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综述
一、引言
现代汉语虚词历来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其中表转折的连词又是难点中的一个难点。
本人自知才疏学浅,无法也无力对转折连词的研究做出多少开荒式或创新的贡献,也无意对前贤的文章或研究成果吹毛求疵,只能尽自己所能拾遗补缺,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而述之,试图做一个梳理性的工作,以便以后做此方面的研究时,有一个导向性或条理性的东西可供参考查阅。
二、正文
1、概说
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连词有的能单独出现或使用,有的成对或成组出现。
根据我们在查阅的各家虚词词典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确定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连词的具体数量为8个或8组,它们分别为:不过、(虽然┅┅)但是、(虽然┅┅)但、而、然而、可是、可、只是等。
下面就从释义、分类、同义辨析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
此外,有的象“但却”这样的语言符号到底算不算一个连词甚或一个词,各家学者对此争论不一,众说纷纭,至今还无定论,本文姑且不把它包含其中,待时机成熟后再另行讨论。
而“却”这个词语虽然属于表转折的副词,但由于在同义辨析时,更能凸现“但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用法,因此在介绍有关“但是”的部分中会有所涉及。
还有,有的词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这里只讨论其作为表示转折的连词时的用法,余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各种特殊情况先在此交代清楚,免得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2、词典释义
下面我们就以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和北京大学1955和1957级语言班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例释》)为基本,结合其他各家的词典或教材,对各个词的语法意义略作解释:
⑴、“不过”:表示转折,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或补出同上文对立的意思。
例如:
质量和样式都好,不过颜色多少查一点儿。
半起事来挺卖劲,不过有时性子急一点儿。
我把这次观看坐禅的场景告诉了一位研究佛像的日本女硕士生,她说想亲自去体验一下,并和我约好了时间一起去。
不过,后来由于她临时有事未能去成。
(梁正中)
今后我还会和刘冬虎在一起学习,不过,他只是我的一般同学。
(铁凝)
⑵、“但是”:表示转折,提出跟上文相对立的论述,或补充、解释、限制上文。
例如:
不太合格,但是有门儿。
(王蒙)
创作是无止境的,技法也有多种多样。
但是,当生活开始讲话了,作家就应当沉默。
(蒋子龙)
抗日,大家赞成,这件事已经做了,问题只在于坚持。
但是,还有一件事,叫做民主,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做。
(毛泽东)
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
(毛泽东)
⑶“但”:意义基本同“但是”(具体区别见下文)。
例如:
发展经济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但发展不是冒险的无根据的发展。
(毛泽东)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
⑷、“而”:表示转折,跟上文相反或补充上文。
例如:
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的。
(朱自清)
那种认为军方一直在隐瞒真相而暗中对“外星人”和“飞碟”进行秘密研究的说法毫无根据。
(乔叶)
⑸、“然而”:表示转折,提出跟上文相对立的论述,或补充、限制、解释上文。
例如:
坡顶上横卧着一条干瘪的、疲倦的乌云,然而天空却是晴朗的。
(张贤亮)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鲁迅)
⑹、“可是”:表示转折。
例如:
她不怕死,可是也不想死,因为她要做些比死更勇敢更伟大的事。
(老舍)其实有祥子这么个干儿子也不坏!看他,一天连个屁都不放,可是把事情都做了。
(老舍)
⑺、“可”:用法基本与“可是”相同。
例如:
小娥的丈夫是她的姐夫,可也是她的上级。
(赵树理)
“九•一八”事变以后,咱们东北流亡青年的生活够痛苦的啦,到过年了应当乐一乐,可又总乐不起来。
(杨沫)
⑻、“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对上文的主要意思作一些无伤大体的修正补充。
例如: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朱自清)
那些木牌,和篮球架子差不多大,只是低些。
(朱自清)
3、分类:转折连词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①、按转折程度可分为:重转、轻转和弱转。
具体如下:
重转:虽然……但是、虽然……但。
轻转:但、但是、然而、可、可是。
弱转:不过、只是。
②、按独立性可分为:单用和合用。
具体如下:
单用:但、但是、可、可是、然而、只是、不过、而。
合用:虽然……但是、虽然……但、尽管……可是。
③、按语体色彩可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具体如下:
口语:可、可是、不过、但是、只是。
书面语:但、但是、然而、可是、只是。
④、按与下文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能停顿的和不能停顿的。
具体如下:
停顿:不过、但是、然而、可是。
不能停顿:但、可、而、只是。
⑤、按连接成分功能可分为:连接词或词组的和连接句子的。
具体如下:
连接词或词组:而、但、但是、然而。
连接句子:而、但、可、不过、但是、可是、只是、然而。
4、同义辨析
⑴、“不过”与“只是”:“只是”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八百词》)。
