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请举例说明。

(1)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

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5分)(2)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

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

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

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诗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

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漫不经心地在东篱下采菊,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

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5分)(3)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

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

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

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5分)(4)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当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风骨渐弱,玄言诗过度膨胀的时候,他本着自然的精神、古朴的作风为东晋诗坛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与曹植、阮籍等着重写关乎国家政治题材的诗不同,他着重于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造了田园诗。

他就是陶渊明,一位自然为文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其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那些大的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

陶渊明29岁为官后,期间政局多变,因此他也多次辞职。

安帝义熙元年(405)八月,他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

这年他41岁。

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也说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无法改变本性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去彭泽县令,对陶渊明的一生来说是个分界线。

此前,他不断在为官与归隐中做选择,心情很矛盾。

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并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陶渊明的诗歌中无处不体现着自然,崇尚自然是他对人生的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征:
1.崇尚自然: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纯粹,对自
然界的景物、生物具有独特的感悟和描写能力。

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融合,赞美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抒发情感: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沉的情感表达,抒发他内心
的愉悦、忧愁、伤痛和思考。

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共情并对其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

3.崇好数风:陶渊明的作品中多以读懂儿时故事、塑造儿童形
象为主题,表达了对纯真、天真和善良的追求。

他认为守正道、修身行善、发扬传统美德是人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4.艺术语言简练: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只
用极少的字句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的文字、简练的句式和精确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5.寓意深远: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往往通过具体的景物和个别的
人物形象来表达更含蓄和深层次的寓意,通常包含着对社会、人生、生死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和议论。

他的作品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含蓄隐喻,通过一种意蕴特殊的写作方式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这些艺术特征使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思想深度,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

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论述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

论述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

论述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主要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陶渊明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将日常生活诗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

具体地说,陶诗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1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2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

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杂诗》其一)等诗句都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1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2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都是明白如话。

陶渊明诗的特点和风格

陶渊明诗的特点和风格

陶渊明诗的特点和风格
陶渊明(365-427年)是东晋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更多表达了他的无牵挂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内省的气质,反映出一种清雅怡然的情绪。

1、表现方式:陶渊明诗歌大多以五言古体为主,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表达深刻,意境清新,具有浓郁的哲理和原创性。

2、内容主题:陶渊明的诗作大多记录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自然界的描写,深入抒发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表达出渺小与宏大的对比,以及人生荣辱的感慨。

3、风格特点: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是自然、宁静、悠远,诗中充满着一种隐忍的气质,抒发的是一种超脱的思想,注重内心的宁静,尊重自然的美。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风格平淡自然: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不事华丽的雕
琢,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自然的风格。

2.意境高远:陶渊明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通过描
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展现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情感。

3.情感真挚: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
社会的真挚感受和思考。

4.诗风洒脱: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洒脱自如,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
束缚,表现出他个性中的不羁和自由。

5.融合儒、道思想:陶渊明的诗歌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平淡自然、高远意境、真挚情感、洒脱诗风和融合儒、道思想为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也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魅力。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一、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陶渊明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自然,绝去雕饰。

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一切都是平平淡淡。

似在不经意间如实道来。

苏轼说他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朱熹说他的诗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

”这些评语都说明一个意思,就是平淡自然。

但是陶渊明的诗虽平淡却不枯淡,而是韵味隽永。

原因在于写诗时有深厚、热烈的情感,而且能做到造语精到。

陶诗的一大特点是将日常生活诗化。

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一)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二、情、景、事、理的和谐交融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

《饮酒》之五可称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

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是启迪。

三、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的题材、风格协调一致。

钟嵘《诗品》评价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钟惺的《古诗归》也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

”都恰当地评价了陶诗的语言特色。

苏轼评价陶诗说“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说得十分中肯。

金代元好问也评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曦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对陶诗的艺术渊源,钟嵘《诗品》也说:“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

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原始自然艺术的顶峰”。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具体来说有(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融和境界;白描;警策绮丽;质朴简炼【引言】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1]。

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强烈反差,以及他自身的境遇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其作品今存诗125首,赋、文、赞、述等12篇。

