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看汉语方言分区_兼谈延长方言的归属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6
什么江淮官话也有入声, 但还是官话 的诘难。显 而易见, 如果单纯从语音标准 有入声 这一条就 把晋语从官话中分离出来, 理由显得很单薄, 但如 果再加上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征, 比如晋语中大量 普遍存在的圪头词、圪类词和分音词等, 那么支持 晋语独立的理由就很充分了。客赣方言由于历史 和地域的原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语音方面共 同点相当多, 如果只以语音特征为标准, 至今还有 些学者难以 把客赣语分开 ( 王福堂, 1999)。但是 两区共有的方言词汇不多, 1000多条词语中, 客赣 大体一致的只有 150条, 占 12% , 客赣明显相异的 则有 478 条, 占 40% ( 李 如龙、张双庆 等, 1992) 。 可见语言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未必有同样的表 现, 只根据语音特 征来区分方言是 不可能不偏颇 的。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词是非常多的, 并不 是每一个词都可以作为方言区分的标准, 只有那些 一定地域里对内具有一致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的方 言特征词才能为方言的区分提供重要依据。就特 征词的重要性来说, 内部覆盖面越 宽, 外部与别 区方言交叉越少就越重要, 越是常用的特征词越重 要; 基本词汇比一般词汇重要; 单音节词比多音节 词重要; 词根特殊的比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重 要。 ( 李如龙, 2003) 孙立新 ( 1997) 举了一些关中 方言的特征词。如: pi 55: 跳也; 涅 i 21: 生锈, 木 材等 枯 朽; 揭 t hi 24: 扛, 举; 弥 m i24: 篾 也; 瘙 s u55: 牲畜的 疥疮; t i u55: 缩水, 抽; thua21: 貛; 关中把 猪貛 叫 貛猪猪 或 猪猪 ; 伥 t 24: 狂妄, 疯狂。
1 35
和深度不够, 调查材料不全, 所以就很难有发言权, 现在随着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深 入, 新的 方言素材不断涌现, 方 言材料不断增加,
原先根据有限的语音条目设计的历史比较框架, 也就难以满足区分方言的需要, 因而可能出现分区 的结果与语言实际不尽相符的现象, 特别是在边界 地区比较复杂的方言现象时, 更难免会遇到困难 ( 詹伯慧, 2002) 。每一次理论上的突破, 往往会带 来学科研究上的一场革命。语法学界提出语法研 究的三个平面, 使语法的研究走向了深入, 迎来了 语法学研究上的又一个春天, 我们也 期待着从语 音、词汇、语Fra Baidu bibliotek三个平面来讨论汉语分区能给这一 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新的答案。
小的是语法, 加上方言语法的研究还很薄弱, 很多 语法特征还没有发掘出来, 想通过语法差别来给方 言分区似乎更无可能。所以在汉语方言分区时, 笔 者主张以语音标准为主干, 以词汇和语法标准为两 翼。语音特 征是核心, 然后再辅以词 汇和语法特 征, 这样的分区结果才是符合语言客观实际的。下 面, 先看延长方言的语音特征。
核心地区, 这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 一些方言特征不明显特别是一些离方言中心地区 比较远的过渡地区的方言, 如果仍然机械地区分未 免有点一厢情愿。正如张振兴 ( 1997)所说: 确实 很难只用一个标准, 特别是用一个绝对排他性的标 准, 对方言进行自始至终的划分。
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本身就是 语言的三个要素。这三 个要素相互联 系, 相互制 约,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现在我们人为地把它隔离 开, 或者厚此薄彼, 得出的结论未免有失客观。词 汇和语 法能不 能作 为分 区的 标准? 对此 丁邦新 ( 1982) 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 基本上说, 文法和 词汇的异同都可以用来分区, 只是汉语方言的基本 文法结构上大体接近, 而词汇的变化又太快, 两者 都不容易把握。 文法和词汇的分区如果跟语音 分区的结果不同, 可能代表特殊的意义, 如果大致 相同, 那么也能给分区增加有力的证明。并且说:
首先, 在给方言分区的时候, 是以语言本身特 征为主还是以语言的外部因素为主? 语言学界在 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 从语言的实际出发, 以语 言方面的因素为主要依据。具体来说, 各地方言中 表现出的语言特征, 必然会成为方言学者进行方言 分区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 詹伯慧, 2002)。其次, 语 言标准是以语音为主还是兼顾词汇和语法? 是以 单一的语音标准来划分还 是坚持多个语 音标准? 对此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汉语方言分区的实践 来看, 单一的语音标准, 无疑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操 作起来非常简单。对于一些方言特征比较明显的
y 2006年 7月 第 27卷 第 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INN ER M ONGOL IA SOC IAL SCIENCES
Ju.l 2006 V o .l 27 . 4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看汉语方言分区
兼谈延长方言的归属问题
孟万春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汉语方言分区的问题 一直是方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直至今 天, 人们 仍然在热 烈而广泛地 讨 论着, 究其根源, 就在于分区的标准问题。如何确定标准一直 是方言分区 理论的核 心和关键问 题。还有许 多 争论, 比如说晋语的分立问题, 客赣方言分合问题都是由此引 发的, 分区标准的 问题解决 好了, 其 他的问题 都 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 ]语音; 词汇; 语法; 延长方言 [中图分类号 ] H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5281( 2006) 04-0135-05
一、问题的提出
汉语方言分区的问题一直是方言学界的一个 热门话题, 直至今天, 人们仍然在热烈而广泛地讨 论着, 究其根源, 就在于分区的标准问题。如何确 定标准 一直是 方言分 区理 论的核 心和 关键 问题 ( 温端政, 2000) 。还有许多争论, 比如说晋语的分 立问题, 客赣方言分合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 分区 标准的问题解决好了, 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二、语音标准是核心
任何语言或者方言都是一个完整的、自足的系 统。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平面是互为表里、互为牵 连的系统, 但是这三个系统之间又并非是并列的。 一直以来, 方言的研究侧重于语音, 语音的结构系 统比较明朗, 方言间的不同语音特点相互影响也比 较少, 因而许多学者都认为方言的语音特征才是区 分方言的主要标准,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比较理想的 是单一的语音标准。笔者主张把语音、词汇、语法 三个平面结合起来, 并不是说三者在方言划分中具 有同样的地位。词汇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是比 较普遍的, 很多词都是几个方言区共同拥有的, 所 以单纯依靠词汇是不现实的。汉语方言中, 差别较
延长话以上四个语音特征中, 1、3点与晋语相 同, 2、4点与关中方言相似, 说明延长方言是典型 的边缘过渡方言, 单纯依靠语音特点是很难决定它 的归属的。
三、方言特征词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依据
上面已经说过, 语音标准有时很难如实地为方 言分区, 因为方言中心区和边缘区的语音特征表现 常有不同。或许晋语的核心地区通过一条语音标 准检验就可以了, 但是像延长方言这种过渡方言, 如果仍然以单一的语音标准去划分的话, 未免有点 削足适履, 把问题简单化了。
(一 )延长方言中的入声字 晋语和中原官话的区分标准是有无入声, 有入 声的归晋语, 没有入声 的归中原官话。延长方言 中, 绝大部分的古入声字已经舒化, 只有极少数古 入声字还保留在方言口语中, 而且是高频词。 当 大部分字音逐渐与强势方言趋同, 变成非入声字的 时候, 一部分单音节高频词或双音节高频词中的入 声字却保 留 了入 声 的读 法。 ( 邢向 东、孟 万 春, 2005) 延长口语中保留的入声字共有 33个, 不到总 入声字的 10% , 主要分布在古深、臻、宕、曾、梗、通 六摄中。 (二 )入声调的归向 李荣先生在 官话方言的 分区 一 文中, 运用 古入声字的古今调类的反 映将官话分为 7类 ( 后 来分为 8 类, 把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分开 ) , 其中 中原官话的特性是: 古清入、次浊入字今读阴平, 古 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延长方言入声字舒化后, 清 入、次浊入 64% 归阳平, 全浊入 65% 归阳平, 遵循 了关中话 (属中原官话 ) 的演变模式 ( 邢向东、孟万 春, 2005) 。 (三 )北京话 [ n、in、u n、y n ] 与 [ 、i 、u 、 y ] 分别合并 这是侯静一提出的晋语的五个特点之一。