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中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思想(站起来)。

第二次包括理论(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起来)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四个理论分别要回答什么时代课题:
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
思想
一、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战争与革命
二、1945年党的七大将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思想的主要容
1. 新主义革命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
四、思想活的灵魂
1. 实事:什么是实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 群众路线
3. 独立自主
五、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思想与的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的思想指的是本人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七、新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容,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核心问题
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4、新主义革命的道路
容: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5、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
2. 武装斗争
3. 党的建设
八、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6月提出,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4、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九、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敌我矛盾:专政。

人民部矛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理论
一、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理论的形成
1997年十五大还重地把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理论载入宪法。

三、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四、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理论的主要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核心是: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三步走”战略
4、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6、“一国两制”
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问题开始的
六、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01年7月提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三个代表”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容
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阐述,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第八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进入新时代为什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目前人均国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实现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新时代的涵和意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涵: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涵
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涵:“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
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容
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中国梦
1、提出: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2、科学涵\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两个十五年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经济改革以攻击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做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伟大实践。

2、我国的国体:人民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制度1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五、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文明、和谐,
自由、、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表达。

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每年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七、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如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坚决打好防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五、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强调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

要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六、新时代党的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强军思想
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强国必须强军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趋势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1.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4.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5. 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二、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四、一带一路”
提出: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愿景: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五、如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四、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