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Word版)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Word版)

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第五单元第一课【基础巩固】1-8题选择题:1C5B2A6A3B7D4D8A【拓展提升】9、(1)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的战略。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它干涉别国内政,公开地*反苏。

10、(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展开军事、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对抗。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基础巩固】1-5题选择题:1B2A3A4A5B【拓展提升】6、(1)美国是战后初期最富强的国家;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期;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等。

(任答一点)(2)美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通过立法促进就业;重视科学研究,加太对科技和新兴工业的投入。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5题选择题:1C2A3A4A5C【拓展提升】6、(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德国经济值居前列,英国加入欧共体后经济发展迅速。

欧洲走向联合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也极大地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3)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和平发展。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史前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 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 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1/6三国吴永安三年(260 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 C2. B3. A4. C5. A6. B7. C8. C9. B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

12.(1)如“地球出汗”。

(2)由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多等原因,大气增温现象日趋明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

13.①大气污染。

②自然因素:多“逆温”、无风的天气。

人为因素:居民燃煤和工业排放废气。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1.D 2.B 3.B 4.A 5.C 6.D 7.B 8.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9.答案一——数量问题:人口多,增长快,使自然资源消耗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多,还会影响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答案二——素质问题: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数量难以有效控制。

答案三——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素质问题: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1. C2. B3. B4. A5. C6.C7.B8.B9.C1 0.(1)自然因素:风力、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2)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II.材料中的'“烧烤摊点”既污染环境,又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两位小学生呼吁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

1 2.(1)人均耕地少,耕地破坏严重;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一)母亲河黄河【基础巩固】1、黄河2 - 8 题选择题:2C3A4D5C6B7C8A9、(1)略(2)渭河汾河龙羊峡三门峡(3)黄土高原(4)祁连山太行山(5)地上(6)乱垦滥伐。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

【拓展提升】1、A3、C4、A5、降水集中在夏季;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较为疏松。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二)母亲河长江【基础巩固】1、长江2 - 10 题选择题:2C3B4C5C6A7C8B9D10D11、(1)青海重庆上海C J 东(2)宜昌湖口(3)汊江湘江(5)洞庭湖鄱阳湖(6)防洪【拓展提升】1、A2、D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浙教版(三) 秦岭淮河分南北【基础巩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自然环境气候秦岭一淮河3、自然环境4、低大5 - 13 题选择题:5D6C7D8B9D10C11D12A13A14、秦岭一淮河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小于0℃河流封冻情况不封冻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拓展提升】1、B2、A3、(1)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湿热( 2)C(3)青藏青稞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花多少代价去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生活的时代印记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参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参考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参考[1]〕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 2.规范准则 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D 5.C 6.A 7.D 8.A 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交通规则(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规则之“变”(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人类活动的范围 2.社会发展废止 3.国家法律社会制度4.D 5.D 6.C 7.A 8.B9.(1)成文规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中国人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2)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

(3)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

[拓展提升]1.(1)从没有裁判到使用裁判执法;从以吆喝、喊叫和手势行使职权到使用哨子执法。

(2)规则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略2.(1)交通井然有序的原因是人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交通混乱的原因是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

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分享交换 2.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 3.传媒媒体4.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5.B 6.B 7.A 8.D 9.A 10.C1.身体动作语言图画纸印刷术2.语言传播的方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6000年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多种多样。

3.狼烟,主要使用在军事活动中,使用方便,但传播速度较慢,不易发觉,内容单一,缺乏形象感;钟鼓,主要用于时间提示,传播速度快,但传播内容简单,转瞬即逝,缺少形象感,不便于保存;梅花,主要用于个人之间,使用简便,传播速度慢,信息不清晰,使用范围小;鸿雁,主要用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之间,传播范围受限制小,但使用不方便,传播信息量小。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仔细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习题,学会洒脱;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一) 母亲河黄河【基础巩固】1、黄河2 - 8 题选择题:2C3A4D5C6B7C8A9、(1)略(2)渭河汾河龙羊峡三门峡(3)黄土高原(4)祁连山太行山(5)地上(6)乱垦滥伐。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

