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6页
课件1: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课件1: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24d0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f.png)
商鞅变法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 “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 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 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 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 “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 “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 往实广虚之地”。
高效学习锦囊
1.学习本课要结合上一课所学内容,注重分析商鞅 变法的针对性,体会商鞅变法的措施与历史潮流之 间的内在联系。 2.在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时,要从经济、政治、思 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把握。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主要是由于变法规定(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 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 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 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
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
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②错;四书五经在当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汇总课件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e50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8.png)
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抑制 了儒家、墨家等学派的传播和 发展,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多 样性。
商鞅变法重视实用技能和军事 教育,轻视文化知识和人文教 育,导致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商鞅变法的教育政策限制了学 术研究的自由和创新,对文化 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 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人才保障。
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思想,为秦始皇 统一六国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支撑。
开创了中国古代变法革新的先河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变 法,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 变革,促进了中国历 史的进程。
商鞅变法开创了以法 治国的先河,为后世 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01
02Βιβλιοθήκη 0304秦国地处边陲,经济文 化相对落后
秦国内部政治腐败,民 生困苦
秦国在战争中屡次失利, 国力衰弱
秦孝公即位,求贤若渴, 为变法提供了机遇
0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
井田制
商鞅废除了旧有的井田制度,推行县制,将全国分为若干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这一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削弱了地方豪门贵族的势力。
统一度量衡
• 度量衡统一:商鞅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规定度量衡的标准和器具,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更加便 利。这一举措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item2_c{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 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 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5*48}
人教版选修一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一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7c7dc0de80d4d8d15a4fea.png)
1、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3)统一秦国度量衡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商鞅变法为了强兵和加强集权的 措施有哪些?
4、思想方面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 值的文化典籍。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兵源得到可靠 保证
3、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制定秦律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诸侯国官吏
县 制
地方县吏
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请看书 思考:“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 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第2课“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人物概述:商鞅
• 公孙鞅,卫国 • 魏国——遭忽视 • 秦(孝公)——重用→左庶长,
大良造(商君) 两次推行变法:
前359年,前350年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早年立志 热衷于法家学说
历史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
![历史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c7ec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e.png)
商鞅变法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式
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为了平息旧贵族的反对,孝公下令将甘龙等反对派关进监狱,同时加封商鞅为列 侯,以示支持。此外,孝公还下令对敢于阻挠变法者一律处以极刑。这些措施为 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秦国政治体制更 加稳定和高效。
经济上
实行“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激发 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秦国经济发展。
军事上
实行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勇敢作战,提高秦国军 队战斗力。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推动中国历史进程
01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秦国在战国时期国力较为弱小,屡遭六国合纵攻打。 六国合纵使秦国陷入外交孤立,难以与其他国家抗衡。
秦国新君与旧势力矛盾
秦国新君秦孝公即位后,对秦国内忧外患局面有所感触。
秦孝公与旧势力代表人物甘龙、杜挚等发生矛盾,急需进行 变革。
秦国国民生活困苦
当时秦国国内经济萧条,民生凋敝。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下层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黑暗
秦国政治体制落后,贵族势力强大,国君权力 受到一定限制。
军事衰弱
3
秦国军队战斗力不强,战绩不佳,屡遭败绩。
秦国国君及贵族势力
国君权力有限
秦国国君虽然为最高统治者,但权力并不绝对,受到贵族势 力的制约。
贵族势力强大
秦国贵族势力极为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 重要影响。
秦国军队与法度
树立改革典范
课件3: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3: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2bd9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b.png)
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1)内容:
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编制, 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 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发“奸 人”的与斩敌同赏。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 宿,否则店主连坐。
(2)评价: 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封建统治但是也为秦暴
5.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1)目的: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 (2)评价:
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 也是一种摧残。
六、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 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政埋下了祸根。
4.普遍推行县制
(1)内容: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 。县设
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 理,加强中央集权。
(2)评价: ①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 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②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 证了土地私有。 ③影响了以后的历朝地方体系。
按从小到大排列 相当于士的有: 公士 、上造 、簪袅、不更 相当于大夫的有: 大夫 、官大夫 、公大夫 、公乘 、五大夫 相当于卿的有: 左庶长、右庶长 、左更、中更 、右更 、少上造、 大良造 、驷车、庶长、大庶长 相当于诸侯的有:关内侯 、彻侯
(3)表现: 前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 了秦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 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 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e059fd5bbfd0a78567340.png)
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途径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12
(三)加强集权——政治、思想、司法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 置令、丞,凡三十县。
材料二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 (管理)连坐。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 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4.因变法功勋卓著 ,被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5.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其言论主张被后人整理为
《商君书》。
3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4
商鞅入秦
5
阅读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分析 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霸 王之道感兴趣?