诗歌当中又以五言诗最为出色,计五言诗116首,四言诗9首。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

自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第一人,陶渊明开创的国园诗最为集中的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用最简单、最鲜明的词来概括,就是:平淡自然。

这也是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铬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概述及内容与艺术】陶诗喜用简朴、自然的叙说和议论入诗,表现朴质无华的真挚情感,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饮酒序》中写道:“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看视随意,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一)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三)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四)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萧散冲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

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朱熹语),和他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2019-04-01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学作出了很⼤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的创作。

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意境都有⾮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平淡⾃然与豪放爽朗陶诗平淡⾃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园诗。

陶渊明归隐以后,长期⽣活在民风淳厚的农村,所见的都是村落、⼭脉、溪⽔、飞鸟等⼀些⾃然景物,结交的⼈都是⽣活在社会下层的⼈。

平淡之景,平凡的⼈和平静的、平凡的⽣活都是他所描写的对象。

他从平凡的景物、平凡的⽣活中发现美及⼀种妙不可⾔的境界。

如《归园⽥居(其⼀)》:“⽅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宅、草屋、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都是农村⽣活中极常见的,诗⼈⽤了平淡质朴的语⾔,把这些景物融合在⼀起,描绘了⼀副宁静安详的农村⽣活图画,反映了他归隐之后的平静⽣活及愉悦的⼼情。

陶渊明写诗,常⽤⽩描⼿法,⽐如《责⼦》:“⽩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懒惰故⽆匹。

阿宣⾏志学,⽽不爱⽂术。

雍、端年三⼗,不识六与七。

通⼦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议论中有描写,以平淡的语⾔,刻画出⼉⼦们的形象,带有⼝语化,⽣动传神。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不管识写景还是写⼈,都是⽤很平淡、质朴的语⾔,⽩描的⼿法描绘图画和勾勒⼈物形象。

陶渊明的诗歌,主要的风格是平淡⾃然,但也有豪放爽朗的⼀⾯,颇有阮籍、左思诗歌的特征。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亲,横素波⽽傍流,⼲青云⽽直上,语时事则指⽽可想,论怀抱则旷⽽且真。

”“抑扬爽朗”、“横素波”是说陶渊明诗歌也有豪放爽朗的⼀⾯。

⽽提出陶诗“豪放”特征的则是宋代的朱熹,他说:“陶渊明诗,⼈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

陶渊明作品的风格

陶渊明作品的风格

陶渊明作品的风格
陶渊明作品的风格主要体现为平淡自然、情真味永,以及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他的诗歌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浓厚真切,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作品,虽然平淡,但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这和他本人的性格以及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此外,他的诗歌还具有浑融完整、意境深远的特点。

他善于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得诗意盎然,让读者在面前展示出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巅峰之作。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绘了自然、农村和人民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其艺术风格深受后人喜爱和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一、自然描写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描写为主,其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特色。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美的神韵和生命力。

例如《桃花源记》中写到:“水出桃花源,天开雪后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段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清澈的水、明媚的天、明月和人们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了自然的无情和残酷。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到:“野田耕不尽,村落尽还乡。

烟村四五家,竹市七八间。

”这段诗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农村,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反映了自然力量的无情和人类命运的脆弱。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情感表达丰富,其艺术风格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他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桃花源记》中写到:“群鸥飞上碧霄空,万里无云海潮生。

日映岚光彩可人,芳草萋萋醉迷情。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批判。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社会黑暗和人性扭曲的不满和批判。

三、艺术形式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形式多样,其艺术风格具有典雅唯美的特点。

他的田园诗既有绝句、律诗、词牌等传统诗歌形式,也有七绝、六言等新诗体形式。

例如《归去来兮辞》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而《桃花源记》则采用了散文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注重语言的艺术表现。

他运用古朴、简练、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到:“野田耕不尽,村落尽还乡。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田园为主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自然的崇拜。

下面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情感真挚自然。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欢乐,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

二、描写细腻生动。

陶渊明的诗歌描写细腻,富有生动感,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情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田园之中。

