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件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1. 消除加工硬化 使、σ、HB↓ δ%、 %、ak↑ 2. 消除内应力,但保留加工硬化,使理化性能↑
对于冷加工后的金属,由于10%的变形能储存在 金属中,在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活动能力 提高,在变形能的作用下,就要发生组织和性能的变 化,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
一、回复与再结晶
1、加热温度的影响:
T加↑ 晶粒尺寸↑,另外加热 时间长,也会使晶粒长大
晶 粒 大 小
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
2、变形(程)度的影响:
变形越大,变形越均匀,晶粒 再结晶退火后晶粒越细。 大 一般选用30-60%的变形度。小
临界变形度:
2%-10%
临界变形度 要加以避免
预先变形度
能发生再结晶的最小变形量。通常在2~10%,与材
3、热加工温度低、(或)变形量小、(或)变形速率高时, 加工硬化占主导。温度高、(或)变形量大、(或)变形速 率低时,回复和在结晶占主导。
纯铁高温变形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示意图
650℃
真 应 力
真应变
700℃
750℃
800℃ 850℃ 900℃
当温度恒定, 改变应变速 率时,提高 应变速率所 起到的作用 与降低加工 温度的作用 相似。
(2) 切应力作 用下晶面相 对位移,外 力去除后位 移不能恢复。 塑性变形只 能在切应力
()作用下 才能发生。
P
P
P
P
P : 载荷 :正应力 :切应力
(3) 塑性变形后的晶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就能
滑移带
发现在晶粒内部出现一些
线条,称为 “滑移带”,
用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
就会发现这些滑移带都是 由许多密集的﹑更细的线
料的退火温度有关)。此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
当δ%<δ临% 不发生再结晶(动力不足) 当δ%>δ临% 则发生再结晶,且δ%↑,则d晶↓ 当δ%大到一定量后,由于织构形成,则d晶又↑
∴制定工艺:①选择合适T加 ②避免在临界变形变下变形 避开δ临%
§2-3 金属的热加工
一、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
从金属学的角度来看:
(3)热加工制品不如冷加工制品尺寸精确、表面粗 糙度低。 (4) 薄或细的加工制品,由于温降快,尺寸精度差, 不宜采用热加工。
第二章 结束
变;没发生塑性变形的金属不会发生再结晶。
3、组织和性能变化:
从拉长和纤维状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强度和硬度重新 下降,塑性和韧性重新提高。加工硬化得以消除。
(三)再结晶完成后晶粒的长大
再结晶完成后继续升高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 会继续长大 。
实质——晶界迁移过程晶
1、晶粒正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稳速地长大的现象。发生在
由位错等晶格缺陷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大量增加 引起缺陷附近晶格畸变会而产生(占总内应力的大部 分)。
残余应力的作用:第一、第二内应力引起金属宏观变形或开 裂;第三内应力使强度增加。都使脆性上升,理化性能下降。
§2-2 冷加工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塑性变形
加工硬化 残余内应力
加工困难 理化性能↓
加热退 火软化
再结晶晶粒细小且均匀时。(希望的长大方式)
2、晶粒异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不均匀,急剧长大的现象。在再结晶
粒大小不均时,大晶粒吞并小晶粒,将得到异常粗大的 晶粒,也称“二次再结晶”。
d晶↑ 晶界面积↓ 能量↓∴晶粒长大是自发的 过程。因为粗晶是弱化,所以要避免晶粒长大,特别要 避免晶粒的异常。
二、影响再结晶温度和晶粒大小的因素
强度和塑性纵向远大于横向。
2、亚结构形成 位错在晶界附近堆积并相互缠结,
使晶粒破碎转变成亚晶粒结构 。 3、产生织构
当变形量非常大时,晶粒拉长严重变为纤维状。 这种纤维状组织称为织构。织构产生各向异性,导致 “制耳”。 (但有时也可利用:如变压器芯)
注意:这种各向异性,是伪各向异性。是多晶粒的位 向趋同造成的。
(二) 再结晶 1、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某一更高的温度时,生成新晶粒,
而晶格类型不变,这种现象叫 再结。晶
2、再结晶过程: 形核长大等轴晶粒。当加热温度继续升高 时,金属内晶格畸变严重部位(有大量的位错塞积) 形核并长大,晶粒的外形开始发生变化,从破碎拉长 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
注意:晶粒的晶格类型没变,再结晶过程没有发生相
(四) 出现残余内应力
塑性变形不均匀导致产生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外力的变形 功〉90% →热,〈10%的功→内应力。 有三种内应力。
1、第一种残余内应力——宏观内应力 由表层与心部的变形量不同会而形成 。
2、第二种残余内应力——显微内应力 由而晶粒之间或晶粒内部不同区域间的变形量不
同而产生。 3、第三种残余内应力——晶格畸变应力
三、热加工后的组织和性能
1、细化经晶过粒热:加工后,可以把铸态金属中粗大的枝 晶、枝状晶以及夹杂物破碎为细小的晶粒,从而使晶 粒细化。提高强度和韧性。
2、提高致通密过度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 合,提高致密度。提高强度和韧性。
3、形成热流加线工:还可以改变铸态金属中的成分偏析和 夹杂物的分布,使原来沿着树枝晶分布的偏析元素和 夹杂物发生改变,而使它们沿变形方向线形分布,形 成在宏观检测时通常所称的“流线”。流线使金属的 机械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与流线平行方向的强 度、塑性和韧性明显地大于垂直方向的相应性能。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总是 逐批滑移,从不均匀变形逐 步发展到比较均匀的变形。
接接
近近 0 45
度度
硬 位
与的 90 位
向 度向
的为
软 位
位软 向位
向 为向

位 向
三、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机械性能的变化-加工硬化
经过冷态下塑性变形之后的金属的机械性能发生很大 的变化,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
滑移线
200Å
条组成,这种线条称
为“滑移线”。
(4) 金属晶体中的滑移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的
滑移通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滑 移 面: 发生滑移的晶面就是“滑移面”; 滑移方向: 发生滑移的晶向就是“滑移方向”。