在 延长方言中亦是如此, 如: 困 = 控 khu 53 真 = 蒸 t 213 群 = 穷 t hy 25 明 = 民 m i 25 (四 )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中古汉语全浊声母清化后, 其塞音、塞擦音的 读音在陕北晋语中大部分地区都遵循了平声送气、 仄声不送气的变化模式, 而延长方言却是无论平仄 一律都送气。如, 爬 phA25、拔 phA25、徒 thu25、肚 thu53、在 tsh 53、坐 tshu 53、跪 khuei53、病 phi 53 等。 这一现象广泛见于陕西关中方言。关中方言 的 51个县市古全浊声母仄声字在老派或白读音中 也大部分读成送气音, 并且这一特点与唐宋西北方 言一脉相承的 (李如龙、辛世彪, 1999) 。
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 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也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个的词构成了言语, 满 足了人们的交际。我们在调查方言的时候经常会 碰到这样一种情况, 即方言区的人们对语音特征未 必很敏感, 或者即便是感觉到也往往说不清楚, 但 是碰到有些比较特殊的方言词时却很敏感, 甚至会 告诉你这是什么地方人说的话。可见, 词作为语言 的一个要素, 显现语言的特征是多么重要。
再比如, 上面说到的晋语分立和客赣合流的问 题。李荣先生在 官话方言分区 一文中把晋语从 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 并且规 定为: 山西省及其 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丁邦新 ( 1987) 和王福堂 ( 1999)均不同意, 认为 凭保留入声一条把晋语从 官话中分出去, 理由不够坚强。江淮方言也有入声 却留在官话方言中, 在分区上 似有矛盾之处。 侯 静一 ( 1986)在 晋语的分区 一文中, 提出晋语的 共同点是 5条, 后来在 论晋语的归属 ( 1998) 中 又提出晋语的主要特点有 10 项。温端政 ( 1996) 主要论证了 晋语的入声音节两分 , 即晋语的入 声音节除了具有和其他方言的入声一样的构词能 力外, 晋语入声音节还有一组在构词上特别活跃的 不表义的入声音节。这些讨论显然是想回答 为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来划分汉语方言的思想最 早是由美国汉学家罗杰瑞提出的。罗杰瑞 ( 1995) 在划分汉语方 言时采用了他认为 既照顾到历史 的深度, 也反映在方言之间的 关系 的一 套标准, 选取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 10 个条 目。
罗氏根据这 10条标准把汉语方言分为三区: 北方话区、南方方言区、中部方言区。这 10条标准 中, 5、6两条是语音标准、其余 8条是词汇、语法标 准。这种用语言的三个平面来给汉语方言分区的 思想无疑是正确的, 而且也是颇具说服力的, 但是 由于比较的点少, 这为数不多的条目未能经得起 广泛的检验 , 而且 想从这么少的条目比较中提 取分区依据是很难奏效的 ( 李如龙, 2003) 。由于 自身的不足, 罗杰瑞的理论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 视, 人们只注意到它是一套与传统分区标准不同的 新标准而已。
将来语法的材料增多之后,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能 有更明确的答案。 20多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现在 应该有一个 明确的答案 了。以前是调查的广度
y * 本文受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项目 ( 项目号: 2004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 NCET - 04- 0957) 资助。 [收稿日期 ] 2006-03-04 [作者简介 ] 孟万春, 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 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给汉语方言分区不仅有重 大的理论价值, 而且在具体方言的归属上也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李荣先生 ( 1985) 通过古入声字的今 调类把北方官话分为七区, 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告诫 我们 方言在地理上的分布是渐变的 , 尤其是两 个官话区的交界 和只有三个单字调的方言 。在 谈到陕西方言时, 李先生说: 陕北有入声, 可是好 些处一部分古入声字已经变成舒声了, 可以说是从 有入声到无入声, 就是从晋语到官话的 过渡区。 陕北延长方言就属于此种情况, 它处于陕北晋语和 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下面我们试以延长方言为 例, 说明语言三个平面在具体方言归属问题上的实 践意义。
