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题,共20分)二、填空题(15分)三、选择题(10题,20分)四、简答题(3题,25分)五、论述题(1题,20分)
1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
1、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首次提出并使用“社会学”一词,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2、在我国,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严复是第一个引进西方社会学学者。
3、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即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研究角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实证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研究目的的实用性、
5、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经历了4个阶段:依赖关系阶段、顺应关系阶段、掠夺关系阶段、和谐关系阶段。
6、社会运行: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社会控制:凡是利用任何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协调和发展的,都可以叫做社会控制。
•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等。
•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社会舆论、时尚等
•积极的社会控制: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的动机上,以物质的刺激和精神的鼓励进行。
•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建立在惩罚或对某些惩罚的畏惧心之上的。
9、美国社会学者索罗金提出文化类型变迁理论,他认为文化主要有两种类型:感觉文化(强调建立在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的价值上)和观念文化(重视精神和形而上学的价值)。
10、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1、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生活丰富而复杂;生活的节奏快,精确性要求高;交往上的表面化和事本主义;文化的异质性;个人的自主性强;越轨行为增多。
12、什么是社会问题?请举一例并进行分析
社会问题并无特殊内容,无论什么社会情况,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并且需要社会集体采取行动来调整和补救的,就是社会问题。(自行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2城市社会结构
1、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秩序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2、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及其获得方式包括先天赋予和后天获取两方面。
3、社会角色差异——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对于社会来说希望是一种完美的行为模式,即理想角色。而由于个人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理想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社会角色差异。
4、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适应、认识社会以达到改造社会的过程。
5、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社会群体基本特征:①群体成员必须是由某种纽带联系起来的;②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③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6、基本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它是指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具有密切
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同伴等。
基本群体的特征:①规模较小②面对面的互动③群体成员难以替代④非正式控制⑤聚合力和持久性强
7、社会组织:也称次属群体或次级群体。它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成员之间关系较间接,感情色彩较淡薄,公务性较强。
8、住地毗连的人们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即形成邻里。
9、工作群体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在一定的工作任务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其成员经常是有面对面直接交往关系的社会基本群体。
工作群体的特殊性:以业缘关系为纽带;正式群体特征;兼具非正式群体特征。
10、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活动的群体。
社会组织的四要素:成员;章程;机构;设备;
11、几种社会组织管理方式之间的对比分析
12、初级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差异表现:初级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初级群体成员对其活动的全面参与性;初级群体成员互动的自觉性;以人或以事为中心的关系;初级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初级群体的功能是综合性的
13、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藤尼斯”提出。
14、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地缘感、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
15、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可划分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种类型。
16、区位结构——即指一个社区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系统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17、城市社区的类型——欧洲型;美国型;亚洲型;中东型;俄国型;(请详细阅读书上对应的内容)
18、社区是建立在特定区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心、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3城市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2、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其实质为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4、分析中国当代社会阶层,正在从"金字塔型"迈向"橄榄型"。
5、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从积极作用来看:第一,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
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第二,激励人们去奋斗、去竞争。
●从消极作用来看:第一,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产生;
第二,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
6、韦伯主张从财富、威望、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7、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分层理论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其一,确立分层标准的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的划分标准是一元的、定性的,他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能抓住各种垂直分化中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正是这种占有关系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在其他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差别,以占有关系划分的阶级之间的差别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而韦伯的阶层理论则看不见或回避了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私有制。
其二,研究目的和重点的区别。阶级理论坚持对私有制、阶级及不平等现象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寻找阶级运行、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具有革命性、批判性的本质特征。而分层理论则不愿意触动私有制,只对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改良,以求控制和防范由社会不平等造成的动荡局面。
其三,最终结论的区别。阶级理论把私有制和阶级现象当作社会垂直分化的最重要基础和产生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用经济利益和主观需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来概括阶级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问题,从而抓住了社会矛盾的本质,解决劳资冲突、社会分层的主要矛盾。而分层理论则否认废除私有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看不清不平等的根源,断言任何社会都不能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把人分成等级是人性中固有的倾向,不平等是永存的。
4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1、社会生态学派:认为不同社会集团在各种人类活动竞争中出现有空间特色的结构(芝加哥学派)
2、社会生态学派的局限?
停留在借用生态学原理和范畴的阶段,没有给予人类特性应有的重视;
社会生态学忽视了社会政策和人类规划的作用;
社会生态学表现出空间决定论倾向;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模型不具有普遍性;
3、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经典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要求十分熟悉)
4、城乡互动区(Desakota)理论
加拿大学者麦吉将“城市与乡村界限日渐模糊,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紧密联系,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相互混杂”的空间形态称之为“desakota”模式。
Desakota三种类型
Type I特征:经历了一个空间经济快速转换的过程,虽然农村仍保留原有的情况,但这空间经济是人口快速地由乡村到都市的转换。地区:东京和首尔
Type II特征:在过去30年内,这些国家的区域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变化。(农业人口和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