试比较:
他丧魂失魄地在省城转了两天,要不是贺立德和刘卫青极力劝阻他,他就上北京了。
不过(﹡只是),老贺还是够朋友的,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帮他寻找线索。
(张贤亮)
质量和式样都好,不过颜色多少差了点儿。
质量和式样都好,只是颜色多少差了点儿。
⑵、“不过”与“但是”:“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不过”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见,“不过”一般不跟书面语的“虽然”搭配;用“不过”是常带着委婉的语气,“但是”则没有;“不过”所联系的两部分在意义上的联系较松,而“但是”所联系的两部分在意义上的联系较紧;说话和阅读的时候,“不过”常常拖长,“但是”则不然;“但是”还能连接词和词组,“不过”只能连接分句(《例释》)。
试比较:
我这就进去,不过我还有一点小事也得跟您商量商量。
(老舍)
她老人家夜间做针线活,是蛮艰难的。
但是她一针一针地缝,一针一针地纳。
(杜鹏程)
你有点替他害怕,可是我相信,你是会高兴的。
不过,今后你们在一起办公了,可不要吵嘴呀。
他走的不算太快,但是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辛苦一些。
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张天翼)我,我没很好地考虑过这个。
……但是我相信我不是为自己。
(杨沫)
他做了简短的,但是有力的发言。
我冲出来时挨了一枪……不过不要紧。
⑶、“但”、“然而”与“但是”:“但是”后可以停顿,“但”后不能;“然而”意义用法与“但是”基本相同,只是多用于书面。
例如:
这部影片的题材很好,编导也不错,但是,摄影的技巧差一些。
这是一般规律,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小陈沉默然而异常坚定地向前走去。
⑷、“但是”与“却”:
①、语法意义上,“但是”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却”突出的是对比关系。
试比较:
她穿了一身白,打扮得格外整齐,但是表情不大轻松。
(王小波)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毛泽东)
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
(一般酒楼都有酒楼气,)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
②、句法比较方面,“却”在单句中可以位于某一句法成分内部的两部分之间, 也可以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 “但是”在单句中只能位于某一句法成分内部的两部分之间, 不能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
例如: 这是一个有风的象是要下雨却(但是﹡)又一直没下雨的阴天, 气温在四十度左右, 室内比室外热。
(何顿)
当年一个无人问津的女人, 如今却成了四方来抢的“热门货”。
(陈继光) 在上述例句中, 当“却”位于定语内部的两部分如“象是要下雨”和“又一直没下雨”之间时, “却”可以换成“但是”。
但是当“却”位于句中的两个不同句法成分之间, 这一类句中的“却”都不可以换成“但是”。
这是因为,“却”是副词, 它主要通过凸显语义上的对比关系而起关联作用, 只要单句中存在两
个互相对比的语言片段,不管对比项出现在什么位置,这时句中都可以用“却”。
而“但是”是连词, 它所连接的两个语言片段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必须相同, 所以“但是”在单句中可以位于某一句法成分内部的两部分之间, 不能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
③、语用色彩上,“但是”引导的句子一般侧重于客观叙述,而“却”字句一般侧重于主观评议,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表达各种语气。
试比较: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不同层次的成分都承认, 并且标明其所属层次。
比如现代白话层次和日常语言层次的成分不加标记, 但给文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层次的成分加标记。
(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
现代白话层次和日常语言层次的成分不加标记, 却给文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层次的成分加标记, 这样的做法谁会赞同呢?
三、结语
这样的一份作业,只能算是我对过去和目前转折连词学习的一种梳理和整合。
其中的很多问题前辈大家们研究得已经足够透彻,毋庸我多讲,有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共识,在这里我也只是提出来,并没有自己独创性的东西。
其实,说句实话,本文根本称不上是篇论文,充其量只是一篇不甚合格的作业,因为文中几乎全然没有自己的创新。
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只好如此,敬希见谅!
参考文献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1984年。
北京大学1955 、1957 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商务印书馆1996年。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语文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年。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梅立崇《关联副词“却”试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年第3期。
景士俊《现代汉语虚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鲍克怡《现代汉语虚词解析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