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选择动机研究的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选择动机的研究”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关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动机,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相关指导、为高校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时提供一定的依据、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选择动机

前言:动机是有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intrich&Schunk,1996)。职业选择是指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1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社会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受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内部心理活动的影响,当今对于职业选择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理论角度、从原因探讨角度调查职业选择的原因。

正文:

职业选择与发展一直是职业心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职业辅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研究。从Parsons(1908)开展职业辅导活动以来以来,有关于职业的各种研究就开始了。本综述将从三个研究方面来进行综合评述。

一、职业理论

1、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

早在1983年London就基于其对AT&T公司的青年管理者所做的追踪研究提出了职业动机的概念,他把职业动机定义为反应个体的职业认同、职业洞察、职业弹性的一系列个体特征、职业决策和行为。2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模型包括三个部分:情境条件、个体特征和职业决策及行为。其中个体特征包括了个人兴趣、需要等维度。该理论中的个体特征的兴趣和需要维度,在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来的研究中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者从此角度展开研究,来进行职业选择的原因探讨。

2、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简称 SCCT)

SCCT 主要源于 Bandura(1986)的一般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指导人的行为的过程中自我效能和社会过程的相互作用即个人—环境相互作用。为了揭示个人、行为和环境间的双向的交互作用,SCCT 接受了 Bandura的三因素的互为因果模型,这样个人特征如内部认知、情感状态和身体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外显行为都双向地相互影响。受SCCT的影响,后来的研究倾向于从个人、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职业选择动机。

二、影响职业动机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其进行任何行为时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缘由的牵绊。从过去的研究来看,影响职业动机或职业选择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1、个人因素

影响职业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兴趣是人格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它是喜欢与不喜欢的一种持久的倾向,虽说不直接影响专业或工作成就但却对于职业选择有

1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

2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都表明,大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而往往是以自己喜欢的职业为首选。能力是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从整体上看,它相对于能力外的其它因素而言可塑性较小,能力的相对地位难于改变。与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相关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特殊能力和技能。一般能力与各种职业活动都有关,其他能力与不同的职业活动有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力所及的职业。气质也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具体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特征,一般认为它受遗传和生理的影响比较大,是很难改变的个人特征。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职业动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某一职业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职业的社会地位、家庭因素、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大学生的职业动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受以上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薪酬待遇、职业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影响最大。

结论:

以往的研究主要从职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和理论角度来研究,影响职业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和能力、薪酬待遇和职业的社会地位。在原因和理论方面的研究都相当充实,但关于职业选择的个体内部原因、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参考文献:

[1]王沛,康廷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5,11(2) 143-148

[2]丁雪红.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淮北煤师院学报,1999 ,3

[3]秦月红.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学习动机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09,1

[4]王海赟.动机冲突与职业选择.大众,2005.5

[5]魏世平,卓光俊,周莹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重庆大学学报,2009, 15(4)

[6]沈文萍.浅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客体因素.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

[7]陈书崇.浅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内江科技,2009(10)

[8]龙立荣,方俐洛,李晔.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与传统职业理论比较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

[9]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31(3)

[10]孙金冬.职业动机模型及其应用.企业活力,2010,5

[11]郑伦仁,窦继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5(2)

[12]周莹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13]何华宇.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