什么江淮官话也有入声, 但还是官话 的诘难。显 而易见, 如果单纯从语音标准 有入声 这一条就 把晋语从官话中分离出来, 理由显得很单薄, 但如 果再加上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征, 比如晋语中大量 普遍存在的圪头词、圪类词和分音词等, 那么支持 晋语独立的理由就很充分了。客赣方言由于历史 和地域的原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语音方面共 同点相当多, 如果只以语音特征为标准, 至今还有 些学者难以 把客赣语分开 ( 王福堂, 1999)。但是 两区共有的方言词汇不多, 1000多条词语中, 客赣 大体一致的只有 150条, 占 12% , 客赣明显相异的 则有 478 条, 占 40% ( 李 如龙、张双庆 等, 1992) 。 可见语言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未必有同样的表 现, 只根据语音特 征来区分方言是 不可能不偏颇 的。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词是非常多的, 并不 是每一个词都可以作为方言区分的标准, 只有那些 一定地域里对内具有一致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的方 言特征词才能为方言的区分提供重要依据。就特 征词的重要性来说, 内部覆盖面越 宽, 外部与别 区方言交叉越少就越重要, 越是常用的特征词越重 要; 基本词汇比一般词汇重要; 单音节词比多音节 词重要; 词根特殊的比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重 要。 ( 李如龙, 2003) 孙立新 ( 1997) 举了一些关中 方言的特征词。如: pi 55: 跳也; 涅 i 21: 生锈, 木 材等 枯 朽; 揭 t hi 24: 扛, 举; 弥 m i24: 篾 也; 瘙 s u55: 牲畜的 疥疮; t i u55: 缩水, 抽; thua21: 貛; 关中把 猪貛 叫 貛猪猪 或 猪猪 ; 伥 t 24: 狂妄, 疯狂。
1 35
和深度不够, 调查材料不全, 所以就很难有发言权, 现在随着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深 入, 新的 方言素材不断涌现, 方 言材料不断增加,
原先根据有限的语音条目设计的历史比较框架, 也就难以满足区分方言的需要, 因而可能出现分区 的结果与语言实际不尽相符的现象, 特别是在边界 地区比较复杂的方言现象时, 更难免会遇到困难 ( 詹伯慧, 2002) 。每一次理论上的突破, 往往会带 来学科研究上的一场革命。语法学界提出语法研 究的三个平面, 使语法的研究走向了深入, 迎来了 语法学研究上的又一个春天, 我们也 期待着从语 音、词汇、语Fra Baidu bibliotek三个平面来讨论汉语分区能给这一 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新的答案。
小的是语法, 加上方言语法的研究还很薄弱, 很多 语法特征还没有发掘出来, 想通过语法差别来给方 言分区似乎更无可能。所以在汉语方言分区时, 笔 者主张以语音标准为主干, 以词汇和语法标准为两 翼。语音特 征是核心, 然后再辅以词 汇和语法特 征, 这样的分区结果才是符合语言客观实际的。下 面, 先看延长方言的语音特征。
核心地区, 这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 一些方言特征不明显特别是一些离方言中心地区 比较远的过渡地区的方言, 如果仍然机械地区分未 免有点一厢情愿。正如张振兴 ( 1997)所说: 确实 很难只用一个标准, 特别是用一个绝对排他性的标 准, 对方言进行自始至终的划分。
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本身就是 语言的三个要素。这三 个要素相互联 系, 相互制 约,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现在我们人为地把它隔离 开, 或者厚此薄彼, 得出的结论未免有失客观。词 汇和语 法能不 能作 为分 区的 标准? 对此 丁邦新 ( 1982) 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 基本上说, 文法和 词汇的异同都可以用来分区, 只是汉语方言的基本 文法结构上大体接近, 而词汇的变化又太快, 两者 都不容易把握。 文法和词汇的分区如果跟语音 分区的结果不同, 可能代表特殊的意义, 如果大致 相同, 那么也能给分区增加有力的证明。并且说:
首先, 在给方言分区的时候, 是以语言本身特 征为主还是以语言的外部因素为主? 语言学界在 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 从语言的实际出发, 以语 言方面的因素为主要依据。具体来说, 各地方言中 表现出的语言特征, 必然会成为方言学者进行方言 分区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 詹伯慧, 2002)。其次, 语 言标准是以语音为主还是兼顾词汇和语法? 是以 单一的语音标准来划分还 是坚持多个语 音标准? 对此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汉语方言分区的实践 来看, 单一的语音标准, 无疑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操 作起来非常简单。对于一些方言特征比较明显的