三、寓意深刻哲理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除了描绘自然和生命之外,还寓意深刻,蕴含着哲理思考。

他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自然的崇拜,表达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四、语言清新简洁。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没有华丽的修辞,但却深入人心。

他的诗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凸显了诗歌的真实和自然性。

五、艺术形式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形式多样,除了五言和七言诗之外,还有赋、歌、曲等多种文学形式,使他的诗歌更具丰富性和艺术性。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寓意深刻、语言清新简洁和艺术形式多样为主要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东晋末期南朝宋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下文是有关他的诗歌风格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一)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如《饮酒》、《杂诗》、《拟古》、《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有行役诗,多作于其宦游期间,诗作除了悲叹仕途的艰辛和对为官的厌倦外,还表达一种思念田园和渴望归隐的情感。

有赠答诗,平凡的场景寄寓着真挚的友人之情。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最多的还得数他的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笔者仅就他的田园诗谈谈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自幼热爱田园,仕途心系田园,弃官回归田园,晚年终死田园,田园情结伴随他的一生。

他的田园诗写田园景致和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近景、远景、静态、动态、状物、抒怀,一派自由恬静的景象,在现在看来,算得上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了。

田园诗有的写农村的自然美景,“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巅列”(《和郭主簿》其二);有的写农村生活的清贫简朴,“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还有的写农村生活的悠然自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闻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陶渊明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要么是远远近近的村落、高高低低的房舍、大大小小的庭院、纵横交错的田垄;要么是山巅的青松、篱下的秋菊、杂乱的艾草、丰收的早稻;要么是清清溪流、袅袅炊烟、片片浮云、阵阵南风……这些人人可见的事物在陶诗中不再平淡无奇,陶诗中的山水田园都注入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人境之间的物与人融为一片,诗人的性格和情感也借助平淡的外物衬映出来,构成特有的田园情趣。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被誉为“隐逸诗之宗”,开创了田园诗派的先河。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平淡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点,他用清水洗尽铅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常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

2. 深厚醇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平淡自然,而且具有深厚的醇美。

他在诗中描绘了清新的田园风光和平凡的农村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3. 托物言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在诗中经常使用“自非”、“不期”等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4. 富有哲理: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富有情感,而且富有哲理。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诗歌来阐述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他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辨精神,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深厚醇美、托物言志、富有哲理等为主要艺术特点,他的作品被誉为“隐逸诗之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

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

陶渊明五言诗艺术风格论析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以平淡自然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总的来看,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作品情感真实,朴素自然,流露出远离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可以概括成两点,一是语言平淡而寓意深远,另一点就是情感豪放热情。

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色就是平淡朴素,自然清幽。

平淡自然,是指其诗无论是叙事、状物、写景、抒情都朴质无华,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

宋代学者评陶渊明的创作风格时说:“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

”这段话虽然不能概括陶诗风格的全貌,但精辟地指出了陶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在中国文学史上应享有的地位。

从陶诗题材内容看,其诗歌的内容大多都贴近生活,思想感情真切深厚。

陶渊明的作品多以农村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普通的乡村景物为题材,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如宅院、草屋、鸡鸣、狗吠、树林、小溪、春风、冬雪、松菊、飞鸟等极普通的田园景物,还有劳作、憩息、饮酒、读书、邻里往来等日常农村生活。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论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时指出:“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如我们最为熟悉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写出了陶渊明隐居山林的乐趣,在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以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诗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浑然一体。

在自然平实的同时,陶诗还具有寓意深远的特色。

他取材于人尽皆知的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其中,描绘出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但陶渊明的创作并不是随意摄取,而是把那些能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东西摄取入诗,在平凡之中见不平凡,潜移默化,使人感觉亲切而又崇高。

