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中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中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0T15:53:31.687Z 来源:《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作者:陈锋[导读]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血液科中常见的贫血型病症,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以青少年群体为最。

桐乡市中医医院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2月~2016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缺铁性贫血(贫血组)和124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实行血常规检验,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血组RBC、HB均低于对照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V、WBC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便捷易行,其中的MCV、RDW等指标可促进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初步和早期筛查,为治疗提供诊断依据,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血液科中常见的贫血型病症,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以青少年群体为最。据我国卫生部门调查显示[1],2015年全国缺铁性贫血患者占总人口数的22.7%,提升目前能被人体利用的铁仍然不足,因此,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对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意义重大,在早期对该症状进行筛查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临床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检验是缺铁性贫血常用的检验方法,在目前血常规检验仪器越来越先进的背景下,临床检出率得以提高[2]。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研究,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2016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缺铁性贫血(贫血组)和124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贫血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9:65,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2.4±1.8)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2.03±0.98)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0:64,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1.3±2.1)岁。所有患者接受血常规检验前均与我院签署《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检验方法

采用BC-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让两组人员保持平和心态先休息15min,再在其肘部抽取2mL静脉血,储存进采血习惯中上下左右颠倒几次,让静脉血充分混合均匀后备用。采用EDTA盐进行抗凝处理[3]。

1.3 观察指标

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包括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进行统计对比。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如下:RBC:3.5~5.5(单位10^12/L);MCV:7.4~12.5fL;RDW:11~14.5(单位10^9/L);Hb:120~160g/L;WBC:4~10(单位10^9/L)。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贫血组RBC、HB均低于对照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V、WBC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临床又称之为营养性贫血,在临床中有较高的病发率,主要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患者病发时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身体活动机能受限等,对身体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临床中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即血常规检查,具体包括血象、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现代血常规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对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明确检出,RDW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缺铁性患者血常规指标主要以血小板数量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为突出特征,且早期RDW与正常水平相比明显增高,但MCV和WBC仍可保持在正常水平[4]。临床检验中可根据这两项指标的特征进行准确检定。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贫血组RBC、HB均低于对照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V、WBC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原因分析为:①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从而对血红蛋白合成造成影响,导致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红细胞计数随之减少,本次研究中贫血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②红细胞成分主要是血红蛋白,在人体的供氧过程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进行,由于铁元素在变价过程中所消耗的能力极少,因此是血液中氧的优良载体。当患者体内铁元素不足时,

主要表现出血液供氧不足的症状,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和能量利用,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5],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维生素C 含量减少,对人体免疫机制造成损害,最终导致人体各细胞和组织血氧供给不足,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贫血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

综上,血常规检查便捷易行,其中的MCV、RDW等指标可促进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初步和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显著。应采取合理疗法,提高人体对铁的吸收率,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

参考文献

[1]薛春娥, 沈庆慧, 王艳,等.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 23(5):1410-1414.

[2]蒋叙川, 钟军. 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1(15):2133-2134.

[3]刘小敏. 深圳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区间调查及临床意义[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3):231-233.

[4]蔡华菊, 王宁玲, 刘亢亢,等. 血清铁调素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6,24(2). 546-550.

[5]范公忍, 熊锦华, 孟丹,等. 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6):890-8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