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长期以来,有关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研究和论述已经很多,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标准》中更是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历史教学之所以要强化其德育功能,是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事迹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则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而德育渗透则是通过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来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中对林详谦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详谦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直观教学的渗透

直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中学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宏伟磅礴的三大战役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模型展现我们祖国祖先的发明创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时,如果将圆明园焚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使用直观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可以表现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因此,一件教具的恰当使用,往往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师情感的熏陶

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激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间的真诚交流,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情感素材,并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浓烈的情感色彩气氛中,产生强烈的师生共鸣。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的黄海战役时,教师应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舰即将沉没的瞬间,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 手拒绝,发誓与舰共存亡。在教师对历史事件慷慨激昂的演讲、低回婉转的追忆中,会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进而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产生振兴中华、

富强国家的决心。

二、课外活动中的德育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依靠课内有限的知识熏

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

1.课外参观德育基地

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让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

德育基地。如带领学生到革命老区,了解当年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教师顺势补充讲解史实,增强参观走访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再一次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期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的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作教具

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和意义等作深入地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为了进一步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教学之余,让学生搜集自己最崇敬、最感兴趣的英雄人物、战争场面等方面的素材,进行演讲比赛。师生共同评价,达成共识,从而给学生创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的良好的德育氛围。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切忌就史讲史,

或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会,或把自己扮演成说书人的角色。而应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一些西方国

家便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择手段地从意识形态、经济等领域干涉中国。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该感到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

贵州凤冈县第三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