(5) 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和其面上的一个滑移 方向的组成称为“滑移系”
应力叫做为)。当切应力()满足 c时滑移 才能发生。
铜的滑移临界切应力:理论计算 1500 Mpa 实际测试 1 MPa
滑移是由于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造成的。
位错运动造成滑移示意图
二、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多晶体拉伸试验
1、多晶体和单晶体对比试验 2、 两个晶粒试样拉伸
(二)塑性变形影响因素 1、 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一)回复
1、回复: 冷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加热时,金属中的一些 点缺陷和位错而的引迁起移某些晶内变化称为回复。
2、性能变化: 回复后强度和塑性无明显变化,而内应力消除,脆性 降低。理化性能↑(耐蚀性、导电性)
3、实际应用:
对那些需要保留产品的加工硬化性能,同时需要消除残 余内应力的工件,可以把热处理加热温度选择在使其内 部发生回复的温度,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去应力退
T再 ≈ 0.4T熔 (K)
B. 金属的纯度:微量杂质及少量合金元素会使再结晶 温度升高。 C. 加热速度快,保温时间短,会提高再结晶温度。
因此,综合结果,在工业中制定再结晶退火温 度为: T退火=T再+100~200℃
(二)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大小
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对金材的性能影响很大,所 以有必要了解影响它的各 种因素影响因素:
滑移面: 六方底面 1个 滑移方向:底面对角线 3个
表格 2-1三种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类型 体心立方
面心
滑 移 面 {110} {111}
滑移方向 〈111〉 〈110〉
滑 移 系 6 面×2方向=12 4 面×3 方向=12
密排六方 底面
底面对角线
1 面×3 方向=3
4、滑移机理
临界切应力(c): 能够发生滑移的最小切
3、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A)体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6 ×2 = 12
滑移面: {110} 6个 滑移方向:<111> 2个。
{110} <111>
(B)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4 ×3 = 12
滑移面: {111} 4个 滑移方向:<110> 3个
<110>
{111}
(C)密排六方晶格滑移系: 1 ×3 = 3
表2-3 0.45%C钢热轧后机械性能 与流线方向的关系
方向 σb(MPa) σ0.2(MPa)
δ(%) ψ(%) αk(KJ/M2)
平行 701 垂直 659
460
17.5 62.8
608
431
10.0 31.0
294
四 、热加工的不足
在实际生产中,热加工与冷加工相比也有不足处
(1)热加工需要加热,不如冷加工简单易行。 (2)热加工制品的组织与性能不如冷加工均匀和易 于控制。
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晶格畸变严重,位错运动 受到阻——强度、硬度提高;
晶粒细,变形均匀,减少应力集中,推迟裂纹发 生和发展——塑性、韧性好。
∴ 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通过压力加工和热处理细化晶粒,是工业上重要金属 强化手段。——“细晶强化”。
2、 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某些取向何时的晶粒, 其分切应力有可能先满足的 临界切应力条件而产生滑移。 这些晶粒的取向称为“软位 向” 反之谓“硬位向”。
加工硬化:经过冷态下塑性变形之后,金属的强度和
硬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塑性却随之降低, 这种现象叫做“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例:冷拉钢丝及弹簧。
(二)物理性能变化
除了机械性能的变化,金属材料的理化性能也有 所变化。
例:金属的电阻有所增大 ,抗蚀性降低 。
(三) 显微组织的变化
1、晶粒形态变化 晶粒沿加工方向拉长。金属性能
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称为 冷加工;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称为 热加工。
二、热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硬化与再结晶
1、热加工引发加工硬化和再结晶。由于加热温度高 于再结晶温度,所以因硬塑化性过变程形和引回起复的再结晶引起的 软化过程几乎同时存在。 2、再结晶温度以上变形加工,回复和再结晶是边加 工边发生。因此是属于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实际 上是加工硬化与回复、再结晶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 过程。
(一)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1、再结晶温度(T再):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
的最低温度。 T再不是一个恒定的温度,它与许多因素有关。
2、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A. 预先变形度的影响: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 wenku.baidu.com晶开始温度越低。变形度很大时,起始再结晶温度趋 于某一个恒定值——“最低再结晶温度” (T再) 。
P
一、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 、单晶拉伸试验
单晶体表面出现相互平行的斜线且与外力成45°。
单晶体抛光表面出现相互平行斜线。 说明晶面之间相对运动, 塑性变形是
通过“滑移”完成的。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对于另一部分沿
一定晶面发生相对滑动,滑移结果晶
P
体发生塑性变形。
2 、滑移过程分析
(1) 外力(P)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正应力引起弹性变形,而不能造成塑性变形。正应力 超过原子间结合力时晶体发生断裂。
第二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铸态金属:
铸锭(组织粗大、不均匀、 不致密、偏析)
铸件
工业上的金属材料大多数要在浇注为铸锭后经过
冷热压力加工而发生塑性变形后再使用。
改变外形
原因:可塑性
压力加工(水压 机、锻打、轧制)
焊合孔洞 晶粒细化
零型件材毛。坯加再热结晶─→改形善态晶、粒分布的大等小、
改善 性能
§2-1 金属的塑性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