【拓展提升】1、A2、C3、C4、A5、降水集中在夏季;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较为疏松。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二) 秦岭淮河分南北【基础巩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自然环境气候秦岭一淮河3、自然环境4、低大5 - 13 题选择题:5D6C7D8B9D10C12A13A14、秦岭一淮河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小于0℃河流封冻情况不封冻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拓展提升】1、B2、A3、(1)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湿热( 2)C(3)青藏青稞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三) 认识台湾【基础巩固】1、一澎湖列岛钓鱼岛2、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3 - 10 题选择题:4C5A6B7C8C9D10D11、(1)略(2)福建钓鱼高雄(3)日月潭(4)分布在台湾岛西部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宜居住。

【拓展提升】1、火烧寮2、日月潭浊水溪3、C4、(1)台湾玉太平(2)B(3)D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不仅具有传统功能,还是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的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一)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显著【基础巩固】1、平原广阔气候湿润2 - 7 题选择题:2D3C4C5B6D7C8、在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可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考虑),举例略。

【拓展提升】(1)准噶尔塔里木内蒙古(2)天山油气新疆维吾尔上海黄长(3)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4)C(5)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有利于弥补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基础巩固】1、太行秦岭黄土2、干燥寒冷湿润炎热疏松水土流失3、信天游腰鼓窑洞4 - 13 题选择题:4C9D5D10A6B11B7A12C8B13D14、(1)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秦岭黄河(2)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3)北温北方二(4)略(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祓保护;② 夏季多暴雨;③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④ 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① 采取檀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拓展提升】1、C2、A3、D4、(1)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华北平原秦岭祁连山脉(2)d(3)丙该地地势较高,位于向阳地带,适宜建住宅。

(提示:乙处为沟壑,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甲处位于该地区的阴坡,阳光条件差)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三)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基础巩固】1、香港澳门2、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3、侨乡4 - 11 题选择题:4C5A6D7A8B9D10D11A12、(1)珠江京九线广州深圳南海珠诲(2)香港澳门(3)C(4)A【拓展提升】1、广东福建2、B3、(1)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2)深圳香港珠海澳门(3)台湾樟 (位置略)。

7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7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7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7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能准确了解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主要依据的是 ( )A.史书B.文物C.口头传说D.图片、音像2.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 ( )A.用火烧烤事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过定居生活3.关于陶器与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彩陶B.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黑陶 X k B 1 . c o mC.陶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的专门发明,其它地方不可能制作D.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唐三彩显示了高超的制瓷艺术4.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并与湖北省著名风景区神农架得名相关的是( )A.黄帝B.炎帝C.禹D.有巢氏5.属于古代尼罗河流域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是 ( )①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②修建金字塔③建造空中花园④营建了乌尔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6.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地处亚非洲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在古代西亚,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阿蒙神被人们供奉B.种姓制度下人们不平等C.象征王权的司母戊鼎D.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埃及曾经建立过横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大帝国B.希伯来人流落到世界各地,统称为犹太人C.尧、舜、禹被称为中国的人文初祖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周口店9.“北京人”主要食物获得方式是 ( )A、采摘或挖掘植物的果实、块根B、猎取动物C、以上二者都是 D.用火烧死野兽10.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发明的生产与生活工具有 ( )①石耘;②石磨棒;③石磨盘;④陶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B.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C.司母戊大方鼎D.蛋壳黑陶杯12.发明“人面鱼纹彩陶器”的遗址是在 ( )A、河姆渡村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村人13.反映的是神农氏的事,具体是指 ( )①发明耒耜,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_3.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填空题(一)写出下列标志性的事件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5、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6、①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是②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是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会议是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7、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三)填写下列事件的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4、“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时间7、*起止时间:8、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是9、到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年级下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年级下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年级下册答案1、81.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中医疗法逐步应用在治疗过程中。

