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第七章 种内种间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的性别系统 a. 雌雄同花(大多数植物) b. 雌雄异花(玉米、南瓜) c. 雌雄异株 (极少,银杏)
此外,多年生草本三叶南星Arisaema triphyllum,
在个体尚小时不开花,随着个体长大先有雄花,长 到更大时才有雌花。还可以出现相反的顺序,先有 雌花,后有雄花。
(2)动物的性别系统
Y=Wad=Ki Y单位面积产量 Wa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为密度 Ki常数
(2)-3/2自疏法则 (the –3/2 thinning law)
Fig. Regression lines from selfthinning curves for 31 stand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plants.
a. 食物丰富,分布均匀的地方形成单配偶 制
b. 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地方形成一雄多雌 c. 在环境及其严酷的条件下形成一雌多雄
3、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1)领域性(territory):指由个体、家 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并积极保卫 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保卫领域 的方式很多,如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 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域范围,或以威 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称为领域行 为(territorial behaviour)。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Among Planthopper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P. marginata was controlled by enclosing the insects with Spartina
seedlings at densities of 3, 11, and 40 leafhoppers per cage, densities that are within the range at which they live in nature. At the highest
优点:一般认为,有性繁殖是对生存在多变 和易遭不测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因为雌雄 两性配子的融合能产生更多变异类型的后代, 在不良环境下至少能保证有少数个体型生存 下来,并获得繁殖后代的机会。
总之,关于有性繁殖的优越性及其产生,至今仍 是生态学家注意而未圆满解决的课题。1980年 Hamilton提出一种假说:营有性繁殖的物种之间 的竞争和捕食者-猎物间相互作用是使有性繁殖持 续保持的重要因素。例如,病原生物在生存竞争 过程中“学会”进攻遗传性上一致的宿主种群并 将其淘汰,而只有具不断变化的那些基因型的宿 主(进行有性繁殖的!)能存活下来;宿主的多 型又进而使病原体生物同样也进行有性繁殖,这 样才能使病原体生物保持有进攻多变型宿主的能 力。这就是说,物种间的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成 了性别关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1、种间竞争 2、捕食作用 3、寄生 4、共生
一 、种内关系
1、密度效应(植物)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 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 应或邻接效应(the effect of neighbours)。植物 种群内个体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 应,反应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已发现的植物 的密度效应有两个特殊的规律:
亲代投入是指花费于生产后代和抚育后代 的能量和物质资源。例如有的动物产的卵 大,有的卵小;有的一次生产的后代数很 多,有的很少;有的精心抚育,有的置之 不顾。这些都直接影响亲代投入的强度。
性别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为什 么大多数生物都营有性繁殖?什么环境因 素决定它们选择有性繁殖,即后代由父母 双亲的遗传特征混合而成的事实在进化上 有什么选择优越性?虽然这是生态学的一 个基本问题,但至今未有圆满的答案。让 我们比较一下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在进化 选择上的利弊,也许有助于了解这个问题。
①吸引异性; ②防止与异种个体杂交; ③激发对方的性欲望; ④选择最为理想的配偶。
雌性动物的择偶标准
①选择性功能正常者作配偶; ②选择具有优质基因的异性; ③选择占有优质领域和资源的雄性个体作配偶; ④选择有遗传互补性的异性作配偶。
决定婚配制度类型的环境因素
主要因素是环境资源的分布,食物和营巢 地在空间和时间上地分布情况。
a、性比 b、性选择
性内选择 性间选择
动物的求偶行为
求偶行为的复杂性 求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 雌性动物的择偶标准
求偶行为的复杂性
①鸣叫、鸣啭、发声; ②体色显示,发光; ③释放分泌物; ④身体接触; ⑤舞蹈和婚飞; ⑥求偶喂食; ⑦象征性营巢; ⑧装饰求偶场; ⑨公共竞技场求偶等。
求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
第七章 种内和种间关系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第五章 种内和种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1、密度效应 2、性别生态学 3、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4、他感作用 5、集群生活
二、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2) -3/2自疏法则(The -3/2thinning law)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 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 是一样的。
无性繁殖的优点:
1、能迅速增殖,占领暂时性栖息地,是 对开拓暂时性新栖息地的一种适应方式。
2、母体所产的后代都带有母本的整个基 因组,因此无性繁殖能给下代复制的基 因组是有性繁殖的两倍。
有性生殖的弊端和优点:
弊端:有性繁殖必需进行减数分裂所偿付的 代价称为减数分裂价。实际上,有性繁殖比 无性繁殖所偿付的代价还包括基因重组价和 交配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当有性繁殖 所获得的好处超过上述三种所偿付的代价时, 有性繁殖才是在进化选择上有利的。
density, P. marginata showed
reduced survivorship, decreased body length, and increased developmental time.
2、动植物的性别生态学
性别生态学与两个重要的生物学问题有关, 即两性细胞的结合和亲代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