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_文学与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學概論

(文學理論)文學理論)

漢語言文學專業2010級輔修漢語言文學專業2010級輔修2010 2010年2010年9月

第一講文學與文學理論

中國傳統“文學”第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學”觀念的發展第二部分西方“文學”觀念的傳統與現代西方“文學”文學性”第三部分“文學性”的稀釋與蔓延文學死了(會死)結語文學死了(會死)嗎?中國傳統“文學”第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學”觀念的發展

“文學觀念的發生:作為“文獻之學”文學”1. “文學”觀念的發生:作為“文獻之學”的文學”“文學”“文學觀念的發展:作為“文章之學”文學”2. “文學”觀念的發展:作為“文章之學”的文學”“文學”文學觀念的分化:”“筆3.文學觀念的分化:“文”“筆”之分

“文學觀念的發生:作為“文獻之學”文學”1. “文學”觀念的發生:作為“文獻之學”的文學”“文學”

《論語·先進》:子曰:“……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邢昺《論語注疏》邢昺《論語注疏》:文章博學,則有子遊、子夏二人。按:這是將“文學”拆解為“文章”和“博學”二義。邢昺的注解有明顯的“望文生義”的意味,很難說是確解。王利器批評邢昺“以文學為文章”,乃是“以狐為狸”,“以瑟為箜篌”(引桓譚語)。

皇侃《論語義疏》引範寧語:皇侃《論語義疏》引範寧語:文學,謂善先王典文。按:所謂“善先王典文”,意為對前代典籍文獻學的很好. 據《荀子·非十二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容齋隨筆》(卷十四)等文獻所述,子夏恰是孔門弟子中傳先王典籍最力者。《先進》篇的“文學”可理解為“文獻之學”,即有關前代文獻的學習。

《論語·學而》: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何晏《集解》引東漢馬融語:何晏《集解》引東漢馬融語:文者,古之遺文也。按:此處“學文”意為學習古賢留傳下來的文獻。

《論語·雍也》: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皇侃《論語義疏》皇侃《論語義疏》:言君子廣學六籍之文。按:此處對“博學於文”的解釋顯然比前面對“文學”的解釋要恰當。考慮到古漢語單音節片語合靈活的特點,此兩處的“學文”與《先進》篇的“文學”也就是“學習古代文獻”與“古代文獻的學習”之間的區別。

《韓非子·難言》:韓非子·難言》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按:前一句是從反面說明拒絕對前代文獻的學習,依靠質樸取信,會被認為鄙陋;後一句則是從正面說明學習《詩》、《書》等古代文獻,按古法行事,會被人稱頌。前後對照,互文見義,“文學”具體即指有關《詩》、《書》等文獻的學習。

《墨子·天志》:墨子·天志》上將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為刑政也,下將以量天下之萬民為文學、出言談也。荀子·王制》《荀子·王制》: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

史記·孝武本紀》《史記·孝武本紀》: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後漢書·蔡邕傳》《後漢書·蔡邕傳》: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學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

揚雄《法言·淵騫》揚雄《法言·淵騫》:七十子之於仲尼也,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也。漢書·公孫弘等傳》《漢書·公孫弘等傳》: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文章則司馬遷、相如。儒林傳序》《儒林傳序》:文章爾雅,訓辭深厚。劉劭《人物志·流業》劉劭《人物志·流業》:能述文著述,是謂文章,司馬遷、班固是也。

按:在先秦兩漢的有關文獻中,“文學”與“文章”分別甚明。“文學”表示一種學術,“文章”則表示口頭或書面的言文字作品。後三處“文章”是指所著述的語言文字作品。正如王利器先生所言:“是文學之於文章,在當時,二者固不可混為一談也。”

2.“文學”觀念的發展:作為文章之學的“文文學”觀念的發展:作為文章之學的“學”

標誌事件:標誌事件:

劉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在儒學、玄學、史學之外另立文學館。(涵蓋經、史、子、集四部)

《世說新語·文學》雖仿照《論語·先進》首列“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但“文學”的外延已大為擴展,其中不僅列有馬融、鄭玄這些研習儒家文獻的“文學”之士,而且有何晏、王弼、鐘會、向秀等以注玄談玄著稱的“文學”之士,有支道林這樣的

精研佛學的“文學”之士。《文學》篇還記載了眾多關於當時人所寫文章如支道林《即色論》、左思《三都賦》、劉伶《酒德頌》、庾闡《揚都賦》、袁宏《東征賦》等的談論,表明有關文章的寫作和評賞也已歸在“文學”之列。

梁代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專述文章作者之事,《文學傳序》即是對當時文章之學的評論和總結。隋代姚思廉的《梁書·文學傳序》、《梁書·文學傳後論》和《陳書·文學傳序》、魏征《隋書·文學傳序》、李延壽的《南史文學傳序》和《南史·文學傳論》等,所言“文學”之義都基本與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序》相同。

3.文學觀念的分化:文筆之分文學觀念的分化:

蕭統《文選序》蕭統《文選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准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諸。

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辨士之端,冰釋泉湧,金相玉振,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至於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深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

梁蕭繹《金樓子·立言》梁蕭繹《金樓子·立言》:古人之學者有二,今人之學有四。夫子門徒,轉相師受,追聖人之經者,謂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於辭賦,則謂之文。今之儒,博窮子史,但能識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謂之學。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筆退則非謂成篇,進則不雲取義,神其巧惠,筆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而古之文筆,今之文筆,其源又異。

黃侃《文心雕龍劄記》引上語按:黃侃《文心雕龍劄記》引上語按:案文筆之別,以此條為最鮮明。其於聲律以外,又增情、采二者。合而定之,則曰有情采聲韻者為文,無情采聲韻者為筆。然自永明以來,聲律之說新起,所重在韻,但言有韻為文,無韻為筆。雖然,若從梁元帝之說,則文筆益不得以體制分也。

鐘嶸《詩品序》鐘嶸《詩品序》: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顏延、謝莊,尤為繁密,於時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近任昉、王元長等,詞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

阮元《文言說》阮元《文言說》:古人無筆硯紙墨之便,往往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