为准则,环境属性的维护是以水环境可承载性维持为准则。

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是水资源调配的科学基础,“十五”攻关中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以“模拟—配置—评价—调度”为基本环节的流域水资源调配四层总控结构,为流域水资源调配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

该层次化结构体系以“模拟—配置—评价—调度”为基本环节,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基础模拟、宏观规划与日常调度,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耦合和嵌套,进而通过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调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持,有效实现了规划层面的宏观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操作层面的实时调度方案的总控与嵌套,保障了水资源实时调度的宏观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在配置的水资源范围上,“十五”攻关中作了进一步扩展,从常规水源扩展到了非常规水源,包括径流性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等被纳入到配置范围,土壤水、大气水通量等也通过植被生长调控、雨水利用等方式得到合理配置,除了一次性的水资源,处理后污水、中水等再生性水资源利用也得到了重视。

⑦基于ET的水资源整体配置(“十一五”攻关)流域水循环是流域水资源调配的科学基础,对流域水循环的模拟是水资源调配的前提条件。

“九五”攻关中提出了二元水循环的认知模式,“973”项目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的研究真正实现了二元水循环模拟以及提出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层次化全口径水资源评价方法,通过该研究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集总式水资源调配模型耦合起来,这是实现二元水循环过程的整体模拟的关键,并在海河GEF项目中对这一思路进行了进一步实践。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考虑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过程,水资源配置的核心实际是关于流域耗水的分配和平衡。

而以往的水资源配置多是在静态评价的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所以流域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动态考虑水循环过程和水量供用耗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在评价不同区域允许耗水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区域自然ET和人工ET的合理配置,从而真正实现流域水循环基础上的水资源整体合理配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流域及区域通用化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模型分析系统研制”中提出了流域水量平衡和允许耗水量的概念,指出流域水量平衡是指流域某特定时段内总来水量(包括降水量和外调水量)、蒸腾蒸发总量、总排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水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于分析给出合理的区域和行业水资源消耗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