从陶渊明诗歌的语言上分析,陶诗的语言虽质朴,但不缺乏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地伟大诗人,隐然世外地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地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地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地至境.陶渊明地诗歌具有高超地艺术境界,是“原始自然艺术地顶峰”.其诗歌地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具体来说有(一)、情、景、事、理地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精当而不露痕迹地语言锤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融和境界;白描;警策绮丽;质朴简炼
【引言】
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地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地女儿.家庭环境和社会地强烈反差,以及他自身地境遇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地重要诗人.他所处地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陶渊明却以崭新地内容和形式地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地艺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其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诗歌当中又以五言诗最为出色,计五言诗首,四言诗首.陶诗地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自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地第一人,陶渊明开创地国园诗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地诗歌艺术特色,用最简单、最鲜明地词来概括,就是:平淡自然.这也是千百年来陶渊明地诗歌铬在人们心中最深地印记,不仅是陶渊明地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地总体艺术特征.
【概述及内容与艺术】
陶诗喜用简朴、自然地叙说和议论入诗,表现朴质无华地真挚情感,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饮酒序》中写道:“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看视随意,不追求强烈地刺激,没有浓重地色彩,没有曲折地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很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用细微地内心,平常地生活让人觉得就象和他一样走在阳光里,活在绿意中,“旧林”、“故渊”、“南山”、“东篱”,恬淡如泉水般缓缓流淌在心中.
当然要理解陶诗平淡自然地艺术特色,还得从他地内容和思想说起.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地社会里,却坚持高远地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地耿介品格.《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霜威下盛开地菊花和不凋地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地性格地象征.正是由于有着这样地品格,诗人一方面对腐朽地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地态度,另一方面,也对污浊地现实表现了强烈地不满.
陶渊明地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地田园诗.著名地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他地田园诗充满对污浊地社会地憎恶和对纯洁地田园地热爱.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地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地社会地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地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地喜爱.在这里、淳朴、宁
静地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地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地力量.另外,陶渊明也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地田园生活地贫困状况.
陶诗地主要内容是平淡地田园风光,农村地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地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地语言,白描地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完全是白描地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地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地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陶诗地一大特点也是他地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地意义和久而弥淳地诗味,生气盎然.对现实地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地社会,《桃花源诗并记》便是他这一思想倾向地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地诗,有充满爱国热情地诗,有消极避世地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内容地复杂性.
【陶诗艺术特色地三方面】
进一步地展开分析,陶诗地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情、景、事、理地浑融.
陶诗常选用典型地景色画面,使情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地高洁志向,绘形绘色,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悦人耳目,诗人往往将自身地感受、自然地景物、人生地哲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陶渊明最为经典地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地代表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地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地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地山气、归还地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地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地真谛.这种心与境地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地愉悦,言传声播,自然立现.通篇没有工巧地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给读者地,不仅是艺术上地满足,而且有思想上地启迪.
陶诗不管是描写景物,还是叙事,都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地、对人生了悟明彻地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地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地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地月亮,依依升起地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地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地堂前林,床上地清琴,壶中地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地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地事物,它们既是客观地,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地,既是具象地又是理念地.
陶诗平淡艺术地浑然一体还体现在一种意境地创造.这在他地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地田园诗和谢灵运地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地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地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前引地《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地几间草房,村落中地几缕炊烟,听见深巷地犬吠,树头地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地形成与诗人地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地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地情趣.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地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地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地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地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地.由于他地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地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地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地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地意境和疏淡自然地情趣.如《桃花源诗并记》中“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三两简单明白地词语写桃花源中人地安逸生活,这些和陶诗中大量地描写对象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等一样,都是平常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桃源人地恬静、自得、超然世外何尝不是诗人向往地隐居生活.陶诗词藻并不华丽,朴朴素素,却又在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苏轼《评韩柳诗》中说“凶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陶诗朴素地衣着妆裹着丰美地姿容,貌似枯槁而内在丰腴,这就使他地诗能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苏轼又说:“渊明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地.
又如《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地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地亲切,以及农村淳朴地风俗.另外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地十个字便写出了雪地轻柔之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关于陶诗地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另外,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地诗中洋溢着劳动者地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地思想感情,如前引《归园田居》其三就是有力地证明,这也正是他地田园诗地进步之处.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页引苏轼语.
[]苏轼引语出自同上页.
[]朱光潜,《诗论》,《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第卷第页引苏轼语论陶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