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综述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新的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测定重要成分和含量的方法也在逐渐的发展和改进。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对目前有关中药成分含量测定的已有资料的研究,总结和归纳了目前常用的重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期能够更好的对比和研究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中药;成分;含量;测定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内容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已经为我国的民族医学发展和民众健康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随着中药的各种品种、制剂以及其他应用在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中药制品主要以复方制剂呈现,由于其种类较多,生长环境和加工环境各不相同,产地和成分相对复杂,制作工艺存在差异等问题导致了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问题备受关注。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其有效成分的控制,下文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主要是对近些年来业内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和概括。现有的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化学定量法

对中药制剂成分测定的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化学定量法,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对处方中的无机成分的测定,并且只适用于单味中药制剂[1]。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滴定法和重量法,一旦所测定的处方比较复杂就只能得到某类成分的总量,而不能找到专属性特点。

2比色法

比色法是指将特定的显色试剂与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呈色后进行比对和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分离中药成分中的酚性化合物、生物碱、皂甙类、蒽醌类、黄酮类等常见成分。

3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主要是利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紫外分光有特定的吸收程度,在不添加显色剂的情况下对各种波长的光进行吸收,最后通过对吸收度的测量来计算成分含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比比色法运用的更广,可以用来测定二苯乙烯苷类、皂甙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等化合物的含量,进行痕量和微量的组分分析,并且可以达到0.5%的精密度和10-4~10-7g/ml的灵敏度。

4红外光谱法(FTIR)

FTIR是红外光谱法(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的简称,该方法在

使用过程中会在演示屏幕的夹层中加入LED光线,当用户按下屏幕时,便会使夹层的光线造成不同的反射效果,感应器接收光线变化而捕捉用户的施力点,从而作出反应[2]。这一方法具有很高的重现性和专属性,并且操作相对简便,可以对分子结构信息进行分析。近些年,红外光谱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在中药成分测定中发挥的作用也被更多关注。

5薄层扫描法(TLCS)

TLCS是薄层扫描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 Scanning)的简称,该方法是以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展开后的薄层色谱板,测定其对光的吸收或所发出的荧光,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3]。通常选择斑点中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测定波长、选择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基线部分、即化合物无吸收的波长作为参比波长。薄层扫描法一般可分为吸收扫描法和荧光扫描法。对薄层进行分离得到的直观结果可以很好的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并且操作相对简单,对靛玉红、猪去氧胆酸、淫羊藿苷、绿原酸等成分的测定过程都有很好的效果。

6气相色谱法(GC)

GC是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的简称,该方法的重现性也相对较好,可以通过很少的样品用量实现快速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测定[4]。但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原理限制,受到样品蒸汽压的影响,只能测定出挥发性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对于具有重要挥发性成分的制剂,采用GC分析的方法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能够对内酯类、冰片、生物碱、麝香酮、酚类、麻黄碱、蒎烯、斑鳌素、察香酮、丹皮酚、芳香醇等成分实现高效分析。

7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的简称。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高压输液系统,以液体为流动相,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缓冲液、混合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5]。这一方法测定重要成分的时候也同样具有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并且重现性和分析速度都能够达到一般测定要求。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对重要含量测定所采用的最广泛的做法。但是这一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其对仪器的基本要求相对较高,建立色谱的过程和条件也相对复杂。

本文中介绍了目前医学界对中药成分含量测定的常见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和化学定量法,其中前四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而后三种的技术已经逐渐在使用过程中淘汰。医学界目前对重要成分的检测已经朝着更加全面和合理的方向的发展,色谱技术以其较多的优势在应用中倍受青睐,发挥了较多的作用。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带动医学界的不断发展,中药成分含量测定的工作一定会开展的更加完善和合理,其测定效果也会越来越精确。

参考文献:

[1]宋岳,王力,刘艳新.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1(31).

[2]廖国平,汪艳,陈莉婧,张忠义.中药有效成分半抗原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1(06).

[3]廖华军.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分析测试,2008(01).

[4]刘红宇,贺福元.中药(复方)提取方法、技术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05).

[5]朱小娟,安小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廣州化工,200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