y 2006年 7月 第 27卷 第 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INN ER M ONGOL IA SOC IAL SCIENCES
Ju.l 2006 V o .l 27 . 4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看汉语方言分区
兼谈延长方言的归属问题
孟万春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汉语方言分区的问题 一直是方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直至今 天, 人们 仍然在热 烈而广泛地 讨 论着, 究其根源, 就在于分区的标准问题。如何确定标准一直 是方言分区 理论的核 心和关键问 题。还有许 多 争论, 比如说晋语的分立问题, 客赣方言分合问题都是由此引 发的, 分区标准的 问题解决 好了, 其 他的问题 都 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 ]语音; 词汇; 语法; 延长方言 [中图分类号 ] H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5281( 2006) 04-0135-05
一、问题的提出
汉语方言分区的问题一直是方言学界的一个 热门话题, 直至今天, 人们仍然在热烈而广泛地讨 论着, 究其根源, 就在于分区的标准问题。如何确 定标准 一直是 方言分 区理 论的核 心和 关键 问题 ( 温端政, 2000) 。还有许多争论, 比如说晋语的分 立问题, 客赣方言分合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 分区 标准的问题解决好了, 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二、语音标准是核心
任何语言或者方言都是一个完整的、自足的系 统。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平面是互为表里、互为牵 连的系统, 但是这三个系统之间又并非是并列的。 一直以来, 方言的研究侧重于语音, 语音的结构系 统比较明朗, 方言间的不同语音特点相互影响也比 较少, 因而许多学者都认为方言的语音特征才是区 分方言的主要标准,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比较理想的 是单一的语音标准。笔者主张把语音、词汇、语法 三个平面结合起来, 并不是说三者在方言划分中具 有同样的地位。词汇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是比 较普遍的, 很多词都是几个方言区共同拥有的, 所 以单纯依靠词汇是不现实的。汉语方言中, 差别较
延长话以上四个语音特征中, 1、3点与晋语相 同, 2、4点与关中方言相似, 说明延长方言是典型 的边缘过渡方言, 单纯依靠语音特点是很难决定它 的归属的。
三、方言特征词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依据
上面已经说过, 语音标准有时很难如实地为方 言分区, 因为方言中心区和边缘区的语音特征表现 常有不同。或许晋语的核心地区通过一条语音标 准检验就可以了, 但是像延长方言这种过渡方言, 如果仍然以单一的语音标准去划分的话, 未免有点 削足适履, 把问题简单化了。
(一 )延长方言中的入声字 晋语和中原官话的区分标准是有无入声, 有入 声的归晋语, 没有入声 的归中原官话。延长方言 中, 绝大部分的古入声字已经舒化, 只有极少数古 入声字还保留在方言口语中, 而且是高频词。 当 大部分字音逐渐与强势方言趋同, 变成非入声字的 时候, 一部分单音节高频词或双音节高频词中的入 声字却保 留 了入 声 的读 法。 ( 邢向 东、孟 万 春, 2005) 延长口语中保留的入声字共有 33个, 不到总 入声字的 10% , 主要分布在古深、臻、宕、曾、梗、通 六摄中。 (二 )入声调的归向 李荣先生在 官话方言的 分区 一 文中, 运用 古入声字的古今调类的反 映将官话分为 7类 ( 后 来分为 8 类, 把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分开 ) , 其中 中原官话的特性是: 古清入、次浊入字今读阴平, 古 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延长方言入声字舒化后, 清 入、次浊入 64% 归阳平, 全浊入 65% 归阳平, 遵循 了关中话 (属中原官话 ) 的演变模式 ( 邢向东、孟万 春, 2005) 。 (三 )北京话 [ n、in、u n、y n ] 与 [ 、i 、u 、 y ] 分别合并 这是侯静一提出的晋语的五个特点之一。在 延长方言中亦是如此, 如: 困 = 控 khu 53 真 = 蒸 t 213 群 = 穷 t hy 25 明 = 民 m i 25 (四 )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中古汉语全浊声母清化后, 其塞音、塞擦音的 读音在陕北晋语中大部分地区都遵循了平声送气、 仄声不送气的变化模式, 而延长方言却是无论平仄 一律都送气。如, 爬 phA25、拔 phA25、徒 thu25、肚 thu53、在 tsh 53、坐 tshu 53、跪 khuei53、病 phi 53 等。 这一现象广泛见于陕西关中方言。关中方言 的 51个县市古全浊声母仄声字在老派或白读音中 也大部分读成送气音, 并且这一特点与唐宋西北方 言一脉相承的 (李如龙、辛世彪, 1999) 。