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商鞅为实现强兵采取了 哪些改革措施?
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11
(二)实现强兵——军事
1、奖励军功,实 行二十等爵制。
结合24页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思考回答: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的 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
国君 委派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官吏
2、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15
(三)加强集权——政治、思想、司法
1、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2、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3、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作用: 加强思想统治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6f545faeaad1f347933f68.png)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乡邑大治。
17
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变法有何特点?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面(最全面) 程度:春秋以来最彻底的改革 核心:以农战、法治为核心 成效最显著: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影响:推动了社会转型
4
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 巩固统治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5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6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稳定财政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2
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7
度
衡
量
8
(二)强兵之举: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 制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保证兵源
9
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9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f32839cc22bcd126ff0cca.png)
消极: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文化典籍
的损失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 法(共2 9张PPT )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
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实质: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 法(共2 9张PPT )
(1)开阡陌,废井田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作用: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
收入,增强了国家实力
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 法(共2 9张PPT )
4.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
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统一人们的思想 内容: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思考: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 ?
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
3.政治方面:
(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
功作用: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但也招
致其怨恨
(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又什伍连坐制)
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
创造条件 ;保证了兵源,强化了专制统治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 法(共2 9张PPT )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 法(共2 9张PPT )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大背景:社会转型(政治、经济、 思想、动力等方面)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汇总课件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b4bc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2.png)
暴政先声
商鞅变法的严厉和残酷被认为是暴 政的先声,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 判。
改革失败
商鞅变法未能长久地解决秦国的社 会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了秦朝的 覆灭。
THANKS。
文化专制
商鞅变法推行文化专制, 限制了学术自由和思想创 新,对文化强调功利主义,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人际关系功利化。
破坏传统习俗
商鞅变法废除了一些传统 习俗和社会习惯,破坏了 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后世的影响存在争议
推动统一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01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推行土 地私有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从而开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先河。
02
这一改革打破了奴隶制社会的经 济基础,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 确立,为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实力
商鞅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奖 励耕战、统一度量衡等,极大地提升 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03
商鞅法的施程
颁布垦草令,作为改革的前奏
垦草令是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的前奏,其主要目的是刺激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
该法令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对开垦出的土地进行奖励,同时减轻农民的税负,激 发其生产积极性。
垦草令的颁布为后续的变法奠定了基础,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国家的经济实 力得到提升。
重农抑商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发 展,抑制商业活动。他限制商人经营 范围,提高商业税,以鼓励农业生产。
奖励耕织
商鞅设立奖励耕织制度,对农业生产 成绩突出的农民给予奖励,同时提倡 家庭纺织业,促进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实行什五连坐,强化社会控制
什五连坐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646a3c01f69e31433294b4.png)
探究: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 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
法
——变法内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战国中期政治家,原名公孙鞅,出身于卫国贵族家 庭,又称卫鞅,从小好学,热衷于法家学说(是李 悝的学生),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3.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商鞅提出治国平天 下的主张,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受到重用,被任 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
国贫。”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
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削弱了奴 隶主贵族的势力,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 途径;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3.政治方面:
(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 功作用: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但也招致其怨恨
(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又什伍 连坐制)
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 件 ;保证了兵源,强化了专制统治
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8d80f14693daef5ef73d2c.png)
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商鞅变法措施中 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 A、废井田 B、奖励军功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 《左传》记载,襄公 年(前569年)“土可贾(买) 左传》记载,襄公4年 土可贾( 年 反映的本质 本质问题是 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 请回答: 请回答: •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 )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 度? •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 )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 直接目的是什么 •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 )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 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 ) 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为秦开帝业” 为秦开帝业”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一、变法目的: 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变法措施: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稳定财政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3、统一度量衡 、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爰积十六尊( 五分尊( 之一为升”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