下列有“医圣”之称的是()[单选题]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正确答案)D.贾思勰2、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从独立到现在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单选题]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激化C.种族之间矛盾尖锐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的是( ) [单选题]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正确答案)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4、12.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是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分封弟子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5、46.清朝学者赵翼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单选题] *A.唐高祖李渊B.宋太祖赵匡胤(正确答案)C.元世祖忽必烈D.明太祖朱元璋6、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正确答案)C.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D.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单选题] *A. 鸦片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正确答案)D. 解放战争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B.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C.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正确答案)D.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传9、21.《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建立和治理隋朝的历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苏科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苏科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苏科版第1单元第5课“和同为一家”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A[提示:唐太宗在新疆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新疆设置了北庭都护府。

] 2.B3.D[提示:①与唐蕃交往无关。

④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4.B[提示: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了。

]5.D6.D[提示:唐玄宗时对许多少数民族首领进行了册封。

]7.A8.C[提示:株韬生活在我国的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

]9.C[提示:唐玄宗册封粟末棘鞠首领为渤海郡王后,粟末秫羯政权就以“渤海”为号。

] 10.D[提示:粟末棘羯居住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而回纥剡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

] 11.D12.D[提示:吐蕃在青藏高原地区,回鹘和棘辐都在我国的北方。

]13.D[提示:唐玄宗曾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巩固提升性训练】1.A[提示:这两个都护府分别是唐太宗和武则天为了管理西域设置的行政和军事机构,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

]2.B[提示:吐蕃也有农业和手工业。

]3.B[提示: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定都逻些。

]4.B[提示:“贞观”说明是唐太宗时期,这一时期远嫁吐蕃,促进汉藏友好交流的是文成公主。

]5.D[提示:文成公主第一位嫁到吐蕃,金城公主第二位嫁到吐蕃,而另外两个选项都是汉朝人。

]6.D[提示:藏族的祖先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7.B[提示: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后改名为回鹘,最早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后来迁到现在的新疆和甘肃等地。

]8.D[提示:棘鞫生活在我国的黑龙江和松花江一带,是满族的祖先。

]9.B10.C[提示:唐玄宗在位时,对一些少数民族首领进行了册封。

]11.D[提示:A是藏族的祖先;B是维吾尔族的祖先;C是满族的祖先。

]12.C[提示:白族的祖先是六诏,而鞣鞫是满族的祖先。

]13.(1)检赞干布;文成公主(2)粟末棘鞠(3)苍山洱海;南诏;云南王14.(1)唐太宗。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八单元参考解答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八单元参考解答

如何提高作业本的正确率
熟练掌握知识点
要提高作业本的正确率,首先要熟练掌握相关的 知识点和技能。可以通过复习教材、笔记和做题 等方式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
善于总结归纳
对于经常犯错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总结归纳 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这样可以避 免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提高作业本的正确 率。
七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八单 元参考解答

CONTENCT

• 作业本概述 • 作业本内容解析 • 作业本答案解析 • 作业本使用建议 • 作业本常见问题解答
01
作业本概述
作业本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清晰
作业本按照知识点顺序进行编排,每个知识点后都 配有相应的练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题型多样
作业本中的题目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和思维能力。
查找资料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查阅相关的教材、笔记或在线资源, 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思路。
请教他人
如果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 他们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思路或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难 题。
如何避免作业本中的常见错误
仔细检查
在完成作业后,要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和 解题过程,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对于不 确定的题目,可以重新审题或再次检查。
细心认真
在做题时,要细心认真。注意审题、推理、计算 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因为粗心或疏忽而导致的 错误。
及时反馈与纠正
在完成作业后,要及时反馈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或查阅答案等方式来 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及时纠正和改进。这 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提高 作业本的正确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参考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
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泉州开拓
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
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
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
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
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
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
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
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
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
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
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
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

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
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
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
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
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
安县。

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
区域分全国为十道。

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
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
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