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 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也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个的词构成了言语, 满 足了人们的交际。我们在调查方言的时候经常会 碰到这样一种情况, 即方言区的人们对语音特征未 必很敏感, 或者即便是感觉到也往往说不清楚, 但 是碰到有些比较特殊的方言词时却很敏感, 甚至会 告诉你这是什么地方人说的话。可见, 词作为语言 的一个要素, 显现语言的特征是多么重要。
再比如, 上面说到的晋语分立和客赣合流的问 题。李荣先生在 官话方言分区 一文中把晋语从 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 并且规 定为: 山西省及其 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丁邦新 ( 1987) 和王福堂 ( 1999)均不同意, 认为 凭保留入声一条把晋语从 官话中分出去, 理由不够坚强。江淮方言也有入声 却留在官话方言中, 在分区上 似有矛盾之处。 侯 静一 ( 1986)在 晋语的分区 一文中, 提出晋语的 共同点是 5条, 后来在 论晋语的归属 ( 1998) 中 又提出晋语的主要特点有 10 项。温端政 ( 1996) 主要论证了 晋语的入声音节两分 , 即晋语的入 声音节除了具有和其他方言的入声一样的构词能 力外, 晋语入声音节还有一组在构词上特别活跃的 不表义的入声音节。这些讨论显然是想回答 为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来划分汉语方言的思想最 早是由美国汉学家罗杰瑞提出的。罗杰瑞 ( 1995) 在划分汉语方 言时采用了他认为 既照顾到历史 的深度, 也反映在方言之间的 关系 的一 套标准, 选取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 10 个条 目。
罗氏根据这 10条标准把汉语方言分为三区: 北方话区、南方方言区、中部方言区。这 10条标准 中, 5、6两条是语音标准、其余 8条是词汇、语法标 准。这种用语言的三个平面来给汉语方言分区的 思想无疑是正确的, 而且也是颇具说服力的, 但是 由于比较的点少, 这为数不多的条目未能经得起 广泛的检验 , 而且 想从这么少的条目比较中提 取分区依据是很难奏效的 ( 李如龙, 2003) 。由于 自身的不足, 罗杰瑞的理论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 视, 人们只注意到它是一套与传统分区标准不同的 新标准而已。
将来语法的材料增多之后,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能 有更明确的答案。 20多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现在 应该有一个 明确的答案 了。以前是调查的广度
y * 本文受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项目 ( 项目号: 2004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 NCET - 04- 0957) 资助。 [收稿日期 ] 2006-03-04 [作者简介 ] 孟万春, 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 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给汉语方言分区不仅有重 大的理论价值, 而且在具体方言的归属上也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李荣先生 ( 1985) 通过古入声字的今 调类把北方官话分为七区, 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告诫 我们 方言在地理上的分布是渐变的 , 尤其是两 个官话区的交界 和只有三个单字调的方言 。在 谈到陕西方言时, 李先生说: 陕北有入声, 可是好 些处一部分古入声字已经变成舒声了, 可以说是从 有入声到无入声, 就是从晋语到官话的 过渡区。 陕北延长方言就属于此种情况, 它处于陕北晋语和 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下面我们试以延长方言为 例, 说明语言三个平面在具体方言归属问题上的实 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