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第三节 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期望通过教学获得的结果。 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应知和能做上。即
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应知和能做的事。 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的目标,对学
生而言是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也就是评价的目标。
为动词 ➢ 条件(condition):行为产生的条件 ➢ 表现程度(degree):评价行为的标准
教学目标范例: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全班学生都必须参照课文 例题或其它参考资料,在40分钟内独立解答至少 十题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式,解题步骤和答案的 正确率至少应达到80%。
范例:使用电话
知识 学生知道使用电话的大约费用,以及节省电话费的方法;
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结 知 了解
果 识 理解
性 目
应用
标 技 模仿
能 独立操作
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然”状态
从“抽象”逐步 过渡到“具 体”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 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 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 累词语。
比较具体;比较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
关注“实然”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
状态
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国家课程


学校课程
想 到


班级课程
课程标准


般 到
学校课程

目标


教学目标
策划
学校的总体 课程目标
一门课程的目标 教师课堂目标
评价与改 进
学生学习:问 题与发展
执行与监控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三大依据: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两大筛子:教育哲学、学习理论
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 第三节 教学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知道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知道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明确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关键来源 学会正确陈述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一、从教育目的到教学目标
层级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明确告知学习结果,适 用于认知技能领域;
表现性或体验性目标——描述心理感受 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
内容标准规定学生学习什么、能做什么; 表现标准规定实现内容标准规定的目标的程度,
即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的表达。“学到什么程度 才算是好”?“学得多好才算好”? 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前者划定了学习的领域, 回答学生应“学习什么”的问题;后者规定学 生在这些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回答“很好 是多好”的问题,显示学生在内容标准方面应 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实践能力的具体例子 和明确的定义。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嬗变
(一)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
的需要; 2.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
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3.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
的现实社会生活; 4.过于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二)新课程的目标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一)
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 的纲要,是对教学和 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 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的结果的行为描述
规定教学的最高要求, 是对某一学段统一的
所以不能超大纲
基本要求,是最低标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是 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是
直接的、硬性的
间接的、柔性的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二)
3.有内容无行为。
列举一堂课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或其它内容要素。
4.有行为无内容。
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但不能比较具体地指明这种 行为能够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如“发展批评性思 维”。
5.目标过于琐碎。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 或剖析,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之“说明”可剖析为 “解释”、“推断”、“扩展”、“区分”,“分化” 可剖析为“分化的含义”、“分化的特点”、“分化 的意义”、“分化程度与分化能力的关系”。
第三步,形成剖析图。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 概念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 具体的学生。展开、扩展课程标准的关键词之后,必 然会出现多种动词与名词的组合。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
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
2.课程目标的确立除应关注对现存社会 需求的研究外,还应对未来社会生活的 需求进行研究。
3.课程目标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代社会 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在确立课程目标时 明白哪些才是课程目标需要重点反映的社 会需求,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需求 系列层级,并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出来。
4.在将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目标的 过程中,还应注意考察社会生活需求背后 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教学目标陈述中的常见问题
1.以教师为主体。 口才训练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
生口头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丰富的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
审美能力。
2.用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学科的发展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 据之一。学科知识内含着自身的逻辑体系,包 含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学科的 发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内容。
典型的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 (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哲学和社会 科学(如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 教育学、人类学等);文学艺术等等
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电话簿; 学生能够利用总机接通电话; 学生能够利用直接拨号打市内电话或长途电话; 学生能够处理烦人的电话; 学生知道如何打紧急电话;
态度 学生能够养成有礼貌的电话习惯; 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和能力来使用电话
过程 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际拨三通电话
经验 学生实际参访电话交换机的运作。
教学目标的类型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来源
(一)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 教学内容 学生 课程标准
知道并确定内容标准
选择、评 价材料 和资源
开发、实施和 分析基于标 准的评价
确定教学策略
计划和修正教学
(二)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课程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
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 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
着重关注终生发展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精神与批 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 力
课程标准分解策略
策略
替代
拆解
组合
对应关系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
关系图示
A1
A
A
A
A’ A
A2
B
D
B
D
C
A3
C
替代策略——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 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学习目标。
拆解策略——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 有联系的细项指标,形成具体的学习目 标。
组合策略——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 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 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一个学习目标。
陈述名称
一级
教育方针或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制定者
政府/国 家
二级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 学科专家
(课程目标) 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
目标
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 目标 (阅读领域课程)
三级
本单元/章或节课或
(教学目标) 本次
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特点
举例
抽象;笼统;比 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得到全面
较关注“应
发展。
前言
课程 目标
内容 标准 实施 建议
附录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阶段内容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术语解释、案例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 题、考核与评价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确定教学 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分解:
准确确定学生 (1)应知(概念)——重要的名词; (2)应会(技能)——动词; (3)通过特定的情景或主题(选择 学习活动)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 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 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 词,。如“说明细胞的分化”的动词为“说明”,动 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细胞的)分化。
三、国家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标 准)、学期目标
1992年,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课程标 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本质上是 国家对特定课程的目标的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从个体看,学习者作为完整的人,其需 要是多样而丰富的;
从群体看,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需要; 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仅有个体间的差异性,还具有年龄阶 段的差异性,是在动态中变化发展着的。
(二)社会的需求
1.要对“学校课程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 和“学校课程只有通过社会上其它各种 机构的合力才能完成的社会需求”做出 明确区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 言知识”二级目标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 的变化;
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 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 主体(Audience):学生 ➢ 行为(behavior):可观察、可测量的行
社会领域
学习者的性质
知识领域
尝试性的一般目标
教育哲学
学习心理学
精确化的具体目标
三种取向与哲学观、课程开发模式
目标来源 课程开发模式 目标关注点
wk.baidu.com
知识 社会 学生
知识中心模式 学科知识本身的逻 辑性、系统性
社会中心模式 社会关怀、批判、 解决社会问题
学习者中心模式 儿童本身的兴趣、 热情和关注点
(一)学习者的需要
体验性目标的表述
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但难以 适用于体验性目标。
“热爱和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对这一目标, 可从以下五方面加以限定:a.主动查阅有关生 态环境的资料;b.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示担忧; c.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纠正自己和他人损害 生态环境的行为;d.向自己认识的人宣传环境保 护观念;e.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