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形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研究
摘要: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对形成城市形态的控制因素,在当今的各研究领域依旧没有达成共识。
中国的学者还处在理论的探索阶段,对城市形态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认可的理论体系。
通过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希望得到有益的提示,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引导。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形态;演变;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急剧发展,推进了区域都市圈的形成。
在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中,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人口、资金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集聚。
它符合区域集聚效益理论,将带动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当都市圈过度发展,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集聚的不经济。
伴随着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市政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都市病的发生,影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做出科学的预测。
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
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近代城市在
移植和运用国外规划理论和方法时,同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结合不
够,使这种传统未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中国近代的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足,规划方案主要着眼于土地分区、道路划分、市政工程等方面,一般没有作过详细规划和旧城改建规划。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方案即使制定出来和经过批准,绝大部分也都没有得到实现。
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对形成城市形态的控制因素,在当今的各研究领域依旧没有达成共识:地理方面的学者认为是自然因素,交通方面的专家认为是交通因素,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因素等。
特别是在中国,对城市形态学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的学者还处在理论的探索阶段,对城市形态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认可的理论体系。
下面通过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希望得到有益的提示,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引导。
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lewis mumford 在«the city in history»一书中对古人类城市形态的研究。
他认为在旧石器时代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了城市。
并且认为死人城市是活人城市的先驱和前身,是活人城市的形成核心。
古人类为了纪念先人,在先人的坟墓周围聚落而居,这样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聚落形态。
随后在社会性和宗教性的协同作用之下,才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而在早期的简单意义上的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居住和祭祀上面,城市的功能在于抵抗自然界的灾
难。
伴随着新石器文化和旧石器文化的相互结合,出现了一些圆形平面布局的城市形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在文字出现的时候,城市进入了城堡阶段。
城堡作为军事据点,在城堡的周围出现用围墙围起来了堡垒城市。
在堡垒城市的内部对城市的居住、市场、广场已经有了明显的划分。
而居住形态主要是阶级层次为标准划分。
市场的大小以人口的数量为依据建设。
而广场以军队数量为标准进行规划。
当时的城市形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完全按照自然地势建立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座城市的许可规模是随其通信联络的速度和有效范围而变化的。
早期的城市发展都没有突破人自身的条件所限制的范围,即人的视觉和听觉范围。
城市的形态都是一些简单几何形,而这正是迅速建城的条件。
街道主要都采用正南北、东西的走向。
这种布局很少考虑到防热和通风等实用目的。
此种城市布局是一种僵化了和标准化了的城市形态。
较为复杂、合理而又有丰富建筑形式的、体现数代人发展需求和决策的有机规划形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直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才有所体现。
柏拉图的«理想国»正是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聚集到城市来居住;他们之所以留居在城市里,是因为城市中可以生活的更好。
”。
到了中世纪,城镇根据它们的历史起源、地理特点、发展方式出现了三种基本的布局形式:长方形体系的街区布置、根据地形的不规则布局、棋盘形布局。
而尤以正规的、整齐匀称的几何形规划,城内地块以长方形为划分基础的城市形态较普遍。
市中心一般都有一座主建筑 - 主教堂。
街道的形态设计也更合理,避免了又宽又直的街道(这样可以避免冬季寒风的侵袭)。
中世纪的城市注重对地方特色的保护。
例如:红色的锡耶纳、金色的威尼斯、灰色的巴黎。
巴洛克时代的城市形态是一个典型的时期。
巴洛克的城市,是一个君主炫耀其统治的表演场所,城市组成的一切形态就是夸大的过程。
它的规划理念:自然要服从人的要求。
大街必须又宽又直,不能转弯。
建筑的设计必须规则。
而规划师的设计完全是纸上谈兵式的:不注重现实,不关心邻里的整体性,不关心家庭住房。
巴洛克规划的特点:公共建筑的布点,宽广的大街,轴线形布置,宏伟巨大的尺度,大量的绿化。
一直到20世纪,城市规划主要是搞巴洛克规划。
随着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到17世纪时,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促使城市扩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金融业以及和其相关的产业。
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活动。
城市的一切建设服务于商业活动。
突出的表现在城市的更新上。
“新的经济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城市的破坏和换新,就是拆和建,城市这个容器破坏的越快,越是短命,资本就流动周转的越快。
”(lewis mumford,
«the city in history». 1961,/430/). 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商业社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对城市中心进行改造的利润小于另选新址进行建设时,资本家会毫不犹豫地去圈占郊区的土地。
使城市无限的向周边蔓延或者促使新城的建设,这就为后来出现的城市分散论埋下了萌芽。
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划特点是标准化 - 标准的棋盘格规划:标准的规划地块、标准的街区、标准的街道宽度。
这种规划和巴洛克规划一样不注重利用地形,生硬地改造地理现状,追求形式。
没有对城市的各类用地进行功能分区。
设计的形态单调而又刻板,不调查城市的主导风向,机械地布置工业、居住等用地。
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居民居住条件的影响:不能合理地设计房屋的朝向和日照问题;贫民窟的出现、卫生状况的恶化、暴力事件的增多等一系列社会部安定因素。
这种规划将对城市以后的改造留下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城市形态的合理发展。
19世纪,在蒸汽机的推动下,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社会。
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力量转变为矿山、工厂和铁路。
由于大量以煤为能源、动力的工厂和铁路在城市的修建,使城市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被英国小说家在«艰难时世»中戏谑地称为“焦炭城”。
当时的城市典型的特点是: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环境、卫生进一步恶化,市政设施匮乏。
商业社会的城市和工业社会的城市,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分散形态的形成。
由于城市内部出现的城市人口急剧积聚、城
市环境污染和卫生恶化、功能布局结构与比例失调、土地无序开发、交通拥挤、市中心区的衰败、城市特色不复存在等一系列“城市病”,促使了城市居民向郊区的搬迁。
当郊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次向次郊区搬迁。
如此循环,导致城市的无限蔓延。
进入20世纪,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在围绕什么什么样的形态是可持续的形态展开了争论。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具备宜居、生态和科学等共性的城市。
西方国家城市形态的演变中,暴露出来的生硬改造自然、不注重现实、不体现宜居、机械布置功能区等一系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形态,是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的;而注重绿化和保护地方特色等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译。
«城市发展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英)詹克斯等编著,«紧缩城市»。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美)万斯;凌霓,潘荣译,«延伸的城市»。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任致远,«解析城市与城市科学»。
---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郭勇军,男,河南郑州人,在校博士,现就读于俄
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圣彼得堡市红军街2线,4号),导师玛丽娜-叶瓦盖尼叶瓦娜(e_mail) guo_yj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