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
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导言——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思考与探讨”栏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筹备过程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2.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本课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悟新中国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
2.教学素材: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图片,如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形势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新主义革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课)
教学重点:1.开国大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同学已经接触了一年多的历史,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基础 知识,也有了自己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活泼,好奇心强的时期,但他们注意力有限,应注 意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学生基础有好有差,对基础好的同学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思想品德, 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教育。
(其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观察图片 提取时间数字理解其含义)
3.会议召开准备充分后就举行了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回顾近代史的一些历史事件能更好理解其意义)
4.虽然成立了新中国但祖国并未完全解放,引出 贵州解放时间、及西藏和平解放时间,对学生进 行家国情怀教育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1.同学起立以升国旗片段导入,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 提问同学知道五星红旗的来历吗?知道它的含义吗?什么时候 定位为国旗的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新中国成立需要准备 些什么?开了什么会?引入 政协会议。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提取归纳历史信息: 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 容、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目的、意义。 2.知道开国大典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国际意义。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及研读史料观察图片提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讨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学 会交流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国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法:
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姓名:李明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手机:电子邮箱: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
二、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的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
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吗?每年的国庆节又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起回到祖国母亲诞生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倾听优美的音乐,激活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我们刚结束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屈辱史、挨打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
教师: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展示:教师:中国现代史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今)第一篇章 黎明的曙光---- 一届政协展示:毛泽东:恩来,今天(3月23日)是进京的日子,我们进京赶考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整体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单元内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新课本的开篇,展开的时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使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
本单元内容结构清晰,从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两个角度展开阐述,向学生展现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之后为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有三个联系密切的单课构成,第1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改天换地的新纪元,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
第2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
第3课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人民之需,废不平之制,定民心,固国势。
【单元时空纵览】【学情分析】优势: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时间离我们较近,有部分学生从各种渠道了解过,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而且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
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条件。
劣势: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系统性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还需提升。
策略:学生学习历史,需要培养兴趣,扎实基础。
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按照教材课时编写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二是要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故事讲述和多样化的资源运用等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新中国成立意义和巩固措施,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大历史观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从而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法、材料解析法、对比研究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歌曲引入,再现灾难岁月。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旋律优美的老歌,让我们看着歌词,认真听,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许多画面。
(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2)指名交流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旧社会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你们肯定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生活,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3)小结,揭示课题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苦难的旧中国。
那你们知道这苦难的岁月在哪一天划上了句号?(1949年10月1日)就是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板书)[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
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最大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筹备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 开 时间、地点、代表、目 的、主要内容、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的职能?“共同纲领 ”的作用?)
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主要人 物、主要流程;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 史意义(国内、国际 )?
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B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掌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
会为之顿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日战争胜利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
的是( )
B
①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②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社会性质改变
国内
(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结束于天安门。——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庆日呢?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 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变革。
3.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新中国成立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五、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小节:结合教材内容
阅读
完成学案
观看
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
指导,批改教材学案
播放视频
总结
补充
教师补充
10
15
5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5
1.下面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
A.通过《共同纲领》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初二(下)历史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月日
课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型
新授
课时
1Hale Waihona Puke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筹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和平解放西藏的概况。“筹备新中国”是开国大典的重要背景,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的重要会议;“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军事上对这一新政权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
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西藏和平解放等内容。
学好本课,学生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都不强,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积极性比较高。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开国大典开始的时间、盛况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史料,知道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树立为祖国的强盛更加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会在多媒体展示曾联松收到的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封来信,信中主要讲述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已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提出问题: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哪次会议上?它的召开又有什么历史作用?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档案馆,在多媒体上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可以明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会代表及主要目的是为了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模拟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和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知识点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观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答案提示:时间:1949年,地点:北平)2.出席会议代表的有哪些党派和团体?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结合教材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认识到:这次会议的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应全国人民的意愿,这是全国人民空前的盛会。
3.本次会议有何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明确本次会议的内容:①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定国旗、国歌;纪年法,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综合、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切感受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4.西藏是怎样解放的?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知道知道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天吗?每年的国庆节又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起回到祖国母亲诞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阅读教材P2第1段,思考:(1)为什么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答案提示:为了筹建新中国。
(2)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议题。
答案提示:1949年在北平举行;参加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共600余人;主要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阅读教材P2第2段,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活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国庆节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本课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还需进一步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庆节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解法:对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问题,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国庆节是如何庆祝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国旗。
教师: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教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所以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部编版) 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概况,了解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为本期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
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教学,共有七单元二十三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